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pdf(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阅卷入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得分1.(2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矿石粉碎 B.蓝莓酿红酒 C.铅笔芯导电2.(2 分)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A.20%B.21%C.78%3.(2 分)下列生活物品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碳纤维球拍 B.纯棉衬衫C.电木插座D.浓盐酸挥发D.90%D.不锈钢炊具4.(2 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r:引燃镁条B.放置滴管C.液体的量取D.,1 取用固体粉末5.(2 分)6 月 5 日为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粮食产量B.铅酸蓄电池的
2、回收利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空气污染并节约石油资源6.(2 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7.(2 分)健康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合理选择保健药剂和有添加剂的食品B.霉变的大米高温蒸煮后食用C.喝高钙牛奶可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D.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8.(2 分)下图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I 网天法木饰件
3、拉美 一 分也分余/(MgHOOmL)K#400 镁 A SOW )5 帆 80刀 180_I 州(25()7JM,S_A.该饮用天然水属于混合物B.该饮用天然水一定呈碱性C.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钙、镁、钠、钾等元素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Hg9.(2 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锢、钺、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如图是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以及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锢属于金属元素B.x=18C.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D.锢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10.(2 分)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
4、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Ch与 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 0 2 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 0 2 可用于人工降雨;c o可作燃料D.危害:C 0 2 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 1.(2 分)学习化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车载香水含有酒精,夏天使用应避免长时间暴晒B.进入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应注意严禁烟火C.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氢氧化钠溶液D.高楼失火时,禁止乘坐电梯逃生1 2.(2 分)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
5、养液。某品牌营养液的配制是在1 0 0 0 m L 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K N C h C a 3(P C U)2 N H 4 H 2 P 0 4 K 2 s o 4。几种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 是()A.B.C.D.1 3.(2 分)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硝酸镂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D.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1 4.(2 分)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15.(2 分)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Ch)、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
6、0,有如下反应发生高温 高温 ZnCg-ZnO+C02+2ZnO-2Zn+X K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A.X 的化学式为CO2 B.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C.反应中Z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16.(2 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酸溶液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 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胃药中的Mg(OH)2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所以NaOH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17.(2 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A.H2
7、O2-H20TH2cCh B.Mg-MgOMgSChC.KC1TKN03TK2so4 D.Cu(OH)2-C11SO4-C11CI218.(2 分)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沉淀B.国体的质取/8O加热高镒酸钾加热时间/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二、多选题(共 2 题;共4 分)阅卷入得分19.(2 分)下列表格中所选药品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选药品或方法A提纯: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降温结晶B除杂:铁钉表面的铁锈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C检验:肥皂水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D鉴别:氯化镂、氯化铜、硫酸钾
8、氢氧化钠溶液A.AB.BC.CD.D2 0.(2 分)取一定质量的C a C C h 固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 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来C a C C h 的质量为1 4.5 gB.生成2.0 g C C h 气体C.剩余8.0 g 固体为纯净物D.剩余8.0 g 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阅卷人三、填空题(共5题;共22分)得分2 1.(4 分)能源改变生活。(I)(2分)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导致 的产生。(2)(1 分)北京冬奥会赛事服务交通用车使用的是氢燃料
9、电池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3)(1分)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你的做法是 o22.(6 分)在“宏观一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从宏观角度看,地 壳 中 含 量 最 高 的 金 属 元 素 是(写元素符号);从微观角度看,构 成 甲 烷 的 分 子 符 号 是;硫 酸 亚 铁 中 含 有 的 阳 离 子 是(写离子符号);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2)(2 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已知氟的元素符号为F(氟单质是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从微观、宏观任选一个角度简述,该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23
10、.(6 分)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1)(2 分)生活中常用活性炭净化水,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日 常 生 活 中 硬 水 软 化 的 方 法 是。(2)(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七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t 3,将 3 5 g 甲加入到5 0g 水中,所 得 溶 液 中 溶 质 与 溶 剂 的 质 量 比 为。口,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 点,方法是。t 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 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4.(4 分)下图是炼铁高炉内部的物料说明和一套工业炼铁设备模型。请分析回答问题:(1)(1分)
11、高炉炼铁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1分)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生铁,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性能不同是因为。(3)(2 分)如图副产品中的 又回到了高炉,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好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5.(2 分)知图,研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AgNO,溶液阳花Cu$O4溶液桃砍酸26.(5 分)A、B、C、阅卷人得分U)(1 分)实 验 a 观察到的现象是(,(2)(1分)要验证铜、铝、银的活动性顿序,不必做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四、综合题供5题;共2 8分)D、E、F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
12、物质,A 是常用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D 是温室气体之一,F 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一”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A-C.EBIZIMI-D*-F(1)(2 分)F 物质的俗称是,B 物质分类属于 o (填“酸”或“碱”或“盐”)(2)(1分)A 生 成 C 的反应中能 热量(填 吸收”或 放出”)。(3)(2 分)写 出 C 和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27.(7 分)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1 分)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
13、称 o(2)(2 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中二氧化锦起 作用.(3)(2 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装置字母)。(4)(1 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预先在瓶中加有少量水,水的作用是o(5)(1 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取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各一瓶)混淆了,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区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4、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8.(5 分)粗盐提纯和溶液配制都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1)(2 分)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2)(
15、3分)配制1 0 0 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需要水的质量为 g;从上图选 出 配 制 该 溶 液 的 主 要 操 作 顺 序(选填序号);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最终会导致配 制 的 溶 液 中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填“”或“=或“)6%。2 9.(4 分)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4的(1)(1分)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2)(1分)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3)(2分)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 0 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储水
16、,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储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30.(7分)探究碱的性质。&丽,去面 硒1R D E U泉 面 叫 稀 钻.,(不,改水分藏左(1)(1分)通过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2)(2分)实验三方案是鉴别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编号为A、B),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B试管无明显现象,证 明A中试剂为 溶液,A试管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3)(3分)同学们看到盛有N a O H的试剂瓶上标注“N a O H含量不少于9 6.0%”,开始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通
17、电【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 a O H的反应原理是:2NaCl+2 H 2。-2NaOH+/2 T +Cl2 T.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 a O 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提出猜想】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实验探究】甲同学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酚献溶液,观察到液体变红色,认为杂质中含有碳酸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理由是。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步骤b:向a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杂质中含有(4)(1分)【分析交流】步骤a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
18、aCl外,还有o阅卷人五、计算题(共2题;共13分)得分31.(3分)维C泡腾片成分中含有柠檬酸,其化学式为C6H8 5,请回答:(1)(1分)柠檬酸属于(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2)(1分)柠檬酸中C、H、0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3)(1分)38.4g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32.(10分)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主要成分是铜和锌,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餐 购 样 品 酚 末100g加入6%的 桥 破 叱恰 好 完 全 反 应 *烧 杯 中 冏 液 混 合 利1 8 6 g(2)不 溶 性 物
19、 质 C u A g,铁先与硝酸银反应:F e +2 A g N O 3 =F e(N 0 3)2 +2 4 g,5 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 1 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F e +C a(N O 3)2 =F e(N O 3)2 +C ,5 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 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故溶液质量逐渐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溶液继续减少,但是减少幅度变小,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
20、图象。1 9.【答案】A,B【解析】【解答】A.氯化钠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故错误,符合题意;B.铁钉和铁锈都能和稀盐酸反应,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导致会铁钉被腐蚀,故错误,符合题意;C.肥皂水的酸碱性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 H试纸上,与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 H,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取样,向待测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铁,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铜,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鉴别氯化镂、氯化铜、硫酸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B
21、 o【分析】A、根据氯化钠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分析。B、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分析。D、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2 0.【答案】B,D【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碳酸钙高温煨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原来碳酸钙的质量为:8.0 g x 5 0.0%+(盖x 1 0 0%)=1 0 g,故不符合
22、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 0 g-8.0 g=2.0 g,故符合题意;高温CC LCO2-C a O +C O?TC.解:反应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5 6 4 4 ,而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故剩余固体2.5 g 2.0 g是由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D.剩余固体中含氧化钙和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有气泡产生,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D o【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金属。碳酸钙高温煨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
23、碳,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原碳酸钙的质量-8.0 g oC、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2.0 g,计算出反应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 g作比较分析。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2 1.【答案】(1)石油;酸雨点燃(2)2H2+O2-2H2O(3)随手关灯(合理即可)【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填:石油。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二氧化硫等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
24、,形成酸雨,故填:酸雨。(2)氢能源是绿色能源,氢气燃烧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占怫 占燃2H2+02-2H2。,故填:2%+0 2 -2H2。(3)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可以这样做:随手关灯、以步代车、种花种草等,故填:随手关灯(合理即可)。【分析】根据化石燃料及氢能源的使用分析。22.【答案】(1)A l;C H 4;F e2+;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和 OH结合生成H 2O”或“H+O H-=H 2。”)(2)2尸 2+24 2。=4,尸+。2;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或 原子的数目”或“氢元素化合价”)【解析】【解答】(1
25、)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等,则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 1;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分子符号是C H 4;硫酸亚铁由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构成,含有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离子符号为F e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和O H-结合生成a 0 或“+OH-=%。”)。(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为氟气和水生成氟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H2。=4HF+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或原子的数目均
26、不变,氢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均为+1价,故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或“原子的数目”或“氢元素化合价”)未发生改变。【分析】(1)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等。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硫酸亚铁由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构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2)氟气和水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或原子的数目均不变分析。23【答案】(1)吸附;煮沸(2)ti;3:5;加溶剂(或“加水”);乙甲丙(或“乙、甲、丙”)【解析】【解答】(1)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
27、和异味;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2)由图可知,口时,乙、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口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t3时,甲的溶解度为6 0 g,该温度下,将 35g甲加入到5()g 水中,只能溶解3 0 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g:50g=3:5;时,M 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上,表示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N 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该温度下,乙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 点变为N 点,可采取增加溶剂的方法;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2时,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的
28、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 2 c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故 1 2 c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分析】(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高温2
29、4.【答案】(1)Fe2O3+3CO-2Fe+3CO2(2)含碳量不同(3)炉气(或 CO、N2、CO2);节约能源(或减少空气污染)【解析】【解答】(1)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尸 02。3+3C。-2Fe+3CO2o(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因为含碳量不同,所以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3)由图可知,副产品中的炉气又回到了高炉可循环利用,这样可不但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分析】(1)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
30、03%2%。(3)根据图,副产品中的炉气又回到了高炉可循环利用分析。25.【答案】(1)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c【解析】【解答】(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铜丝会与硝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铜溶液,其反应现象是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a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铜银,b可以证明铝铜,ab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铝铜银,c实验是验证铝和氢的活动性顺序,其与铜、银的活动性无关,故不需要做实验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
31、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26.【答案】(1)纯碱或苏打;酸(2)放出(3)Na2c。3+Ca(OH)2=CaCO3 I+2NaOH;复分解【解析】【解答】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常用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可推出A为氧化钙,D是温室气体之一,可推出D为二氧化碳,F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可推出F为碳酸钠,E能与F相互转化,可推出E为氢氧化钠,A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E,可推出C为氢氧化钙,F能转化为D,B能转化为D,B能与A、C反应,可推出B为酸,如稀盐酸,代入验证,正确。(1)由分析可知,F为碳酸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由分析可知,B物质
32、属于酸;(2)A生成C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3)C和F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 I+2NaOH;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2 7.【答案】(1)集气瓶MnO2(2)2KCIO3-2 K C/+3 O 2%催化2(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B C(4)防止
33、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5)用燃着的术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完整的表述一种气体的检验即给分)(或“用带火星的木条”或“澄清石灰水”或“石蕊溶液”)【解析】【解答(1)是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故填集气瓶。MnO2(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锌制取氧气,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填2 K G O 3 -2KCI+3 O2 T;二氧化镐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故填催化。(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选 B,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选 C,故填B C。(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预先在
34、瓶中加有少量水,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5)利用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性质,故方案是用燃着的术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合理即可)【分析】(2)氯酸钾和二氧化锦在加热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锌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4)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5)根据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性质分析。28.【答案】(1)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中间有气泡(或“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
35、滤纸孔隙”或“滤纸选择的规格不对 或 漏斗下端尖口没紧靠烧杯内壁”);较多固体(2)9 4;A E B;【解析】【解答】(1)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中间有气泡或“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或“滤纸选择的规格不对 或 漏斗下端尖口没紧靠烧杯内壁”等;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2)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x6%=6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6g=94g;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操作顺序为:AEB;若向烧杯中倒水时部分水洒出,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小,溶
36、液质量偏小,最终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蒸发时注意事项分析。(2)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29【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2)隔绝氧气(3)瓶子变瘪(或“变扁,);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解析】【解答】(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都是80 C,但是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2)实验二,A 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是
37、因为烧杯倒扣,隔绝氧气导致的,故填隔绝氧气。(3)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故填瓶子变瘪(或“变扁”);B 瓶,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故 B 瓶无明显变化,故 填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分析】(1)根据实验一,结合控制变量法,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2)根据实验二,烧杯倒扣,会隔绝氧气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分析。根 据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分析。30.【答案】(1)H2O和 CO2或水和二氧化碳(2)Ca(OH)2或
38、氢氧化钙;氢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氢氧化钠也能使酚献溶液变红;有气泡产生;氯化钠或N a C l(4)ii肖酸、石肖酸钠或H N 0 3、N a N C h【解析】【解答】(1)实验一氢氧化钠露置,表面潮湿,说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实验二滴加稀盐酸,露置的氢氧化钠冒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通过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H?O 和 C C 2(或“水和二氧化碳)。(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实验三方案是鉴别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编号为A、B),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
39、,B试管无明显现象,证明A中试剂为C a(0 H)2(或“氢氧化钙”)溶液,A试管中出现浑浊的原因是氢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3)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煎溶液变红,故理由是氢氧化钠也能使酚献溶液变红。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则步骤b:向a 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杂质中含有氯化钠(或“N a C l”)。(4)分析交流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步骤a 中
40、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 a C l 外,还有硝酸、硝酸钠(或“H N C h、N a N C h )。【分析】(1)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3)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分析。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4)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3 1.【答案】(1)有机化合物(2)9:1:1 4(3)1 4.4【解析】【解答】(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由柠檬酸的化学式C 6 H 8。7 知,柠
41、檬酸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柠檬酸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有机化合物。(2)柠檬酸中C、H、0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x 6 (1 x 8);1 6 x 7)=9.-1:14,故填:9:1:14o(3)8.4g 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8.4g x 12X6+1:盥6x7 X 1 0 0%=1 4.4-【分析】根据有机物的定义及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分析。32.【答案】(1)解:设该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Zn+H2sO4=ZT1SO4+H2 T65 98%100g x 19.6%65 x98=100 x19.6%x=13g杂质的质量:100gx7%=7g铜的质量:100g-13g-7g=80g样品中铜的质量
42、分数为:疆x 100%=80%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0%(2)解:设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Zn+H2sO4=ZT1SO4+H2 T98 161100g x 19.6%y161 _ y9S-=100 x19.6%y=32.2g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9 6羔X 100%=16.1%1.w.og-bug-/gro/.tg故填:14.4。答: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1%。【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硫酸的质量,未知量是锌,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103分
43、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40.0(38.8%)主观题(占比)63.0(61.2%)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20(62.5%)主观题(占比)12(37.5%)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 值(占比)填空题5(15.6%)22.0(21.4%)多选题2(6.3%)4.0(3.9%)计算题2(6.3%)13.0(12.6%)综合题5(15.6%)28.0(27.2%)单选题18(56.3%)36.0(35.0%)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68.8%)2容易(28.1%)3困难(3.1%)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 值(占比)对应题号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
44、.0(1.9%)12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0(3.9%)14,19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0(1.9%)104酸碱盐的应用7.0(6.8%)16,265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6.0(5.8%)236绿色化学2.0(1.9%)57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2.0(1.9%)178金属活动性的探究2.0(1.9%)259氧气的化学性质9.0(87%)6,2710元素的概念2.0(1.9%)161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4.0(3.9%)2912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0(1.9%)181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2.0(1.9%)114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2.0(1.9%)915微粒
45、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6.0(5.8%)2216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2.0(1.9%)1117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2.0(1.9%)1618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0(1.9%)1519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2.0(1.9%)320化学式的相关计算3.0(2.9%)3121一氧化碳的毒性2.0(1.9%)1022碱的化学性质7.0(6.8%)3023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2.0(1.9%)2024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6.0(5.8%)2225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2.0(1.9%)1626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7.0(6.8%)2727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2.0(1.9%)428常用燃料的使
46、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4.0(3.9%)2129硬水与软水6.0(5.8%)2330物质的鉴别、推断5.0(4.9%)2631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6.0(5.8%)2332化合价规律和原则2.0(1.9%)1533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0(1.9%)734酸的化学性质2.0(1.9%)1335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2.0(1.9%)736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2.0(1.9%)1137基础知识点归纳2.0(1.9%)838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4.0(3.9%)2939药品的取用2.0(1.9%)440粗盐提纯5.0(4.9%)284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5.0(
47、4.9%)2842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7.0(6.8%)3043二氧化碳的用途2.0(1.9%)104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2.0(1.9%)1345金属的化学性质10.0(9.7%)3246溶液的组成及特点2.0(1.9%)1347均衡营养与健康2.0(1.9%)748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4.0(3.9%)2149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4.0(3.9%)2450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2.0(1.9%)951空气的组成2.0(1.9%)252生铁和钢4.0(3.9%)245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6.0(5.8%)2254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2.0(1.9%)1155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4.0(3.9%)2156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0(1.9%)1057氧气的用途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