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一、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题冷泉亭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2、。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注】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琅玕(lngg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
3、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堂成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注释】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桤林:桤木林。桤,桤木,一种落叶乔木。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大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大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
4、写出了草堂的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B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似乎禽鸟也与诗人同感。C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认为自己避乱于此,心态与扬雄不同,无意写解嘲。D全诗从草堂营成说起,最后仍然回到草堂结束。“堂”“宅”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4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恨 别杜 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洛城:洛阳。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
5、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量词“四千里”极言辗转漂泊的距离之远,“五六年”表现了战乱时间之久。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显得悲凉沉郁。C颈联诗人“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在悲苦状态下短暂的恬淡闲适。D本诗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命运结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显得辞约情丰。6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感。(四)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楚江有吊(宋)寇准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
6、宿雁愁。月落烟沉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注释】寇准:北宋名臣,一生四居相位,死后谥号“忠愍”。诗人年少及第却被分发到僻远的巴东做知县,本诗即作于上任途中。灵均:屈原的字。据史记屈原列传,江边渔父曾告诫屈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文本二:屈原(宋)张耒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哺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注释】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获罪后受到满朝文武的孤立,他因支持苏轼而屡遭贬谪。7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飒飒”两字写出秋风的凄厉,营造萧瑟的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B诗人在独自凭吊时与屈原心意相通,真切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
7、。C“幽兰”关联屈原吟咏香草的诗篇,屈原常以香草寄托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D尾联以景结情,通过昏暗的夜色、哀切的猿声等从多个角度来渲染客途之悲。8两首诗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徐孺子祠堂黄庭坚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注】生刍一束:郭泰母丧,徐孺子往吊,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人不知其意,泰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生刍,新采的草。黄堂:太守办事的厅堂。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8、,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乔木”写出了祠堂周边的环境,直接刻画出徐孺子的形象。B第二句使用问句,使语气起伏,叙事之中也写出了诗人来祠祭奠的心情。C五六句中“白屋”“黄堂”两相对照,引人思考,在议论之中抒发感慨。D本诗融景情议于一炉,有对历史的评说,又含现实的寓托,得老杜遗韵。10吊古咏怀诗通常借对古人古迹之题咏而“自吐胸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所赁宅牡丹花王建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得”字表现诗人喜
9、出望外之情,“妖”字刻画出牡丹花之妩媚。B颔联写紫色花光泽细腻,而牡丹红色褪去,便不那么娇美惹人怜爱了。C颈联写多情善感的诗人希望风别刮太猛,还担忧烈日会把花朵烤焦。D全诗景中寓情,情里含景,以花写人,句句写花,又无一处不在写人。1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D【解析】D.“整首词托物言志”错。此词还采用借景抒情手法,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哀叹。2思念故乡的伤感。“风物本吾家”句,作者由冷泉亭周围景物触发了对与此相似的家乡的思念,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家国之痛。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
10、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能借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3C【解析】C.“作者将自己草堂与扬雄宅比较”错误,从诗中来看,“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情无心作解嘲”,可见不是作者自己比较,而是“旁人”。4新居初定,景物怡人,心情宁静喜悦。“暂止飞乌”的“暂”写出草堂是歇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流露作者彷徨忧伤之感。5C【解析】C.“短暂的恬淡闲适”错误。从颈联来看,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表现的是诗人因思念亲人而坐卧不宁的状态。6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
11、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亲人分离,思亲情深。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7B【解析】B.“真切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错误。“独吊灵均恨莫收”是说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想到屈原令人悲愤的遭遇,内心的恨意难受,并非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8寇诗借“渔父”的典故,反用其意,表达了对屈原正道直行、不随波逐流高洁品质的赞扬。张诗借“渔父”的典故,对像“渔父”一类的“从流俗”之人进行了批判。9 A【解析】A.“直接刻画出徐孺子的形象”错,首联描写祠堂树木高大笔直的环境是侧面衬托徐孺子的形
12、象。10对高洁之士的缅怀、敬仰和赞美之情。(“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湖水年年到旧痕”)无人倾诉的郁闷之情。(“向谁论”)对小人得意的愤慨之情。(“藤萝得意干云日”)高洁之士未被发现的不满之情。(“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高洁之士被冷落的失望之情。(“箫鼓何心进酒尊”“古人冷淡今人笑”)11B【解析】B.“而牡丹红色褪去,便不那么娇美惹人怜爱了”错误。“肉色退红娇”是说牡丹变成了粉红或浅红,因此颜色变淡了,不是“牡丹红色褪去”的意思。颔联意思是说深紫色的牡丹泛着光泽,很好看,变成了红色,仍然很娇媚。结合全诗可知,诗人并没有失去对牡丹花的怜爱之情。12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怜惜之情。飘零在外的诗人,见到所赁宅子的牡丹花,顿时感到欣喜和激动,但又担心牡丹因风吹日晒而凋零;诗人借牡丹花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之情。诗人收起飘落在地上的花瓣,集中焚烧,看到烟雾缭绕,香灰四散,禁不住自我感伤。第 5 页 共 5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