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案6篇.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8860432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阁夜教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阁夜教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阁夜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阁夜教案6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阁夜教案锦集6篇一、导入新课 由杜甫的诗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 登高 二、介绍 1、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善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阁夜”,即西阁之夜。 3、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

2、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孤独悲伤。 4、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 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哀痛的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有无穷之思”的诗篇。 5、诗歌归类:根据形式,属七言律诗;根据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首抒情诗;根据内容,属于即景感怀诗。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歌写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 描写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详细研习: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 1、

3、留意以下词语的含义,直译诗句。 岁暮 、阴阳、景、天际、霁 2、思索: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写出冬季日月督促日光变短,漫天的霜雪在这个严寒的夜晚停顿的场景。这是一幅严寒孤寂的冬夜图景,抒发了孤寂、悲凉的感情。 3、哪两个字最具有表现力? 明确:“催”,这个字既是写景,又有的人生感受。“寒”,蕴含了心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1、留意以下词语的含义,直译原文。 五更、鼓角、星河 明确: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安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乱摇摆。 2、思索: 诗人描写了什么声音?声音特点、效果怎样? 明确:鼓角声;悲壮;震惊了江水,使倒映

4、在峡江中的星光随着水波动乱摇摆,气象雄浑。 外表看来写鼓角声,实则写出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这种写作手法叫做? 明确:国家战事紧急。侧面衬托。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思索:写了什么内容?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怎样的情怀? 明确:夜晚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许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 由于战斗的消息传来,百姓的哭声、渔樵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斗的残酷。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怀。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思索: 1、卧龙、跃马指谁?他们有怎样的功业? 明确:诸葛亮、公孙述。卧龙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

5、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 2、写这两个人物的用意何在? 明确: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之中,全部的一切最终化作历史的尘埃。诗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宇宙的永恒,人生的无常。 五、探究争论: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悲伤? 明确: 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时间飞逝、人生短促岁暮阴阳催短景 客居天际的凄寒天际霜雪霁寒宵 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伤卧龙跃马终黄土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人事音书漫寂寥 六、作业 写一篇短文,鉴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不少于200字。 提示:从三方

6、面着手,根据三个步骤。 明确:修辞、抒情方式、描写手法;叙、析、评 例如:采纳声音描写,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渲染战斗气氛,抒发沉重、痛楚的感情 七、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阁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课堂练习 明确:中学语文在线 意境:一样:恢弘、雄阔 不同:旅疏朗、壮阔;阁悲壮、萧瑟。 章法:旅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

7、景 和情相互对比、生发。 阁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景中寓情。 课后反思: 阁夜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把握节奏。 2观赏并领悟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点。 3.品尝本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学案: 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状况。 杜甫(712770)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宽阔的社会背景,布满剧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诗史”。阁夜一诗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乱,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忡忡?全诗风格消沉,诵

8、读时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那颗苍凉凄苦的心。 2、概括全诗内容: 答: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3、全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乱担心时局的描写,竭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痛,表达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怜悯,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伤时感世的情怀)。 二、赏析学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际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明确:时间,所在地,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

9、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 明确: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急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明确: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一)课堂练案: “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大方,刻画了一批勇敢无畏的烈士形象。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娴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醉在这悲壮的气氛中。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国殇中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照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的超群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诗歌胜利的重

10、要缘由,所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阁夜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存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观赏,领悟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师:同学们,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消失了两位大诗人:诗仙太白、诗圣杜甫,一个代表浪漫主要的顶峰,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顶峰。谁能分别说说代表这两位诗人的“浪漫”与“现实

11、”的经典诗句?(学生答复)教师:杜甫的诗歌大多流露出关怀民众,怜悯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你们肯定读过很多杜甫的诗歌,你们从中了解到他的诗歌有哪些风格呢?(学生答复:悲凉、沧桑、忧国忧民)教师:是的。这是大家一贯以来所承受的杜甫的诗风。然而,杜甫的诗风不仅如此,还记得那首江畔独步寻花吗?大家一起来吟诵。(学生齐声朗读)这首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凄凉、悲怆吗?那么,在正式进入阁夜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粗略地了解杜甫的不同诗风。 二、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12、啼 。 水 槛 遣 心 去郭轩楹敞,无村远眺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风格一:闲适情趣,宁静明秀境地,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别 赞 上 人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 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 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 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 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赤 谷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

13、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家乡不行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风格二: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跑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四周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表达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与内涵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

14、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教师提问: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绽开想象,从景与情两方面来答复。) 组织学生合作、沟通、争论、答复、互评。 教师点评,充分确定学生的作答,归纳: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詩,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在写景、写情中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 四、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为了帮忙同学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有必要向同学们介绍写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

15、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漂浮,他忧时伤乱,心情非常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五、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一) 反复诵读 教师配乐范读;由学生齐读;教师作适当点拨,如在停顿、轻重、节奏、情感等的处理上要着重指导强调:“催”、“霁”“声”“影” 等字要重读,要表达出沉郁、悲凉的情感。节奏、停顿如下所示: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学生齐读 (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际霜雪霁寒宵。 教师提问:

16、开头两句点明白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催”和“霁”如何理解?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1、学生合作、沟通、作答。 2、教师点拨、点评、补充、归纳: 解释: 岁暮:一年马上终结;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际,指夔州,又有沦落天际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地位低下。”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方人的品德高尚。 3、学生依

17、据分析朗读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教师提问:听见了什么声音?观察了什么风光?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绽开想象,并把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颜色的语言描绘出来。 1、学生:想象、进展再制造的描述、畅所欲言。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赐予确定、补充、归纳: 解释: 五更:时间已从初夜到夜尽,点出诗人独坐之久,思绪之多。 鼓角:示意当时军民混战,内乱不已的时代环境。用悲壮加以形容,说明心之悲凉。 动摇:山河之动摇,社会的动摇。说明诗人心之“动摇”。 赏析要点: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拂晓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示意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鼓角声”“声悲壮

18、”与“五更”的奇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斗气氛之浓。下句写三峡漂亮的夜景,由于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心和三峡夜深美景的观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奇妙地将诗人悲壮肤浅的情怀融入深深的风光之中, “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肤浅的情怀。 3、学生依据分析朗读句。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教师提问:这里的“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如何理解? 1、学生:合作、思索、沟通、答复。 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 解释: 野:村落之荒芜。 千家:死者之多,灾难之重。 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阔

19、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峻损失。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暗指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用法一样。 赏析要点:“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马上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宏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哀痛。 3、学生依据分析朗读句。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教师提问:“卧龙”、

20、“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学生沟通、谈论、作答。 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 解释: 卧龙:诸葛亮忠臣。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公孙述 逆臣。王莽篡汉時,他独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人事:交游, 指家人、朋友。 音书: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际,音书断绝。 赏析要点: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管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阔人民每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

21、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冲突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自我劝慰,感慨肤浅,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3、学生依据分析朗读句。 六、总括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风光,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七、反复诵读,感悟提升 在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之后,再次配乐让全班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感情朗读课文,之后,分组朗读、

22、个人朗读,学生互评。留意读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来。 八、作业 在把握杜甫诗歌的根底上朗读前面四首诗歌,并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寒宵雪霁 五更鼓角 天空星河 江上洪波 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山川形胜 战乱人事 当前现实 千年往迹 【教学评析】 本教学设计思路清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并充分表达了新课程理念,主要特点如下: 一、反复诵读,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理解,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所描写的诗歌的场。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的教学尤其要注意朗读,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断加深对诗歌感情、意境、内涵的理解。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充分熟悉到这一点,让朗读贯穿教学过程

23、的各个环节:初步感知诗意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之后教师配乐范读,再由学生齐读,在学生齐读之后,了解到学生朗读中的缺乏,又适时的对学生的朗读如在停顿、轻重、节奏、升降、心情等的处理上进展订正、点拨,在反复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从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把握诗歌感情;深入理解诗意在对每一联的分析之后,让学生朗读这一联,这样学生在对诗歌的深入理解之后,再进展朗读,就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整体把握了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之后,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就更饱含诗韵,节奏也不由自主地显露出来;感悟提升当代诗人于坚曾说:“一首诗是一个语言的场。”在深入理解全诗的内涵之后,再配乐让

24、学生绽开想象进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全班齐读、分组朗读或个人朗读,在想象、朗读中学生不由走进杜甫所写的诗歌语言所表现的场:走进雪光明朗如昼的寒冬夜里,望见银河星辰,随波动摇,听见鼓声悲凉,千家恸哭传彻四野走进的心里,和心气相通,从而黯然神伤,凄怆悲凉,感慨万千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也随之得到提升,从而到达“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景交融的最高境地。 二、擅长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的启迪。 诗歌的一大特点是饱含感情与丰富的想象。在诗歌中,丰富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常联在一起,互为作用。剧烈的感情,自然引起想象的疾驰;丰富的想象,又有助于表现剧烈的感情,

25、尤其是古典诗歌,更具有含蓄蕴藉和发人想象的美学特征。本教学设计中,教师从诗歌的这一特点动身,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对字、词、句的机械的翻译,超越文字的表层含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穿越时空,在想象中驰骋,并用带有文学颜色的语言进展制造性复述,从而融进诗人所描写的宏大而肤浅的意境,真实的体验所表达的剧烈的感情,真正感受和理解了古典诗歌所蕴涵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此外,在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教学设计在结课处,又配乐让学生再次乘着想象的翅膀,梦回唐朝,回到硝烟四起、兵慌马乱的动乱年月,回到颠沛流离、满目创痍的苍凉人世,触摸和感知宏大诗人杜甫感时伤乱的忧国

26、忧民的情怀和宏大的人格魅力,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又再一次得到熏陶和洗礼,从而获得思想的教育和启迪,获得了人文的关心。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印证了新课标所言: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意学生的学习评价。 新课程语文教学特别留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的合作探究。本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独立思索的根底上,并懂得与他人沟通,取长补短,实现

27、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从而培育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力量。此外,本教学设计的合作方式不仅表达在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索、探究和解答上,还表达在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的相互评价上。学生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总是由教师一锤定音,但是长期的“生答师判“的评价会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学设计中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让学生开展相互评价。这就充分的敬重和爱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会赏识他人,学会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一、.预习学案: 1填写杜甫的生平、思想等状况。 杜甫(712770)唐代宏

28、大的_诗人。字子美,自号_。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宽阔的社会背景,布满剧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被誉为“_”。 2概括全诗内容: 3、全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学案: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际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有什么作用?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组合成什么意境?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三、演练学案 “国殇”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阁夜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能: 了解杜诗歌风格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朗读的根本方法,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把握诗歌风格

29、,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析象解意,领悟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的高尚人格,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及朗读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 涵咏 探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导读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这册书中已学习了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阳楼这两首诗歌,对杜甫的终生经受与创作风格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阁夜。 1、指名背诵这两首诗歌。 2、指名介绍(师补充,多媒体展现)。 3、师介绍阁夜的写作背景(多

30、媒体展现)。 (二)朗读引导 整体感知 1、回忆本单元对诗歌朗读的根本要求: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2、学生自读感知 诵读提示:此诗对仗工稳,音节齐整,读时要结合内容把握情感。 3、师从诗歌押韵、节拍、平仄、对仗、感情几个方面进展朗读引导(多媒体展现)。 4、采纳自读,指名读等方式把握朗读方法。 5、生结合解释,了解诗歌大意。 问题:读了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沟通、争论、最终总结: 例如: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到跟战斗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 二、析象解意赏读 合作探讨,赏析诗文

31、1、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的心境如何?“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2、小组沟通,发言汇报,师生互评。 3、教师点拨,赏析例如明确(多媒体展现)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主旨。 5、学习检测,表达练习。 学习了这首诗歌,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三

32、、学以致用比读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拟此诗与阁夜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学生读后沟通,各抒己见,师点拨明确。 四、因声求气辨读 多媒体展现不怜悯感的朗读方法,举例练习。 五、拓展升华悟读 引导学生透过诗歌,了解时代特征及诗人人格。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读杜甫的望岳,看看与阁夜在风格上有和不同? 板书: 首联 点明冬夜寒怆 阁夜 颔联 夜中所见所闻 忧国忧民 颈联 拂晓所闻 雄阔萧瑟 尾联 生发感慨 沉郁顿挫 阁夜教案 篇6 一、诵读提示 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

33、彻夜不眠之后写的,结尾还表达了消极的感情。全诗当用消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为避开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又,此诗四联皆对仗,出句与对句之间应有明显的间隔,如一气读出,就听不出对联的意味了。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前一首的同期作,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从“瞑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宿江边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背山临水的地方,风景美丽。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

34、诗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曾经受过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乱,虽已到夔州,距叛乱中心较远,但战斗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时时传来,人心总是担心的。似此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呢?所以这首诗的调子非常消沉,简直可以使人触摸到诗人那颗极其凄苦的心。 诗的头联交代时间,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岁暮”,犹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转瞬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称所在地资州为“天际”,有自伤飘泊之意。颔联出句承上文“宵”字,写拂晓前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示意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鼓角”更兼示战局紧急,故士兵天未明即起进展操练;对句承上文“

35、霁”字写三峡中景象,因雪止天清,故三峡中星影可见。颈联出句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非杀人如麻,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对句写“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尾联写诗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问不通的状况下,聊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解,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典范作品。它不仅章法严密,其起、承、转、合无不自然合理,而且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也鲜亮地表达了杜诗的沉郁风格,耐人寻味。 三、鉴赏要点 诗中用事。 诗中用事共三处:“五更”句用祢衡事。后汉书祢衡传:“(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来宾,阅试音节。次至衡,

36、衡方为渔阳参挝(canzhua),煤楼(di令则占,小步)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大方。”“三峡”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汉书天文志云:“元光(武帝年号)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日;星播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卧龙”句用诸葛亮、公孙述事。三国志诸葛亮传云:“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左思蜀都赋云:“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呢(ju,戴上的石山)膝培长城,豁险吞若巨防。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刘备)下辇而自王。”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例如拂晓前的鼓声带着山谷中的回音,从寒气中传来,的确能给人以悲壮的感觉;在奔腾的江水里,星河的倒影必定是摇曳不定,这样的意象在吟诵几遍之后都不难在读者的头脑中生成。有了这样的意象,再去弄清事典的出处,对诗句的理解就加深了,例如从“五更”句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大方之情,从“三峡”句可以熟悉到“百姓劳于兵革”使诗人深以为优再从章法来看,这样写还兼有为下面“野哭”一句张本的作用。至于诗人以诸葛亮、公孙述自解,跟诗境的关系尤为亲密,由于武侯庙、白帝庙都在州城四周,诗人都去看过。前人云:“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这首诗中的用事正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