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碳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元素。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B金刚石、石墨之间可以转化,该转化为物理
2、变化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制碳酸饮料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汞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09065反应后质量/g8610822aA表中“a”值为10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5 : l4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序数等于
3、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盛有少量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C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6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水沸腾时,水蒸气能掀开锅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成熟的芒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7下列河南特产制作过程中
4、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洛阳杜康酒酿造B南阳玉雕石刻C新郑红枣晒干D信阳毛尖采摘8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熟石灰、液态空气B稀有气体、纯碱、浓硫酸C水银、小苏打、冰水共存物D金刚石、生石灰、大理石9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W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4B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CW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x的值为4410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A胃液0.91.5B胆汁7.17.3C血浆7.357.45D胰液7.58.011能在氧气中燃烧并生成黑
5、色固体的物质是( )A红磷B木炭C氢气D铁丝12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13下列实验中关于水的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BCD实验装置测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氧气解释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铁丝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先排尽瓶中空气,后方便观察何时集满AABBCCDD14下列所示图像不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B向盐酸中不断
6、滴加KOH溶液C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D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1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D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先有固体析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0时,A物质的溶解度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
7、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物质有剩余(填“A”或“B”)。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填序号)。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加入A物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_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_(填字母)A 烧碱 B 食盐 C 硝酸铵 D 生石灰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依据曲线图得出三条相关信息:在t3时,
8、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a物质的质量是_;在_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还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_(信息中要求包含两种物质)现有一瓶浓硫酸,标签如图所示欲将该瓶浓硫酸完全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g18(8分)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单项选择)。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可
9、用于制取生石灰 可用于制造玻璃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 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 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A B C D 以上全部都是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上述流程的步骤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她在步骤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
10、的质量?_(结果精确到0.1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mL 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 CO
11、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1的目的是_。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填编号)。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反思与评价】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
12、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_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A正确;B、金刚石、石墨之间可以转化,金刚石、石墨是两种不同物质,该转化为化学变化,故B错误;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13、制碳酸饮料,故C正确;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故选B。2、C【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详解】A、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C、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C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做此类题需要掌握初中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金属、稀有气体和非金属固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常见气体、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3、B
14、【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a为5g,因为其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因为两种物质增多一种物质减少,故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 : 8;故答案选择B4、B【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5、D【解析】A、加热高锰酸钾生成的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即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0,错误;B、稀硫酸呈酸性,pH7,加水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呈中性或碱性,错误;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
15、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向盛有一定质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质量会无限制的增加,错误;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氢氧化钠反应完了以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点睛:同时存在碱和盐时,加入是酸先和碱反应再和盐反应;同时存在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时,酸先与金属氧化物反应。6、B【解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详解】A、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
16、选A正确;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B不正确;C、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C正确;D、湿衣服晾在太阴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故D正确。 故选B。7、A【解析】A、酿酒的过程中粮食不断发酵,生成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B、南阳玉雕石刻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新郑红枣晒干的过程中,水分蒸发,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信阳毛尖采摘的过程中,毛
17、尖的位置改变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故选A。8、D【解析】A、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氖、氩等多种气体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金刚石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石灰是氧化钙,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9、A【解析】由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图可知,16gW和40g-16g=24g氧气反应生成xg二氧化碳和20g-2g=18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6g+24g=xg+18g,解得x=22。【
18、详解】A、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均来自于W,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为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假设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m,则W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分解反应指的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在密闭容器内W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反应不是分解反应,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A选项的计算可知,W中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的总质量为2g+6g=8g,小于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W中含有16g-2g-6g=8g氧元素,因
19、此W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x的值为22,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通过饼状图的形式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图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反应类型或者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利用元素守恒进行计算并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还可以通过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10、A【解析】A、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酸性,故正确;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C、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D、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呈碱性,故错误。故选
20、A。11、D【解析】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正确。故选D。12、B【解析】A、分子和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所以此项错误;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即可以构成氧气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所以此项正确;C、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如氦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4)就大于氢分子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为2)。所以此项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变化。如:氢气在空气中
21、燃烧:2H2+O22H2O 反应前分子数目是3个,反应后变为2个,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反应前分子数目是2个,反应后仍为2个,分子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此项错误。故选B。13、C【解析】试题分析:C、硫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除吸收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外还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故C错误。答案为C。考点:装置中水的作用14、C【解析】A、t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能继续溶解至形成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直至不变,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钾显碱性,反应生成的氯化钾显中性,向盐酸中不断滴加KOH溶液,pH由小于7,变化到等于7
22、,再到大于7,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用KClO3与MnO2共热制O2时,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为零,不正确,故符合题意;D、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沉淀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到反应停止时的某一定值,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有(1)以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为突破口;(2)把握好“三点一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15、C【解析】A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20 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不能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错误;D2
23、0 -50的某一温度,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出现,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30(2)(3)B(4)【解析】(1)根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30(2)由于在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答案为(3)由于在40时,A的溶解度大于30g,B的溶解度小于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30g,而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30g,则50g
24、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15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15g,故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会全部溶解而B不会全部溶解,故答案为B(4)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因此若将它的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水 C 60 t2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510 【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
25、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确定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浓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详解】(1)生理盐水即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答案为水(2)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中,溶于水能够使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能够使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故答案为C(3)在t3时,a的溶解度是6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该物质,故答案为60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说明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2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1,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26、;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由于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加水的质量则为稀浓溶液质量之差,因此加水的质量为,故答案为3510【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及有关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8、C 生石灰 CO2+Ca(OH)2=CaCO3+H2O 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21.2g 【解析】 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石灰;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
27、CO2+Ca(OH)2=CaCO3+H2O。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x=21.2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2NaOH+CO2=Na2CO3+H2O验证氧气与镁条变黑的关系氧气,氮气2,5镁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稀盐酸和石灰水0.96克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水蒸汽等【解析】(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2NaOH+CO2=Na2CO3+H2O。(2)实验1的目的是验证只有氧气,没有二氧化碳和水时镁条是否会
28、变黑。(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氧气,氮气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2,5,两者比较其它条件相同,只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且有二氧化碳的变黑,没有二氧化碳的不变黑,故证明镁条与二氧化碳有关。(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镁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6).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猜想与假设时,可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 (7). 验证碳酸盐的方法是:将样品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如果生成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有碳酸盐。 (8).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克+20+30克-50.92克=0.08g,设1 克镁条中还含有镁的质量为x,Mg + H2SO4 = MgSO4 + H224 2x 0.08g24/x=2/0.08g x=0.96克 (9). 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加入酸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水蒸汽等,实际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08g,镁的质量小于0.96g。点睛: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