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阳江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阳江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如图中的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变化中的数量关系,下列说法与图象不相符的是A将足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B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
2、滴加稀硫酸D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最少的是a2下列情况中:煤的燃烧 工业废气的排放 植物的光合作用 动物呼吸作用 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ABCD3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A5.6g B8.8g C4.4g D4.8g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A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BCO2 (CO)适量氧气C盐酸(硫酸)适量Ba(NO3)2溶液DNaCl (N
3、aOH)适量稀硫酸AABBCCDD5表示两个氢分子的符号是( )A2HClB2HCH2D2H26镁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 )A质子数中子数12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C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D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7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
4、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1)(4)B(2)(3)C(1)(2)D(3)(4)8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02015年12月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创建卫生城市的是A焚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C道路洒水,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D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洛阳牡丹甲天下”,“水培牡丹”是一种无土栽培牡丹的技术,在
5、配制营养液时可以添加的一种复合肥是_;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有SO2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含有烧碱的废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0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g,同时生成氢气0.4g。试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_;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_(计算结果保留到0.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
6、g1.72.27.90.9反应后质量/g待测6.602.7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14钢铁对生产和生活都非常重要,但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钢铁因生锈而损失。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往铁器表面刷漆可有效防止或减缓腐蚀,其原因是_据报道,使用铁锅炒菜做饭可以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其可能原因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
7、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 (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测量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温度/236243240(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_。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_。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_
8、。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测量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氧气的浓度/%5.935.296.535.92(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_正确。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_(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_;_;_。16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稀硫酸、Ba(NO3)2溶液
9、、Na2CO3溶液、NaOH溶液模拟化工厂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判断能否发生反应。四种溶液中能彼此发生反应的有_组,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一组物质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实验完毕,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静置,观察,杯底有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并对白色沉淀和上层无色溶液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猜想:白色沉淀是Ba2SO4:猜想: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CO3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_ 猜想正确(活动三)探究废液杯中无色溶液的成分。质疑1:小强认为在反应物中
10、有酸,反应的生成物中也有酸,所以无色溶液中就一定含有酸。但小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_。同学们一致同意小红的观点。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所用实验用品有_,经测定溶液的pH7,呈碱性。(如图)质疑:小林认为实验1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不含碳酸钠,理由是_,要证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案是_。得出结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工厂排放出的废液常呈酸性或碱性,排放前我们必须进行处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的氯离子质量相等,将足量的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盐酸完全反应,所得的氯化镁的质量相等,碳酸镁和盐酸
11、反应的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若生成等质量的氯化镁,则实际参与反应的碳酸镁与氧化镁的质量比为84:40,说法与图像相符;B、将盐酸加入到氧化铜中,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而随着盐酸的滴加,氧化铜会逐渐减小至消失,直到稀盐酸过量。n点对应的拐点,即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恰好结束的时刻。m点对应的是稀盐酸滴加过量的状态。而无论稀盐酸是否过量,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说法与图像相符;C、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和硫酸钡沉淀。所以当滴入稀硫酸,就会产生沉淀
12、物,所以沉淀物的起始点为0,说法与图像不相符;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降温到t1时溶剂质量不变,因此所得溶液中溶剂最少的是a的溶液,说法与图象相符。故选C。2、B【解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气排放、汽车尾气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不是空气污染物,动植物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B。3、C【解析】解: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4=3:1,所以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也为3:1,10.8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1.2g,则CO和CO2
13、中总的碳元素的质量=1.2g3=3.6g,设生成的CO的质量是x,CO2的质量为y,则x+y=20.8g10.8g,x+y=3.6g,解得x=5.6g,y=4.4g。故选C。4、A【解析】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比铜活泼,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通过过滤即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A正确;B、除去CO2 中的CO,因一氧化碳的量太少,不能够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B不正确;C、除去盐酸中的硫酸,加入适量Ba(NO3)2溶液,Ba(NO3)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C不正确;D、除去NaCl 中NaOH,加入
14、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D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除杂,需牢记除杂的原则,一不增加新的杂质,二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三易分离。5、D【解析】A、2HCl表示两个氯化氢分子;B、2H表示两个氢原子;C、H2表示一个氢分子或者氢气;D、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D。6、B【解析】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主要利用了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电性相反电量相同。【详解】根据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两者的带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显示
15、的是电中性,镁的核外有12个电子,核内有12个质子,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选B。7、D【解析】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乙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甲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解:(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是乙中的氨气分子溶解在甲中形成了氨水,故此解释错误(2)变红的原因是氨气分子的原因,大烧杯内壁无特殊微粒,故此解释错误(3)此叙述正确叙述了氨气分子由乙扩散到甲的过程,故此解释正确(4)使酚酞变红是碱性物质氨水的性质,此解释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分子扩散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氨气分子扩散的实质又较明确的认识,须知道知
16、道分子扩散的过程,同时也要对氨气的性质有所了解,属于一道基础性实验题8、C【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错误;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 过滤操作,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故错误;故选:C。【点睛】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物质和液体的分离。9、B【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故选B。10、A【解析】试题分析:焚
17、烧秸秆、垃圾,扬尘作业三者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物质,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A.考点:环境保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硝酸钾(合理即可) SO22NaOH=Na2SO3H2O 【解析】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合理即可)。二氧化硫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答案为:硝酸钾(合理即可);SO2+2NaOHNa2SO3+H2O。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65% 40% 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详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
18、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8.87%。【点睛】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2:9 分解反应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了7.9g;B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B生成了4.4g,D生成了2.7g0.9g1.8g;因此A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生成了
19、7.9g4.4g+1.8g1.7g,因此反应后A的质量为1.7g+1.7g3.4g;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g:1.8g22:9;该反应中C是反应物,ABD是生成物,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22:9;分解反应14、Fe2O3+3CO2Fe+3CO2 阻止了铁制品与氧气、水接触 少量单质铁会随着饭菜进入胃中,与胃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 【解析】(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刷漆将铁制品与空气接触,防止铁制品锈蚀;故填:阻止了铁制品与氧气、水接触;(3)由于铁在
20、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胃酸中含有盐酸,随饭菜进入到胃中的铁就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人体易吸收的亚铁离子;故填:少量单质铁会随着饭菜进入胃中,与胃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点睛】本题考查了铁的冶炼、金属的防锈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难度较小。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多次测量(或多次测量,减少实验误差) 火柴头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2KClO32KCl+3O2; KCl; 3 注射器抽取的位置可能不同(或抽气的速度不同等) B; 因为火柴头燃烧将氧气消耗,减少; 因为火焰熄灭,分子运动,装置内气体浓度均匀; 温度下降,热胀冷缩(解释合理均正确) 【解
21、析】探究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灯芯上的火柴头不燃烧的原因。【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实验验证1】(1)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多次测量(或多次测量,减少实验误差)。(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火柴头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3)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白烟的成分可能是KCl,氯化钾是白色固体。【实验验证2】(4)根据实验
22、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3正确。(5)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注射器抽取的位置可能不同(或抽气的速度不同等)。【反思评价】由图中信息知,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项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则在B点时火柴头熄灭。推理并解释曲线A8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因为火柴头燃烧将氧气消耗,减少;因为火焰熄灭,分子运动,装置内气体浓度均匀;温度下降,热胀冷缩。点睛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因为火柴头燃烧将氧气消耗,减少;因为火焰熄灭,分子运动,装置内气体浓度均匀;温度下降,热胀冷缩。16、4 Na2
23、CO3+H2SO4Na2SO4+H2O+CO2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 玻璃棒、pH试纸 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 NaNO3、NaOH 【解析】(1)四种溶液中能彼此发生反应的有: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故填4;其中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
24、学方程式写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2)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一组物质反应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微观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3)实验验证猜想正确,说明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故填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活动三小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
25、填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待测溶液用玻璃棒滴到pH试纸上,所以用到的实验用品有玻璃棒、pH试纸,故填玻璃棒、pH试纸。小林认为实验1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不含碳酸钠,理由是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故填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要证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故填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加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同时含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钠,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NO3、NaOH,故填NaNO3、NaOH。【点睛】1、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氯化银;2、同一溶液中如果发生多个复分解反应,则中和反应优于其它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