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2022年度温室大棚项目可研报告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2022年度温室大棚项目可研报告范本.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总论41. 1项目依据412项目不既况51.3效益分析61.4项目可行性分析 7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82.1项目建设背景82.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三章市场分析163.1发展现状分析163. 2行业发展趋势 17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204. 1才旨导,思想204.2建设目标204.3建设内容20第五章项目选址205.1项目区现状205.2建设条件21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226.1设计原则226. 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226. 3总平面布置226. 4项目建设方案23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277. 1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277.2节能措施277. 3节能结论 28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2
2、88.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288. 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298. 3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298. 4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308. 5环境影响评价31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29.1设计依据和规范329. 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329. 3安全措施方案339. 4消防措施 34第十章组织管理3410. 1组织管理3510. 2保障措施 35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3611.1项目建设期3611.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6第十二章项目招标方案3612. 1招投标依据 3712.2 招标37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013. 1投资估算4013. 2资金筹措4013. 3资
3、金使用和管理40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4014. 1财务评价依据4114.2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4114. 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4114.4财务评价结论41第十五章社会评价4115.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4115.2社会适应性分析4215.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42第十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4616. 1 结论4616.2 建议47项目位置示意图48第一章总论1.1项目依据1.1.1项目名称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县XX镇人民政府1.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4、3)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4)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5)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6)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7) 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8)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 见(鲁政办字2018) 142号);(9)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 年);(10) 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11) 济宁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 一 2022 );(12) XX县XX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1
5、3)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14) 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本资料;(15) 建设单位关于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 1.4编制范围(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市场分析;(3)建筑规模及产品方案;(4)场址选择;(5)工程技术方案;(6)节能节水措施;(7)环境影响评价;(8)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9)项目实施进度;(10)项目招标方案;(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财务评价;(13)社会评价。1.2项目概况1.2. 1建设地点该项目位于XX县XX镇朱街村。近年来,XX镇依托区位及人为 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蔬菜大棚种植规模,项目区周边已有温室大棚 25个,钢
6、管大棚96个,小工棚若干,并培养出一大批有丰富种植、 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因此项目区选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对强化当地资源整合、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统筹用好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1.2.2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占地总面积约87915平方米(约132亩),主要新建温室 大棚17个,总建筑面积约51000平方米(约77亩),大棚配套基 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发展现有落后面 貌,为当地农民及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大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可 供周边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观光、采摘和研学游活动,能够进一步提 升项目影响力。1.2.3建设期限
7、项目建设期为5个月,2021年8月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021年10月开工实施,2021年12月全部建成运营。1.2.4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用1075 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1.2.5资金来源该项目资金来源为省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17 万元,其他资金283万元。1.2.6覆盖村及人口范围该项目计划扶持纸西村、王庙村、西刘村、东XX村、吴店村、 辛庄村、胡庄村、黄村、前于村、汤山村、梁山村、代店村、曾刘村、 闫村、刘村、张马街村、东山头村、县坡村、隋庄村、前商村、后商 村等21个脱贫享受政策户。该项目产生的项目收益归21个村所有,
8、 按照出资比例划分收益,可用于对本村脱贫户分红,也可留存在村级 账户,用于大棚运营村维护和村公益事业。1.3效益分析1.3. 1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可租赁给有资质的种植企业。每年获取 不低于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投资额的6%的收益,约64. 5万元,经济效 益良好。1.3.2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充分把握济宁市XX县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 平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优势、国家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优势,结 合自身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扶贫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实情的产业 项目。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是XX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结构
9、的调整、 优化和升级,能够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XX县XX镇 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 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可带动当地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项目的顺 利实施,能够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在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起到显 著的示范与带动作用。1.3.3生态效益分析冬暖式温室大棚的建设,采用无害化生产标准,维护了该地区无 污染天然环境,使环境保护和生产活动得到和谐发展。本项目建成后 对生态环境只有改善作用,而无任何破坏作用。1.4项目可行性分析1
10、.4.1资源支撑条件XX镇位于XX县的南部山区,距县城12. 5公里,总面积96平方 公里,是XX县旅游大镇、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山东省特色产 业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济宁机场坐 落境内,北临日荷高速公路,新石铁路横贯东西,省道244线纵贯南 北,邻近有济徐高速出入口,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三大河流横穿 镇境,水、陆、空交通便利;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武氏祠、东 方左岸等文化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该项目基地位于XX镇省道244沿线,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 生态环境未受污染。光照充足,热量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较丰, 农业生产条件好。从光照、积温、温差、降水
11、、土壤质地等综合因素 分析,项目地具有生产优质果蔬、种子种苗的资源条件,具有集约化 规模开发的优势。项目建设区周边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东方左 岸等资源优势内电力、电邮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条件 好。使本项目实施建设资源环境条件十分有利,同时也使本项目实施 后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1.4.2经济效益可观,风险低温室大棚建成后,可形成固定资产,相较于其他投资类项目,资 金安全风险小;将温室大棚出租后,既可以用于观光采摘,又可以将 富裕果蔬产品进行出售,具有收益稳定的优点。1.4.3政府支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把该项目的实施当作改善脱 贫户生活条件,巩固全镇脱贫成
12、果的重要契机。1.4.4科学可行项目规划方案经过方案比较、布局科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实施措施得当,为项目规划和实施提供了依据。本项目得到各级领导 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群众积极性高,公众参与面广,相关部门协调配 合好,为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和社会保证。因此,实施“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背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 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13、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 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 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 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 3万亿 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 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 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4、,农村改革向纵深 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 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 “压舱石”作用。实践证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 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 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O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
15、迫切需要补齐 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 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 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三农”基础。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 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 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 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 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大
16、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 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 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 治理能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为此,文件明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 全面领导力争202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 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 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现代乡村产 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山东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省委书记刘
17、家义强调:全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 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省脱贫攻坚战取得 全面胜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工作中,我 们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 准脱贫基本方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定实现;坚持强化 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 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努力踱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新 路子;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一体推进,乡村 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党建统领、强基固本,让党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 振兴一线高高飘扬。我们以组团式帮扶为统领,
18、与西藏、新疆、青海 和重庆、贵州、甘肃等地勤力同心、密切配合,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 战贡献了山东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是全省各级各界齐心协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地方乡村产业发 展不足,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特色不突出,“三 农”队伍还不适应等,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第二次扶贫”,而是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 平、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
19、在“全面”,也难在“全面”。“全面”体现 在地域上,是全域的乡村振兴;体现在领域上,是“五个振兴”协同 发力;体现在群体上,是让广大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体现在时间 跨度上,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又要 干在当下、积极探索。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处于点上探索 到全面推开、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今年初,我们贯彻中央要求,明 确了当前和“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进 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 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一要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
20、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要求,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 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要落实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确保粮食安全,实施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夯实乡 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三要落实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 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提升乡村本土人才素质,优化乡村人才服 务质效,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四要落实好推动乡村文化振 兴的重要指示要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用 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用红色文化激发人民群众奋斗热 情,着力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焕发乡风
21、文明新气象。五要落 实好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 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节水、减肥、控药综合治 理,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六要 落实好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 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推动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着 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七 要落实好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统筹理念,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分类推进,推动改革创新,扎扎 实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奋力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 交出一份乡村振兴的
22、优异答卷。XX县XX镇人民政府利用相关政策资金,建设现代农业扶贫项目, 项目收益用于脱贫人口分红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为巩固脱贫成果 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2. 1.2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 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 达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 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 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 发展的基础上;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 中,以换取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化的农业;农
23、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 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 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农业是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 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的统一,是田园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的统一, 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统一。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 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加快产业升级、解决就业问题、消灭贫 困、缓解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消除城乡差距、开发国内市场、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着力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的根本 途径。大力发展富
24、民乡村产业,着力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 构建省、市、县产业园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乡 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 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农业农村的发展 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推动乡 村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农业已进入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的 时期,主要表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失 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 放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 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
25、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以上四个体现也是目前需要 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两个判断,我国农业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 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 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农业重点突出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 作用,已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载体和
26、平台。XX县也应跟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利用其优越的 资源环境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综上所述,该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2.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 2.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 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 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 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2019年本)。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产业组成,该 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
27、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 类”第一项“农业”,第3条,“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 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 开发与应用”。分析认为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健全精准扶贫精 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 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 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 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 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
28、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 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 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 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加快农 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 础。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 农业“新六产”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
29、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 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 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终端型、体验型、 智慧型、循环型新产业新业态“四型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 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 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2. 2. 2项目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体现和需要XX县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的建设对于XX县巩固脱贫攻 坚成果起到推动作用,项目建成后XX镇脱贫享受政策户通过项目收 益直接分配的方式,根据实际生活状况对受扶持户进行分红,由XX 镇人民政府委托金融机构打到
30、受扶持户银行卡上,并根据脱贫户动态 调整情况适时调整受益对象与金额,保障脱贫户稳定脱贫。同时,优 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意愿的脱贫户,参与生产劳动,增加经济收 入。脱贫攻坚期后,项目收益用于扶持返贫与新增贫困人口、项目运 营维护、贫困群众临时救助及村级公益事业。本项目精准施策、精准 帮扶、明确到户,让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直接收入,助力其 脱贫,防止脱贫再返贫。2. 2. 3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有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实现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发 展有机衔接,能够有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31、等耦合,为农业 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通过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更大程度上带动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 经济,完善农民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现 代农业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 点,代表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亮点工程。2.2.4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现代流通业起到了 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制造业对就业贡献率第一, 流通业位于第二。但是流通业对就业贡献率的加速度快。流通业增加 值每增加1%,会使就业人数增长0.
32、 35%O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在 更深层次上吸引和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销 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把产业链尽可能留在县、乡、村,带动农民就 近、就地就业增收。同时,现代农业项目区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 农业,一边接着城市、一边接着农村,是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 素流向农村的重要载体,是贫困人员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是联工促 农、联城带乡的桥梁纽带。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很有必要的。第三章市场分析3. 1发展现状分析3.1.1农业项目发展分析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 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
33、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 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按照与国际标准 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 际通行的良好农业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 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很多地区建立的脱贫攻坚项目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不仅 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还解决了 “三留守”问题。通过政 府进一步整合各项资金补贴企业,促其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引导更多
34、 能人返乡创业,带动项目基地的发展,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并能兼顾庄稼老小,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现阶段各地都对农业种植项目提出各项优惠政策,同时采用各种方式 加大种植基地建设力度,因此该项目在济宁市XX县XX镇的建设是落 实国家乡村振兴方略的示范项目,是必要的,而且有着广泛市场前景。通过对项目区周边进行了实地考察,人们普遍有就地就业的意愿, 但因为各项原因而不能实现,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失。而温室大棚种 植基地的建立,将改变这一现象,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服务,完善的 基础设施等都将为当地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该项目是 体现国家政策的示范项目,而且地劳动力充足,因此项目有着良好的 市
35、场前景。3. 2行业发展趋势3. 2. 1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向聚集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主要形式,园区生 产方式由设施农业向大田农业转化:农业园区在开始建设时候基本以 设施农业为主,但由于投入较高,加之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的限制, 这种生产方式难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推广。近年来,农业园区的生产 方式正在由设施农业开始逐步向大田农业转化,涵盖种植业、畜牧业、 等各个产业,空间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广,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开始建设的农业园区基本以单一产业为主,下一步将逐步实现产业多 元化、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化。实现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营销业、旅游业等多链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此外,
36、园区传统的功能主要是生产功能和示范功能,今后将以此为基 础,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联合,使园 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产业园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建设,集中打造一 批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三 级产业园建设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把产业园打造成三产融合发 展的先导区,推动产业园由“卖产品”向“卖风景” “卖服务”转变。 强化科技支撑,把产业园打造成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高地。突出 优质安全,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新标杆,把产业园 建成质量安全的“放心园”
37、。创新联农带农方式,让农民有更多幸福 感获得感。产业园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创新,没有现成的方法路径可 循,要在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 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再上新台阶。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要创 新组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园长制”,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 持参与产业园建设。同时,还要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健全完善支持政 策,引导撬动资金、土地等要素加速向产业园集聚。3. 2. 2果蔬产业发展市场前景我国既是蔬菜生产大国又是蔬菜消费大国。在我国蔬菜是除粮食 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市场对于无公害、有机蔬菜的需求日益强劲,
38、蔬菜的种植面积 和产量呈上升态势,且单产水平有所提高。2000年我国蔬菜单产达 到27828kg/hm2,年人均蔬菜持有量为326. 23kg; 2004年蔬菜种植 面积增加了 200万hm2,单产却提升了 3529kg,年人均蔬菜持有量为 423. 56kg;到2014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28.9万hm2,单产也 达到最高峰35701. 76kg/hm2o 2016年我国蔬菜产量在80005万吨, 种植面积在2166. 9万公顷左右。截止2018年末,全国水果(含瓜果) 总面积1536. 71万公顷,较“十二五”期初增加143. 38万公顷,增 长10. 3%,年均增长1. 6%。其中
39、,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281. 67万公顷, 比“十二五”期初增加127. 28万公顷,增长11. 03%,年均增长1. 62%o 我国果蔬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逐渐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此外 随着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提高,人们的菜篮子也不断得到充实。3.2.3全国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未来十年我国人口 数量仍处在上升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 城镇转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据测算,到2020 年我国新增人口近1亿人,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公 斤,蔬菜加工品增加1000万吨,届时我国蔬菜总需求量为58950万 吨
40、。我国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具有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不仅对蔬 菜的消费量有高的要求,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高营养、无污染、保健化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城乡居民生活的小康化, 人们的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卫生质量正在成为人们选择 消费的第一要素。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品牌化趋势日益显露,绿色消 费也成为时尚,安全营养型蔬菜、安全保健型蔬菜、安全健美型蔬菜 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也为我们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提供了良机。3. 2. 4温室大棚优势温室大棚具有采光面积大、光照均匀、透光度高、保温性好、抗 腐蚀性强等优点,颠覆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种植模式,能够保障种植 作物始终处于适宜的生
41、长环境下,提高种植作物整体品质,从而产生 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因此对于有意愿进行蔬菜、水 果等作物种植的人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温室大棚建成出租后, 所得租金给贫困户进行部分分红,同时还可吸纳周边闲散有劳动力的 贫困群众进行就业,增加收入。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4. 1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把握现代农业的重大发展机遇,依托XX县XX镇优越的自然条件,把 该项目建设成为打造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新型高效产业, 巩固当地脱贫成果,促进XX县XX镇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4. 2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
42、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建立设施瓜果蔬菜种植为主 的温室大棚种植基地,生产质优价廉的绿色健康瓜果蔬菜,使之成为 优质特色产品的展示园,省内优质瓜果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逐渐形成 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产业 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将项目区建成具有全县影响力的保障 功能显著、规模效益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乡 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齐鲁样板,引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4. 3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87915平方米(约132亩),主要新建大棚17 个和大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改变 农业发展现有落后面貌,为当地农民及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43、。大棚主 要种植瓜果蔬菜,可供周边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观光、采摘和研学游 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项目影响力。第五章项目选址5. 1项目区现状近年来,XX镇依托区位及人为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蔬菜大棚 种植规模,项目区周边已有温室大棚25个,钢管大棚96个,小工棚 若干,并培养出一大批有丰富种植、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5. 2建设条件5. 2. 1交通区位条件XX镇位于XX县的南部山区,距县城12. 5公里,总面积96平方 公里,是XX县旅游大镇、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山东省特色产 业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济宁机场坐 落境内,北临日荷高速公路,新石铁路横贯东西,省道244线纵
44、贯南 北,邻近有济徐高速出入口,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三大河流横穿 镇境,水、陆、空交通便利;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武氏祠、东 方左岸等文化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该项目基地位于XX镇省道244沿线,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 生态环境未受污染。光照充足,热量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较丰, 农业生产条件好。从光照、积温、温差、降水、土壤质地等综合因素 分析,项目地具有生产优质果蔬、种子种苗的资源条件,具有集约化 规模开发的优势。项目建设区周边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东方左 岸等资源优势内电力、电邮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条件 好。使本项目实施建设资源环境条件十分有利,同时也使本项目实施
45、 后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5. 2. 2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通路:项目基地交通联系便捷,区域位置优越;供水:该项目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于新建的自备井,水源供应充 足,能满足用水需要;排水:项目区配套排水设施,保证项目区排水通畅;供电:由XX县XX镇供电网供电,能够保证项目区的用电需求;通讯:XX县通讯网络全面升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互联网 实现无缝隙覆盖,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综上所述,该项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其他建设条件符合项目 建设的要求,建设条件成熟。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6. 1设计原则该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 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
46、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 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6. 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项目经 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项目的建设将尽量尊重土 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同时在规划、设 计和建设上以山水林田为基地,以人文为主体。6. 3总平面布置6. 3. 1布置原则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朱街村。1、该项目应考虑当地的中、长期土地利用规划。2、建设场地必须有满足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水源、电源。3、建设区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
47、地己有的交通 条件。4、宜选择在朝阳、被风、地势平缓、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下水 位较低的区域,避开洪、涝、泥石流、风口等地段和冰雹频发地区。5、应远离有粉尘等污染物的工厂或设施。6. 3. 2总平面布置1、平面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朱街村,周围交通 便利,无污染物的工厂或设施。项目区设计规划在满足生产使用的 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投资,降低造价,逐步完善生产 设施并考虑了项目区内地势及周围环境设施等,能满足生产、消防、 交通要求。在满足国家现行的防火、卫生、安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 护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基础上,贯彻执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 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
48、高土地利用率。本项目是在原 有的基础条件上加以完善生产设施,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2、竖向设计:项目区地势平坦,场地竖向因地制宜,采用平坡 场地。原有场地较为平整,无需大面积平整场地。本项目总体布局, 在满足生产使用和排水要求的同时,力求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场地道 路保证场地各区域之间交通运输便捷,每条道路纵、横坡皆能满足地 面雨水排水要求,转弯半径根据不同要求设置,满足使用要求。场地 道路及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千分之三,困难地段采用加大横坡坡度, 保证排水顺畅。3、项目区运输:道路按运输线路布置,尽量减少货流、人流交 叉,保证运输安全。外部交通良好,交通便利。4、项目区内道路便利,便于运输及管理。整个项目区布置,功 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交通运输方便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