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共9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915977 上传时间:2022-03-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共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共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4、小学儿童

2、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儿童提

3、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可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时期。8、小学儿

4、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什么?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对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具体的评价;第三,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倾向; 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自我评价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评价的具体性向抽象性、从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过渡;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提高。9、什么是社会性认知?它的发展趋势如何?所谓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很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从表面到内部。 从简单到复杂。

5、 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从对个人即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系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 从集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10、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11、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阶段(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

6、采择(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冲突。他们已经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但儿童还不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12、麦克斯白提出儿童控制的三阶段模式包括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13、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是什么?第一阶段(37岁),没用形成友谊的概念,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7、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14、师生关系的类型主要有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和拒绝型。15、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积极的态度变化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他们的成绩不断提高,这又增强了教师的期待感,以至于形成教育中的良性循环,这种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暗含期待效应)16、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 逐步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到的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其发展得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2) 道德

8、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不一致的分化。(3) 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外部和内部冬季的标志。(4)小学儿童品德发展有过渡性的特点,小学儿童道德发展存在关键期或转折期。(三年级下学期)17、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而不是依靠外界强制的纪律。18、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对偶故事法是通过设计好的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来探明儿童在行为判断时所依据的道德准则,它是皮亚杰

9、设计的的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2)说明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规律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识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并且提出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3)他律道德是指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行为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结果,不考虑动机,其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4)自律道德是指根据自身具有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行为判断,儿童能从动机出发,用自身内在的道德准则来进行道德判断。19、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两难故事法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时采用的方法,他设计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行为

10、的评价来测评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2)道德认识发展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不平,后习俗不平,六阶段是: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3)认知冲突法也叫认知失衡法,是柯尔伯格提倡的儿童道德教育方法,它是先通过两难故事引发儿童的认知失去平衡,然后通过引导解决冲突,从而达到新的平衡。20、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发展水平的特点是呈马鞍形,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21、元认知及其发展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

11、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第八章 中学生(青少年)心理的发展1、 中学生分少年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和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又称为青少年期。2、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青春期。3、 初中生(少年期)的心理矛盾现象有哪些。? (1) 成熟身体现状与半成熟心理之间的矛盾(2)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抗性与依赖性。 闭锁性与开放性。 勇敢与怯懦。 高傲与自卑。 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4、 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主要有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即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5、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皮亚杰认为,初中生正处于

12、形式运算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问题,即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中开始运用假设,二是具备逻辑推理能力。三是掌握和运用逻辑法则。6、初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特点有哪些?(1) 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3)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7、初中生的自我中心是什么?有什么表现?自我中心是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是皮亚杰提出的初中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 1假想的观众初中生自我中心式

13、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

14、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己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2独特的自我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

15、句话,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8、初中生的个性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总体来讲,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9、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二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是1-3岁,二是青春期。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第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10、什么是反抗心理?请说明反抗心理产生

16、的原因和表现 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2)

17、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初中生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3)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初中生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反抗期的表现: 社会地位欲求不满。 观念上的“碰撞”。 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 青春期烦躁。 反抗对象主要指向父母。11、反抗期:个体

18、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即为反抗期。 两个反抗期: 幼儿期,约24岁。 青春期。 两个反抗期的异同: 共同点: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反抗期之前对父母的依赖与父母的权威之间保持着平衡的体制,因为新的能力和意识的增长平衡受到挑战而即将被打破。反抗期即在建立新的平衡体制之前出现的改革和混乱(所以也称改革期或混乱期);独立自主性。由于新的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需求强烈起来,自我主张日益增强,于是使矛盾集中在自主和依赖、反控制和控制之间的斗争上。 不同点:第一反抗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

19、约束;第二反抗期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独立。12、怎样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1)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父母亲需要转变观念 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 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 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2)引导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少年儿童应该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是个体发展中必经的过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树立榜样和楷模。 组织多种自主性活动发挥他们的独立自主性。 建立责任感,这包括家庭责任感、集团观念和社会责任感。13、初中生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有哪些(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在青少年的情绪表现中,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随着他们心

20、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了,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1)狂暴性和温和性共存。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像疾风暴雨,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会引起很大的情绪反应。但有时少年们的情绪也会在被掩饰后,以比较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情绪表现已不太开放和充分,并能适当地控制住自己的消极情绪。(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少年的情绪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这是由于对于情绪体验还不够深刻造成的;但有时也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较长时间不能摆脱某一种情绪状态。(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少年在情绪表现上已经逐渐失去了过去那种单纯和率真,有时

21、会隐蔽自己的某些情绪;与此同时,在表露情绪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一定程度的表演痕迹,失去了情绪表现的自然性。14、初中生人际交往的新特点主要有:(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2)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 (3)初中生意识到男女的性别问题,从彼此感兴趣发展到男女双方融洽相处 (4)初中生与父母在情感行为和观念上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 (5)初中生对教师不再盲目崇拜,他们开始品评和选择教师。1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常见的情绪困扰)主要有(1)烦恼突然增多,(2)孤独,(3)压抑 三种。16、情绪调节的ABC理论情绪调节的ABC理论是艾利斯提出的一种用来进行情绪调节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

22、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通常认为是A引起了C ,而艾利斯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17、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18、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

23、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玛西亚根据青少年探索和投入的程度把个体归入了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同一性扩散:指个体既没有探索(即个体还没有探求有意义的选择),也没有自我投入。 同一性早期封闭:指青少年作出了自我投入,但是没有进行探索。 同一性延缓:指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危机之中,但是成人或社会没有给予他们责任或义务,或 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同一性完成:指青少年已进行了探索,并且也进行了积极投入。19、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为: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青年人已完全

24、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与少年期不同的是,这时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基础上的。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青年初期学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他们能够按照“理想的自我”去要求调控“现实中的自我”,但有时也出现矛盾。第三,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青年初期的学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方面的优缺点,对别人或自己进行评价时也特别重视个性方面的特点。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青年初期的学生能独立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动机、行为和表现,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第五,有很强的自尊心。第六,道德意识高度发展。中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