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轻量涂布纸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轻量涂布纸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上).doc(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项目申请报告XXXXX 纸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轻量涂布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XXXX国际工程有限公司XXXX年XX月66 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XXXX纸业有限公司 年产20万吨轻量涂布纸工程 产品品种:轻量涂布纸 (LWC)产品定量:65g/m2(原纸52g/m2,涂布6.5g/m2每面)产品规格:卷筒纸,幅宽:787mm;880mm原料配比:杨木化机浆 (APMP)70% 商品漂白木浆 (NBKP)30% 生产规模:日产量 600t/d 年产量204000t/ab.项目承办单位:XXXX纸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XXX c.建设地点:XX省XX市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主管单位:XX市人民政府e.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单位:XXXX国际工程有限公司(XXXX国际工程设计院) 地址:XX市XXX区XX号, 邮编XXXXXX 电话:XXXXXXXX 传真:XXXXXXXX1.2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与范围1.2.1工作依据 a. 可行性研究项目合同 XXX b.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工业XXXXXXX号”关于XXXX有限公司建设建议书的批复。 cXX省XX市林业局提供的杨木林业资源可行性研究报告d.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濮阳龙丰纸业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e. 供水、供汽和供电协议f原料供应协议及价格 g. 厂区位置图1
3、.2.2项目申请报告范围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产品市场分析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建设用地和相关规划工程技术方案资源利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节能、节水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影响分析主要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1.3 项目进度概况1.3.1 XX省濮阳制浆造纸项目由XX省中原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委托我院编制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为年产5.1万吨轻涂胶印纸及2.4万吨APMP商品浆。该报告文件于1995年下半年报请上级各有关部门审查。1.3.2 1996年根据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的审查意见,对项目产品方案进行了调整,主
4、要内容为产品方案中取消了APMP商品浆,仅用自产的杨木化机浆生产轻涂胶印纸,其纸的产量由年产5.1万吨提高到年产10.2万吨。1.3.3 由于98年我国三江水灾对沿岸所造成的危害及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为加快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调整造纸工业原料和产品结构,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设以解决造纸木材原料的问题。该问题的提出更加促使XX省XX市及中化公司对濮阳的重视,委托我院编制年产10万吨林纸结合一期工程预可研报告。1.3.4 2000年XX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林纸一体化工程三倍体毛白杨原料林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林业局以林函计字(2001)53号文上报国家计委,林业基地建设正在实施中。1.3.5 2
5、001年9月国家计委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规划建设的进行了全面的论证,濮阳被列入首批启动的林纸项目之一。1.3.6 2002年4月由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濮阳现场进行了调研和项目评估会议,评估会议的结果对本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造纸行业的需求及规划要求,认为年产10万吨轻量涂布纸的建设规模基本属经济规模范畴,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建议企业在可研阶段对项目的建设规模进一步研究比较,并以此上报国家计委。1.3.7 2002年10月国家计委召开全国专项规划研究论证会,该规划方案正在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批复后才能启动。1.3.8 2002年12月XX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6、,根据国内、省内林纸项目的进展情况,先后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委付市长范修芳为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1.3.9 2003年2月召开了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依据国家对木浆造纸企业的产业指导政策并结合中咨公司评估报告的建议,经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决定将原上报的6.8万吨/年化机浆、10.2万吨/年轻量涂布纸的建设规模调整为10.8万吨/年化机浆、20.4万吨/年轻量涂布纸。并于2003年6月正式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建设规模的报告”。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在未能得到国家的批复之前,但地方政府为争取时间对项目的前期工作一直没有中断。1.规划建设了30多万亩
7、的林基地,其中三年以上树龄的达9万亩,2002年一次营造了6万亩片林,2003年春季又营造了15万亩片林。2.对项目的拟选厂址已规划完毕,基本做到了四通一平。3.组建了濮阳龙丰林纸(集团)有限公司,由几家企业共同筹措部分资本金。4. 对本项目的资金筹措工作已经与开行、中行、工行、建行等金融结构进行了联系,有的还签订了协议书,建设银行并出具了贷款承诺。1.3.10 自本项目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工业20041653号”关于XXXX有限公司建设建议书的批复立项后正在落实各项事宜。1.3.11 2005年9月国家环评中心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进行了技术评估,并以“国环评估书2005729文”呈
8、报国家环保总局。1.3.12 2005年10月国家林业局对项目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1.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现状为:1.2005年6月上旬制浆生产线及配套工程已安装完毕经调试及试生产,设备运转正常。可以生产合格的APMP湿浆。并已对外出售。2. 项目无自备热电站。 生产及生活用电和蒸汽依靠市热电公司供给。3.没有取水工程。生产及生活用水由市自来水公司供给。4纸机工程至今没有落实。生产湿浆只不过是半成品。不是长久之计。按当前条件可能成本过高及受市场销售的限制。因此,企业面临完善造纸系统的重大决策。希望得到上级领导及投资者的支持。应当肯定的是,本项目符合国家对木浆造纸与林业可持续
9、发展的政策,加快木浆造纸业发展,是我国实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我国林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带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造纸工业发展方向,产品有市场。应当尽完善本项目,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1.5 研究结论1.5.1 本项目符合国家对木浆造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加快木浆造纸业发展,是我国实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我国林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带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当地滩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2 本项目的建设具有国际先
10、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的APMP制浆技术,生产高质量的杨木化学机械浆,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引进国外适合本项目的造纸机生产线。配合林纸结合项目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配以一定比例的化学针叶木浆生产轻量涂布纸,彩色胶印书刊纸等涂布或施胶的各类优质印刷纸产品。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1.5.3有充足的木材原料根据当地林业部门提供的资料,从2001年到2006年在项目区,利用6年时间,建成32万亩杨木造纸林基地。真正实现林纸一体化。达到“以林促纸,以纸促林,调整结构,共同繁荣”的目的。在计算期内,实现年均提供木材35万m3, 原料供应可以保证。1.5.4本项目财务评价好,本项目总投资1574
11、12.79 万元(含外汇11451.11万美元);建设投资153595.03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817.76 万元。 财务效益好。财务内部收益率可达13.64 %。投资回收期为 8.06 年(含建设期)。借款偿还期为8.36年(含建设期2年),盈亏平衡点低,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在财务效益上是可行的。根据以上测算结果,说明本项目在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竟竞争力,质量可以和国内同类产品竞争。 图1-1投资构成见示意图 147762.39 万元建设资金建设投资总投资157412.79万元 153595.03万元 583
12、2.64万元100%建设期利息3817.76万元30%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总额总资金166320.89万元 12725.86万元 图1-2经济效益示意图1515.28万元销售收入年利税总成本经营成本折旧、摊销销售税金年利润税后利润所得税138720万元113600.34万元101941.53万元25119.66万元16737.43万元8382.23万元11214.08万元5523.35万元10143.53万元财务费用1.5.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5.1 本项目为林纸结合项目,分别以造林、造纸两个项目同时上报:a. 原料基地建设工程;原料基地建设为保证APMP工程原料的供应提供可靠的保证,两
13、项不可分,林业基地建设坚持林纸一体化,切实成为纸厂的原料供应的第一车间,为纸厂提供持续均衡、优质价廉的制浆木材。基地林总面积:32 万亩杨木造纸林基地木材总产量: 35 万m3项目总投资:18638.85万元b本工程:20万吨轻量涂布纸工程项目总投资:157412.79 万元建设投资: 153595.03 万元流动资金: 12725.87 万元1.5.5.2林业基地建设与本项目的投资汇总本工程为自产杨木化学机械浆, 产品为20万吨轻量涂布纸,林纸结合的总投资之和为: 157412.79+18638.85=176051.64万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后附表1.6 方案设想1.6.1 产品方案及规模
14、a. 产品方案:推荐产品品种为“轻量涂布纸”,简称“轻涂纸”,又称“低定量涂布纸”,国外一般称“LWC”。 轻涂纸主要以机械木浆为主要原料,配以一定比例的长纤维浆或废纸再生浆抄造而成。轻涂纸主要用于杂志、样本及商品广告的印刷。 本项目原料为以北方速生杨为主的杨木,采用化学机械法制浆,配以一定比例的漂白商品木浆生产轻涂纸类产品。根据市场变化,还可以生产微量涂布印刷纸,高档双面胶版印刷纸等品种。总之,正如造纸业界人士的看法,不经过表面施胶或涂布的印刷纸不算好的印刷纸,本研究采用的夹网纸机,可以轻涂(每面涂6-10g/m2),微涂(每面涂1-5g/m2),也可表面施胶,生产多种同类型印刷纸,满足市场
15、需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可研报告推荐的纸机幅宽为6366mm,可生产7880mm或8787mm净宽的纸幅。设计车速1600m/min。b. 生产规模: 年产轻量涂布纸20.4万吨。按定量65g/M2为计算基准(原纸52g/M2,双面涂布,每面涂6.5g/M2)。1.6.2 建设地点: XX省XX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1.6.3 主要技术装备水平 引进国外具有先进成熟经验的APMP制浆生产工艺及设备,浆的得率高,节约能源,白度高。引进国外先进的夹网纸机,配备靴式压榨,真空引纸,大直径烘缸,机内计量辊涂布或施胶及8辊超级压光机等并配套引进电气传动及自控仪表,其装备水平及自动化水平达到当前国际
16、一流先进水平。1.6.5 环保治理:a废水:排放量20000m3/d 污水处理场设计能力20000m3/d,引进国外先进的厌氧-好氧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处理化学机械浆高浓度废水,处理后达到国环保(GB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排放。b废渣:本工程每日约有污水处理废渣30t/d(干度30%)。c.本工程每日约有树皮,锯末75 吨(干度55%) .与废渣一起送至濮阳县垃圾发电厂用于垃圾发电。1.6.6 项目进度:预计前期工作需1年。项目建设期需2年。 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 号 项 目单 位 经济指标 备 注1产品及产量1.1轻量涂布纸万t/年20.42项目总投资万元157412.
17、79含外汇11451.11万美元2.1建设投资万元153595.03含外汇11451.11万美元 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5832.642.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817.763单位产品总资金元/t8152.984单位产品建设投资元/t7529.175产品成本5.1产品总成本万元/年113600.345.2固定成本万元/年21805.485.3可变成本万元/年91794.865.4单位产品成本元/t6轻量涂布纸销售价格元/t6800.007销售收人万元/年138720.008销售税金 万元/年8382.239税后利润万元/年11214.08税前:16737.4310投资利润率 %10.0611投资利税
18、率 %15.1012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12.1国内年8.36213财务内部收益率13.1全部投资 %13.64税后:10.5913.2自有资金 %13.7214静态投资回收期年14.1全部投资年8.06税后:9.1014.2自有资金年10.2015百元销售收入占用建设投资元110.7216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天33.0317盈亏平衡点 %56.57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18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292.0420全厂定员人47521运输量t/a446152其中:运入量t/a236372 运出量t/a20978022本工程占地面积亩50023外汇汇率元人民币/美元8.28第二章 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2
19、.1 产业政策分析2.1.1林纸一体化林纸一体化即打破过去林纸分离的传统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造纸工业为龙头、以造纸企业为主体、以造纸林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应用资本纽带和经济利益将制浆造纸与植树造林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项目建设,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大力发展速生人工林、加大速生人工林木材产量、用材企业以多种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是制浆造纸及林业先进国家的普遍做法。巴西、美国和印尼等国家为保护天然林,大力发展人工速生丰产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用材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造林,并将造林、营林、采伐、制浆、
20、造纸与销售结合起来,实施林纸一体化,使造纸工业和林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美国造纸工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商品木浆出口的国家;印尼木浆产量由1972年的2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430万吨。借鉴国外林纸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木浆造纸,走林纸一体化发展道路,这是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进入新世纪,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走上快车道,其动力主要来自国家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主要有:由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计办2001141号),国家计委关于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的批
21、复(计农20021037号),国家林业局关于调整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林资发2002191号),特别是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的发表和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的颁布实施,使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政策保障越来越有力,充分调动了林纸一体化重点地区造纸、造林企业和林农的积极性,从而出现从未有过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热潮。截止2001年底,全国约71家林纸企业已造林47.333万公顷,2002年新造林面积9.41万公顷,规划到2010年造林面积将达到568.4万公顷。2.1.2产业组织林产业
22、通常是指营林及以木材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包括原料林基地建设、制浆造纸、木材制品加工等。主要林产品包括原木、锯材、人造板、纸浆、纸及纸板等。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球林产业销售金额约8500亿美元,北美、北欧等发达国家林纸业工业总产值居该国主要制造业前十位(见表2-1)。而我国2001年居第20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只有1.5。 表2-1 林纸业在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中所占比例及排位国别在本国制造业中所占比例在本国制造业排位加拿大43.1第1位印尼10.5第3位美国6.7第5位日本4.2第3位英国3.9第4位法国3.8第6位德国3.8第9位韩国3.1第5位资料来源:陈卉:关于国内外林产业市场
23、前景的分析建议,Pulp&Paper Review2002年第二期发达国家林产业基本形成了“林、浆、纸(林、板)”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已形成良性循环(见表4-4)。但我国林产业链相对割裂,产业组织不完善。如芬兰的斯道拉恩索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纸和纸板生产商,2001年销售收入约135亿欧元,其中77来自于纸产品,11来自于木浆,10来自于木制品,公司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大型纸机生产线,还有自已的原料林基地。世界最大的纸和纸板生产商美国国际纸业(IP)2001年销售收入约264亿美元,其中近83来自于纸产品,10来自于林产品,26来自物流,但在营业利润中36来自于林产品(2000年为21,1999年为3
24、5),说明林产品的利润空间是可观的。国际纸业(IP)每年平均投资林业约1.8亿美元,目前有林业价值为60亿美元,走可持续增长道路。而我国尚未形成一家拥有基地建设、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的集团化公司。健全产业组织结构,发挥产业群体优势是未来我国林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见表2-2)。表2-2 2001年全球纸业150强排行榜中前十位公司主导产品销售总额亿美元商品木浆万吨纸和纸板万吨人员数万人美国国际纸业(IP)纸和纸板208.852301558.410美国乔治亚太平洋纸和纸板179.66139.213777.5美国宝洁家庭生活用纸119.9116010.6芬兰斯托拉恩索纸和纸板106.83128
25、5.84.3日本王子制纸纸和纸板93.099.6609.62.2美国金百利克拉克家庭生活用纸4006.4日本Unipac纸和纸板85.8937.27981.7美国斯墨菲特史东纸和纸板83.7754.5847.53.85瑞典SCA纸和纸板79.72494.64.2芬兰UPM纸和纸板75.63828.53.6资料来源: “纸业商情”2002年第41期P18:全球纸业150强排行榜表2-3 2004年我国纸业前20位排名企业名称产量(万吨)企业名称销售收入(万元)1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169.921山东晨鸣纸业集团有限公司8574822山东晨鸣纸业集团有限公司144.002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6
26、351333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130.083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5108004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87.904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4833615理文纸业有限公司87.005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4086086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76.826山东博汇纸业集团公司3900537山东博汇纸业集团公司60.007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3193298秦格林纸集团有限公司55.008秦格林纸集团有限公司3000009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53.779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25422510广州造纸有限公司45.2910理文纸业有限公司23059411安徽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44.7611山东银河纸业集
27、团公司21497612山东银河纸业集团公司37.7212芬欧汇川(常熟)有限公司21042713芬欧汇川(常熟)有限公司37.4113金华盛(苏州)有限公司20871514金华盛(苏州)有限公司36.5714广州造纸有限公司19908415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34.1515珠海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18063816新乡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3.0016山东日照森博浆纸业有限公司14692917中山联合鸿兴造纸有限公司30.5517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13684618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29.3218山东华金集团有限公司12986319无锡荣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7.7319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12
28、930020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26.8020安徽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23230合计1247.79合计60696232001年我国林产业销售金额为2556亿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3225亿元。林木资源的匮乏导致了经济和环境的极其严重后果,2001年我国进口木浆、废纸、纸和纸板、纸制品、人造板及原木等大类产品,林木产品进口用汇达120亿美元,仅次于石油、钢铁,位居第三用汇,2002年估计达135亿美元,如按此速度增长,到2005年进口用汇达200亿美元,迫近钢铁,由此产生很大的依赖性。更严重的是过去走以草为主的错误道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成为我国重点环境治理的典型产业。2.2 行业规划分
29、析2.2.1国家行业总体规划为搞好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做到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积极发展木浆、高档纸及纸板”和“加强生态建设、加强营造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的精神和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2005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预测总量为5000万吨,年均增长7.2;木浆比重要达到25。其中国产木浆比重达到10,产量达380万吨,需要增加木
30、浆产量180万吨,相应木材需求量为1900万立方米。2010年纸及纸板消费总量将达到7000万吨,年均增长7;木浆比重要达到32。其中国产木浆比重达到15,产量达750万吨,需要增加木浆产量370万吨,相应木材需求量为3600万立方米左右。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具体目标是:“十五”期间,新增制浆生产能力280万吨(木浆能力210万吨,竹浆能力70万吨)、造纸生产能力330万吨、造纸林基地200万公顷(木材基地176万公顷、竹材基地24万公顷)。届时木浆新增产量180万吨,国产木浆比重达到10,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竹浆60万吨;纸及纸板300万吨;基地可产木材10
31、00多万立方米、竹材400多万吨,实现造纸工业用材由靠商品材供应向造纸林基地供应的逐步过渡。 “十一五”期间,在2005年末的基础上,新增制浆生产能力555万吨(木浆能力435万吨,竹浆能力120万吨)、造纸生产能力560万吨、造纸林基地300万公顷(木材基地264万公顷、竹材基地36万公顷)。届时木浆新增产量370万吨,国产木浆比重达到15,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竹浆100万吨;纸及纸板500万吨;基地可产木材2500万立方米、竹材800万吨,实现造纸工业用材主要依靠造纸林基地供应。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进入轮伐期,造纸林基地年产木材稳定在5600万立方米以上,竹材1350万吨以上
32、。依靠基地供应原料可配套建设制浆能力1760万吨,其中木浆能力1365万吨、竹浆能力395万吨。可配套建设高档纸及纸板生产能力1850万吨。届时我国造纸工业结构将得到有效地调整,耗水明显降低,环境污染得到很大程度缓解,竞争力增强。2.2.2我国造纸行业发展“十五”规划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和中国造纸协会在关于我国造纸工业“十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出:2005年机制纸和纸板产量3920万吨,比2000年的3000万吨增长2733,年平均增长速度4.85.9,人均消费水平3438公斤。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125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7.8,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7.8。开发新产品
33、120150个,中高档产品比例60;提高技术创新和国产技术装备水平,降低水耗、能耗,造纸污染问题基本得到控制,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中小企业向特色化发展;年产量10万吨以上企业达到60个(其中30万吨以上20家、百万吨以上3家),利税160亿元(利润80亿元);逐步实现以木材纤维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木浆20、废纸浆45、非木浆35)等。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2000年我国制浆造纸发展规划及对策中做了预测: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2005年48005100万吨,2010年61006500万吨,2015年76008000万吨。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2020年
34、的GDP要比2000年翻二番,按此增速,到2020年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将达到1.1亿吨,与美国、欧洲的消费总量相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截至2003年,我国纸业在总生产量、总消费量、原料结构等几个方面指标已提前完成“十五”规划发展目标。但在企业结构(30万吨以上15家、百万吨以上2家)和产品结构(中高档产品比例50)没有完成,污染治理有明显改善,但与全行业达到基本得到控制仍有距离。2.3区域布局分析2.3.1产业发展布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关注,纸浆、纸和纸板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宏观政策支持下,较好
35、地把握消费和投资双重拉动作用的机遇,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使我国造纸工业保持较高速度发展,全行业呈现出市场和投资需求活跃,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局面。但我国造纸业属于开放型行业,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表现在产品国际化、投资国际化和技术装备国际化,中国纸业市场已成为全世界造纸企业争夺的热点。在国内形成一个市场两种竞争(即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的竞争和国内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三方势力(国内内资企业、国内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三种竞争力量)的激烈竞争的格局。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几股力量正在加剧角逐中国纸业市场,20002002年期间,造纸国有经济市场占有份额由29下降到27,企业面临机制改革问题;集体及
36、私有经济市场占有份额由30提高到32,三资企业经济市场占有份额两年均为26,这类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进口纸和纸板产品市场占有份额15。选择多元化投资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在国内投资发展纸业并逐步形成有序竞争格局的发展趋势将影响我国造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2003年纸和纸板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有山东、浙江、广东等9个省,纸和纸板产量合计为340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8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东部地区12个省区市纸和纸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2.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已成为我国三大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基地。我国加入WTO 后,造纸原料与纸的关税大幅度减让已成
37、定局,涉及税号139个,到2002年纸产品平均关税已由15.2降至9.7,平均降税幅度约36。到2005年纸产品平均关税降至5左右,将加剧进口产品对国内产品的冲击,近期出现的短兵相接的价格大战,使国内企业同类产品盈利下降和远期的更加潜在的激烈竞争在所难免,企业面临着研究世贸规则,充分利用好过渡期,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形势,竞争将会加剧造纸工业重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3.2长江中下游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中指出,结合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培育长江中下游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成为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地区主要包
38、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属亚热带气候区,降雨量丰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001640毫米,水资源十分丰富。水环境方面,长江中下游水质总体较好,但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淮河流域需要削减的COD比重较大,太湖流域和巢湖流域污染较重。区域内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南部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适合发展欧美杨、池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速生丰产树种和竹子,且交通条件好,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的造纸企业比较集中,以商品木浆和废纸为原料造纸。区域内2002年纸及纸板产量1223万吨,占全国的32,但大型木浆生产企业少,木浆发展条件利用不足,现有木浆生产能力33
39、万吨,占全国的11。为充分发挥区域内不同地区的优势,今后,长江三角洲地区要充分利用港口条件和造纸基础,依靠商品木浆和废纸发展造纸工业,建设高档纸和纸板生产基地;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南部要结合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退耕还林还湖种树管林,在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积极性的同时,加快培育或引进大型的建设主体,发展成为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具体是:a.20002010年,规划建设造纸林基地105万公顷(木材基地95万公顷,竹材基地10万公顷),其中“十五”期间建设42万公顷,“十一五”期间建设63万公顷。规划建设制浆生产能力133万吨,其中木浆97万吨、竹浆36万吨。b.2010年以后,待
40、基地全部进入轮伐期,每年可产木材1200多万立方米、竹材225万吨。依靠基地供应原料,可建设制浆生产能力335万吨以上(其中木浆生产能力270万吨、竹浆生产能力65万吨),可配套建设造纸生产能力350万吨左右。2.3.3全国区域投资分析目前,我国重点关注的经济区域主要是指西部开发区、东北地区、中部崛起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开发区包括原西部地区10省区,加广西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崛起区域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个省份;东部沿海地区指扣除辽宁、广西的其他10个沿海省份。 (1)四区域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均创新高 东部沿海地区GDP增长最快,高达14.1
41、3%,其次西部开发区12.76%,东北地区和中部崛起区分别为12.3%和10.73%,东部沿海区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地区平均13.46%的发展速度0.37个百分点。与2003年同期相比,区域增长格局依旧:东部沿海地区增速领先,西部开发区位居第二,东北地区排名第三,中部崛起区趋居最后(见表3-7)。 表3-719992004年四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年均增长率 (%)注:2004年西部开发区为11个省份,缺西藏数据(下同)。 (2)四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差距不断缩小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开发区GDP增长逐年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差距缩小,二者差距由2003年1.88个百分点缩小到2
42、004年1.37个百分点,缩减0.51个百分点的差距。2003年四个区域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崛起地区增长差距为2.64个百分点,2004年缩减至1.83个百分点,差距幅度减小0.81个百分点(见表1)。(3)东部沿海地区GDP比重持续提高2004年,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54.24%,提高0.18个百分点,中部崛起区19.68%,提高0.24个百分点,西部开发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6.79%和9.28%,分别下降0.15和0.28个百分点。从变化趋势来看,西部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1999年为17.54%,到2004年降为16.79%,六年间下降了0.75个百分点;而同期东北地
43、区和中部崛起区比重分别下降了0.69和0.91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中部崛起区比重减少幅度大于西部开发区和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比重提升了2.34个百分点(见表3-8)。表3-8 1999-2004年四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及变化 (%)年份西部开发东北地区中部崛起区东部沿海地区199917.549.9720.5951.90200017.1310.0220.3652.49200117.109.9520.1752.79200217.169.7019.7153.43200316.949.5619.4454.07200416.799.2819.6854.241999-2004-0.5-0.69-0.912.34中部崛起区1999年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差0.86个百分点,与各地区平均增长速度差距0.94个百分点,2003年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差距扩大至2.64个百分点。“十五”前四年,中部崛起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42%,比西部开发区、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增速分别低0.29、0.17和1.72个百分点。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