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大班教案汇编.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225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鳅》大班教案汇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泥鳅》大班教案汇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泥鳅》大班教案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鳅》大班教案汇编.pdf(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1 1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 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

2、、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幼:眼睛小小的。幼:嘴边有胡须。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幼:和鱼一样。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幼:它身上很滑。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幼:它身上很粘。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幼:叫黏液。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幼:能帮它逃走。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

3、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幼:我刚把泥鳅捉到

4、,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幼:是黏液在帮忙。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评析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

5、,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

6、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2 2目标目标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活动准准备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7、1.第一次玩泥鳅: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2.第二次玩泥鳅:(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3)教师

8、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捉住

9、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5 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 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

10、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四、活动结束四、活动结束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 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科学小百科:科学小百科:泥鳅的身体

11、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3 3科学活动:科学活动:泥鳅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目标:目标:1、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重点:重点: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难点:难点:

12、1.个别性难点:个别性难点:对泥鳅的恐惧心理。难点形成原因: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泥鳅外形并不可爱,再加上泥鳅活动非常活跃所以极易引起一些胆小的孩子对此产生恐惧心理。解决策略:解决策略:这是幼儿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从心理角度出发a.正面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2.2.群体性难点:群体性难点:研究泥鳅难点形成原因:难点形成原因:对幼儿而言,虽然喜欢研究,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研究是漫无目的的。硬环境(各种操作材料、电视媒介等)软环境(问题的设计)工具及材料:工具及材料:1.知识经验:对鱼类有初步的了解。2.物质准备:泥鳅若干、图片、粗糙与光滑材料、投影仪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设疑激发兴趣(

13、一)设疑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四个密封的鱼缸。请幼儿上来摸。主要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是怎样的?你认为是什么?(二)观察感受泥鳅(二)观察感受泥鳅1.观察泥鳅我们来看看泥鳅是怎样的?2.教师小结归纳(三)尝试捕捉泥鳅(三)尝试捕捉泥鳅1.徒手捉泥鳅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四)初步了解原理初步了解原理教师以图表简单讲述摩擦力(五)延伸:继续设疑(五)延伸:继续设疑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4 4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乐器及节奏进行表现。2、尝试运用叠加式的复合节奏进行演奏,并能较专注的合作演奏。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谱架、节奏卡、乐器(串铃、双响筒、蛙鸣筒、三角

14、铁)2、熟悉三拍子乐曲,能看着节奏谱和着音乐拍节奏。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感受故事的意境,了解故事具体情节及内容。一、感受故事的意境,了解故事具体情节及内容。1、引入故事。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月光长廊吗?师:月光长廊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长廊?师小结:原来月光长廊是条长长的走道,在月光下它会显得特别的漂亮。(出示图片、音乐响起)2、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师:一共出场几个动物,按什么顺序出场?师:小青蛙在故事里做了什么事?3、回忆感受音乐,带领幼儿走进故事的意境。师:这段音乐是个几拍子的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的感觉怎么样?”师小结:“这是个非常动听的友谊之声圆舞曲,想不想

15、带着乐器朋友去参加这个美丽的舞会啊?二、选择适合的乐器及节奏。二、选择适合的乐器及节奏。1、幼儿选择适合的乐器。师:今天,老师要挑战你们了,我带来了一些乐器,请你们用乐器朋友来讲述这个故事,行不行。师:看,我带来了什么乐器?师:哪个乐器更像什么小动物出场?说说理由。2、尝试选择合适的节奏三、根据故事情节,讨论演奏形式。三、根据故事情节,讨论演奏形式。师:还记得在今天的故事中四个小动物是一起出来的吗?师:故事中动物朋友们越来越多,它们有没有停下过舞步?师小结:所以,难就难在这里哦,每个人都要想好自己的节奏,一句一句的跟上去,而且还不能停下自己的节奏,有问题吗?2、幼儿进行合作演奏师小结:有了你们

16、的伴奏,使我们的月光长廊变得更美了。回到班级里你们可以装扮一下,开一个月光舞会,好不好?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5 5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3、相关的录象。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

17、鳅的知识。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5、师生小结三、延伸活动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6 6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学知识。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来减小摩擦力。还可以用类似于捉泥鳅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3、使学生知道泥鳅身体表面的“粘液”具有减小摩擦力的作用。是有效地保护自己

18、,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时还具有吸取氧气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2、玻璃缸两只、小兜。3、南瓜叶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叶子、青菜叶、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涤沦布、干泥沙、食油、锈轴承、牛油、卫生纸、玻璃球、筷子、胶布、工具盒等。4、记录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个有趣的活动捉泥鳅,有同学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2、请人家看实验记录纸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鳅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更容易捉起泥鳅?在记录纸上写上你的想法。3、通过讨论得出应该用东西包起来捉。请每

19、组同学合作,试一试能用多少种方法捉起泥鳅,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写在记录纸上。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二、全班同学分组实验,教师行间巡视指导。三、三、分组汇报实验情况。分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教师用实物展台演示各组的实验报告)报告)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四、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哪一种方法捉起来最容易,为什么?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泥鳅身体表面分泌出一种粘液,使得泥鳅身体表面非常光滑,我们就很难捉住它。事实上这种沾液减少了泥鳅身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在分析过程中,教者应故意将“棉手套

20、、簿膜手套”,“南瓜叶、青菜叶”,“棉布、涤纶布”对应起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用“光滑”的物体“难捉”,用“粗糙”的物体“易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当厚、千的物体吸收掉泥鳅身体表面的沾液后捉起来更容易。教师板书:光滑难捉粗糙易捉请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鳅比较好呢?应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而定,实验室里、农田里、在家里各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五、将刚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实践。l、请大家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物体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举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2、做两个小实验,巩

21、固所学知识。(1)请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将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间的洞里去。每组试一下,好穿吗?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的办法使得穿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操作说明:每组二个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较容易地穿进去在玻璃管上涂点油就行了。(2)比一比哪一个组夹起的球最多。操作说明:每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从瓶里用老师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夹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钟内哪一个组夹得多。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夹?然后老师宣布开始并进行计时。(可以用老师发给的实验材料对工具略加改进,但不能幅度过大)总结全课。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捉泥鳅”,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泥鳅身体表面粘液的作用,

22、我们人类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体来捉泥鳅。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启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达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灵活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7 7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

23、鳅特性的了解T:(出示 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二、二、捉泥鳅在操作、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关系(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二

24、)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小结: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

25、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听清比赛要求:3 人一组合作,2 人抓,1 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 30 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三、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品T: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1、(PPT 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结冰的地面很

26、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PPT 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8 8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一天,陈辰小朋友带来了几条小泥鳅,说:“我昨天和爷爷在捉泥鳅,泥鳅很难捉的,很滑的。”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有了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捉泥鳅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不满足泥鳅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感知。活动中,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捉为主线,让孩子在捉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

27、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不同材料捉泥鳅的结果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实践。最后科学活动_于生活,更应回归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防滑活动,让幼儿理解科学对我们生活的帮助和重要性。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大胆亲近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捉泥鳅的快乐。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

28、和锦丝布、统计表、笔、字卡(粗糙、光滑)等2、介绍泥鳅生活习性、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童谣 flash捉泥鳅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欣赏童谣 flash捉泥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生互动,了解泥鳅的一般特征,同时激发幼儿探索泥鳅的积极性。)师:歌曲中的小妹妹为什么那么高兴?泥鳅长的是什么样的?(请个别幼儿讲述已知的泥鳅的特征)二、观察感受泥鳅,进一步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提升幼儿经验,解决重点:黏液。1、(出示泥鳅)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身上还有那些地方我们没说到的?它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呢。2、幼儿观察后讲述自己的发现。(师提醒幼儿讲完整的

29、话)3、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1)第一次捉泥鳅师: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你怎么捉泥鳅的?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2)第二次捉泥鳅师:泥鳅这么调皮,它有什么奥秘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泥鳅身上为什么滑滑的?(如果幼儿说不出,师直接丰富:黏液)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能帮它逃走)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4、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三、通过竞赛,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1、出示捉泥鳅的材料,请幼儿说说你准

30、备用什么材料来帮助捉泥鳅?为什么?2、幼儿自由探索用棉手套和塑料手套、青菜叶和甜瓜叶、干毛巾和锦丝布捉泥鳅,并在相应的表格上作记录。(在使用的材料图片边打勾或打叉,要求两样对比着都试一试)3、幼儿自由结队进行捉泥鳅比赛。(提醒幼儿各队人数相同)4、比赛后、师出示统计表,记录,比较、发现结果不同的原因。1)师:哪一队胜利了?请你们说说用了什么工具抓泥鳅的?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捉的多呢?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呢?丰富词:粗糙、光滑2)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防止泥鳅逃跑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防止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31、。四、联系生活,初步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让幼儿感受到探讨科学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1、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地湿湿的,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没有滑倒?(引导幼儿观察鞋底)2、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瓜叶子捉泥鳅防滑的道理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的不滑?(铺纸板、地毯、地上划纹路等)3、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不能滑滑的,否则有些危险,但人们想了好办法解决了,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问一问,把它记下来,一起交流交流怎样防滑好吗?4、在捉泥鳅的歌声中整理场地,用拖把、抹布檫掉地上的水等。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9 9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

32、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泥鳅每组五

33、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

34、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4、教师小结: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而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1、设疑:用哪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

35、最方便。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4、捉泥鳅比赛。根据幼儿的回答,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兜来捉。四、简单认识泥鳅。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自己)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采用实物投影仪)头上有眼睛、腮(呼吸)身上有花

36、纹、鳍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五、设疑,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活动反思: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

37、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

38、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

39、一点。泥鳅大班教案泥鳅大班教案 1010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捉泥鳅”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认 识到“物体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的科学知识。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活动准备:泥鳅若干条,音乐磁带一盒,南瓜叶、棉手套、废手帕、筷子、棉布、沙子、其他植物的叶子若干、一次性手套若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泥鳅。1、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知道是谁吗?提示一下:身体是长长的,整天在水里游、泥里钻?猜猜看是什么?(幼儿猜测)2、师:你们猜得对吗?看仔细了,他们要出现了。(教师揭开盖布)提问:它们是什么呀?原来是一群小

40、泥鳅来我们班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呀,小泥鳅长什么样子?(幼儿围观,自由说一说)小泥鳅来我们班上多开心呀!它们在盆里高兴的游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泥鳅。(师生共同学小泥鳅游泳的动作)二、设置情景,鼓励幼儿第一次尝试捉泥鳅。1、师:这么多的小泥鳅挤在一起,我们小朋友看得可不清楚,这样,偶老师抓几条起来让你们多瞧瞧好吗?(教师操作)2、师:咦,偶老师怎么抓不起来呀?谁来帮帮我?(请个别孩子帮忙抓泥鳅)3、幼儿出现困难,师:小朋友一起去帮帮偶老师的忙吧!可别让泥鳅掉到地板上哦!(幼儿第一次尝试)一只手不行还可以两只手!4、活动后,要求幼儿擦擦手。三、总结尝试结果。1、师:(安顿幼儿坐下后)小朋友,你们

41、在捉泥鳅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什么泥鳅会抓不起来呢?(幼儿回答)2、师:既然泥鳅这么难捉,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更好的把泥鳅抓住呢?(鼓励幼儿讨论,并个别交流)师:谁来把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告诉我们大家.(幼儿个别交流)四、幼儿借助别的物体(毛糙)抓泥鳅。1、师:小朋友你们想得真好,偶老师都没有想到,还可以借这么多的小工具帮忙,那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用那些小工具帮忙呢?快过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工具呀?(逐一出示,幼儿认识)请你们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抓起来!2、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3、师:你是请什么小工具帮忙的?成功了吗?(怎么抓起来的)!(记录操作结果)4、师:为什么这些小工具抓不起来呢?(抓得起来呢?)5、得出结论。五、引导幼儿了解泥鳅身上黏液的作用。1、师:刚才我们在抓泥鳅的时候,发现泥鳅身上有滑溜溜的东西,偶老师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泥鳅身上滑溜溜的呢?你们知道吗?(幼儿自由说个别说)2、教师总结泥鳅黏液的作用。师:原来泥鳅身上那滑溜溜的东西这么神奇,那除了泥鳅有这样的本领外,还有什么动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幼儿交流)六、游戏结束活动。师: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连泥鳅这么滑的东西都能抓起来,我们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庆贺一下。(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