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路面病害原因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路面病害原因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通职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市政工程路面病害原因及预防措施摘 要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而道路作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反映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车流量的不断增大,使用寿命的降低,沉陷、车辙、裂缝、坑槽等路面病害的不断出现无不都在提醒着我们路面病害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因此如何预防路面病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原因,预防措施1南通职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沥青道路路基施工方案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
2、omy,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progress, is in constant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oads as the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will inevitably appear a lot of problems, traffic increas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lower, subsidence, rutting, cracks and p
3、otholes in pavement diseases appear constantly all remind u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avement disease prevention measures. So how to prevent pavement disea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Roaddisease,Prevention measures0摘 要.1Abstract.11.绪论.22. 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以及沥青路面的分类.2 2.1
4、沥青材料的选择.2 2.2沥青路面原材料的管理及适用范围.2 2.2.1施工前的材料检查.2 2.2.2沥青路面的适用范围.3 2.2.3沥青面层的施工方案 .43. 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6 3.1裂缝.6 3.1.1横向裂缝.6 3.1.2纵向裂缝.7 3.1.3网状裂缝.7 3.1.4反射裂缝.8 3.2唧浆.9 3.3车辙.10 3.4拥包.11 3.5搓板.12 3.6泛油.13 3.7坑槽.13 3.8松散.144道路的养护对于根治路面病害 .16结 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181. 绪论1.1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道路已经成为了建设的重中之重,伴随
5、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行车舒适性的沥青路面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被各种等级公路以及城市道路普遍采用的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性能,路面平整坚实、耐久性好,行车舒适度较高,施工周期短,便于维修养护,可分期修筑等优点,但是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车辆超载问题日益增多等问题的出现,很多沥青路面出现了一定的早期破坏,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松散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快汽车的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下面是结合文化巷道路改造工程对于沥青路面病害原因的分析以及预防措施的一些看法。 1.2编制依据 1.根据图纸设
6、计和施工现场考察情况。2.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以公司现有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施工经验作为基础,计划以总工期60天作为控制进度目标。开工日期为2009年9月25日,竣工日期为2009年11月25日。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a施工图设计文件b现场考察情况1.3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泗洪县文化巷道路改造工程。本道路南起第一街附属道路,北至泗洲大街,全310m,道路总宽度为15m。 2.设计标准:工程质量合格。3.横断面设计为:a车行道:4cn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乳化沥青封层+30cm二灰碎石+20cm石灰土(灰剂量12%)总厚度54cm。b人行道结构:20*4
7、0*3cm(花岗岩人行道板砖)+3cmM10水泥砂浆+10cmC20水泥混凝土+10cm碎石垫层。2. 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以及沥青面层的施工方案2.1沥青材料的选择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机结合料,沥青的质量将决定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沥青混合料要求应充分照顾到气候条件,尽管各气候区的差别甚小,但意义很大,在选择沥青标号时,还应按照公路等级、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丘陵区、上坡路段等行车速度较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适宜采用稠度大,粘度大的沥青,
8、也可提高高温温度区的温度水平来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等宜选用稠度小,低温粘度大的沥青,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高温要求,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参配的调和沥青,其参配比例由实验决定。此外沥青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作为道路面层使用。B级沥青可作为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面层使用。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沥青掺配,掺配比应经试验确定。道路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要求。乳化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规定。在高温条件下宜采用粘度较大的乳化沥青,寒冷条件下宜使用粘度较小的乳化
9、沥青。2.2沥青路面原材料的管理及适用范围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中原材料的各种试验结果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应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资料、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2.2.1施工前的材料检查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种矿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来源、现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沥青罐的
10、同一规格的沥青为一“批”。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工程开工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有符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使用成品改性沥青的工程,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使用的改型剂型号、基质沥青的质量检测报告。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不可使用。2.2.2沥青路面的适用范围沥青道路的适用范围如下表2-1 所示表2-1 沥青路面适用范围公路等级路面等级路面类型设计年限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万次/每一车道)高速、一级公路高级公路沥青混凝土
11、沥青马蹄趾(SMA)15400二级公路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12200次高级路面热拌沥青混凝土、沥青灌入10100-200三级公路次高级路面乳化碎石沥青混凝土、沥青表面处置810-100四级公路中级路面水结碎石、级配碎石、泥结碎石、半整齐石块路面5=10低级路面粒料改善土5此外,沥青使用时还应符合以下一般规定: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城镇道路不宜使用煤沥青。需使用时,应制定保护施工人员防止吸入煤沥青蒸气或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的措施。当采用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设计强度、基本无损坏
12、的旧沥青路面经整平后可作基层使用。旧路面有明显损坏,但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对损坏部分进行处理。填补旧沥青路面,凹坑应按高程控制、分层铺筑,每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cm。旧路面整治处理中刨除与铣刨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回收,再生利用。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原混凝土路面应作弯沉试验,符合设计要求,经表面处理后,可作基层使用。对原混凝土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填充处理。对局部破损的原混凝土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2.2.3沥青面层的施工方案(1)沥青混凝土厚度60100毫米,分两层铺筑,下层粗沥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层)厚度4060毫米,上层为细沥青混凝土厚
13、度2040毫米,(摊铺方法与粗沥青混凝土相同)。根据不同地段的不同情况可采用45厘米厚的中短式,沥青混凝土为下层,上层为0.60.8厘米厚沥青砂封面的做法。(2)当沥青混合料运至工地后,试验人员应立即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温度表放入深度10厘米处)并检查颜色是否均匀,有无花白石子,颗粒离析现象,一般观察油多发亮,油少发暗,过火焦红,要求沥青混合料(石油沥青混凝土)到达工地温度130150,摊铺应顺序迅速及时,保证厚度,松实级配均匀一致,摊铺虚度按设计厚度乘压实系数1.251.30(黑色碎石压实系数按1.5挖制)摊铺要保证横向齐头顺序向前进。大小颗粒达到表面均匀一致,一般情况下宜先用68吨位碾
14、压机应至无明显轮迹,再用1012吨碾压至混合料稳定坚实,再用轻碾向碾压找平。(3)在碾压过程中,为发现裂纹,或碾压很久仍有移动现象,应立即停止,待温度稍行降低再压。开始碾压温度(石油沥青混凝土)110120,碾压时温度不低于70,碾轮应保持清洁,要用水喷洒以防粘混合液,喷洒时,要小喷,勤喷,喷均切忌用量过多。(4)要注意保证面层与下层的摊铺进度相协调,以防下层压实后,温度已过低而面层还未铺设,通常铺设面层上层时,下层表面温度不得低于4060,若情况特殊,必须中断时,则应在下层表面上适当涂以粘层油,并趁气温较高时进行上层铺设。(5)接茬,采用“直荐热接”方法,先划线刨齐,茬基本垂直,线开成直线或
15、折线,用镐刨茬见新茬口附近原有的裂纹、松散、坑洼等处,应全部刨除清扫干净,再在茬面涂刷一薄层粘油层,接茬时应先沿茬口用热沥青混合料预热,压铺一长宽厚各为15厘米,5分钟后,将其铲除,换用新的热混合料二次预热,3分钟后将预热混合料按虚铺厚度摊铺平。(6)沥青混凝土上层的质量标准a抗压强度:R20强度kg/cm2,R50强度10 kg/cm2,(R20强度是指20时的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R50强度是指50时的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方法:按照物理性能试验标准进行现场取样,然后在物理试验机上进行检测,测得的数据由施工单位以试验报告单的形式提供,报告单的数据达到上述标准,为合格,达不到为不合格,要求
16、施工单位一定要保证上述的强度要求。b沥青混凝土表面是否明显的大面积油污(由于施工机械漏油所致)由于油污本身破坏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如有必须挖除,重新修补,这种有油污的表面部位,视为局部不合格。c表面是否有明显沥青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现象,如有未搅拌开的沥青块,这些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粘接强度出现局部脱层现象,这种未搅拌开的沥青块必须挖除,重新修补,这种局部有沥青块的部位,视为局部不合格。d基础施工完后,施工单位按照3 米直径误差3毫米的原则,放3米3米的方格网进行复测标高,由复测的标高算出横坡和纵坡(横坡最大为1%,纵坡最大为1)未检验横坡、纵坡是否合格,然后再比较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误差最后再由各个实
17、际标高点每相邻的进行比较,每相邻两点差3毫米为不合格,反之为合格点(这是指纵向)然后统计出合格点占实测点数的百分数95%以上为纵向平整度合格,8595%之间为差,85%以下为平整度不合格。横向每相领两点标高之差,再减去两点间应有的横坡产生的两点之差,为横向3米不平度的误差,统计方法同上,注意以上标准是对路中、路边而言,以上验测使用水准仪进行要保留原始记录。e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f压实密度达到97%以上,由于容量达到达到2.35千克/公升以上。g外观表面均匀坚实无明显碾压轮迹,平整无裂纹、烂边、推挤、松散、油色、油疤、麻面,接缝平顺光滑,不得有阻水现象。3. 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3.1
18、裂缝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损坏现象,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及反射裂缝四种情况,下面是对这几种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介绍。3.1.1横向裂缝1、现象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2、原因分析(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发射缝。(4)桥梁、涵洞或通道二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3、预防措施(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带
19、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改性粘结材料(XJB、克莱孚等),再铺筑新混合料。(2)充分压实横向裂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4、治理方法为防止雨水由裂
20、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粘结材料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粘结材料灌缝,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3.1.2纵向裂缝1、现象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2、原因分析(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3、预防措施(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
21、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要求。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做特殊处理,如采用黄沙、砾石砂或有自硬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闷钢渣等。(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土路基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面层前。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4、治理方法25mm的裂缝可用改
22、性乳化沥青灌缝,大于5mm的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须先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3.1.3网状裂缝1、现象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1m2以上。2、原因分析(1)路面结构中央有软化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3、预防措施(1)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0.3-0.6kg/m2粘层沥青。(2)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沥
23、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发(GB50092)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3)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4)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采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4、治理方法(1)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出至路外的排水设施,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2)如强度满足要求,网状裂缝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刨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加
24、铺厚度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如在路面上加罩,为减轻反射裂缝,可采用各种“防反”措施进行处理。(3)由于路基不稳定导致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路基,或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040cm。消石灰用量510,或水泥用量46。待土路基处理稳定后,再重做基层、面层。(4)由于基层软弱或厚度不足引起路面网裂时,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加厚、调换或综合稳定的措施进行加强。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基层加强后,再铺筑沥青面层。3.1.4反射裂缝1、现象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层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
25、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在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2、原因分析(1)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2)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的反射。3、预防措施(1)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2)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刨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织物、玻纤网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4、治理方法(1)缝宽小于2mm时,可不作处理。(2)缝宽大于2mm时,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须先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3.2
26、唧浆1、现象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缝或从多空隙率面层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2、原因分析(1)基层用料不当,或拌和不匀,细料过多,由于其水稳性差,遇水后软化,在行车作用下浆水上冒。(2)低温季节施工的半刚性基层,强度增长缓慢,而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行车与雨水作用下使基层表面粉化,形成浆水。(3)冰冻地区的基层,冬季水分积聚成冰,春水解冻时翻浆。(4)沥青面层厚度较薄,空隙率较大,未设置下封层和没有采取结构层内排水措施,促使雨水下渗,加速翻浆的形成。(5)表面处治和灌入式面层竣工初期,由于行车作用次数不多,结构层尚未达到应有密实度就遇到雨季,使渗水增多,基层翻浆。3、预防措施(1)
27、采用含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作为高等级道路的上基层。粒料级配应符合要求,细料含量要适当。(2)在低温季节施工时,石灰稳定类材料可渗入早强剂,以提高其早期强度。(3)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二层式或三层式,其中一层须采用密级配。当各层均为沥青碎石时,基层表面必须做下封层,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可参见附录I选定。(4)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路面应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5)表面处治和灌入式面层经施工压实后,空隙率仍然较大,需要有较长时间借助行车进一步压密成型,因此,这两种类型面层宜在热天或少雨季节施工。4、治
28、理方法(1)采取切实措施,使路买排水顺畅,及时清除雨水进水孔垃圾,避免路面积水和减少雨水下渗。(2)对轻微翻浆路段,将面层挖除后,清除基层表面软弱层,施设下封层后铺筑沥青面层。(3)对严重翻浆路段,将面层、基层挖除,如涉及路基,还要对路基处理之后,铺筑水稳性好,含有粗骨料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用适宜的沥青结构层进行修复,并做好排除路面结构层内积水的技术措施。3.3车辙1、 现象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往往伴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在实施渠化交通的路段或停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宜出现。2、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
29、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沥青质量不好。(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3)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3、预防措施(1)粗集料应粗糙具有较多的破碎列面。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高等级道路应进行车辙试验检验,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不小于600次/mm。(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选用合适标号的沥青,针入度不宜过大。(3
30、)施工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分别达到98或96。(4)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抗车辙能力,但在选用时,必须兼顾高低温性能。(5)道路结构组合设计时,沥青面层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否则较易引起车辙。4、治理方法(1)如仅在轮迹处出现下陷,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围,一般可目测或将直尺架在凹陷上,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沿轮廓线将5-10cm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刨,槽壁与槽底垂直,并将凹陷内的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并充
31、分压实,与路面接平。(2)如在轮迹的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应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或铣刨,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将坡谷处的原面层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与面层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3)若因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车辙时,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重新铺筑,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水稳性,坚实平整,如原为半刚性基层,可采用早起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修筑,但其厚度不得小于15cm,修补时应注意与周边原基层的良好衔接。(4)对于受条件限制或车辙面积较小的街坊道路,可采用现场冷拌的乳化
32、沥青混合料修补,其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可参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确定。3.4拥包1、现象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停车站、交叉口等。2、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2)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黏接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3)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4)在路面日常养护时,局部路段沥青用量过多,集料偏细或摊铺不均匀。(5)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
33、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拥包。3、预防措施(1)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3)人工摊铺时,由于料车卸料容易离析,应做到粗细料均匀分布,避免细料集中。4、治理方法(1)凡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或者上下层粘结不好而形成的拥包,应将其完全铣刨掉,并低于原路表,然后待开挖表面干燥后喷洒0.3-0.6kg/m2粘层沥青,再铺筑热稳定性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至与路面平齐,当拥包周边伴有路面下陷时,应将其一并处理。(2)如基层已被推挤
34、应将损坏部分挖除,重新铺筑。(3)修补时应采用与原路面结构相同或强度较高的材料。如受条件限制,则对于面积较小的修补,可采用现场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但应严格控制矿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3.5搓板1、现象路表面出现轻微、连续的接近等距离的起伏状,形似洗衣搓板。虽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车时有明显的频率较高颠簸感。2、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高温季节时,面层材料在车辆水平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形。(2)铺设沥青面层前,未将下层表面清扫干净或未喷洒粘层沥青,致使上层与下层粘结不良,产生滑移。(3)旧路面上原有的搓板病害未认真处理即在其上铺设面层。3、预防措施(1)合理设计与严格控
35、制混合料的级配。(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顶面的浮尘、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上下层粘结良好。(3)基层、面层应碾压密实。(4)旧路面上进行沥青罩面前,须先处理原路面上已发生的搓板病害,否则,压路机无法将搓板上新罩的面层均匀碾压密实,新的搓板现象随即就会出现。4、治理方法(1)因上下面层相对滑动引起的搓板,或搓板较严重,面积较大时,应将面层全部铲除,并低于原路面,其深度应大于修补沥青混合料最大集料粒径的2佰,槽壁与槽底垂直,清除下层表面的碎屑、杂物及粉尘后,喷洒0.3-0.6kg/m2粘层沥青,再新铺筑沥青面层。(2)在交通量较小的街坊道路上,可采用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找
36、平或进行小面积的修补。(3)属于基层原因形成的搓板,应对损坏的基层进行修补。3.6泛油1、现象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的表面基本上被一薄层沥青覆盖,未见或很少看到集料,路表光滑,容易引起行车滑溜交通事故。2、原因分析表面处治,贯入式使用沥青标号不适当,针入度过大。沥青用量过多或集料洒布量过少。冬天施工,面层成型慢,集料散失过多。3、预防措施(1)施工期,须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选定合适的沥青标号。(2)沥青用量和集料规格、洒布量可按规定进行施工。(3)冬天施工时,面层成型慢,集料容易散失,应及时补撒集料,避免低温季节施工。4、处理方法在热天气温较高时进行处理最为有效,如轻微泛油,可洒布35(8)mm石
37、屑或粗黄沙,洒布量以车轮不沾沥青为度;如泛油严重,可先洒布510(15)mm集料,经行车碾压稳定后再洒布35(8)mm石屑或粗黄沙嵌缝。使用过程中,散失的集料须及时回扫或补撒集料。3.7坑槽1、现象表面局部松散,形成深度2cm以上的凹槽,在水的侵蚀和行车的作用下,凹槽进一步扩大,或相互连接,形成较大较深坑槽,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2、原因分析(1)面层厚度不够,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不佳,沥青加热温度不高,碾压补密实,在雨水和行车作用下,面层材料性能日益恶化松散、开裂,逐步形成坑槽。(2)摊铺时,下层表面泥灰、垃圾未彻底清除,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3)路面罩面前,原有的坑槽、松散等病害未完
38、全修复。(4)养护不及时。当路面出现松散、脱皮、网裂等病害时,或被机械行驶刮铲损坏后,未及时养护修复。3、预防措施(1)沥青面层应具有足够的设计厚度,特别是上面层,不应小于施工压实层的最小厚度,以保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抗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选用具有较高粘结力的较密实的级配。若采用空隙率较大的抗滑面层或使用酸性石料时,宜使用改性沥青或在沥青中掺加一定量的抗剥落剂以改善沥青和石料的粘附性能。(2)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拌和时间、沥青用量及拌和温度,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严防温度过高沥青焦枯现象发生。(3)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应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面层摊铺后应按
39、有关规范要求碾压密实。如在老路面上罩面,原路面上坑槽必须先行修补之后,再进行罩面。(4)当路表面出现松散、脱皮、轻微网裂等可能使雨水下渗的病害,或路面被机械刮铲受损,应及时修补以免病害扩展4、治理方法如路基完好,坑槽深度仅涉及下面层的维修。(1)确定所需修补的坑槽范围,一般可根据路面的情况略大于坑槽的面积,修补范围应方正并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2)若小面积的坑槽较多或较密时,应将多个小坑槽合并确定修补范围。(3)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修补范围内的面层削去,槽壁与槽底应垂直,槽底面应坚实无松动现象,并使用周围好的路面不受影响或松动损坏。(4)将槽壁槽底的松动部分、损坏的碎块及杂物清扫干净,然后
40、再槽壁和槽底表面均匀涂刷一层粘层沥青,用量为0.3-0.6kg/m2。(5)将与原面层材料级配基本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填入槽内,摊铺平整,并按槽深1.2倍掌握好松铺系数,摊铺时要特别注意槽壁四周的原沥青面层边缘压实铺平。(6)用压实机具在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上反复来回碾压至与原路面平齐。如坑槽较深或面积较小,无法用压实机具一次成型时,应分层摊铺,下层可采用人工夯实,上层则应采用机械压实。3.8松散1、现象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2、原因分析(1)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入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干净,与沥青粘结不牢固;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