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137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147 大小:1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pdf(1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 察 物 体 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3、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

4、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匚匚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 察 物 体(三,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学

5、生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HO,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2.探究结果汇报。(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HD,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C E O,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t j l f J LL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

6、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4.汇报探究结果。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2 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2 个的前面,如下图。3 3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

7、1 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1 个的前面,如下图。卢帝野可以把1 个摆在后面,1 个摆在前面,如下图。巾g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板书设计:观 察 物 体(三)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作业:教材第3 页练习一第1、2 题。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

8、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 材 P一例1、例 2 及练习一第、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

9、、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门。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 个,有 的 说 3 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投影出示例2。2 分小组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

10、,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氏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 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 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 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

11、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 .第 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2 .第 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对于第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3 .第 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4 .第 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

12、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 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 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5 .第 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

13、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板书设计: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业:教辅相关练习。2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教学指导】由于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

14、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

15、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儿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 时1.因数和倍数 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3.质数和合数 2课时【知识结构】因 数 和 倍 数因 数 一 倍 数 2、5、3 的 倍 数 的 特 征、质 数 和 合 数因数和倍数(1)学习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第1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

16、和倍数的意义,会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具运用 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夏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 0 +5=1 6+2=1 2 +3=1 0 0+2 5=1 5 0 X 4=2 2 0+4=1 8 X 4=2 5 X 4=2 4 X 3=2 0 X 8 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

17、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1 .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 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题为例,板书:1 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 2 是 2 和 6的倍数,2和 6是 1 2 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

18、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2)说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 2 0+1 0=2 中,2 0 是 1 0 和 2的倍数,1 0 和 2是 2 0 的因数。或:2 0 是 1 0 的倍数,2 0 是 2的倍数,1 0 是 2 0 的因数,2是 2 0 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 .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

19、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N=P,M、N、P 都是非0 自然数,那么N 和 P 是 M 的因数,M 是 N和 P 的倍数.AX B=C,A、B、C、都是非0 自然数,那么A 和 B 是 C 的因数,C 是 A 和 B的倍数。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 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 页练习二第1题。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

20、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 2 4 和 2472和 820和 5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 6 的倍数。(2)在 13+4=31 中,13是 4 的倍数。(3)因为3X 6=18,所 以 18是倍数,3 和 6 是因数。【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2)学习内容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

21、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 页例2、例 3,教材第7 8 页练习二第2 8 题)。第 1 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5 6X3=18在上面的算式中,6 和 3 都 是 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 3的倍数

22、,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 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课讲授】(-)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 8 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 8 4-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X 18=18,2X 9=18)教师:1 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儿?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 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 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后汇

23、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教师:你是怎么找的?举 错 例(1,2,3,4,6,6,9,12,18,3 6)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 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 .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 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 .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 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

24、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忖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 18 的因数,那 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教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 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 3 和 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 3分别乘以1,2,3,)5的倍数有:5,10,15,2 0,教师:表示一个数

25、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7 页练习二第2 5 题。2.完成教材第8 页练习二第6 8 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第1课

26、时2、5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 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 2题)。第1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

27、证。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H1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I.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 5的倍数的特征有

28、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 的倍数。(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 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过渡:那 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 的特征。2.探索2 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 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 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 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 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 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

29、6、8 的数都是2 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 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自然数按是不是2 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 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 的倍数就是奇数。4.那么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 5 的倍数中找出2 的倍数:(2)在 2 的倍数中找到5 的倍数。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或 5 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 的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

30、5 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 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 2 题。【课堂小结】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 或2 的倍数。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 1课 时 2、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或 5 的数都是5 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是2 的倍数;个位上是0 的数,既是2 的倍数又是5 的倍数。教学反思第 2 课 时 3 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 6题)第1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

3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 的倍数的特征,5 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 的倍数?哪些数是5 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 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 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 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猜一猜: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

32、一算:先找出10个 3 的倍数。3X 1=3 3X2=6 3X3=93X4=12 3X5=15 3X6=183X7=21 3X8=24 3X9=273X10=30.观察: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 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 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 5 f51 1 8 f81 2 4 f42 2 7 f 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 的倍数,那 3 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 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

33、些数是3 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 的倍数。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提示: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

34、三位数是100)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 时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学反思第 3 课时练习课学习内容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第1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5、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教学难点会运用2、3、5 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 元/枝,马蹄莲1 0 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 0 元,找回了 1 3 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 1 2 页第7 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 0 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 1 0 的倍数,也就是

36、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 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 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2 .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 除外),为什么?2 9 4 0、3 0 5

37、、8 5 0、7 2 3、9 9 8 1、3 3 2、3 5 1、1 5 7 0.3 .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 .(1)在 8,3 5,9 6,1 0 2,3.2,1 1 1,8 4 0,1 0 6 0,1 4 中,奇数有(),偶数有(),是 3 的倍数有(),是 5 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o(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3)同 时 是 2、3、5 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 12题。【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 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

38、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3课 时 练 习 课(2 的 倍 数)()、2、4、6、8 的-敢5个 位 是I*5的 俗 数J 1()、5的 数3的 倍 数 的 特 征:各 位 上 的.数 字 之 和 是3的 倍 数.这 个 数 就 是3的 侍 般偶 数)自 然 数奇 教)教学反思3.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 例1及 第16页练习四13题)。第1课时课型学习

39、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 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具运用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 出12 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

40、分类。(填写下表)只有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12,3、5、7、11、13 J7 J94、6、8、9、10、12、14 J5 J6 J8.2O(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 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 7 2 2 2 9 3 5 3 7 8 7 9 3 9 6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 7 2 9 3 7合数

41、:2 2 3 5 8 7 9 3 9 63.出示课本第1 4 页例题1 找 出 1 0 0 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 0 0 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用筛选法排除。注意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3 57 1 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 6 页练习四的第1 3 题。【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学生畅谈所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质数和合数(1)个 数,如果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

42、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只有一个因敢只 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敢有两个以上因数12、3、5、7、11、13 J7 J94、6、8、9、10、12、14、15、16、18、20教学反思质数和合数(2)教具运用学习内容数的奇偶性(教 材 第15页 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 7题)。第1课时课型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

43、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新课讲授】1.探索规律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 ,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

44、+偶数=偶数)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 ,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 ,偶数除以2余0 ,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 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2.验证规律这些卡片都是

45、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生齐读一遍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F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10 3 8 9+20 0 4 113 8 7+13 1 26 8+10 243 7 21+20 0 7 2228 0+10 2 3 8 8 0 0-3 4 5【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17 页练习四第4 7 题。【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

46、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2)数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1)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少,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反复说,互相说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数和倍数(2)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对于刚

47、刚对因数和倍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定的困难,教学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体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2、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

48、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 2 课 时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3 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想、验-验、比-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练习课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复习了 2、5、3 的倍数特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的道理!质数和合数质数和 合 数(1)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 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

49、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质数和 合 数(2)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减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 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大胆猜测一方法验证一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3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让学生通过实

50、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 受 In?,1 dnAlcn?以及I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教学指导】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