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游仙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游仙诗.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游仙诗一、游仙诗定义:游仙诗是汉诗的一个类型,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二、 分类:(2)唐代唐代游仙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对不死永生,轻举飞升的追求。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期,这个时期思想开放,物资丰富,疆域巩固,人民安居乐业,这种富裕的生活与繁荣昌盛的现实唤起了唐代文人生存欲望、享乐本能与自由精神理想痴念的全面复苏。他们珍惜人的本然生命与现实生活,向往光明与自由。道
2、教以不死成仙为快乐,以活得舒适自在为大乐,以超尘脱俗、高雅飘逸为极乐,这正契合了唐代文人重视个体生命的深层心理。因此,那种在天国逍遥自得、长生不死的仙人便对生存在滚滚红尘中,随时都有生老病死可能的唐代文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他们期待着与仙人结交,学习长生之术;期待能像仙人那样,遍游神山仙洞,步入不死之门,与天地齐寿。第二,摆脱尘世的喧嚣,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充满争夺、倾轧、尔虞我诈的尘世相比,道观丛林是一个无比清静的场所。在尘世中,人们不免困于世事、厄于尘寰,生活颠沛流离,而道观丛林却远离人间,清静幽稚,决无尘世的污泥浊淖。因此,当唐代文人厌于尘世的喧嚣时,便渴慕道门的清幽旷逸,淡泊高雅,以求找到
3、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第三,描写人神相恋,爱慕仙女之情。唐代文人的游仙诗中,有许多有关俗世凡夫与仙女彼此往来,谈情说爱的描写。像弄玉、青琴、瑶娥、嫦峨、凤女、月姊、麻姑、明星、玉女、西王母、萼绿华,以及见宫夫人,兰香神女,这些美丽多姿的仙女形象屡屡出现在诗人笔下。三、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注】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
4、,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诗人登上了西岳华山之最高峰莲花峰,远远望见了明星仙女。B七至十句写诗人沉醉仙境,受邀跟随卫叔卿登上云台,飞升而去天庭。C神游天外的诗人,突然对着之前离开的尘世回眸,看见了人间的苦难。D本诗借游仙表达了对社会民生的关切,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2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游泰山(其六)李白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
5、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注释】玉真:仙子名。匏瓜:星宿名。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写出诗人登山时间长,并且沉浸在泰山雄奇的景色之中。B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诗人独自一人抚琴听松,漫步赏月,借以排解浓浓的思乡之情。C“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在诗境的营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D本诗抒写了诗人登临泰山、遨游仙境的自由畅快,也流露出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与失落。4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景色,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手法。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
6、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同。B诗人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D诗人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6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对酒行李白松子柄金华,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
7、化竟何在。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注松子:即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安期:指安期生,道教视他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四句,追思修炼成仙的仙人,追思之后产生的疑问透露出诗人的迷茫。B诗歌五、六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时光倏忽而过,强调人生变化之迅速。C诗歌结尾紧扣诗题,诗人对酒不肯饮,尾句的反诘表达出诗人更高远的精神追求。D这首诗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融游仙、忧生、饮酒为一体,意蕴丰富,耐人寻味。8诗歌七、八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五、阅读下
8、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古风昔我游齐都李白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注】华不注:山名,在山东省济南市东北。赤松:仙人名。倒景:景,日光,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回忆以前在齐地登山的经历,整首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明了。B作者把山比作芙蓉花,极写山的美丽俊秀,为后面神仙出场做了铺垫。C诗人希望骑着白鹿畅游仙界,这个场景在李白其它作品中也多次出现。D诗人希望远离世俗,和同样不满现实的仙人遨游天际,过安闲的生活。10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具有浪漫主义色
9、彩,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怀仙歌李白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一落笔即写出非同一般的经历,乘鹤飞越沧海,不知身居何处,又要飞往何处。B在诗人看来,昔日尧舜圣贤之事不值得奇怪,今日纷扰之事更可轻视,要纵情无拘。C本诗用韵灵活,前四句押同一个韵,后四句另押一个韵,故本诗属歌行体不属律诗。D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属游仙诗,都抒发了诗人超脱现实、向往自由的情怀。12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浪漫情怀的?请简要分析。第 6
10、页 共 6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2虚实结合。本诗前十句诗人驰骋想象,虚构了一个和乐美好的神仙世界,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对战争和社会生民进行直接描述。对比衬托。和乐美好的神仙世界与现实中血腥污秽的人间社会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叛军的无比憎恨和谴责。想象。诗人想象出一个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想象出一段瑰丽美好的游仙经历,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比喻。以豺狼喻指安禄山及其部下,表达了诗人对安禄山及其叛军的无比愤慨。借代。古代的大官均高冠博带,以“冠缨”代指高官,这里代指安禄山及其部下。3B4实写青山碧峰、明月白露、松风止歇、星宿可摘等景色
11、,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虚写仙子临峰,笙歌凤舞等仙境,诗人置身其中,扪天摘星,抚银河水,喜而忘归。虚实结合,传达出诗人对泰山雄奇壮美景色的热爱与赞美,对人生理想境界的向往。5B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其十九)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其十九)则表现了诗人的出世思想。7C8诗句运用对比反衬手法。以永存的天地为反衬,来强化其人命不常的意识,揭示出时间的无限、宇宙的永恒与人生有限、容颜易改的矛盾。倾泻出诗人欲有为而不得,欲超脱而不能的内心矛盾与苦闷,流露出迷惘、倜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9D10(1)“了知是赤松”运用神仙典故,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2)骑白鹿驾青龙,俯瞰日月,诗人想象奇特。(3)“含笑凌倒景”,飞升快乐,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想法。11C12(1)虚写,诗歌描写了一个梦境,写诗人乘着仙鹤飞越沧海,天上仙人放歌,迎接诗人的到来,表达诗人对自由的向往。(2)直抒胸臆,诗歌颈联诗人直接表明态度,尧舜等古代圣人之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现如今也就只留下纷纷扰扰的故事,表现诗人的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