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ppt(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基础之二 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第一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1、城市用地urbanland城市用地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城市用地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土地的统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城市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包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括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2、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第三章第三
2、章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基础之二 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第一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3、城市用地的归属和管理(1)归属:城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可以依法给单位或个人使用。(2)管理: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城市用地分类与评价(基础之二(基础之二 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自然环境与城市用地)第一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1、城市与自然环境 作为基本立地条件,影响城市生成与发展:职能、空间形态、工程建设等。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1)地质条件建筑地
3、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o1)土质与地基承载力o2)地形条件:平地常要求不小于0.3的坡度;o3)滑坡与崩塌;o4)冲沟;o5)地震以下是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n在震区建设城市时,应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n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n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n地震断裂带上可设置绿化带,不能布置城市主要交通干道;n考虑震后疏散救灾等问题;n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o6)岩溶第一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1 1)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某些水文条件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如洪水、年水量不均某些水文条件给城市带来不利影
4、响,如洪水、年水量不均匀。匀。城市建设也可能造成对原有水系的破坏,如过量取水、排城市建设也可能造成对原有水系的破坏,如过量取水、排污等,导致新问题出现。污等,导致新问题出现。2 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按成因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三类:按成因和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三类:上层滞水、潜水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和承压水。第一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3)气候条件A、太阳辐射B、风象C、温度D、降
5、水与湿度降水o水有益于城市,改善环境,增加特色,但应注意结合城市具体的地理环境,防止水害发生。n水库大坝下的城市:防洪、防地震 n山脚下的城市:防山洪、滑坡n海滨城市:海水倒灌、淡水咸化、风暴潮n江河边的城市:防洪、上下游的污染第一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4)地形条件A、布局、平面结构、空间布置B、高程:竖向规划、排水及防洪C、坡度:地面排水、管道等工程规划D、小气候形成第一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3、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1)用地评定要求(2)用地评定分类A、一类用地:适宜修建用地B、二类用地:有限制的适宜修建用地C、三类用地:
6、不适于修建的用地三、城市用地的选择o(一)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以用地适用性评定成果为依据,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对用地的适用性作出综合评价。n自然环境条件n建设现状n基础设施n土地利用总体规划n生态环境n文化遗存n社会问题o(二)用地选择的原则o(三)用地选择举例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o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现在,小类的划分已不够用,又有了细分类。n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大类为主,中类为辅;n分区规划阶段,中类为主,小类为辅;n在详细规
7、划阶段,应达到小类深度。城市用地分类表大类中类居住用地R一类居住用地R1;二类居住用地R2;三类居住用地R3;四类居住用地R4;公共设施用地C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业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体育用地C4;医疗卫生用地C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文物古迹用地C7;其他公共设施用地C9工业用地M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三类工业用地M3仓储用地W普通仓储用地W1;危险品仓储用地W2;堆场用地W3对外交通用地T铁路用地T1;公路用地T2;管道运输用地T3;港口用地T4;机场用地T5道路广场用地S道路用地S1;广场用地S2;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供应设施用地U1;交通
8、设施用地U2;邮电设施用地U3;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殡葬设施用地U6;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9绿地G公共绿地G1;生产防护绿地G2特殊用地D军事用地D1;外事用地D2;保安用地D3水域和其他用地E水域E1;耕地E2;园地E3;林地E4;牧草地E5;村镇建设用地E6;弃置地E7;露天矿用地E8其中前九类为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前九类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活动的基本空间o居住用地(R)residentialo公共设施用地(C)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o工业用地(M)manufacturingo仓储用地(W)warehouseo特殊用地(D
9、)specially designated 技术支撑空间o对外交通用地(T)transportationo道路广场用地(S)street and squareo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municipal utilities环境因素o 绿地(G)greeno 水域和其它用地(E)water area and otherso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用地指标第三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o一、居住用地o二、工业用地o三、公共设施用地o四、绿地一、居住用地o(一)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o(二)居住用地的指标o(三)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一)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o1、概
10、念: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o2、用地组成: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o3、用地分类:四中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类 别说 明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二)居住用地的指标o1、指标n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n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
11、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o2、指标的影响因素n城市规模n城市性质n自然条件n城市用地标准o3、用地指标n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2032n居住用地人均指标:居住用地人均指标:181828m28m2 2,大中城市不得小于,大中城市不得小于16m16m2 2。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三)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o1、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自学)o2、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分布方式n集中布置n分散布置n轴向布置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集中布置:集中布置:适于城市规模不大的情况适于城市规模不大的情况优点:优点:节约城市市政投资,节约城市市政投资,密切城市各部分在空间上的密切城市各部分在
12、空间上的联系,便利交通、减少能耗、联系,便利交通、减少能耗、时耗。时耗。缺点:缺点:如城市规模较大、居如城市规模较大、居住用地过于大片密集布置,住用地过于大片密集布置,可能造成上下班出行距离增可能造成上下班出行距离增加,疏远居住与自然的联系,加,疏远居住与自然的联系,影响居住生态质量等问题。影响居住生态质量等问题。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分散布置分散布置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轴向布置轴向布置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一)工业用地的分类和指标o1、工业用地 industriallandn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
13、。不包括露天矿用地。o2、工业的分类n按工业性质分: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等。n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二、工业用地二、工业用地二、工业用地二、工业用地(一)工业用地的分类和指标o3、工业用地的分类 按照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n一类工业用地;n二类工业用地;n三类工业用地。o4、规划工业用地指标n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指标:一般1525,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中小工矿城市可大于25。n人均用地指标:一般在1025平方米,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可适当提高,但控制在30平方米以内,特大城
14、市一般在18平方米以下。二、工业用地二、工业用地二、工业用地二、工业用地(二)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o1、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o2、对交通运输的要求n工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布置,具体根据货运量的大小、货物单件尺寸与特点、运输距离等确定运输方式,其中o中小型工业:靠近铁路接轨站、码头、公路布置o大型联合企业:增建新运输设备o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n废气、废水、废渣、噪声o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n均衡分布工业区,减少单向高峰交通量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o1、工业在城市布置的一般原则n用地面积符合要求,用地基本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
15、费用,交通运输方便,排水通畅。n职工居住用地与工业区的关系;n工业区与城市各部分的关系应保持紧凑集中且互不防碍,节约用地。n考虑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o2、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n布置在远离城市或和城市保持一定距离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工业;n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n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一般工业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四)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o3、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n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a平行布置平行布置优点:两者相应呈带形优点:两者相应呈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发展,互不干扰b垂直布置:适合于占地垂直布置
16、:适合于占地较小的工业区较小的工业区优点:工人上下班不为优点: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隔断,工业区内铁路线隔断,且减少防护带宽度。且减少防护带宽度。c混合布置混合布置(四)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n2)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o工业区包围城市;o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o组团式布置;o群体组合式布置。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四)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n3)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o工业地带;o组合城市;o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五)旧城工业布局调整o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n布局分散:不利于厂际协作,车间分散成本增加,不利于管
17、理。n用地紧张:无发展余地,少仓库堆场和服务设施。n功能混杂:影响产品质量,降低生活质量。n运输不便:交通堵塞,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n污染严重:环境、安全等问题。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五)旧城工业布局调整o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n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n专业化生产;n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n街道工厂和外迁工厂的特殊原则。o3、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n留:允许保留,就地改建、扩建 n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生产工艺和技术n并:按专业化协作要求合并车间或工厂n迁:迁出原址新建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一)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o1、定义: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
18、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o2、分类:n按使用性质划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文物古迹、其他共八类。n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划分: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n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与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性质、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以及文明程度。三、公共设施用地三、公共设施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的指标o1、指标内容n城市总的公共设施用地指标;n主要公共设施的分项用地指标;n建筑指标o2、指标的影响因素n城市的性质与规模n城市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n城市的布局结构n社区的建设与发
19、展o3、指标确定的方法n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确定;n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n根据地方特殊需要确定。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三)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o考虑因素:n1)公共设施项目需合理配置;n2)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服务半径;n3)其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n4)根据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n5)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n6)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留有余地;n7)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四、城市绿地greenspace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1、分类与指标分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指标:人均公园面积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2、规划布置(1)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第三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四、城市绿地greenspace2、规划布置(2)构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边界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第三节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四、城市绿地greenspace2、规划布置(3)城市绿地系统构成A、功能构成B、分级构成C、形态构成点状绿地带状绿地锲行绿地环状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