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声声慢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饱经离乱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的真实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反复描写渲染,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困难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受与作品创作的亲密关系。 2、让学生初步驾驭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很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_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难过,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好像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
2、这样细腻的情怀。那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板书:标题和作者) 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信任大家并不生疏吧!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全班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这便与她的生活经验有着亲密的联系。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回顾旧学问,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老师进行明确。) 明确
3、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当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 2、师范读 让学生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索这个问题) 明确: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受
4、来品读,抓住词中干脆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诗歌赏析 1、提问:找出词中干脆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好像要被愁所沉没,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写到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的愁绪,让她愁绪难耐呢?(这时我们就必需抓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进行赏析)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并让学生从其他诗歌中去再次体会这种情感。 详析“酒”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诗句
5、呢?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们快乐的时候会喝酒,忧愁的时候也会喝酒,于是酒在文学中便拥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喜,一是悲。 现在我们回到今日学习的这首词上来,在词人的眼里酒是喜的还是悲的呢?词人是怎么来描述酒的?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白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是愁的象征。 略析“秋风”意象 词人喝酒不仅仅是为了消愁,也是为了抵挡晚秋凄凉的冷风。秋风
6、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秋叶便会飘落),那么此时的秋风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会渲染一种愁情。 详析“过雁”。“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难过”? 明确: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际沦落之感。2)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予给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象征离愁。 略析“黄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
7、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舞的晚境,此时的词人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时,词人的感情已慢慢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处黄花比方女子憔悴的容颜。 详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为没有了那样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洒落在梧桐上,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苦痛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词的一开头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此处连用十四个叠字,不仅由外(部的动作
8、和环境)到内(心悲戚的心境)、由浅到深、层次显明地写出了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4、略析“乍暖还寒时候,_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改变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_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缘由而是人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品尝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六、实力迁移 让学生依据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赏析一剪梅,体会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情。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看法、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
9、验和思索,驾驭文本思想。 2、培育主动的鉴赏看法,注意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学问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阅历。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尝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驾驭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育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阅历,驾驭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纳语言勾画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育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
10、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尝语言美,观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词的风格流派的分类”来导入新课。 明确: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新课学习: 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凄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 3、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品尝语言,赏析词作。 (1)词中干脆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1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找觅,冷冷
11、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找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孤独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明确:韵律美;增加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 (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
12、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追问二:“雁”有何象征意义? 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难过?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照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难过。 追问三:“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
13、伶仃的晚境。 追问四: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问五:“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6)小结。 5、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6、感受艺术特色。 明确: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爽,自然流畅,却精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寂与凄清、沉痛与心酸、愁闷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借景声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
14、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三、总结: 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把握“词眼” 意象 品尝语言 意境 领悟主旨 感受艺术特色 四、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振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际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调。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把握词人前后词风的差异。 2、品尝叠
15、词的妙用。 3、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精确把握“愁”之内涵。 由于这首词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除了干脆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来抒发愁情,但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精确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精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备统一。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假如像平常一样一支粉笔,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所以,我打算采纳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快速演示的特点,能节约许多的课堂时间。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采
16、纳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思索。 学法上,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索、回忆、合作一起来鉴赏这首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打算按以下环节绽开。 1、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奇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2、如何入愁 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干脆表明词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调。由此引出对前三句的分析:词人通过动作、环境、感
17、受入愁。接着分析这三句“叠字”的妙处。 3、缘愁选景 学生们明确了词人“如何入愁”,便引导学生分析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学生们通过沟通很简单能找出“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 下面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诗词中出现,让他们背出这些诗句,我再来补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学过的诗句里,这些意象大体上都表达什么感情,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从“特别”推出“一般”,得出这些意象在本词中表现的感情。 例如“酒”这个意象,学生们能背出“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都门帐饮无绪”(柳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等诗句,全部诗
18、词句里,“酒”都表现了“愁”。很自然的,学生得出结论: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通过“酒”这个意象来表达愁情。 像梧桐这个意象,学生们学过的诗词中很少出现,我在列举一些例句时比较具体的说明诗句内涵,否则学生们可能不能理解。 当全部的意象分析结束,每一个意象都指向“愁”字,学生们很自然得出“无一字写愁,却到处惹愁”的结论。 4.、分析“为何生愁” 这一点肯定要结合李清照的经验来谈,所以我排了一个“李清照大事年表”,将她从“结婚”到“离世”的经验一一列举,学生很直观的就得出了“愁”的源头-“亡国之痛”“丧夫之哀”“沦落之苦”“乡土之思”。 5、结语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19、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输千古是著书。”和梁衡李清照传记乱世中的美神来总结评价李清照。 _后,学生们集体朗诵这首词,播放声声慢歌曲,在乐曲声中向这位乱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说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虽然不用动多少粉笔,但许多演示的部分其实也就是板书。在板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让板书出现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层次,既有绘画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思索,把握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重难点。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学习目标统筹下,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在老师刚好、高效的引导下,师生、生生充分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
20、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实力的展示和培育,并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获意象,品尝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捕获意象,品尝词作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 1、赏析开篇14个叠字的妙用。 2、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而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诵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样是写愁,她的后期作品则蕴含了更为深广的愁思。今日我们来学习学习凝聚了她万般愁情且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温故知新;简洁导入,设置情境。
21、)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捕获意象,品尝语言,归纳诗词蕴涵的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意向) 三、走进文本、品读鉴赏 (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一):放声自由诵读,并思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并找出词作中干脆抒情的词句。 提示: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味道。期盼你五分钟后的精彩展示与回答。 个读展示后,回答思索问题。 (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通过自由诵读、个读展示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从自学内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三个方面设置的自学指导,明确了自学的方向。)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出示自学指导(二):首句干脆抒情
22、,能否把它改成“寻找、冷清、凄惨”?或者“寻寻找觅,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可以读一读进行比较、品尝。可以独立思索,也可以小组探讨。 三分钟后期盼你的精彩展示! (设计意图:教学内容问题化,无疑处设疑,在问题的引领下,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示环节,旨在培育敢于展示自我、敢于表达自己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捕获意象,品读愁情 出示自学指导(三):为写“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你能结合相关意象的其他诗句来说说该意象的内涵吗? 提示:你可以采纳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
23、(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请先独立思索,有困难可以相互探讨。五分钟后,期盼你的精彩展示! (设计意图:用已知接通未知。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驾驭赏析诗词的方法。展示阶段,老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四)知人论世,深味结愁 出示自学指导(四):当清照沉醉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无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合“清学稿”中的“背景学问”,想一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为何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的? 老师引入背景资料: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华蜜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
24、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词作蕴含的词人身世之愁和家国之愁。) 四、课堂小结 1、深情齐诵声声慢 2、回顾本课主要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归纳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巩固学习内容,构建学问体系。) 五、布置作业: 1、当堂:完成“清学稿”。 2、课外作业:课后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设计意图:当堂完成“清学稿”,做到刚好反馈,实现学以致用。)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25、 立足诗歌形象,通过诵读研习,重现凄凉情境,体会凄愁情感,赏析凄美语言。 教学重点: 揭示词人困难、深厚的凄愁情感,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 一、以武陵春导入(5分) 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1.学生齐读PPT上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z艋mng舟,载不动、很多愁。 2.就武陵春提问 老师:哪一句写得?(末句)好在哪里?(叫学生举手回答形象地写出了“愁”)那么你能把这句话用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一下呢?(就怕双溪那小小的船儿啊,载不动我这重重的忧愁啊!)可见,情感必要
26、用形象表达才动人;反过来,形象,也正是打开诗歌艺术大门的钥匙。可是,谁知道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吗? 学生举手回答。 3.了解词人相关简介 学生轻声齐读PPT内容: 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_恩爱,华蜜美满。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变更: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舞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32年,再嫁张汝舟,惋惜遇人不淑,不久离婚,并被判刑两年。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 4.引入声声慢 老师(过渡语):国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体弱,所以才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载不动的沉重愁情。那么一般
27、被认为写于同时期的声声慢里的“愁”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先齐声轻诵全词,初步感受。 5.学生轻声齐诵全词 二、品析愁情(38分) (一)范读创境,提出要求(10分) 1.老师诵读创境 播放背景音乐二胡曲二泉映月。 老师:老师先读一遍,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试着在脑海里出现词中描述的一幅幅画面。 老师诵读。 2.提出探讨要求 老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比武陵春,这里的愁要困难、深厚一些,这里的形象也要丰富一些。 老师指读PPT内容,并稍加说明: 描述“次第”:请在众多富于形象的“次第”中选择有感受的一处,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用第一人称“我”描述这幅画面。 在相关词句边上动笔写一
28、写。 然后小组内沟通各自描述画面。 3.学生自主研习、沟通 (二)描述“次第”,探讨“愁情”(12分) 1.学生发言,师生探讨 要求学生先描述词句情景;老师再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讨其中“愁情”;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进行朗读指导,包括语调、神情、肢体语言等;全班再轻声齐诵词句。一处“次第”如有补充,可接着;如无,就另一处。 老师自备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就靠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抗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抓住“酒”意象,点明“
29、酒所以淡是因为愁很浓”意思。读出乏累、叹息之感。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像,但再也不行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次第”,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呢?!让学生齐读注解中一剪梅词句“云中谁寄锦书来”,并讲出彼雁和此雁的不同(“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无望的哀愁)。读出茫然、痛心之感。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损,漂亮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顾影自怜,黯然神伤。让学生讲“花”的意象内涵(漂亮、青春)。读出心酸、凄楚之
30、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一声声像打在我的心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这次第,怎一个煎熬了得?!让学生讲“细雨”和“愁”的相像处(广阔、绵长、冰冷、灰暗)。读出孤苦、煎熬之感。 2.老师小结 老师:共四幅凄凉画面秋寒风急、旧雁又过、秋花凋损、孤窗细雨。我们一齐轻声诵读,并在脑海里一一出现这些情形。 3.学生轻声齐诵“乍暖还寒”到“点点滴滴”。 (三)赏析首句,突出音韵(5分钟) 1.探讨首句“声
31、音形象” 老师:那么首句有没有形象呢? (假如学生在前头就提及“寻寻找觅”句,就问:这里有画面吗?学生可能会讲到“词人寻寻找觅”也是情景。那么老师接着问:那寻找的详细“次第”是什么呢?引到如上的四幅画面探讨中。) 学生可能会讲到“词人寻找、情境冷清”的“次第”。老师再问:这里除了其概括性的形象外,还有什么形象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学生假如回答不到位,可以提示:同学们觉得首句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听起来像什么?(像女子哽咽声) 老师自备:这句话的形象更在“声音”轻轻细细、悲悲切切、低声哽咽、泣不成声,这就是最干脆的“形象”!十四叠字,劈面而来,可谓“先声夺人”,全词愁情尽显,境界顿出。 2.评价赏
32、析首句 老师:前人对这句词推崇备至。 学生齐诵PPT内容: 南宋张端义赞扬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 后人概括古人的评价说: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孤独、哀痛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3.轻声齐诵首句 指导学生读出细碎、凄切的声音形象及悲凉情感。 (四)整体感知,诵读体会(6分) 1.学生齐读体会 老师:好,我们连起来试着把这凄切的声音、那凄凉的画面读出来。 学生轻声齐诵。 2.整体感知 老师:依据我们刚才的想象、分析,老师把李清照声声慢中“这次第”的“愁”作如下概括,同学们跟我一齐轻声朗读。 播放二泉映月背景音乐。 依次映出PPT,老师指读:
33、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由外而内 我饮酒御寒却酒淡风急,境遇艰辛,只有凄苦心酸!由 我抬头望雁却旧时相识,物是人非,只有难过不已!浅 我低头看花却飘舞憔悴,韶华已逝,只有顾影哀怜!入 我倚窗枯坐却梧桐细雨,度日如年,只有孤苦煎熬!深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老师读末句,重读“一个”,指出“愁”的困难,已不是“一个”所能表明,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老师再读末句,重读“愁”,指出“愁”的深厚,已不是“愁”所能概括,那么是心酸?是难过?是哀怜?还是煎熬?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板书“怎一个愁字了得!?” 3.
34、指导学生读末句 要求学生读两次,读出不同重音。 (五)拓展愁情,诵读体现(5分) 1.拓展愁情 老师渲染愁情:事实上,我们细致看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觉那简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就是一个愁的牢笼,可说是愁云惨淡,愁肠百结。我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 映出PPT,指读: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 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 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愁苦无眠的添字采桑子 难过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yn;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不仅重得载不动,浓得化不开,也多得数不
35、清,广得没有边。即使浩荡的历史长河也装不下她的无限忧愁千年之下的我们不还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动吗?因为词人有一颗“愁”心,所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都带有了愁的色调,从而无物而非愁,无时而不愁啊!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已决非平常愁情,实在是词人无比悲愁的人生最苦痛的哀叹。所以,在这概括性的语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无限凄惨的词人本身! 2.齐诵表现愁情 老师:那凄凉的画面,那凄切的声音,那凄惨的词人,全都浓缩在这首凄美的声声慢中,我们能把它读出来吗?我该用怎样的语调,我该用怎样的神情?(放背景音乐) 学生齐声轻诵。 3.个别诵读 再叫一位学生配乐诵读。 三、结束(2分) 1.齐读历
36、史评价 让学生齐读PPT: 清代沈谦赞美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hng本色”,因此有“词家二李”之说。 清代王士嫘li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2.老师总结 老师:最终,我想化用她的同乡,同样是南渡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对风华绝代却命运凄惨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仰慕的泪水。 板书“更几番风雨能消?!”。 老师:李清照,你无限的悲愁,要经验几番风雨才能消解? 李清照,你绝代的才情,又岂是几番风雨所能消磨! 附板书 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更几番风雨能消? 声声慢优秀语文教学设计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3页 共33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