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专题七文言文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专题七文言文阅读.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年江西中考语文专题七文言文阅读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需打住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需打住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活用词之前要停顿。例: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例: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名词做状语,翻译为“像狗一样”。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滕子京”和“巴陵郡”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5.专有名词分清
2、楚,节奏划分顾全貌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6.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例: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字。例: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知识点二理解词语意思1.依据语境确认词义依据语境确认词义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往
3、往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如“朝”读“zho”,义为早晨,名词,“朝服衣冠”,是本义。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读“cho”,引申为“朝拜”,动词。如:“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指“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要根据具体语境确认,不能断章取义。2.熟记通假字熟记通假字音同音近是通假字的主要特征,如“反”通“返”,“知”通“智”,“莫”通“暮”,“益”通“溢”,“惠”通“慧”。3.辨识古今异义词辨识古今异义词(1)词义扩大。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等。(2)词义缩小。如“丈夫”,
4、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有的词义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意,如今只有“劝说”之义;“让”在文言文中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只表示前义了。(3)词义转移。“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4.了解词类活用规律了解词类活用规律(4)词义的强化弱化。如“恨”,最初只是“怨恨、遗憾”之义,现在成了“仇恨”之义,词义强化了;再如“怨”,古义表示仇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5)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代是指武士,褒义词;现代是指坏人的帮凶,贬义
5、词。“乖”古义是“偏执”,贬义词;现代是“听话,安顺”,褒义词。词语都有固定的词类归属,但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担当不同的角色,临时担当了另一个词类(词性),有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有的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应借助语法特点,分析推断词义,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如所做成分、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修饰关系等)来推知词义。如名词、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前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修饰限制等。知识点三翻译句子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要求是要求是“留、删、换留、删、换”(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
6、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中涉及了人名、官名、地名,这些在翻译的时候都可以保留。(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起延缓语气、调整音节作用的虚词。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句中“若夫”就是一个发语词,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或描述,并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应删去。(3)换:对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或词的结构古今相同而意义却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中,“妻子”“绝境”两个词古今都在用,但意思不同,“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指的是丈夫的配偶,而在文中是一个短语,指的是妻子与儿女;“绝境”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
7、出路的境地”的意思,而在文中指的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类活用的词语,也要注意“换”说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的“美”“私”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在翻译时要注意“换”词,“美”的意思是“认为美”;“私”的意思是“偏爱”。再一个是通假字也要“换”成本字,“军士吏被甲”一句中“被”是“披”的通假,意思是“穿”。2.文从句顺文从句顺要求是要求是“调、补、贯调、补、贯”(1)调:就是调换。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式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如倒装句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要进行调换,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如“能谤讥于市朝”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
8、译时状语“于市朝”应放在动词“谤讥”的前面。(2)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根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一句中“见”“大惊”“问”都省略了主语,“问”后还省略了宾语,在翻译时都要补出来。(3)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根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如“波澜不惊”可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再如“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根据文意“四境
9、之内”应该译为“全国百姓”。知识点四理解文章内容1.参透题干,明确标准参透题干,明确标准目要求学生从原文或选项中提取或甄别什么信息,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概括性的提示,我们要对提示的含义认真吃透,它能给我们一个提取或甄别信息的标准。2.细读原文,分析归类细读原文,分析归类明确了筛选信息的标准后,我们要细读原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或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弄清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这一步做好了,就为后面的筛选扫清了障碍。3.依据标准,甄别判断依据标准,甄别判断即在对文章(或选项)内容分析归类的基础上,看看哪些内容符合信息筛选的标准,通过这样的甄别判断,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
10、要求的信息。知识点五理解人物性格和形象1.从分析正面描写入手从分析正面描写入手(1)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语言可看出陈胜是一位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农民起义领袖。(2)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刻意去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3)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
11、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身处逆境旷达的胸怀。(4)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悦”到“怫然怒”,再至“色挠”,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2.从分析侧面描写入手从分析侧面描写入手人物的侧面描写是指对该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或人物,或者通过描写他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从侧面间接地表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口技通过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表现听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20172017 江西江西 清官周忱明焦竑 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
12、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达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节选自玉堂丛语(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清官周忱)【注释注释】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
13、南巡抚、工部尚书。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民瘼(m):老百姓的疾病痛苦。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无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里间事甚悉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案()(2)恐()(3)谢()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至一处,忽点
14、首喜曰:“幸有此可生。”(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解析】第1题考查文言断句。“说田里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里间事/甚悉”。第2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第3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正确解释。(1)生:使活。(2)毕:完。去:离开。另外,省略成分翻译的时候需要补上。第4题考查筛选信息。作答时要先通读文本,了解周文襄公的所做所为,然后一一概括即可。【答案】1.D 2.(1)案卷,文书,卷宗 (2)害怕,恐
15、怕 (3)道歉 3.(1)(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2)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4.判案,救粮,私访。【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周文襄公审判一个死囚犯,想要让他活下来却没有办法,只能忧伤感叹。让差吏抱来写好的案卷阅读,读了几万字以后,背手站立听别人读。(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好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于是释放了这个人。己巳之难,英宗已经向北逃亡,达虏将要进犯京城,扬言要占据通州粮仓,整个朝廷匆忙慌张,不知所措。商议的官员想要派人拿火把烧掉粮仓,害怕敌人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当时周文襄公恰
16、好在京城,于是建议命令各个卫军预支半年粮食,命令他们前往取回,于是肩背粮食的人在道路上络绎不绝。不到几天,京城粮食充足,而通州粮仓为之一空。周文襄公做巡抚的时候,往来全都乘坐小轿,在驿站遇到村庄偏僻的地方,询访老百姓的疾病痛苦。五保有个叫王槐云的人,夏日月夜在林下乘凉。周文襄公到了以后,与他坐在一起,说起田里间事非常熟悉,不久随从到来,(王槐云)才知道他是巡抚,叩头道歉。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20172017 成都改编成都改编合江亭记吕大防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楗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
17、,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唐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有删改)【注释注释】楗:遏制,堵塞。渎:沟渠。埭:堵
18、水的土堤。陂、潢:积水的池塘。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成都二水 B.与江并流/以东 C.春朝秋夕/置酒其上 D.既而主吏/请记其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别()(2)阔()(3)峙()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4.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1.D 2.(1)分开,分流 (2)使宽阔 (3)耸立 3.(1)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在桥上置备酒席,也是全成都府美丽的景象啊。(2)这个或许可以书写
19、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发。4.不同。两文尽管都提到因重修名胜而写,但本文主要写了由合江亭带来的水利之便而引发的感慨;而岳阳楼记则主要借“记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所以两文的写作意图不同。【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沱江从岷江处开始分流,张若、李冰驻守巴蜀,才开始修建分水堤来遏制洪水,使河沟变得宽阔来疏导洪水,极大地灌溉了蜀地、广汉的田地,蜀地得以变得富饶。现在成都的两条河,都是江沱的支流,(水源)来自西北,而在成都府的东南方向汇合,这就是所谓两条江同时流动的河。沱江一直顺着城南的护城河,与岷江并行向东流去。唐人高骈开始开凿新渠,环绕着从成都府的北面凿
20、出,然后才在已有的水中小块陆地汇合。水中小块陆地,是原来的合江亭。唐代的人们饮宴饯行的地方,名士也常常在此写诗。时间久了,长了太多杂草没有整治,我才命人修葺它,用来作为船官处理事务的地方。低下来看水,暗绿色的水波美丽辽阔,水势辽远到数里之外,东山翠绿的山脚,与烟林篁竹排列耸立在它的前面。水流声抑扬顿挫,鸥鸟上下飞翔。商人和渔人的船艇,交错地排列着游弋摆开。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在桥上置备酒席,也是全成都府美丽的景象啊。不久,主管的官吏请我将这件事记述下来,我认为蜀国的田地看起来像官方的沟渠,不修池塘和堵水的土堤来聚水,因此积水的池塘水波荡漾的美景比其他地方少。如果能全部了解聚水的好处,那么蒲江的鱼、
21、菱角、芡食的丰饶,本不比芋头的帮助少。古人大多因为此事作为遮掩,使他们得到土地的便利,又从中得到观赏游览的快乐,哪里不美呢?这个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发。20172017 江西模拟江西模拟梓人传(节选)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
22、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注释注释】梓人:木工。第:居所。款:敲打,叩。隙宇:空屋。寻引、规矩、绳墨:与下文的“砻斫(ln zhu)”,都是木工的职业工具。委:积聚。曲尽:全面周详。圜:通“环”,围绕的意思。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甚笑之 B.视/木之能举 C.彼/执锯者趋而左 D.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嗜()(2)俟()(3)盈()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
23、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2)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梓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C 2.(1)喜欢,爱好 (2)等待,等候 (3)满 3.(1)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2)按照着图样的尺寸(大小)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4.木工是一位有着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组织才能的人。【参考译文】【参考译文】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
24、钱财的人。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着木材说:“用锯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着图样
25、的尺寸(大小)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20172017宜春模拟宜春模拟初,京兆人脂习、元升,与融相善,每戒融刚直。及被害,许下莫敢收者,习往抚尸曰:“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操闻大怒,将收习杀之,后得赦出。魏文帝深好融文辞,每叹曰:“杨、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文帝以习有栾布之节,加中散大夫。论曰:昔谏大夫郑是有言:“山有猛兽者,藜藿为之不采。”是
26、以孔父正色,不容弑虐之谋;平仲立朝,有纾盗齐之望。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己。岂有员园委屈,可以每其生哉!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选自后汉书列传郑孔荀列传)【注释注释】脂习、元升:两人都是孔融的好友。文举:孔融字文举。俦(chu):同一类的人物。栾布: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因给彭越收尸、据理力争而被汉高祖看重。藜藿(l hu):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平仲:即晏婴,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有纾:即田成子,他曾想杀国君而篡国。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指曹操在世,不敢篡汉。
27、懔懔焉,皓皓焉:指孔融品德严正高洁。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下/莫敢收者 B.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 C.昔谏大夫郑是/有言 D.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赦()(2)辄()(3)凡()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2)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4.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C 2.(1)赦免 (2)就 (3)共 3.(1)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何必还要再活着?(2)孔融的品质可与白玉秋霜相比啊!4.文章运用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来表现孔融的品质。孔融是一个刚直、高洁、直率、正直、坚
28、贞、擅长写文章的人。【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以前,京兆人脂习、元升,与孔融相好,曾戒孔融刚直。及被害,许昌没有敢收尸的,脂习去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何必还要再活着?”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得到赦免,释放出来。魏文帝最爱孔融的文辞,每每叹说:“扬雄、班固一流。”招募天下有送上孔融文章的,赏以金帛。孔融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文帝认为脂习有栾布的大节,封为中散大夫。史官评论说:从前谏大夫郑是有句话说:“山有猛兽,藜藿也没有人敢采。”所以孔父正色立朝,没有人过而致难于其君,晏平仲在朝中,田成子不敢弑齐君而盗其国。至于孔文举的高洁志行与坦率情怀,它完全可以鼓动义气而抵触奸雄之心。所以曹操在世,不敢篡汉,代汉而兴的却是死后的曹丕。严气正性,不过倾覆摧折而已。难道可以委曲求全以贪生吗?严严整整,明光洁白,孔融的品质可与白玉秋霜相比啊!此此课件下件下载可自行可自行编辑修改,修改,仅供参考!供参考!感感谢您的支持,我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