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师说课稿模板.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911969 上传时间:2022-03-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师说课稿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师说课稿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师说课稿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师说课稿模板.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师说课稿模板 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嬉戏引入、激发爱好;创设情境,形成新知;设疑启发,引导探究;辩论竞赛,巩固新知,对学生们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八年级物理老师说课稿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初中八年级物理老师说课稿模板1 一、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从学问结构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探讨这些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探讨限制光路

2、的平面镜、透镜等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成像原理,就构成了光学的基本内容。这些学问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说,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而且也是说明日常生活中很多光现象的基础。 二、学情 1.学生已具备的前期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2. 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爱好很广泛,但这种爱好还仅限于一般的干脆爱好水平,满意于被簇新的生活、试验现象所吸引,简单忽视对现象本质的相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试验的教学功能,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实力。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简洁现象。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驾驭正确视察折射现象以及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使学生体验通过试验探究折射现象、归纳出规律的过程。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爱好。在自主试验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育细心视察和相互沟通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 难点:通过试验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规律;用光的折射规律说明一些现象。 五、教法、学法 本节

4、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纳试验探究、探讨等教学法,让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探讨、动手试验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通过多种感知觉参加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育自主学习实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满意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变更学科本位的观念,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学问的传承和积累向学问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得学问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因此,在学法上主要采纳"试验、探究、视察、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沟通"等方式。 六、教学程序 1、温故而知新 简要复习"光的反射现象"

5、,设问: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在表面发生反射外,还可能发生什么现象呢? 2.创设情景、激发爱好 先让学生视察几种现象: 现象一:视察水中的游鱼 由看到鱼时间的传播路径提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又会怎样呢?". 现象二:水中断筷 从以上现象引入,不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觉学习折射现象的意义,而且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使学生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设问:你视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出课题) 给学生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剧烈的求知_和探究_,为下面的自主探究试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作好铺垫。 3.新课教学 (1)课本活动4.1:老师出示并介

6、绍试验装置,然后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让学生留意视察所发生的现象,并试问:谁能将所视察到的光路图大致画出来?请一同学上黑板画光路图,其余同学在下面画,然后相互沟通、评价。 (2)课本活动4.2: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的状况。首先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并让学生用视察到的现象检验猜想是否真确,画出光路图。同学之间可相互探讨、沟通。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画的光路图,先由学生评价再与老师事先画好的规范的光路图比较,同时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等相关概念。 (3)分析论证、归纳规律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沟通,结合光路图分析归纳探讨结果。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各组的结论,不断补充整合,归纳出:光从

7、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老师可作适当启发:除了发觉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外,还有没有别的发觉?这时候有的同学还可以归纳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等相关学问。 (4)。学问迁移、深化理解 设问:假如让光从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状况会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猜想,画出猜想的光路图。 问:怎样设计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实际做一做试试看。 学生接着接着探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状况,并通过充分探讨很简单得出结论:光从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并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得出光折射时

8、的特点。并介绍光的可逆性。 为了加深对折射规律的理解,试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作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光路图。 5.规律应用、首尾呼应师生共同说明现象(渗透STS思想) 现象一:水中断筷的现象(学生分析+多媒体动画说明说明); 现象二:折射使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的现象(平安教化); 现象三:视频演示说明雨后漂亮的彩虹、空中楼阁、大气的折射等现象的缘由。(书本p86生活、物理、社会) 课堂练习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达标测评题"并指导学生完成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学问的驾驭状况。 7、小结: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8、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练习册相关习题。 3.预习其次

9、节"透镜" 七、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在界面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应用:空中楼阁,彩虹。 初中八年级物理老师说课稿模板2 我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三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第3节摩擦力。 这是我说课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

10、、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22年审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节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感知物理学问,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观的有关摩擦力的彩色插图,更多的从生活中理解摩擦力。这是本节的学问体系,包括相识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摩擦力是学习了弹力、重力后的又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力,是力学的基础。(2)这不仅是二力平衡的应用,而且为后面的功和简洁机械的学习,甚至中学学习做好铺垫,在力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不但使学生学习到摩擦力的有关学问,而且是学生对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实力的升华

11、,同时也渐渐培育学生养成科学探究和重视学问应用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虽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实力,但探究实力有差异,学问应用实力有待提高,在探究过程中乐学、会学,提高实力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详细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体验试验探究、归纳总结定义结论、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激发学习爱好、增加学习信念、加强团队合作、培育创新精神。 重点:(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说明生活中摩擦现象。 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

12、突破的措施:激趣诱导,以多种方式指导教学,把时间教给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嬉戏引入、激发爱好;创设情境,形成新知;设疑启发,引导探究;辩论竞赛,巩固新知,对学生进行适时正确的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利用对教材的预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终形成物理学问、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分六个环节,分别是嬉戏引入、感受体验、科学探究、学问应用、回顾反思、作业布置。 1、嬉戏引入: 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对学问的渴求欲强,在新课起先我采纳嬉戏引入,男生用一个涂油的碗,女生用一个干净的碗,在学生都不知情的状况下,竞赛抓碗嬉戏,而力气小的女生却出乎

13、意料的赢了。创设情境教学,引人入胜,引出新课,为这节课顺当的进行打下基础。 2、感受新知: 问题是学问的产生点,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体验,老师用拟人的口吻,类比拔河,提出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使师生间的距离拉近。 生生合作,说出摩擦力的定义,培育学生的归纳总结实力。 然后采纳抢答的方式说出作用点和方向,不仅巩固新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混为一谈,而且生活中的一些阅历使学生总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走路,同时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而采纳举手指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加度。 我设计了摩擦力大搜寻这一环节,把学

14、生分成两大组进行举例竞赛,在这种沟通中学生的表现欲被调动,使两个学问点顺当连接,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3、科学探究: 依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甚至是教别人或立刻应用才是效的学习方法。在本环节学生说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从生活阅历进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学习思路,小组自行合作设计试验方案,特殊是如何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通过生生沟通学会,通过我设计的火眼金睛环节等多种方式,真正学会限制变量法这一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尝试胜利的喜悦之后,信念更足了,而老师此时刚好确定他们的猜想,激励他们合理分工后动手去验证,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而对于学生的其他猜想,也广泛探讨试验,本试验依据

15、学生的猜想变量太多,小组合作分两个阶段有秩序的进行试验,使课堂活而不乱,得出规范的结论,最终沟通与评估。老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使是失败了,反思后再实践验证,这也是一种收获。本环节,我采纳小组试验竞赛的方式,选出几个优胜小组来。 目的一是学会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增加学习信念;二是培育学生的主动性、创建性、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是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通过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简洁且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对影响摩擦力的这两个因素的进一步理解。 4、学问应用: 依据学生学习留意力不长久的现象,在此掀起

16、课堂的_,我设计了辩论赛这一环节,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在课堂中引用竞争机制,以新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习主动性;二是增加学生的应用物理学问的实力;三是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四是顺当的进行学问点间的过渡。 再薄的一张纸也有它的两面性,通过上面的辩论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两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实例说出了详细的方法,从系鞋带到磁悬浮列车,加上老师展示的一些图片,使学生大开眼界。这样不仅教会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对学问的渴求和对科学的热忱。通过聪慧屋的这一环节,等到学问的升华。 5、回顾反思 达标测试环节,检验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

17、果。 小结部分,先让学生主动总结,学生沟通,看谁的收获多,查漏补缺,让学生学会学问的梳理,形成系统的学问体系。 六、作业布置: 作业题设计注意学问的应用和创新,简洁而新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这时我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 七、设计思路 我们学校始终推行“1525高效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中,老师激趣诱导,情景教学;学生探究发觉,合作探究,同时加强合作沟通,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看法,特别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同仁们的指引、帮助,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初中八年级物理老师说课稿模板3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

18、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相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学问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探讨“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

19、、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学问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视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看法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会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得学问、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

20、于学生缺乏阅历,思维实力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溢新奇心,具有剧烈的操作爱好。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平面镜,简单使他们产生深厚的探究爱好。依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纳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老师引导发觉,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肯定的感性相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

21、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演示试验、老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领悟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视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视察、思索、探讨、沟通中学到学问,同时,体验试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一个魔术视频引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留意;还示意出将“平面镜改为玻璃板”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搭建一个“支架”。 2、组织探究 其次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根据提出猜想,设计试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的依次进行。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

22、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设计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书课题之后,展示一幅安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让学生视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将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为后面探究的课题。 (2)制定安排与设计试验: 引导学生制定安排与设计试验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假如学生感到困难,可以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试验方案。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是

23、由于该探究活动与以前接触到的探究活动相比,难度要大一些,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随时沟通、相互启发,共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实力。 (3)进行试验 供应试验器材时,将平面镜和玻璃板同时给出,让学生自主选择。干脆选平面镜的学生在试验中会发觉一个问题: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替代物,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就会陷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索。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受到“水中蜡烛”的试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试验。假如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示学生回想该演示试验。这样,学生通过试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体会更加深刻。这样就突破了探究

24、过程中的难点。 在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关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样探讨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学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动中已驾驭了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行探究。 (4)沟通探究成果,刚好矫正 各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结论,同时对学生驾驭学问、参加试验的看法和效果进行反馈,在这一阶段,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针对性反馈练习,学生将完成从感性相识向理性相识飞跃。 3、理解“虚像”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由非实际光线相交形成。 接

25、着再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会发觉纸上并没有像,从而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确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这样,通过理论分析、试验验证等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突破“虚像”这一难点。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相识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播放一段有关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影片,通过这段影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还可以使学生相识到科技对生产、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相识。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大:像物大小

26、相等;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虚象: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形成虚像 以上是我对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一些相识,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指责指正。 初中八年级物理老师说课稿模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章讲解并描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拓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绽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其次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持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

27、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学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探讨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学问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 (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动量定理说明有关现象和一维状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 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 4.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准确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说明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探讨方法,相识物理试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

28、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实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和沟通、合作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有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索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切国内、国外科技发呈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相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

29、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试验、模拟建筑工人平安带的演示试验 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 图片:“志气号”探测器胜利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三、教学方法 应用试验导入法、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和探讨来探究动量定理。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演示试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应用动量定理。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为了保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人身平安,我们选用什么样的平安带比较好。牢固的钢绳还是牢固的弹性绳? 演示试验:模拟建筑工人从高空坠落分别系弹性绳和无弹性绳

30、的对比演示试验(要选择软度合适的橡皮泥做试验) (两次物体都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两次绳长相同) 试验现象:用弹性绳的那次橡皮泥完好无损,另一次橡皮泥被铁丝切成两半,断面特别整齐, 学生尝试说明现象。 其次环节: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 此时,学生有了对力、时间、动量、冲量的初步感性相识,须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到理性相识。 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物体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自由下落同样的高度,获得同样的动量,其次阶段,经过肯定的时间动量减为零 探讨其次阶段过程中,力的冲量和物体动量改变之间的关系 结论:动量改变相同时,时间长,力小 推广,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

31、碎;从高处落地都要屈膝;跳远前要松沙坑. 这些说明动量和冲量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么? 设一个物体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2,由牛顿其次定律可得:Ft=mv2-mv1。 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还成立吗? 利用传感力和速度传感器当场测数据, 让小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向固定的力传感器运动,测出小车撞击传感过程中小车受到外力-时间图像,速度传感器测出次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 分析数据发觉:碰撞过程中外力的总冲量与碰撞前后动量的改变几乎一样。 所以,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也成立。 第三环节:定性应用 为了培育学生在物理学中从实践到理

32、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探讨方法。激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学问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联系起来。首先围绕定理Ft=P分状况进行探讨。 我们常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没有方法让鸡蛋不碎吗? 演示试验:瓦碎蛋全(也可以放录像)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动量改变相同时,时间短,力大;时间长,力小。 如:图片(图5)中的现象 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压钢板 第四环节:定量应用 例: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600N,系一条长为L=5m的平安带,若工人不慎跌跌落时平安带的缓冲时间t=1s,则平安带的受的冲力是多大?(g取10m/s2) 【分析与解答】依题意作图,如图所示,人跌落时为自由下落,设刚要拉紧平安带

33、时的速度为v1,则v12=2gL,即v1= 经缓冲时间t=1s后速度变为0,取向下为正方向,对人由动量定理知,人受两个力作用,即拉力厂和重力mg,所以(mg-F)t=0-mv1, 将数值代人得:F=(600+600)N=1200N 所以,人给平安带的冲力F为1200N,方向竖直向下。 初中八年级物理老师说课稿模板5 一、教材分析 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化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中学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别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学问点

34、,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状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其次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其次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解并描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学问,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探讨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

35、心内容,也是整个中学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学问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详细内容及中学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能在一维状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驾驭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驾驭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准确含义。 2、实力目标。能在详细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娴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说明现象和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

36、法。通过试验探究物理规律,培育学生的创建力,体现素养教化的要求。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通过对定律的推导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严谨的推理方法,使学生相识到探讨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自然科学探讨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是理解动量守恒的物理内涵,动量及动量守恒方程的矢量性,动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对象的系统性、物理状态的同时性。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1、试验及引导探究式。学习物理,重在理解。为使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守恒条件,本节课宜采纳试验及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即通过试验,对一维两体模型中的每个物体

37、及由两者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单个物体及系统所受的合冲量,确定单个物体及系统的动量改变,在对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引出系统动量守恒的概念,进而探究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分析、推理的方法,通过演绎论证,环环相扣地得出结论,以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及综合概括实力。 2、讲、练、评结合式。在探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通过让学生分析详细问题,随时发觉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并刚好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产生错误的缘由,使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五、教具的打算:气垫导轨、细线、弹簧、两质量相等的小车、砝码。 六、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利用学生所熟识的生活

38、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到自然亲切,充溢趣味性,可使学生以饱满的热忱及充溢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新奇,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2、讲授新课 a.演示课本上的一维两体模型试验。试验改为用气垫导轨,可使实际情景更为志向化,使学生体会到志向化的方法在物理学探讨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试验初步建立动量守恒的概念; b.引导学生由视察试验过渡到理论推导,定量地导出在一维两体模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此过程又引导学生回味了前面学过的重要定律、定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c.引导学生推导出动量守恒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述及其意义; d.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并归纳得出

39、动量守恒定律; e.演绎、推广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 f.通过举实例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用典型习题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理解及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留意的几点问题,同时可刚好反馈学生中学问接受及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及遗漏。 a.实际问题中,系统不受外力的情景很少见到,此时往往做近似处理(定律成立条件的拓展)如外力远小于内力时亦认为动量守恒;有时系统在某个方向所受外力为零,即该方向系统的动量守恒;让学生了解一般在作用时间很短,内力影响远大于外力时均可认为动量守恒成立,例如碰撞、打击、爆炸等问题的处理中可运用该定律; b.定律表达式中要留意动量的相对性、矢量性及作用前后两物体动量的

40、同时性,留意定律的适用对象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性)。对于矢量性的理解要重点突出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表达式为矢量式,但在一维问题中可将之转换为代数式,故解题时正方向的假定是必要的。 4、板书设计。板书板图应做到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主要板书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要长,使之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 5、作业布置。为了让学生理解定律的内涵,驾驭定律的应用,设置了三道作业题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可起到巩固新课、回味课堂的效果,题量不宜过多,以减轻学生负担,留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空间,亦符合素养教化的要求。 初中八年级物理老师说课稿模板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2页 共32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第 32 页 共 3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