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邑县重点达标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C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复分解反应的反应
2、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则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72B质子数为72C电子数为53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3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4 “建设美丽中国”
3、,下列环保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改进燃煤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能源5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C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18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t2时,将50g甲加入5O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
4、法提纯甲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7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8下列物质转化中,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CaCO3CaO+CO2BCaO+H2O=Ca(OH)2CCa(OH)2+2HCl=CaCl2+2H2ODCaCl2+BaCO3=CaCO3+BaCl29下列各种铜矿石的主要成分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A赤铜矿(Cu2O)B辉铜矿(Cu2S)C斑铜矿(Cu5FeS4)D孔雀石 Cu2 (OH)2CO310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根据
5、图示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根据上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ABCD11以甲为原料转化成丙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B转化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C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D转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12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是纯净物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D只有
6、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13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14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BCDX金属溶液纯净物化石燃料Y单质乳浊液化合物石油AABBCCDD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B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能作食品干燥剂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或“=”);P点的含义_;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
7、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的方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对比甲装置中处白磷和处红磷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_(选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同学们用丙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得
8、出结论。同学们认为可以对比观察试管_(选填试管编号)还能进一步探究铁在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对比丁装置中两支试管内液面上升高度不同。该实验的目的是_。18(8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医”中。衣: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的方法是灼烧,羊毛线燃烧时能闻到_气味。食: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_(填字母)。A橙子 B猪肉 C面粉住: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的是_(填字母)。A石蜡燃烧 B太阳能热水器 C燃料电池行:城市交通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处是_。医:出现低
9、血糖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同学们为了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一:依据装置中气体体积或压力的变化判断是否反应。资料: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CO2。甲同学要用如图所示装置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应该再把NaOH溶液换为水做对比实验。请分析:通过甲乙两位同学实验的对比,我们能否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出你的理由_。活动二:从生成物角度判断是否反应。同学们提出:以甲实验试管所得液体为研
10、究对象。通过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来证明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资料:Ca(OH)2是微溶物,Ca2+和OH不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丙、丁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现象丙取23mL样品,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偶有少量气泡后来有大量气泡丁取23mL稀盐酸,向其中逐滴加入样品开始即有大量气泡请分析:(1)为什么丙、丁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不同_?(2)丙同学的实验里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稀盐酸,理由是_。(3)还有什么物质(酸类物质除外)可以代替丙实验的盐酸来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请列举一例:_。活动三:实验拓展已知:碳酸钠稳定,受热难分解。有同学提出取少量甲、乙实验试管里的
11、液体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也能判断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观察到:甲试管内壁仅出现少量气泡;乙试管内壁出现较多气泡。(1)这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相比,热水浴的优点有哪些?_、_(答两点)。(2)该实验为什么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A、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铁表面的氧化铁比较疏松,不能对铁起到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是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是属于盐溶液,不符合题意;C、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有
12、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解析】A、中子数=153=72,故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53,故错误C、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故电子数是53,故正确D、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2,两者之和是1,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同时应熟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C【
13、解析】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CO2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C。4、C【解析】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行,故A错误;B、改进燃煤技术,可以减少SO2、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可行,故B错误;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只是
14、将污染物转移到其他地方,不能减少污染,不可行,故C正确;D、开发使用太阳能、核能等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行,故D错误。故选C。5、C【解析】A、观察微观示意图中的反应物的分子为:NH3和NO,生成物的分子为N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反应前氮元素由化合物变成单质,即由-3、+2变成0,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B、反应物中含氮元素的化合物分别是NH3和NO两种,故说法错误;C、根据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正确;D、根据方程式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1
15、4+3):6(2+16)=17:27,故说法错误。故选C。6、C【解析】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和是否是饱和溶液有关,故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故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40g,故可得到90g的溶液,故错误;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正确;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甲、乙两种物质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故选C。7、B【解析】试题分析:A、图中白色部分是苯分子,可看出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B、只能说明原子真实存在,原子之间
16、有间隔,不能知道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错误;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正确。故选B考点:图表所表示的化学信息8、D【解析】A、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可以采用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可以加入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可加入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碳酸钡
17、为不可溶盐,与可溶盐氯化钙不反应,选项化学方程式不存在,故符合题意,故选D。9、D【解析】A、赤铜矿中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B、辉铜矿中含有铜元素和硫元素两种元素;C、斑铜矿中含有铜、铁、硫三种元素;D、孔雀石中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故选:D。10、A【解析】该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说法正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有机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燃烧可得到二氧化碳,故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说法正确;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说法错误;该技术通过分解水产生氢气,
18、然后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等,可以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说法正确;该体系中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故该体系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不是氢气,说法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等两种以上物质,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故正确的是;故选A。11、D【解析】由图可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图可知,转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B、转化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6=2:3,不符合题意;C、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乙中氢元素的
19、质量分数大于丁,不符合题意;D、转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0转化为-3,转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转化为+2价,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2、C【解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正确;D、燃烧、摩擦等都可以产生热能,所以说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得到热能是错误的,错误。故选C。13、A【解析】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
20、合题意;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14、A【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金属与单质属于从属关系;B选项溶液与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C选项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选项化石燃料与石油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故答案选择A考点:基本概念及原理15、D【解析】A、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铁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铁薄膜;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食品干燥剂,而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易潮解,且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度都
21、会变小,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于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 ;(2) 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 62.5;(4)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5)降温结晶【解析】(1)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2) P点的含义: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 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
22、搅拌,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4)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5)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且随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降温时会结晶析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降温时几乎不结晶,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不同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天平失去平衡 ABC 盐溶液 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
23、钠反应 【解析】(1)甲装置中处白磷燃烧,处红磷不能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2)同学们用乙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不同,原因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天平失去平衡。故填:不同;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天平失去平衡。(3)可以对比观察试管ABC,这是因为B中铁钉不能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生锈,C中铁钉不能生锈,说明只有氧气不能使铁生锈,A中铁生锈,说明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还能进一步探究铁在盐溶
24、液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故填:ABC;盐溶液。(4)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试管液面上升高度比水中试管高,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填: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18、烧焦羽毛AB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C6H12O6【解析】(1)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来分析;(2)根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来分析;(3)根据获取能量的来源来分析;(4)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来分析;(5)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详解】(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橙子中富含维生素C;猪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面粉富含
25、糖类;故填:A;(3)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故填:B;(4)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5)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试管内液体会上升至试管顶部(液体充满试管) 能证明,因为甲乙实验里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或甲实验试管里液面上升的速度比乙快);或不能证明,因为CO2也可能是溶解在NaOH溶液中了,使得甲乙液面同样上升 丙开始阶段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多,盐酸少,丁开始阶段盐酸多,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此处不要求学生知道氢
26、氧化钠与碳酸钠谁优先与盐酸反应,也不要求学生知道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否经历由碳酸钠到碳酸氢钠的过程) 样品中可能有NaOH,可使试液显红色(NaOH可以干扰碳酸钠的检验) BaCl2溶液、Ba(NO3)2溶液任一即可(“溶液”二字不做为给分点) 受热均匀 便于控制温度 甲试管原有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稳定不分解。热水浴后甲试管内壁的少量气泡是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空气受热后逸出造成的(该问题学生答出上面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即可得满分)。乙试管较多的气泡是溶于水的CO2气体受热后溶解度变小逸出造成的(学生答H2CO3不稳定易分解放出CO2气体也给分)。 【解析】活动一:二氧化碳
27、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液面下降;通过甲乙同学对比,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反应,因为甲乙实验里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或甲实验试管里液面上升的速度比乙快);或不能证明,因为CO2也可能是溶解在NaOH溶液中了,使得甲乙液面同样上升; 活动二:(1)丙丁同学的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稀盐酸加入顺序和量不同,丙同学加入稀盐酸,开始阶段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多,盐酸少,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而丁同学正好一次性的加入稀盐酸量多,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迅速;(2)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样品中可能有NaOH,可使试液显红色;(3)BaCl2溶液、Ba(NO3)2都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生成白色沉淀;活动三:(1)热水浴的优点:受热均匀、安全; (2)甲试管原有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稳定不分解。热水浴后甲试管内壁的少量气泡是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空气受热后逸出造成的;乙试管较多的气泡是溶于水的CO2气体受热后溶解度变小逸出造成的;故该实验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