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积存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力量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育文言文自读力量;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比照、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实录 (一)媒体帮助,导入新课 以动漫flash愚公移山导入。 学生观赏画面,品尝奇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例如: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
2、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依据解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争论沟通,教师巡察,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状况。 多媒体展现内容如下: 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 一厝朔东无陇断焉 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惩山北之塞A、惩罚B、戒备C、苦于 出入之迂也A、绕远B、迂腐C、困难 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始终 杂然相许A、允许B、赞成C、同意 且焉置土石A、哪里B、乃、才C、语气助词 一词多义 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汝心之固,固不行
3、彻吾义固不杀人 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其:其如土石何惧其不已也帝感其诚其妻献疑 焉: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 翻译以下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渚渤海之尾。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答复,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其次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绽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究竟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
4、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宏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气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助;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难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预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当开头;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进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气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剧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
5、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胜利的故事说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争论沟通。 例如: 要克制困难,就必需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胜利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决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胜利、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有人认为本文以神话结尾是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阶级的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气和宏大精神的确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予于神话向
6、自然斗争并取得成功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兴旺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梦想通过具有超人力气的神来帮忙人类制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妙愿望。 (2)关于比照、衬托手法 学生争论 明确:文中有多处比照,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比照。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群众和后代子孙的雄伟理想,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决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宏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比照,一个高尚,一个平凡。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
7、而智叟却“笑而止之”,比照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怀,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视,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地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势,说明移山劳动的艰难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行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解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旧需要这种精神。假如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
8、号的放射胜利,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进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才智,照亮前行的路。去寻找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读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靠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慨。(多媒体显示)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完毕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
9、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胜利。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说明你的观战场点。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确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按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拟上下两个
10、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争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夫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转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沟通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如何细致观看、如何细致描写和
11、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晰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发,熟悉连续观看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看,学写连续观看日记。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样呢?(意思完全一样)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依据学生的发觉,教师适时总结: 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局部词语不同
12、; 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剧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其次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剧烈一些,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其次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留意什么? (不能转变原句意思;标点要正确使用;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察。 (3)指名汇报。依据学生消失的问题,要准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莫非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沟通:
13、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依据学生的发言进展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展比照阅读)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索后查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准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供应材料; (2)能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存、把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坚持进展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力量等等。 5、指名朗读日记
14、。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6、小结:盼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沟通会,那时大家肯定会写得许多,写得更好! (三)布置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展修改完善。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同总目标3。教学过程:课前预备: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仔细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索,回忆各拘束课前所预备的内容。 (二)预备发言: 1、仔细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详细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
15、需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预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展小组内的介绍。 1、仔细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展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正确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展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正确者。 (四)布置作业: 1、将今日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动物 内容: 1、外貌体态 2、生活习性 3、生存环境 说者要求: (1)内容精确,观点正确 (2)说话连贯,有条理 (3)
16、语气、语调适当 (4)动作、声音模拟精确 听者 仔细倾听,不打断别人 擅长发觉别人的优点 能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觉教学,培育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存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我的发觉教学,培育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存对联。 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觉 1、生读对话,反复读,思索: 这段对话告知我们什么? 2、生反应。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消失
17、画面。 4、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思索: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2、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爱的。 3、生上台表演。 4、师生齐读,再背。 三、趣味语文 1、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生试着读,看应当怎么读。 生读后,思索: 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师生小结。 再读。 2、练习: 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师生再读。 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学法指导】架设课外学问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从“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人教四年级
18、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的8个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概,激发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搜寻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共性鲜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展现课题,启发谈话。 边放课件(片头)教师边导入:举世著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宝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展现课件背景资料,师生观赏。 师:观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生1:很奇妙。 生2:令人难以信任。 生3:规模宏大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1、规模宏大,表达在
19、哪个自然段中。 生:其次自然段。 2、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展了总结? 生:类型众多、共性鲜亮。第三自然段。引导熟悉过渡段及作用。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1)先自读课文,画诞生字词,读一读。 (2)再自读课文,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表达了这一特点。 (3)再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相互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争论沟通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2)、指名学生沟通自己最喜爱的兵马俑,谈谈自己讨论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认真看,又会怎样呢? 展现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进展自主评价) 5、学问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长。 1、展现问题: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现军阵图。 (六)作业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讨论。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