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854844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ppt(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0 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发展史心肺复苏发展史o体外电击除颤法(Zoll,1956年)o口对口人工呼吸(Peter Safar 1958)o胸外按压(Prof.Kouwenhoven 1960年)Dr.SafarProf.KouwenhovenProf.Kouwenhoven国际心肺复苏历史回顾国际心肺复苏历史回顾o1966年第一次国际复苏会议召开。o1972、1979年第二、三次国际复苏会议召开(探讨复苏的训练和考试)。o1985年第四次国际复苏会议召开(探讨复苏的训练,早期除颤,提出BLS、ALS的观念)。国际心肺复苏历史回顾国际心肺复苏历史回顾o1992年AHA制定1992心肺复苏(

2、CPR)和心血管急诊(ECC)标准和指南。o1992年第五次国际复苏会议召开,成立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o2000年AHA、ILCOR共同制定2000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诊(ECC)国际指南。o2005年1月2329日,AHA、ILCOR在美国达拉斯召开会议,制定2005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诊(ECC)国际指南。20102010年心肺复苏年心肺复苏o356 位专家o来自29 个国家 o历时36个月讨论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o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3、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o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o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o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o避免过度通气从 A-B-C 更改为 C-A-B o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

4、工呼吸)。生存链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非专业施救者非专业施救者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主要问题及更改(总结)o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o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o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o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o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不是 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

5、 2 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o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o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 至 5 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 5 厘米。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增)o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进行 Hands-Only(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的指示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o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o2005

6、(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 2 次呼吸。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o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o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o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o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胸外按压幅度*o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7、 5 厘米。o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 4 至 5 厘米。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主要问题及更改(总结1)o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癫痫发作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o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o已对医务人员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之后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的建议进行改进。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

8、息)。然后,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 10 秒,如果 10 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的话)。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主要问题及更改(总结2)o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o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o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o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 A-B-C)。通过从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9、。o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 100 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o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 4 至 5 厘米增加到至少约 5 厘米。o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o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o2010(新):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向其询问成人患者的反应,确定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的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及可正常呼吸且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应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在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心肺复苏。应指导医务人员在患者没有呼吸

10、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心肺复苏。所以,医务人员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应该快速检查呼吸,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再(快速)检查脉搏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 AED。o2005(旧):调度员给出的心肺复苏指令应包括相关问题,帮助旁观者确认偶尔喘息的患者是否为心脏骤停患者,以提高旁观者为这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可能性。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o2010(新):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进一步强调,调度应指导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对于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的患者,调度员应给予

11、进行传统心肺复苏的指令。o2005(旧):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注明,在单人进行胸外按压时,应首先选择通过电话给予指导。环状软骨加压 o2010(新):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o2005(旧):仅在患者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软骨加压,而且通常需要除进行人工呼吸或按压以外的第三名施救者。强调胸外按压*o2010(新):对于经过培训以及未经培训的施救者,都需要强调胸外按压。如果一名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该为突然倒下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仅按压),即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的指令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

12、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最理想的情况是所有医务人员都接受过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如果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急救人员和院内医务人员自然能够为心脏骤停患者同时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o2005(旧):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没有针对经过培训和未经培训的施救者给出不同建议,而且未强调为非专业施救者与医务人员给予不同指导,但已建议调度员为未经培训的旁观者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指导。另外,在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已注明,如果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请注意,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在 200

13、8 年发表了“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这一说法。启动急救系统o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o2005(旧):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启动急救系统。然后,施救者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o2010(新):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一处变更是建议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o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

14、按压,之后再进行 2 次呼吸。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o2010(新):已取消程序中在开放气道后“看、听和感觉呼吸”以评估呼吸的环节。医务人员检查反应以发觉心脏骤停症状时会快速检查呼吸。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o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o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o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胸外按压幅度*o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厘米。o2005(旧):应

15、将成人胸骨按下约 4 至 5 厘米。比较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元素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o2010(新):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中的传统步骤是帮助单人施救者区分操作先后顺序的程序。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因为大多数急救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都需要施救者团队的参与,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除颤器。o2005(旧):基础生命支持步骤包括一系列连续的评估和操作。流程图的作用是通过合理、准确的方式展示各个步骤,以便每位施救者学习、记忆和执行。电击

16、治疗主要问题及更改(总结)o在公共场所的生存链系统中结合 AED 使用o在医院使用 AED 的注意事项o目前可在无法使用手动除颤器的情况下为婴儿 使用 AED o发生心脏骤停时先进行电击和先给予心肺复苏的比较o1 次电击方案与 3 次电击程序治疗心室颤动的对比o双相波和单相波的波形 o第二次电击或后续电击使用递增剂量和固定剂量 的对比o电极位置o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体外除颤o同步电复律自动体外除颤器社区非专业施救者 AED 项目o2010(稍有修改):建议公共场所安保人员进行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再

17、次建议,在发生有目击者心搏骤停概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区域(例如,机场、赌场、体育场馆)推广 AED 项目。为了尽可能提高这些程序的有效性,美国心脏协会继续强调组织、计划、培训、与 EMS 系统连接以及建立持续提高质量的过程的重要性。院内使用 AED o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版建议):虽然证据有限,但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 AED 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不到 3 分钟内给予电击),特别是在员工不具备节律识别技能或者不经常使用除颤器的区域。医院应监测从倒下到首次电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和复苏后果。为儿童使用 AED 目前包括婴儿o2010(新):如果尝试使用 AED 为 1 至 8 岁儿

18、童除颤,施救者应使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如果有)。如果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儿童提供心肺复苏,但没有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则施救者应使用普通 AED。对于婴儿(1 岁以下),建议使用手动除颤器。如果没有手动除颤器,需要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如果二者都没有,可以使用普通 AED。o2005(旧):对于 1 至 8 岁的儿童,施救者应使用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如果有)。如果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儿童提供心肺复苏,但没有儿科剂量衰减器系统的 AED,则施救者应使用普通 AED。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建议是否可以为一岁以下的婴儿使用 AED。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 o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19、版建议):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 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 AED。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尽可使用准备好的 AED/除颤器。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 AED 或除颤器的情况下。如果院外心脏骤停的目击者不是急救人员,则急救人员可以开始心肺复苏,同时使用 AED 或通过心电图检查节律并准备进行除颤。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 1 至 3 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尝试除颤。如果有两名或三名施救者在场,应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拿到除颤器。1 次电击

20、方案与 3 次电击程序 o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与 3 次电击方案相比,单次电击除颤方案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如果 1 次电击不能消除心室颤动,再进行一次电击的递增优势很小,与马上再进行一次电击相比,恢复心肺复苏可能更有价值。考虑到这一事实,再加上动物研究数据表明中断胸外按压会产生有害影响,且人体研究证明与 3 次电击方案相比,包括 1 次电击的心肺复苏技术能够提高存活率,所以支持进行单次电击、之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连续电击以尝试除颤的建议。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o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院外和院内研究的数据表明,如果双相波形电击的能量设定相当于 200 J

21、或更低的单相波电击,则终止心室颤动的成功率相当或更高。不过,尚未确定第一次双相波形电击除颤的最佳能量。同样,不能确定哪种波形对提高心脏骤停后的ROSC发生率或存活率更好(单相波或双相波)。o如果没有双相波除颤器,可以使用单相波除颤器。不同制造商采用不同的双相波形电击配置,而且并未直接比较为人体使用这些配置的相对有效性。由于波形配置存在上述不同,从业人员应使用制造商为其对应波形建议的能量剂量(120 至 200J)。如果制造商的建议剂量未知,可以考虑使用最大剂量进行除颤。儿童除颤o2010(已修改原建议值):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剂量。有关最低有效剂量或安全除颤上限的研究 非常有限。可以

22、使用 2 至 4 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但为了方便进行培训,可考虑使用 2 J/kg 的首剂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 或成人最大剂量。o2005(旧):使用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器为婴儿和儿童进行除颤的首剂量是 2 J/kg。第二次及后续的剂量是 4 J/kg。固定能量和增强能量o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尚未确定首次电击或后续电击的最佳双相波能量级别。所以,无法针对后续双相波除颤尝试的所选能量给出确定的建议值。根据现有证据,如果首次双相波电击没有成功消除心室颤动,则后续电击至少应使用相当的能

23、量级别,如果可行,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电极位置o2010(已修改原建议值):因为便于摆放和进行培训,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的默认电极片位置。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特征,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将 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的胸部上任意四个电极片位置中的一个都可以进行除颤。o2005(旧):施救者应将 AED 电极片贴到患者裸露胸部上的传统胸骨-顶端(前-侧)位置。右侧(胸骨)胸部电极片放在患者胸部右前方(锁骨下),而顶端(左侧)电即片放在患者胸部左下方,即体侧到左胸。其他可接受的电极片位置是右侧和左侧胸壁(双侧腋部)或者左侧电极片放在标准心尖部位置,

24、其他电极片放在右侧或左侧上背部。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体外除颤o2010(新):前-后以及前-侧位置通常是使用植入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患者可接受的位置。对于使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或起搏器的患者,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迟。应该避免将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o2005(旧):如果通常放置电极片的位置有植入式医疗装置,放置的电极片应距离该设备至少 2.5 厘米。同步电复律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o2010(新):心房纤颤电复律治疗的建议双相波能量首剂量是 120 至 200 J。心房纤颤电复律治疗的单相波首剂量是 200J。成人心房扑动和其他室上性心律的电复律治疗通常需要

25、较低能量;使用单相波或双相波装置时,一般采用 50 J 至 100 J 的首剂量即可。如果首次电复律电击失败,操作者应逐渐提高剂量。o2005(旧):心房纤颤电复律治疗的建议单相波能量首剂量是 100 至 200 J。现在可使用双相波形进行电复律治疗,但尚未确定使用双相波形进行电复律治疗的最佳剂量。根据已发表的、使用指数截尾波对心房纤颤进行选择性电复律治疗的经验推断,首剂量可以在 100 至 120 J 之间,并可根据需要增强。已证明该首剂量消除心房纤颤的有效率为 80%至 85%。在获得更多证据以前,可以使用该信息推断其他心律失常的双相波电复律治疗剂量。室性心动过速o2010(新):首剂量能

26、量为 100 J 的单相波形或双相波形电复律(同步)电击对于成人稳定型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好。如果对第一次电击没有反应,应逐步增加剂量。尚未发现针对该心律的中期研究,所以通过综合编写组专家的意见给出建议值。同步电复律不得用于治疗心室颤动,因为装置若无法检测到 QRS 波就无法给予电击。另外,同步电复律不应该用于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性心动过速(不规则室性心动过速)。这类心率需要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电击(即除颤剂量)。o2005(旧):没有足够的证据可用于为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给出建议的双相波剂量。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使用非同步电击治疗发生多形室性心动过速的不

27、稳定型患者。纤颤波形分析用于预测后果o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心室颤动波形分析在复苏过程中指导除颤治疗的价值并不确定。起搏o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搏作为常规处理。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医务人员应准备好为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开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o心肺复苏技术o2010(新):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

28、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o2005(旧):过去未给出建议。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主要问题及更改(总结)主要更改如下:o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并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心肺复苏质量。o简化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o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并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o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二氧化碳图建议o2010(新):目前,建议在围停搏期为插管患者持续使用二氧化碳波形图进行定量分析。在为成人使用二氧化碳波形图进行定量分析方面,目前的应用包括确认气管插管位置以及根据呼

29、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值监护心肺复苏质量和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的建议(请参阅图 3A 和 3B)。简化的高级生命支持流程及新流程o2010(新):传统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经过简化和综合,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的重要性,并强调应在心肺复苏的非中断期间组织高级生命支持操作。另外,推出新的环形流程。o2005(旧):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引用相同的优先顺序。在方块和箭头组成的流程图中,按顺序列出在复苏过程中执行的关键操作。新的用药方案o2010(新):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

30、活动/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并已将其从高级生命支持的心脏骤停流程中去掉。目前,高级生命支持和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ALS)中的建议和流程对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的治疗保持一致。有脉搏心动过速的流程已简化。建议使用腺苷,因为它在未分化的稳定型、规则的、单型性、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帮助(这在高级生命支持和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建议中也是一致的)。必须注意,腺苷不得用于非规则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因为它会导致心律变成室颤。为成人治疗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时,建议输注增强心律药物以作为起搏的一种替代治疗。o2005(旧):阿托品过去包含在高级生命支持的无脉性

31、心脏骤停流程中:对于心搏停止或出现缓慢无脉性心电活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托品。在心动过速流程中,仅建议在可能发生规则的窄 QRS 波群折返室性心动过速时给予腺苷。在心动过缓流程中,流程中的增强心律药物输注列在阿托品之后,且需要在等待起搏或起搏无效时使用。加强的心脏骤停后治疗o2010(新):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治疗应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应根据指征提供低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由于在心脏骤停后往往会发生癫痫症状,应进行脑电图检查

32、以诊断癫痫并尽快给出解读,并在昏迷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频繁或持续地进行监测。o2005(旧):建议采取低温治疗,以便在发生心室颤动心律时,提高有目击者室颤型心脏骤停的昏迷成人患者的存活率。另外,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优化血流动力、呼吸和神经系统支持,确定并治疗可逆的骤停病因,监测体温并考虑对体温调节异常进行治疗。不过,目前支持这些建议的证据有限。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o2010(新):恢复循环后,监测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如果有适当的装置,应该逐步调整给氧以保证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 94%。假设有适当的装置,在恢复自主循环后,应该将吸氧浓度(FIO2)调

33、整到需要的最低浓度,以实现动脉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 94%,目的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输送足够的氧。由于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为 100%可能对应可能的对应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O2)为大约 80 至 500 mm Hg 之间的任意值,所以饱和度为 100%时通常可以取消给予 FIO2,前提是饱和度可以保持为 94%。o2005(旧):未提供有关取消吸氧的具体信息。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初始目标和长期关键目标恢复自主循环后优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灌注转移/运输到拥有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系统的合适医院或重症监护病房识别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和其他可逆病因控制体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测、治

34、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这包括避免过度通气和氧过多。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和长期关键目标o心脏骤停后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的主要目标是在经过培训的多学科环境中持续地按综合治疗计划进行治疗,以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功能状态。怀疑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应分流到具有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再灌注介入治疗能力(主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机构,该机构应该拥有具备监护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经验的多学科团队,而且可及时开始适当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包括低温治疗)。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和长期关键目标长期关键目标o因为已将重点更改为提高预后功能,所以神经系统评估是存活者常规评估的主要环节。尽早发现有可能治疗的癫痫等神经系统紊乱症状非常重要。癫痫的诊断可能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进行低温治疗和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后,所以脑电图监测已成为这类患者的重要诊断工具。进行低温治疗时的预后评估会发生变化,对于患者、看护人和家人,有资格为这类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估的专家以及结合适当预后工具非常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