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30084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8.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愚公移山》-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24课《愚公移山》-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课《愚公移山》-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愚公移山》-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歌曲欣赏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如两小日辩日杞人忧天。列子,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深远。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作者作品 寓言是带有劝谕或讽谏

2、性的故事。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 言一、读准音太行()万仞()冀州()惩戒()山北之塞()迂 ()魁父()豫南()荷担者()箕畚()朔 ()智叟()始龀()穷匮()亡以应()厝 ()陇 ()孀妻()雍 ()kuhsujchnshunhnrnyj bnculnchnkuwshuysyng二、读节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3、、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二、读节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三、读文

4、意 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标记不懂之处,举手提问。2.识记重点词句。3.准备抽测。成果抽测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无陇断焉同“返”,往返。同“慧”,聪明。同“垄”,高地。通假字通假字成果抽测方七百里惩山北之塞寒暑易节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何苦而不平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方圆,指面积 今:方向古:苦于 今:惩罚古:更替 今:容易古:指草木 今:毛发古:担心 今:痛苦古: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今:曾经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成果抽测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副词,将近连词,况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肯定往哪里,在哪里有子存焉 且焉置土石代词,他的,指愚公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

5、词,代愚公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惧其不已也成果抽测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介词,凭借连词,来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介词,到介词,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知于帝结构助词,的代词,代他们取独,不译河阳之北跳往助之汝心之固成果抽测面山而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与汝毕力平险名词用作动词,面对。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石头。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成果抽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帝感其诚。杂然相许。本在冀州之南。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其如土石何?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倒装句,谓语前置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如何”,表示疑问的一种句式,译为把怎么样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成果抽测1

6、.惩山北之塞。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说:“把它扔到

7、渤海边上,隐土北边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

8、公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四、读众人 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要分析他们的态度。杂然杂然相许。相许。杂杂曰曰:“投诸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隐土之北。”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了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家人 其其妻妻献献疑疑曰曰:“以以君君之之力力,曾曾不不能能损损魁魁父父之之丘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9、,解决了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妻子 邻邻人人京京城城氏氏之之孀孀妻妻有有遗男遗男,始龀,始龀,跳往跳往助助之。之。不顾力量弱小,以实际行动支持移山。孀妻遗男 河河曲曲智智叟叟笑笑而而止止之之曰曰:“:“甚甚矣矣,汝汝之之不不惠惠!以以残残年年余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种蠢事?态度:强烈嘲讽、轻视,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智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心理:我

10、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操操蛇蛇之之神神闻闻之之,惧惧其其不已也不已也,告告之于帝。之于帝。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操蛇之神 帝帝感感其其诚诚,命命夸夸娥娥氏氏二二子子负负二二山山,一一厝厝朔朔东东,一厝雍南。一厝雍南。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天帝 从“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可知,想要移走“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这种想法太愚蠢了!从“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可知愚公已将近九十岁,年老力衰,想要移山真是天方夜谭!五、读愚公 从何处可见愚公之“愚”?找

11、出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移山之难,难在山势高大移山之难,难在山势高大移山之难,难在年老力衰移山之难,难在年老力衰 从“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可知,这些可投土石的地方路途遥远,难以实现。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可知运输土石耗时长,移山进度慢。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可知参与移山的只有愚公、三个子孙、一个小孩,总共五人,人单力薄,工具简陋,如此移山,愚蠢至极。移山之难,难在路途遥远移山之难,难在路途遥远移山之难,难在人单力薄,工具简陋移山之难,难在人单力薄,工具简陋 从“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可知,深受交通阻塞之苦的并非只有

12、愚公一人,而是所有“面山而居”之人的共同感受。移山能造福百姓,可见愚公胸怀广阔,目光长远,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五、读愚公 从何处可见愚公之“不愚”?找出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从“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可知,愚公遇到困难时会想办法,懂得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建立在对人力和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上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可见其目光长远且信念坚定。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3、从结果看,愚公达成了移山的目的,他是不愚的。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胸怀广阔,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目光长远,遇到困那时会想办法,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知难而进,信念坚定,坚忍不拔,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六、读作者 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首先,以一对反义词命名形成鲜明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增强了讽刺效果: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为“愚”

14、,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倾向。七、读寓言 根据寓言的概念及特点,说说这篇寓言故事有何思想意义?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发?寓言是带有劝谕或讽谏性的故事。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七、读寓言 根据寓言的概念及特点,说说这篇寓言故事有何思想意义?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发?寓言是带有劝谕或讽谏性的故事。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七、读寓言 根据寓言的概念及特点,说说这篇寓言故事有何思想意义?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发?毛主席曾引用这个寓言故事,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把共产党比作愚公,把人民比作天帝,指出“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困难,勇敢坚持斗争,就能改造客观世界。七、读寓言 故事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解决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体现了寓言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