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其次单元测试卷时间: 120 分钟总分值: 120 分)一、积存与运用 (29 分)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3 分)A. 分歧(q)瘫痪(tn)熬夜(o)安静(j)B. 粼粼(ln)诀别(ju )姊妹(z)荫蔽(yn)C. 一霎时 (ch )匿笑(n)沐浴(m)脸颊(xi )D. 捶打(chu )菡萏(hn dn)徘徊(hu )絮叨(x)2. 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 分)(1) 儿子虽然很胖 ,毕竞幼小 ,自然也很轻。 (竞竟)(2) 那天我又单独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漂落。 (漂飘)(3) 黄色的花淡雅 ,
2、 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吵闹而浅薄 ,泼泼酒酒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酒酒洒洒)(4) 那棵树的荫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荫阴)3.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3 分)A. 你的数学根底好 ,参与数学竞赛 ,我宠爱物理 ,参与物理竞赛 ,咱们各得其所。B. 冬去春来 ,夏隐秋至 ,一年四季 ,周而复始 ,变化无常。C. 儿子参军才半年 ,家中就接到了立功喜报 ,令父母喜出望外。D. 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让我少看点电视 ,多看看书 ,絮絮叨叨个没完。4.(2023 ,荆州)以下各项中 ,有语病的一项为哪
3、一项 ( D )(3 分)A. 书籍是思想之船 ,它留神翼翼地把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B. 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C. 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 ,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 ,与将来沟通。D. 假设全民都沉醉在书籍的海洋中 ,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5.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3 分)A.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B. 妈妈不服气 ,说她这是休息 ,她不能“守桌待诗”。C.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 ,你就背着我。”母亲说。D. 是亲情给了我们站起来的士气 ,是亲情把我们送进了校园 ,是亲情让我
4、们在成功时更欢快6.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D )(3 分)A. 闲逛描写了一家三代人闲逛时 ,消灭了冲突 ,终归于和谐的寻常小事。这个故事 ,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祥”观念的形象诠释。B. 秋天的思念是史铁生思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C. 金色花与荷叶 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依恋和感谢之情 ,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D. 世说语的作者余嘉锡是南朝宋彭城人。7.走近名著。 (3 分)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 ,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 ,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厌烦的是
5、常宠爱切切察察 ,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其次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以上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 朝花夕拾 ,文段中的“她”是 阿长(人物)。8. 综合性学习。 (7 分)你班正在进展“我爱我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乐观参与。(1)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开场白。 (3 分)例如:同学们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有两位天使始终守护着我们,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快活时,他们共享我们的欢快 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和的家,让我们齐声说:“我爱我家。”(2) 在进展成语接龙活动时 ,同学们纷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的家庭,你也选用了一个成
6、语来概括: 天伦之乐 。(1 分)(3) 下面的情景 ,在很多“家”中极为常见。请你阅读以下图 ,写出你的感悟。 (3分)例如:不能对子女包办过多,自己能做的事肯定要让他们自己做,以培育子女的独立生活力量。二、阅读理解 (41 分)(一)(15 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 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4 分)(1) 与友期行 (商定
7、)(2) 去后乃至 (才)(3) 相委而去 (离开)(4) 下车引之 (拉,牵拉)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 分)(1)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正午时您没有来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 ,便下车拉元方 ,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了门。11. 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时 ,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2 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2.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2 分)意识到自己错了 ,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3. 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
8、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适宜?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例如一:适宜。由于父亲的朋友“无信”“ 无礼”在前,对“无信”“ 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例如二:不适宜。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到底是一个长辈 ,而且他已经认错 ,并在想方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固然不对。(二)(2023 ,威海)(15 分)我说我迟子建我生来是只“丑小鸭” ,由于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 ,所以不惧严寒。小时候宠爱犟嘴 ,挨过母亲的打。 挨打时 ,我咬紧牙关不哭 ,以示坚强 ,气的妈妈骂我: “让你学刘胡兰呢?”我幼时淘气 ,爱往山里钻 ,爱往草滩钻 ,捉蝴蝶和蝈蝈 ,捅马蜂窝 ,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吃贪
9、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 ,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 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 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 野花如何有姹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 ,这些问题我照旧没想明白 ,可见是童心未泯 ,进步不大。父亲是小学校长 ,在哈尔滨读的中学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月人烟稀有的大兴安岭,他算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 ,宠爱喝酒 ,顶撞上司 ,清高自负 ,极其和蔼。由于宠爱曹子建的洛神赋 ,就想固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 ,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 ,否则迟家假设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妇 ,他起的名字就成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 ,在永安小镇时 ,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 ,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舞
10、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 ,我欣然从命 ,有一些被他承受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贴着的对联的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了。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 ,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 ,我没有一文钱的酬劳 ,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我宠爱小动物 ,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 ,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 ,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猛。我还养过狗。固然 ,这是些好玩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畜家禽家家户户都养 ,没什么特点 ,尤其是猪 ,它食量惊人 ,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烀食 ,把人累得头晕眼花 ,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 ,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 ,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 ,这样循
11、环往复地一想 ,便觉无趣 ,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 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给我的感动。比方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 ,站在户外 ,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 ,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 ,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 ,这时候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 ,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 ,爱冰封的河流 ,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 ,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 ,我仍会怦然心动 ,文思如泉涌。我出身的家庭清贫 ,但布满暖意;我诞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 ,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赐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 到人世间
12、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 ,河水总是向前 流,春夏秋冬 ,日月更迭 ,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 ,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 , 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 ,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 ,我们看不到人的轮回 ,只能认真灵去体悟、觉察和领悟。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 ,能够在老眼昏花时到达人生真正的绚烂境地,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 感动。对于生活 ,我觉得庸常的就是奇特的。 寻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 ,我觉得应持有朴实的情感 ,由于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实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
13、有一颗寻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 ,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养。14. 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 记叙的表达方式 ,“我”说了“我”的 写作经受和感悟。(3 分)15. 文章第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3 分)第段作者写了父亲的才气对“我”的熏陶、父亲给 “我”起的名字中蕴含的期盼、父亲鼓舞 “我”编写对联 ,从三个方面写出了 “我”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16. 第段“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 ,站在户外 ,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 ,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 ,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 ,作者如何运用比方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的? (4 分)用“光滑的丝绸涌动 ”生动形象地描
14、绘 “满月之夜轻柔的月光不断移动照着山林的状态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怦然心动。17. 请谈谈你对第段“不说人间陈俗事 ,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 (3 分)透过人生百态 ,感悟人生真谛 ,从而做到拒绝陈旧庸俗,歌颂人生奇特 ,到达至真至善至美的境地。18. 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这些”指代什么? (2 分)持有朴实的情感 ,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葆有一颗寻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三)(11 分)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邹扶澜19 岁那年,我高考落榜了 ,而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我的母亲读书不多 ,但是性格要强。一天 ,几个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到她,商量着去城阳贩蛤蜊 ,据说用
15、车子载两包回来 ,一天可以赚 100 多元。母亲心动了 ,非要去试试。 她那年已近 50 岁,自己骑车子去贩蛤蜊让我不放心 ,我提出跟她们一起去看看。城阳离我居住的小城有 20 多里路,我们预备好编织袋、绳子 ,我还特意跑到一个同学家 ,借了一架“大金鹿”车子。其次天一早 ,天还黑黢黢的 ,我们就动身了。天刚破晓 ,海鲜批发市场上已经人头攒动 ,不少跟我们一样的小贩 ,胳膊底下夹着包跟商主讨价还价。我也凑了过去 ,蹲在一堆小山似的蛤蜊跟前用手扒拉着 ,学着小贩的口气跟商主还价。“行,你要多少?”商主抽着烟 ,目光在我稚气未脱的脸上扫了一眼 ,很痛快地说。我回头看看母亲 ,母亲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
16、角 ,我明白了 ,站起身刚要走 ,那人厉声喝住了我。“什么意思?讲好了价想走 ,没门儿!”他把手里的烟头朝地上重重一摔 ,上前一把揪住我。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 ,怕什么?就反身一挡。我这一挡激怒了对方 ,他一个拳头朝我脸上抡过来。鲜血从我的鼻子中流了出来。母亲冲上去 ,挡在那人跟前 ,护着我说:“不就一包蛤蜊吗?买就是了 ,凭什么打人?有你这样的吗?”“妈,不要买!”我捂着鼻子 ,上前想阻挡母亲 ,可那人身后又闪出几个人 ,朝我虎视眈眈地瞪着 ,母亲又把我向后猛地一推。“最少 500 斤!”那人看也不看母亲 ,冷冷地抛下一句话。明显是欺诈 ,我肺都气炸了 ,恨不得冲上去砸扁他的鼻子! “哪有这
17、种道理?买多买少自己说了算 ,我就要这一包!” “不行!”那人用脚踩住装蛤蜊的袋子 ,喷着烟,“这是批发市场的规章。”往家走的时候 ,我跟母亲每人载着三包蛤蜊 ,车两边各一包 ,打横又一包。 起初, 我还牵强骑得动 ,可是不一会儿 ,就累得气喘吁吁。母亲走在前面 ,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等着我。“都怪我 ,不叫你来就好了。”母亲看着我瘀青的鼻梁 ,用袖口想给我擦鼻孔里残留的血迹。我强装笑脸 ,对母亲说:“没事 ,妈,我会找人来整理他们的!你放心 ,我不会咽下这口气!”“你敢!”母亲狠狠地瞪着我 ,“强龙不压地头蛇 ,你回家好好复习 ,要是敢惹事,我跟你没完!”看母亲这般脆弱 ,我气急地把车子一摔
18、 ,载着蛤蜊的车子滚到了路一侧的沟里。我不解气 ,又跳进沟里 ,狠狠地照着袋子踹了几脚。发泄完了 ,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前走去。我走了很远 ,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想起母亲一个人待在那儿 ,确定搬不动车子 ,只好又走了回来。母亲坐在大树底下 ,明显刚刚哭过。她不知用什么方法将车子从沟里搬了上来,而且她的那辆车子上多载了一包蛤蜊 ,我的车子上少了一包。我鼻子一酸 ,差点儿掉下泪来。那一天,我跟母亲走走停停 ,到家时,已快晌午了。母亲推着小车 ,走街串巷 ,卖完最终一斤蛤蜊 ,只赚回了本钱。 蛤蜊当天没卖完 ,死去大半。母亲仍没泄气 ,其次天一早 ,又跟同伴去了海鲜市场。只是,母亲没有再让我跟着去 ,我
19、把自己埋进书本 ,认真复习起来。最终 ,我拿着母亲用血汗赚来的 2023 元钱,参与了复读。其次年 ,我如愿以偿 ,考上了一所较为抱负的大学。弹指一挥间 ,20 年过去了 ,我想象不出 ,母亲当年是忍受着怎样的屈辱 ,把爱和责任背了回来:一半是怕我受到损害 ,一半是为了给我凑足学费。这是母亲赐予我的最好的礼物 ,是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19. 请概括本文所写的主要大事。 (2 分)母亲为给“我”凑学费去贩蛤蜊 ,面对小贩的仗势欺人,母亲怕“我”受到伤害,忍辱负重买蛤蜊、卖蛤蜊。20. 标题“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比方什么?有什么作用?(3 分)喻指母亲给 “我”的礼物,即让“我”在苦难生活中明白什么是爱和责任。以此为标题 ,生动形象 ,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1.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母亲冲上去 ,挡在那人跟前。“冲”“ 挡”两个动词 ,准确地表现了母亲的护犊情深 宁可自己受损害 ,也不愿孩子再受损害,表达了一个母亲的宏大。22.最终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分)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 ,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和对母爱的赞美之情,照顾题目。三、写作 (50 分)23.请以我宠爱这样的家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有真情实感;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不少于 5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