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广东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广东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漉键设项目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申报学校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专业群名称I _ 软件工程技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专业群代码_ _ _ _ _ _ _ _ _ _ _ 310203_专业群负责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填表日期_ _ _ _ _ _ _ _ 2021年 4 月 9 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为统一规
2、则,使用群内最能够体现专业群特色的专业名称命名;专业群代码为该专业的专业代码。目 录一、专业群建设背景.3(-)软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3(-)专业建设现状及分析.3二、专业群建设基础.4(一)基本条件.41.专业群社会影响力大.52.专业群带头人水平高.53.拥有一支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54.专业群兼职教师素质优良.55.校企共建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56.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67.专业群生源质量好.68.人才培养质量高.69.毕业生就业质量高.610.校企合作研发成果多.6(二)优势特色.7(三)专业群建设机遇与挑战.7三、组群逻辑.7(-)专业群紧密对接软件产业.7
3、(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准确.8(三)专业群内各专业逻辑关系清晰.8四、建设目标.10五、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H(-)创 新“课证融合、项目主导、协同育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111.建设目标.112.建设任务.11【任 务 1】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11【任务2】对接职业标准,重 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11【任务3】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构 建“项目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11(-)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21.建设目标.122.建设任务.12 任 务 1完善规范标准.12【任 务 2 1 建设优质教学资源.12【任 务 3】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混合式教学
4、.12(三)教材与教法改革.131.建设目标.132.建设任务.13【任 务 1】实施模块化教学.13【任务2】实 施“互联网+”教育建设.131【任 务3】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3(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41.建 设 目 标.142.建设任务.14 任 务 1引育专业带头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14【任务2】建立教师分类、培养机制,强化实践能力.14 任务3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14(五)实践教学基地.141.建设目标.142.建设任务.15【任 务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5【任务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任务3】建设综合实训基地.15(六)技术技能平台建设.151.建设目标.152
5、.建设任务.15【任 务1】构建技术技能平台.15 任 务2建设软件技术项目创新中心.15【任 务 3 1 打造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高地.16(七)社会月员务.161.建设目标.162.建设任务.16【任 务1】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16【任务2】开展多层次社会培训.16(A)国际交流与合作.161.建设目标.162.建设任务.17【任 务1】输出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17【任务2 1 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17(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71.建设目标.172.建设任务.17【任 务1】完善与产业发展同步调整机制.17【任务2】完善专业群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18 任务3完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6、.18六、预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19七、建设进度.20八、专业群经费预算.242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群建设背景(-)软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随 着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软件产业的需求将更加强劲,尤其是对系统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大数据软件产生更高、更广泛的需求,软件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软件企业出现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融合化新趋势。2 0 2 0年国务
7、院印发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支撑了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伴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持续上涨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软件技术的价值日益凸显,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软件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软件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软件产业保持着快速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 4.2%,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同比增加2 5万人。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基础
8、领域创新能力和动力明显不足,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亟待加强,基础软件、核心软件对外依存度大;二是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三是存在着投入不足,资源整合、技术迭代和优化能力弱,缺乏创新引领能力;四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产用脱节、生态薄弱、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粤港澳大湾区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创新基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机、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软件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产教融合不紧密,软件新课程开设力度不够,缺乏针对软件新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间缺乏协同机制,专业优势不能凸显。因此,为培养高
9、技术技能的人才,组建专业群形成专业优势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二)专业建设现状及分析3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是由软件工程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工程技术3个本科专业,以及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专科专业组成,群内专业方向有互联网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智能手机软件应用、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游戏软件开发、数字传媒、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分析与运维等等。2 0 0 4年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2 0 0 0余名,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在软件技术专业多年建设的基础上,2 0 1 9年成功申报了软件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并招生。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中的五个专业
10、将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瞄准软件行业相关领域,依托我校与广东粤嵌公司合作开办的粤嵌产业学院和校企合作单位中软国际,整合省内深圳艾悠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顺德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等企业资源,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技术服务、互联网平台开发与维护管理、A P P开发、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职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满足软件产业职业技能要求的“厚基础、精技术、强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群内专业间技术领域相近,基础课有共享部分,很多专业选修课可以交叉互选。教学资源共享程度高,如可共享校企融合的师资、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实验平台等教
11、学资源,教师可在不同专业讲授同类课程,实现多资源的共享。从产业链角度看,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对接软件产业链中下游一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包括新技术软件产品、软件系统集成、互联网软件、商务软件、信息管理系统、游戏软件产品开发、大数据软件产品、用户定制软件等等。专业群中,软件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对接软件设计开发行业,培养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工程师;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对接软件产品的U I设计、游戏软件产品开发行业,培 养U I设计师及游戏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对接大数据软件开发与数据分析行业,培养大数据软件开发工程师及分析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接网络运维行业,培养网络运维与管理助理工
12、程师;软件技术专业对接软件前端开发与测试、软件技术支持行业,培养前端开发与软件技术支持助理工程师。就目前而言,专业群中的专业在优势方面还不够凸显,需要进一步促进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融通互补,协同发展,创建省内一流专业和专业群。二、专业群建设基础(一)基本条件41.专业群社会影响力大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包括软件工程技术(2 0 1 9 年开设)、数字媒体技术(2 0 1 9 年开设)、大数据工程技术(2 0 2 0 年开设)3 个本科专业,以及软件技术(2 0 0 5 年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省二类品牌专业)(2 0 0 4 年开设)2 个专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技术是国家首批职业本科试点专业。专业
13、群从2 0 0 4 年起,历经1 5 年的建设和发展,现为学 校“十四五”拟重点建设专业群,在校生2 9 4 7 名,培养毕业生3 0 0 0 余名,就业率9 9%以上。近三年,企业满意度9 8%,平均起薪4 0 0 0 元/月,7 5%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专业群内有广东省“二级品牌专业”1 个;获省民办专项建设资金2 1 0 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校企开发课程1 门,联合编写教材3 部;建设有校级资源库1 门。2.专业群带头人水平高唐新宇,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广东省职业院校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社
14、厅创业培训专家;广东省科技专家。主 持 2 0 1 9 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一软件工程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一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带头人。主 持 2 0 1 9 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二等奖”。近 5 年主持完成省教研教改项目3 项,发表论文8篇,申请专利1 项,软著3 项,主编教材1 部。参加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省专业技能大赛获奖9 人次。3 .拥有一支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支撑本专业群现有人才培养的条件充足,师资队伍充裕雄厚,本专业群教学团队共1 3 5 人,正高5 人,副高2 0人,博士 3 人,硕士 4 9 人,双
15、师型教师7 7 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 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次,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 5 人。4 .专业群兼职教师素质优良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 5 人,均是来自计算机行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占4 0除 中级职称占6 0%,1 0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占3 9.8 虬5 .校企共建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基础理论为基础,专业技术技能为导向,构 建“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技能+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结构,将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形成基础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三大课程教学模块,实现基本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创业与
16、社会适应4种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5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设置教学内容。6 .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支撑本专业群校内教学条件完善,实验实训设备充足,有软件技术实训平台(4间专业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平台(5间专业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平台(3间专业实训室)、数字媒体技术(3间专业业实训室)和2个创新性实验实训场所。其中政校企共建实训室5个。校企深度融合,专业群跟8家 知 名I T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平台,其中,佛山顺德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在学校建有S M T实 训 室1间,捐赠一批 总 值5 2万元的教学设备;与蓝盾信息安全公司合作,企业投入1 00余万元,与学校
17、共同建了 4个网络专业实验实训室;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校投入1 2 0余万元,建立软件测试、软件工程、众创空间等实验实训室。7 .专业群生源质量好本专业群内有3个本科专业,相对于专科录取分数较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学习积极兴较大、学习自觉性强。8 .人才培养质量高专业群内各专业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改进改良实践教学体系,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积极参加广东省以及国家的各项职业技能竞赛。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网络攻防大赛2 3人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项目,并 于2 01 6年 获 得“攀登计划”立项,获得资助金额2万元。
18、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注重与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相融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教学,近5年,专业群内毕业生的职业证书获取率为1 5 0虬9.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专业群现有在校生2 9 4 7名,培养毕业生3 000余名,就业率9 9%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在6 0%以上。近三年,企业满意度9 8%,7 5%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持续提高。1 0.校企合作研发成果多本专业群教师与校企合作,积极参与科技局的科研项目申报,近几年共获得了市级科研立项1 0项。其中,科研成果在肇庆科研成果应用评选中被评定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获省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所发表的论文中,有 约2
19、7篇次的优秀论文分别在6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省职业能力建设协会、广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等各种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种评比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研究成果共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优势特色本专业群内软件工程技术专业(本科)和软件技术专业,于2 01 9年5月,与广州粤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软件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共 同 制 定“工学结合、德技结合、课岗证赛结合和就业创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层高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被确立为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获教学成果奖1项,有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和扎实的基础。(三)专业群建设机遇与挑战广东作为全国软件和信息
20、技术服务业最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信息业是全国遥遥领先的地位。打造对接产业的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是突破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微服务框架、数据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服务区域中小企业升级、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信息产业领域技术交叉,对人才跨专业技术融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专业群在产教深度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创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全新挑战。三、组群逻辑(一)专业群紧密对接软件产业1.专业群对接软件产业链: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对接软件产业链中下游一应用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包括新技术软件产品、软件系统集成、互联网软件、游戏软件产品开发、大数据软件产品、用户定制软件等等
21、。专业群中,软件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对接软件设计开发行业,培养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工程师;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对接软件产品的U I设计、游戏软件产品开发行业,培 养U I设计师及游戏软件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对接大数据软件开发与数据分析行业,培养大数据软件开发工程师及分析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接网络运维行业,培养网络运维与管理助理工程师;软件技术专业对接软件前端开发与测试、软件技术支持行业,培养前端开发与软件技术支持助理工程师。(图1)7应用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软件产业链逻辑(-)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准确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瞄准软件行业应用需求量
22、大,依托粤嵌产业学院,整合省内外行业资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证融合,项目主导,协同育人”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具备从事应用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等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厚基础、精技术、强能力”的软件职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三)专业群内各专业逻辑关系清晰专业群内各专业逻辑关系:以软件工程技术为一个核心专业以及四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群集合。组群逻辑按照软件产业链和岗位逻辑来组建专业群,形成了以软件工程技术为单核心的一主多辅型的结构逻辑(见 图2),突出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间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职业岗
23、位相关,互补性强,本专科专业都共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门公共专业基础课程,群内相关专业或方向选修课交叉互选,共享校企融合师资、8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见 图 3)软 件 工 程 技 术|大 数 据 工 程 技 术 数字媒体技术 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专科图2专业群内各专业逻辑关系及群课程体系图图3单核心一主多辅型专业群9四、建设目标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对接新兴产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构建适应软件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机制,
24、推进现代学徒制、全 面 落 实“1+X”证书试点,推行学分银行制。以项目为主导,创新模块化教学,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互联网教学资源、构建软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一支富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双师队伍。通过以本科专业牵头的专业群建设,构建职业本科建设标准,形成职业本专科专业建设特色。构建专业群不同层次的交叉融通课程体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服务品牌,将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培育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软件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标杆,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高地。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校企深
25、度合作,推进产业学院及特色班建设、建立课证融合,全面落实“1+X”证 书 试 点(增 加 3 个试点),推行银行学分制,拓展学生职业技术技能。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成3 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打 造“金课”3 门,引进国外优质专业课资源2 门,构建专业群不同层次的交叉融通课程体系。3.教材与教法改革。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平,进行“互联网+”教学方式改革编写新形态一体化教材6 部;立项学校重点教材2 部。,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引进 企 业 领 军 人 才 1 名;培育省级技术技能大师1 人;引进企业领军 人 才 1 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10名;培养专业带头人3 名
26、;培养技术技能大师2 名;培育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2 个。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一支富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双师队伍。5.实践教学基地。新校外实训基地7 个、校内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5 个。6.技术技能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中心1 个,成 立 3 个专业群工作室,开展各类项目开发建设。7.社会服务。开展多层次社会培训,新增职业技能培训认定中心1 个,社会技能培 训 每 年 500人,申请专利21项。108.国际交流与合作。招 收“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积极探索境外合作办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技能大赛,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9.可持续发展保障机。成立专
27、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编制专业群评价体系标准,制定专业群诊断与改进办法。完善校企共建共享的协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和优化专业群建设及管理流程。五、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一)创 新”课证融合、项目主导、协同育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1 .建设目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定位于职业技术技能型本科,以“课证融合、项目主导、协同育人”为指导,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2 .建设任务【任 务1】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开展知行合一模式改革。构建以学校、企业、行
28、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形成的“协同育人平台”,着力专业与企业文化建设、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创新与设计平台建设。完成岗位人才培养需求报告;制定岗位人才质量标准;制定专业群校企协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评价考核办法。建 成2个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范式并进行推广。【任 务2】对接职业标准,重 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以专业群为整体,重构课程体系。实 施1+X证书制度,推行学分银行,开设辅修专业,课程模块设计有灵活性,提供多样化供给,满足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取高端证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校企行共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制订模块化课程
29、开发标准,融入行业新技术及“1+X”证书内容,制 订“专创融合、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试点学分银行,开设辅修专业,建成专业基础模块化课程库;建成双创专业基础课2门,专业核心课3门,制定模块化课程开发标准。专业群内实施1+X证书试点3个,学生证书获取率达1 0 0%,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向省内院校推广。【任 务3】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构 建“项目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1 1校企联合设计开发课程模块,实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开 展1+X证书试点。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项目为抓手,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实训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由校企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训练性实践课和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课,以项
30、目驱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目标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并在群内共享和不断积累群内专业软资产。2.建设任务 任 务1完善规范标准校企组建结构化专业群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制定专业群教学标准、教学资源开发标准、课程资源建设标准、资源开发与建设管理规范。结合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规律,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划分为四个教学阶段,构 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标准。任 务2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参照省/国家教学资源库
31、,在线开放课标准,对接软件产业需求,校企共组融合团队,共建教学标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保资源持续更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专业集群发展。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更新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升级改造专业课程资源包7-13门;完 成5门专业课配套资源建设;完 成3-5门社会培训课程配套资源建设;打 造“金课”3门。通过校企共同合作,开发优质专业群教学资源,按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融 合“X证书”认证,引进、改造、新建优质课程与培训资源。任 务3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按照群内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建设包括案例、素材
32、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建立健全一线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探索建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职业教育MOOC(慕课),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被外校或社会应用。12建设在线资源库,开放线上课程,实现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建成在线开放课程省级5门、校 级5-8门,引进国外优质专业课程资源5-8门。资源建设面向各类人群兼顾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三)教材与教法改革1.建设目标在教材改革方面,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开发适合职业本科/专科教学的特色教材,
33、重点建设好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实施校企双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推行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共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实施智慧教育。2 .建设任务【任 务1】实施模块化教学组建模块化教师团队,以职业基本能力需求分设基础教学模块,以职业专项能力需求分设专业教学模块,以技术集成能力需求分设专业互通教学模块。搭建模块化教学管理平台,制定相关管理机制和规范,教师分工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改革,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专业群模块化教学标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5 0人次;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1 0人
34、次;立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5项以上。【任 务2】实 施“互联网+”教育建设建设新型智慧教室,借 助“职教云”等学习平台,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开发虚拟仿真环境,实施实境项目教学,推进智慧教学。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新建智慧教室3间,打造未来课堂教学环境;推进智慧教室的“互联网+”教学方式改革。找寻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完善平台教学功能,实现项目实境教学。全面推行基于智慧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并在省内其他院校推广。【任 务3】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校企共同成立教材编写领导小组,将新技术、新规范等工作知识纳入教材内容,制定教材编写规范,确定教材开发团队和负责人;制定新形态教材
35、数字资源建设标准与规范,形成专业群教材编写标准。合作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或教13材,配套信息化资源并及时更新。开发新形态教材讲义2部;开 发“新形态一体化”引领性教材3部。正式出版教材3部。其中,立项国家规划教材1部。增订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重点教材或精品教材。(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建设目标以专业群带头人为引领,构建一支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工业互联网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校企互聘互用的师资队伍。打造融合创新型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创新教学团队。2.建设任务【任 务1 1引育专业带头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以 四有 标准打造结构化教师创新团队,培养专业水平高、行业有权威、
36、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引聘行业领军人才1名,培育专业群和专业带头人3人以上,培育省级技术技能大师2人、校级以上教学名师3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育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1个,形成高水平结构化师资团队,完善团队管理机制。【任 务2】建立教师分类、培养机制,强化实践能力探索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促 进“三教”改革有效落实。探 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参与技术研发,提升科研水平。把双师型要求纳入教师评聘必要条件。探索信息化、模块化教学改革。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试,省职业院校技术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4项以上;50%以上的教师获取高水平职业技能证书;发表核心及以上
37、论文10篇以上。【任 务3】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能力比赛,提升教学艺术水平。教师省级及以上教学能力比赛获奖4项以上;国内访学教师累计占比40%海外访学教师累计占比25%具备高等级职业技能证书专业教师占比50%以上。(五)实践教学基地1.建设目标在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期内,按照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对应的软件产业链逻14辑“中游为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下游为软件技术服务”的格局,建设一体化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群。2.建设任务【任 务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期内,按照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软件技术实训平台、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和网络技术实训平台3 个专业群
38、内通用实训资源。配合群内已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更新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3 间实训室,新建电子商务技术2 间专业实训室。建设集成式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全省内推广。【任 务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整体规划,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整合资源,新 建 5 所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成的校外实习基地群。校企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实践、实习的平台。【任 务 3】建设综合实训基地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递进式能力培养体系,整合专业群内资源,拟 建 设 1 个数据中心 和 2 实验实训室。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场景化综合实训模块,校企合作开发声景化实训项目。该基地
39、将具有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等功能,开放共享性好。(六)技术技能平台建设1.建设目标聚焦核心技术,依托产业学院,成立专业群工作室和企业微创平台,打造专创融合特色。明确区域性的产业需求,发挥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优势,引进与地方产业升级转型密切相关的高水平人才团队,依托政府政策资源,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政行校企多方联动,通过科技创新项目推动专业建设创新发展,做到研以致用。2.建设任务【任 务 1】构建技术技能平台聚焦核心技术,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建兼具产品研发、工业研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完善平台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合作开发示范项目3 项以上。建成省级高职院
40、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 务 2建设软件技术项目创新中心15制定软件技术项目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建成企业微型项目创新平台3个。建立市 级“名师工作室”2个、专业群工作室3个。开发中小企业各类软件项目5 0项以上。任 务3 打造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高地构建工程创新中心,指导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开发和企业技术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科技创新项目与专业教学相关联,研发过程经过设计拆分后融合到专业课程里,提升技术技能积累的实战含量,做到科教融合。同时,有效发挥专业群集聚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七)社会服务1.建设目标软件工程技术专业群发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坚持育人为先,加强职业训练,
41、积极开展对外培训与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根据社会需要安排教学、科研,与市场保持同步,把握发展方向和规律。以服务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为目标,立足肇庆,服务本区域,对接信息产业需求,持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2.建设任务【任 务1 1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实施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与行业协会合作,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专 利3 0项以上;成果转化率30%以上;社会服务到帐300万元以上。【任 务2】开展多层次社会培训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认定中心项目;
42、建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评体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或紧缺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主动向区域开发学校资源,实现校地共建共享。社会技能培训500人以上。(八)国际交流与合作1.建设目标以具有优势特色的软件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与国外同行强强合作,取长补短,带动本专业群其它专业学科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输出教学标准和资源,服 务“一带一路”战略。162.建设任务【任 务 1】输出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增设提高学生国际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能够反映相关职业的国际通用标准和先进技术的课程;大力发展双语教学,提高老师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
43、力;通过各类合作项目,引进合作院校优质课程,并引进、翻译、部分节选或二次开发国外优质教材;充分利用国外院校和企业开发的各类网络开放课程,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先进国家职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5 门以上;引进国外优质资源,融入信息产业新技术,建成可国际化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1项。升级改造教学标准和资源并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形成专业群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任 务 2】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当的办学模式加强与国(境)外高校开展教育合作项目,重视规范管理和保证质量;鼓励学生到海外进行教育交流或攻读学位;开拓海外留学生招生项目,扩大招生规模,打造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海外本土人才教育
44、培训,招 收“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伴随中资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员工培训。开展境外合作办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技能大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加强与国内涉外企业或机构,以及海外政府组织、教育机构、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或就业机会;鼓励学生到海外实习或做自愿者,使学生有机会熟悉和了解海外企业或行业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管理模式,为毕业后选择海外就业打下基础。(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建设目标紧跟产业发展,完善专业群建设机制,健全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2.建设任务【任 务 1】完善与产业发展同步调整机制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建立多方协同的组织架构
45、,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建设管理机制。在“政府统筹、部门管理、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和过程监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17专业群管理体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创新专业群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理顺政府、市场、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关系,加强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行业、企业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发挥作用。明确专业定位,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更新观念,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积极发展。成立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专业群建设方案。确定专业群定位和目标,协调专业群师资、实训等教学资源。吸收政校企行多方资源,协同资源配置、资源开发及专业间的管
46、理。调整专业群布局,调整群内各专业方向、专业规模、师资结构及尝试合作企业,保持专业群结构和产业发展同步。形成专业群与行业产业同步发展机制,形成范式并向省内院校推广。【任 务 2】完善专业群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专业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考核,不断深化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专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组建各项目建设工作组,强化协同机制、优化管理流程,实施考核评价,落实问题反馈与整改机制,确保专业群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编制专业群师资团队项目管理能力提升计划;编制专业群接受社会支持发展
47、计划。建立并落实专业群建设问题反馈与机制,校企共建共享的协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优化专业群建设及管理流程。不断完善专业群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形成范式进行全省范围内推广。【任 务 3】完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完善专业群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专业群诊断与改进办法。以促进专业群可持续性发展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评估标准的指引下,注重全面性、客观性、需求性和效益性等原则,以专业群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措施为根本推动力,不断优化专业发展的运作过程,提高专业的投资回报率和专业吸引力,提高学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满意度。通过这样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评估过程,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整体、长期、协调性发展。
48、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设定。依托诊改平台定期跟踪反馈,实施专业群年度诊断与改进计划;实施专业群年度评估与动态调整。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上升。18六、预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经过五年的建设,将专业群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应用软件开发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基地,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软件工程专业群。1 .构 建“课证融合,项目主导,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证融合,培养目标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要素对接生产要素,教学过程对接生产的“一融三对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力争建成1个现代产业学院,建 立1+X证书试点5个,建 设3个省级的职业本科的课程标准。2 .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学生高
49、质量就业率在5 0%以上,获省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 奖2 0项以上,取 得“1+X”国家职业资格中高级证书7 0%以上,毕业生创业率达2虬3.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建设国家级创新教师团队1个,引培行业领军人才5人,培育省级技术技能大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达8 0%以上,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5项。4 .建立和整合资源。整合丰富现有教学资源,建立省级新技术教学和实践资源平台1个,新编新技术规划教材6部,打 造“金课”3门;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企业微型项目创新平台3个。5 .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参与并指导本地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社会人员每年5 00人次以上
50、。19七、建设进度序号建设内容年度目标2020 年2021 年2022 年2023 年2024 年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共建产业学院(2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3)完成岗位人才培养需求报告.(1)制定岗位人才质量标准(2)制定专业群校企协育人才培养方案。(3)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群内推广应用:(1)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报告:(2)新增“双主体产业学院”1 家 全面实施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1)制定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评价考核办法:(2)人才培养模式校内推广应用:(3)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1)实施专业群人才质量评价;(2)人才培养模式省内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