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综合选择题技法指导.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888424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综合选择题技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综合选择题技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综合选择题技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古代诗歌综合选择题技法指导.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第十二讲:客观综合题命题五角度指导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中对“古代诗文阅读”考点提出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题型:一道四选一选择题,一道主观简答题。 考查侧重点: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到注重在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鉴赏。 古诗歌鉴赏的综合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是考纲规定的五大考查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观点态度),只不过是命题人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让考生来判断鉴赏的正误优劣,同时加入了对诗歌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 诗歌鉴赏的综合选择题,考查点细小,覆盖面广泛。既有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对手法、语言、情感的把握。选项在措辞上细致严谨,错误

2、设置相对隐秘,须从整体到细节,仔细阅读,先内容后手法,逐字逐句琢磨。答题技巧“4步骤”破解综合选择题第一步,整体感知明选项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然后再解题。另外,还要注意结合标题、作者、注释,诗中常见意象、关键词句等。第二步,启动情思巧排除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第三步,逐项核对再排除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解释等,

3、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第四步,辨析真伪定答案在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有时会曲解原意。如选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综合选择题解答规范考法一词句理解设误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此,我们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核心提示诗歌的综合选择设题角度多样,既有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对手法、语言、情感的把握。选项在措辞上细致严谨,错误设置相对隐秘,需要仔细阅读,仔细比对,带入验证。 【2018年高考

4、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野 歌 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内容)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诗人形象)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艺术手法)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艺术手法) 【2018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5、,完成1415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内容)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思想感情)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诗人形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内容)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汨罗遇风柳宗元南来不作楚臣悲,重

6、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贬为永州司马(今湖南零陵)十年,十年后,朝廷诏其回京听用。此诗大概作于此时。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来”一词点明自己的处境,“不作楚臣悲”,意指自己不会再像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B“重入修门自有期”表明诗人已受到皇上的赏识,准备励精图治,再干一番事业。C“为报春风汨罗道”将“春风”作点缀,与诗人那乐观的心境相互映衬。D本诗没有刻意渲染,平实的语句,普通的叙述,却于平实质朴中寄托深情。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

7、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

8、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应对策略】读懂诗歌的意识 1、把句子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 2、把握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 抒情性、形象性(修辞)、凝练性 (省略、倒装) 3、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活句子所说景物或事件,由此确定句意到底是什么。 4、推断选项中对词语的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 考法二形象情境设误命题人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或对人物形象、思想品格任意拔高,我们有时因陶醉于生动优美的表述而忽略对这些错误点的排

9、查。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手法)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形象)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手法、情感)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 江 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

10、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勒,寄寓着词人的 欣喜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

11、,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应对策略】 1、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 2、抓住直接抒发感情的词句、意象、典故。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借助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3、对给出的选项,可先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找出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再体会其情感分析的正误。 考法三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设误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14-15题。 秋风辞 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

12、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4.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13、.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阅读下面的一首汉诗,完成14-15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注】悰: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是一

14、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应用体验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午枕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

15、被全部废除。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欹(q),倾斜、歪向一边。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已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D“旧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应对策略】看到选项是对表达技巧的分析后,回忆诗歌中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 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

16、一与诗句对应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 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比。 重点区分易混淆的艺术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正衬与反衬;比喻和拟人,借代与借喻 考法四:意象(人象物象景象)方面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夸大或者误解人物形象、将诗歌中意象营造渲染的意境氛围故意表述错误,或者将物象寄予的诗人的情感态度故意表述错误等。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7、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凝香斋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18、。【注】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黄卷:书籍。香炉:香炉峰。下列对这首宋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沙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19、。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六月二十四日夜梦陆游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

20、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B“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C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D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应对策略 】把握诗中形象需要四关注 关注选项考查物象还是意象。 关注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 关注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关注诗中意象营造的情感氛围作用。 考法五:语言风格方面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将诗歌语言风格弄错,情感表达委婉含蓄、热烈奔放、清新自然、苍凉悲壮、萧瑟凄凉区分不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

21、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的内心独白。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应对策略】确定诗歌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有:清新自然、朴素平实、生动形象、苍凉悲壮、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直抒胸臆等。 比对选项与诗歌,一句一句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然后再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