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吕颐浩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吕颐浩传》.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吕颐浩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中进士第。父丧家贫,躬耕以赡老幼。后为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邠州教授。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剧贼张遇众数万屯金山,纵兵焚掠。颐浩单骑与韩世忠造其垒,说之以逆顺,遇党释甲降。进吏部尚书。时苗傅、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明受改元诏赦,会监司议,皆莫敢对。颐浩曰:“是必有兵变。”即遣人寓书张浚曰:“时事如此,吾侪可但已乎?”浚亦谓颐浩有威望,能断大事,书来报起兵状。颐浩乃与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时江宁士民汹惧,颐浩乃檄杨惟忠留屯,以安人心。且恐苗傅等计穷挟帝繇广德渡江,戒惟忠先为控扼
2、备。俄有旨,召颐浩赴院供职。上言今金人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属艰难岂容皇帝退享安逸请亟复明辟以图恢复遂以兵发江宁,举鞭誓众,士皆感厉。将至平江,张浚乘轻舟迓之,相持而泣,咨以大计。颐浩曰:“颐浩曩谏开边,几死宦臣之手;承乏漕挽,几陷腥膻之域。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檄,进韩世忠为前军,张俊翼之,刘光世为游击,颐浩、浚总中军,光世分军殿后。颐浩发平江,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师次秀州,颐浩勉励诸将曰:“今虽反正,而贼犹握兵居内。事若不济,必反以恶名加我,翟义、徐敬业可监也。”次临平,苗
3、傅等拒战。颐浩被甲立水次,出入行阵,督世忠等破贼,傅、正彦引兵遁。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九年,金人归河南地,高宗欲以颐浩往陕西,命中使召赴行在。颐浩以老病辞,且条陕西利害,谓金人无故归地,其必有意。召趣赴阙,既至,以疾不能见,乃听归。未几,卒,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节选自宋史吕颐浩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言/今金人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属艰难/岂容皇帝退/享安逸/请亟复明辟/以图恢复/B上言/今金人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属艰难/岂容皇帝退享安逸/请亟复明辟/以图恢复/C上言今金人/乘战胜之威/群盗
4、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属艰难/岂容皇帝退享安逸/请亟复明辟/以图恢复/D上言今金人/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属艰难/岂容皇帝退/享安逸/请亟复明辟/以图恢复/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B“高宗”是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C“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可指天子巡行所到
5、之地。本文中的“行在”应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颐浩勇于承担,胆气过人。吕颐浩幼时家贫,父亲去世后,他亲自耕种来赡养一家老小;大盗张遇纵兵烧掠,他只身与韩世忠到贼营劝降。B吕颐浩洞察危机,主动应变。苗傅、刘正彦作乱时,吕颐浩接到了改年号为明受的诏令,他判断是兵变,就立即与张浚沟通,和诸将合兵讨贼。C吕颐浩行事严谨,处事有度。在江宁百姓惶恐不安之时,颐浩令杨惟忠留驻,安抚人心。为提防苗傅等人计穷挟持皇帝由广德渡江,让杨惟忠做好准备。D吕颐浩历经磨难,壮心不已。吕颐浩谏阻开边,几乎死于宦官之手;承办漕运,几乎陷没在腥膻之地,这些依然阻止不了他为国
6、事献身的决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至平江,张浚乘轻舟迓之,相持而泣,咨以大计。(2)事若不济,必反以恶名加我,翟义、徐敬业可监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以李清臣荐,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入为都转运使。既得燕山,郭药师众二万,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奏:“开边极远,其势难守,虽穷力竭财,无以善后。”又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愿博议久长之策。徽宗怒,命褫职贬官。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时苗博、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简宗明受改元诏令,会监司议,皆莫敢对。吕抗曰:“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尘沙漠,日望拯救,其肯
7、遽逊位于幼冲乎?灼知兵变无疑也。”颐浩乃与张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颐浩曰:“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即舟中草檄。傅党托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奏:所统将士,忠义所激,可合不可离。傅等恐惧,乃请高宗复辟。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二年,颐浩乃大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高宗谕颐浩、秦桧曰:“颐浩治军旅,桧理庶务,如种蠹分职可也。”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颐浩屡请兴师复中原,谓:“太祖取天下,兵不过十万,今有兵十六七万矣。愿睿断早定,决策北向。”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
8、之际,人倚之为重。自江东再相,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时军用不足,颐浩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于是郡县多横赋,大为东南患云。(选自宋史吕颐浩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B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C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D二人同秉政/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
9、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古为官名,职责为掌管图书、通晓史事,以备顾问。西晋至宋代设置的专精一艺的职官。B改元,指帝王在位时改变年号或同一王朝后续继位的新皇帝启用一个新年号。这里是指宋简宗颁布了“明受”新年号。C“檄”,原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的文书。多指官府用于“征召、晓谕、声讨、揭发的文书。D种蠡,是越王勾践重要大臣文种、范蠡的并称。并称在古代很常见,如,王孟是指王昌龄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代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颐浩熟悉边防,敢于为边事直言
10、。他上奏说遥远的地方打下了也难据守,又陈奏燕山、河北五件危急之事,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因此被处分。B吕颐浩奋不顾身,勇于为国讨贼。苗刘兵变,他没有对此坐视不管,而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张浚合力平定了叛乱,使京都百姓都感到欢欣庆幸。C吕颐浩力主北伐,希望收复中原。他引用史例,多次向高宗进言,主张在宋军实力有所恢复的时候,要当机立断,早下决心,北伐中原,实现中兴。D吕颐浩颇有胆略,力挽国家颓势。他为南宋的生存与稳定作出了贡献。他创立月桩钱制度,有效解决了江、浙、湖南各路大军面临的军用不足问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颐浩曰:“今事不谐,不过赤族,为社稷死,岂不快乎?”浚壮其言,
11、即舟中草檄。(2)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答案1、B“上言”之后的句子是上书说的的内容,应在“上言”之后断开,排除C、D两项;“有”主语是“群盗”,应在“群盗”之前断开,“退”和“享”是连续的两个动词,不应分开,排除A项。翻译为:上书说:“当今金兵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体艰难,怎能让皇帝退享安逸?请赶快让皇帝复位,以图谋恢复大计。”2C“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错误,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等,武官归兵部管理。3A“吕颐浩幼时家贫”表述有误。根据原文“父丧家贫,躬耕以赡老幼”,吕颐浩此时已成年。4(1)快到平江时,张浚坐小船来迎接他,两人相
12、持而泣,张浚拿大计来问他。(2)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会反过来把罪恶之名加在我们身上,翟义、徐敬业之事可为借鉴。参考译文:吕颐浩,字元直,他的祖先是乐陵人,迁居齐州。考中进士。父亲去世后家贫,他亲自耕种以赡养一家老小。后来任密州司户参军,因为李清臣的推荐,任分州教授。高宗即帝位,任命他为扬州知州。大盗张遇聚众数万驻扎在金山,纵兵烧掠。颐浩单骑与韩世忠到他们的兵营,以逆顺之理劝说他们,张遇的部队放下兵器投降。吕颐浩升任吏部尚书。当时苗傅、刘正彦作乱,逼高宗让位。颐浩到江宁,接到了改年号为明受的诏令,会集监司官员讨论此事,众人都不敢开口。颐浩说:“这一定是发生了兵变。”他立即派人送信给张浚说:“政事
13、到了如此地步,我们只能无所事事吗?”张浚也认为颐浩有威望,能处理大事,写信给颐浩报告起兵情况。颐浩于是与张浚及诸将相约,合兵讨贼。当时江宁百姓惶恐不安,颐浩于是用檄书召令杨惟忠留驻,以安抚人心。而且担心苗傅等人计谋用尽后挟持皇帝由广德渡江,勒令惟忠先做好控制阻扼准备。不久有诏令,召颐浩到枢密院任职。上书说:“当今金兵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体艰难,怎能让皇帝退享安逸?请赶快让皇帝复位,以图谋恢复大计。”于是在江宁起兵,举鞭誓师,士兵们都激动感奋。快到平江时,张浚坐小船来迎接他,两人相持而泣,张浚拿大计来问他。颐浩说:“颐浩往年谏阻开边,几乎死于宦官之手;承办漕运,几乎陷没在腥膻
14、之地。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灭族而已,为国家而死,岂不快哉?”张浚赞许他的话。就在船中草制檄文,晋升韩世忠为前军,张俊辅佐他,刘光世为游击,颐浩、张浚统率中军,刘光世分兵殿后。颐浩从平江出发,苗傅同党假托圣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上奏说:所统率的将士,都是为忠义所激动,可以聚合不可分离。苗傅等人惊慌恐惧,于是请高宗复位。军队到达秀州,颐浩勉励诸将说:“现在虽然已拨乱反正,但贼臣仍在宫内握有兵权。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会反过来把罪恶之名加在我们身上,翟义、徐敬业之事可为借鉴。”到达临平,苗傅等人抵抗交战。颐浩披甲立于水边,出入战阵,督促世忠等人破贼,苗傅、刘正彦带兵逃走。颐浩等人带领勤王护驾部队
15、入城,人民夹道围观,都把双手置于前额以表崇敬之情。九年,金人归还河南之地,高宗打算让颐浩前往陕西,命令宦官召他到皇上所在地。颐浩以老病辞谢,并且分条陈述陕西形势的便利与险要,认为金人无故归还土地,一定有阴谋。召他赶赴朝廷,到了后,因病不能晋见,于是听任他归家。不久,去世,追赠太师,追封为秦国公,谥号为“忠穆”。5、B本句中,“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为所”是被动句,“所与”是所赞许的意思,与上文联系紧密,排除AD;“江淮”是两个地方,应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二人共同执政,秦桧知道颐浩不被舆论所赞许,就广泛引荐知名人士帮助自己,打算倾轧吕颐浩而独掌期敢大权。高宗于是下诏禁戒结党,授任颐浩都督
16、江、淮、荆、浙诸军事。6D“如,王孟是指王昌龄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代表”错,王孟指王维、孟浩然。7D“他创立月桩钱制度,有效解决了江、浙、湖南各路大军面临的军用不足问题”错误。原文只是提到,颐浩创立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制度,于是州县大多额外征收赋税,成为东南地区的大害。原文未提及解决了军用不足的问题。8(1)吕颐浩说:“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灭族而已,为国家而死,难道不痛快吗?”张浚认为他的话很豪壮,就在船中草制檄命。(2)胡安国用书信(写信)劝他效法韩忠献,把大公无私当做根本,把报恩复仇当做警戒,颐浩没有采用。译文:吕颐浩,字元直,他的祖先是乐陵人。因为李清臣的推荐,他担任邠
17、州教授,授任宗子博士。多次升官入朝任都转运使。攻取燕山之后,郭药师的二万部队,都依靠政府供养,诏令任命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上言说:“开拓极远的边疆,其势难守,即使穷竭财力,也无法善后。”又上奏陈述燕山、河北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夺去他的职务。高宗即帝位,授任他为扬州知州。当时苗傅、刘正彦作乱,逼高宗让位。颐浩到江宁,接到了简宗(注:“苗刘兵变”,隆祐太后为稳定局势,传旨让时年2岁的赵旉即位,是为简宗,改年号为明受,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张浚、吕颐浩闻知后召集各地将领勤王平乱;重新挟持高宗赵构登基。赵旉退位,隆祐太后还政,赵旉从即位到退位共计26日)改年号为明受的诏
18、令,正遇朝廷讨论,大家都不敢开口。吕颐浩抗议说:“皇上正当壮年,二帝流亡在沙漠,蒙受风尘,日夜期望被拯救,(皇上)哪里会急着让位给幼儿呢?可知兵变无疑。”颐浩于是与张浚及诸将相约,合兵讨贼。吕颐浩说:“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灭族而已,为国家而死,难道不痛快吗?”张浚认为他的话很豪壮,就在船中草制檄命。苗傅的同党假托圣旨请颐浩独自骑马入朝,颐浩上奏说,(我)所统率的将士,都是被忠义激励来的,可以聚合不可分离。苗博等人惊恐,于是请高宗复位。颐浩带领勤王护驾部队入城,人民夹道围观,欢欣庆幸。二年,颐浩于是大力主张出师。并由自己亲自督率军队攻向北方。高宗对颐浩、秦桧说:“颐浩主管军事,秦桧治理政事,就像文种、范蠡那样分职。”二人共同执政,秦桧知道颐浩不被舆论所赞许,就广泛引荐知名人士帮助自己,打算倾轧吕颐浩而独掌朝政大权。高宗于是下诏禁戒结党,授任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颐浩多次请求兴兵恢复中原,说:“太祖取天下,军队不过十万,现在有军队十六七万。希望圣断早定,决策北伐,”颐浩有胆略,善于骑马射箭,在国家艰难之际,人们十分倚重他。自从江南再度任相,胡安国闻书信(写信)劝他效法韩忠献,把大公无私当做根本,把报恩复仇当做警戒,颐浩没有采用。当时军用不足,颐浩创立了江、浙、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制度。于是州县大多额外征收赋税,成为东南地区的大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