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 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二模)意大利在阿尔卑斯山清除了部分原生植被,修筑了斯泰尔维奥滑雪场(位置见下图)。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形成洼地,位于滑雪道下方的洼地扩大速度最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斯泰尔维奥滑雪场雪道布局合理性表述错误的是()A.地处西风迎风坡,西风经过湖面带来水汽,降雪量大B.地处阿尔卑斯山阴坡,温度低,积雪期长C.距离欧洲市场近,经营效果好D.滑雪时运动员或游客面朝北方,避免太阳光影
2、响视线2.关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成洼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增多,释放的热量导致冻土融化B.地壳运动趋于频繁,内能释放,地热能增加C.清除原生植被,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D.植被覆盖率降低,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使最高气温上升(广东深圳一模)土壤层似一个巨大的“蓄水库”,是降雨和土壤水分的重要转换枢纽、蔡家川流域位于山西省吉县(36 1427-36 18,23N,110 39,45-110 47,45E),流或内的植被主要有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主要的林地类型为刺槐、油松、侧柏、次生林地等。图示意蔡家川流域刺槐、油松、侧柏、次生林四大林地雨季平均土壤储水量,据此完成下面
3、小题。-O-刺槐林地-o-油松林地Yi侧柏林地T-次生林地3.雨季,图中四大林地土壤储水量随深度增加()A.先减少后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加4.四大林地中,涵养水源功能最好的是()A.刺槐林地 B.油松林地 C.侧柏林地 D.次生林地(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三模)果子沟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沟内野苹果林成片。暑假期间研学小组自赛里木湖沿岸向南进入果子沟考察时,可以看到山地植被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并有一定规律性。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果子沟地区位置和果子沟山地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影响新疆野苹果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阳坡,光热条件优越C.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
4、多B.地处缓坡,土壤深厚肥沃D.地处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6.果子沟地区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A.光照条件差异比较小 B.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C.山顶坡向面积差异小 D.山顶植被种类较单调(青海 海东市第一中学二模)加拿大北极群岛位于加拿大的最北端,由许多小岛和狭长水道组成,岸线和地形较为复杂,其北面为北冰洋,东面是巴芬湾。北极海冰主要通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道流出并进入北大西洋。下图为加拿大北极群岛区域海冰漂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0W 90W 80W 70W 60W7.输入加拿大北极群岛水道海冰量最大的时段是()A.35月 B.67 月 C.89 月
5、 D.1011 月8.近年来,输入加拿大北极群岛水道的海冰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海冰总量减少,厚度增加B.海冰融化时间延长,海冰流速变快C.海冰覆盖面积减小,厚度增加D.海冰流速变快,海冰融化时间缩短9.大量北极海冰进入北大西洋后,对北大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使西北大西洋飓风发生范围北移 B.增加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效果C.增加西北大西洋表层海水的蒸发 D.增加北大西洋深层海水的扰动青海 海东市第一中学二模)白隆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段“之”字形原始古道,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白隆古道一直是贯通晋豫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2 0世 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
6、户外爱好者的天堂。“七十二拐”是白隆古道风景的精华所在,它的路面不是阶梯石阶,而是缓坡方式。下图为白隆古道“七十二拐”中的一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七十二拐”的路面采用缓坡方式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建造成本C.方便车辆通行B.地形坡度偏小D.便于积雪滑行11.白隆古道沿线()A.山峰四季常青 B.河流、湖泊密集C.土层深厚肥沃 D.村镇散乱且小1 2.白隆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沿线地区运输需求减少 B.公路和铁路的修建C.地质灾害损毁道路 D.古道年久失修(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预测)某地位于北纬34.1 9 36.16,东经89.25 94.05,坡面为东北朝向,植被盖
7、度小于1 0%,滑塌范围呈凹面弧形,坡度低缓,最大坡度20,平均坡度10,坡面如下图所示,坡面的热融沉降使得坡顶边缘土体破坏并坍塌下滑,使得地下冰出露并消融.坡顶(未受影响区)坡顶(未受影响区)地下冰暴露A.B.C.D.14.与热融现象发生相关性不大的是()A.生态系统趋于稳定B.频繁冻融循环C.地下冰暴露融化 D.全球气候变暖(江西 临川一中模拟预测)2021年海洋升温持续,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研究表明,海洋变暖正使大气中的水汽快速增加,也加速全球变暖,并带来更频繁的暴雨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海洋变暖会加速全球变暖,这是因为海洋变暖会使()A.蒸发潜热输送增强B.
8、海面短波辐射增强C.海气之间对流增强D.洋流热量输送增强16.海洋变暖最可能导致()A.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剧增 B.台风登陆更频繁更持久C.长江中下游地区无伏旱 D.我国水文灾害明显减少二、非 选 择 题(本 大 题 共 4 小 题,共 52分)17.(辽宁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一 青 海 湖 位 于 青 藏 高 原 的 东 北 部,属构造断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蓄 水 量 达 1050亿立方米。布哈河、沙柳河、倒淌河等4 0多条河流注入该湖。13万年前青海湖还是个淡水湖,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峰上升隆起,使原与黄河相通的
9、倒淌河倒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的湖水逐渐由淡水变为咸水。材料二 青海湖很美,不过是咸水湖,湖水不能饮用,很多人觉得太可惜了。考虑到青海湖东部距离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只有4 0公里,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 7 0米左右,就有人突发奇想,是否可以挖通青海湖和黄河,把它们连起来,这样青海湖慢慢地就可以变成淡水湖了。材料三 青海湖周边地形图(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的演变过程。(2)分析青海湖近二十年来水量增加的原因。(3)你是否支持人工方式挖通青海湖和龙羊峡水库,把青海湖变成淡水湖,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8.(云南昆明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牡蛎又称生蛇,生活在靠近潮间带(潮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区域)的海域,以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机碎屑物为食,在或淡水交界处所产尤为肥美。蛇排是养殖生蛀的设施。传统普遍使用竹子和木材(使用寿命短,废弃后易造成水体污染),新型蛇排使用玄武岩为原材料、经高温燃烧而成的纤维材质制成(如左图)。耐肩蚀及抗风浪能力强,其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近年来我国湛江市等地兴起了“生蛇养殖和红树林共存模式”(如右图)。生蛇蛀壳可入药、可用于建材及饲料添加、可制作涂料等,为避免大量蛇壳随意堆砌填埋造成污染,各种蛇壳深加工产品正在不断开发之中。(1)说明河流人海口海域养殖生蛇的自然优势。(
11、2)与传统蛇排相比,说出玄武岩纤维新型蛀排的优势。(3)简述右图中生蛇养殖与红树林之间的物质循环及其驱动力。(4)说出以蛇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工业部门。19.(浙江海亮高级中学模拟预测)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下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图及澎湃湖图。铁 煤 ,铜。金 口 铀 铝 土澎湃湖材料二 达尔文港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牲畜(牛、羊)和矿物出口港口,被称为通往亚洲的大门,12月至3月期间,多雷暴天气。材料三 澳大利亚的澎湃湖是盐沼湖(上右图),湖的颜色会随着季节、云量和每天的时间而变化,从泡泡糖粉色跨越至浅紫色,被称为玫瑰湖。湖内杜氏盐藻众多,这种杜氏盐藻是一种能在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绿藻,并常
12、在高盐环境中变成红色。(1)分 析12月至3月期间达尔文多雷暴天气的原因。分析达尔文港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牲畜(牛、羊)和矿产出口港的原因。(3)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澎湃湖变成玫瑰湖的过程。20.(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丘与湖泊共存是沙漠中的独特景观。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改变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我国巴丹吉林沙漠中某湖泊经历了月牙湖到双湖的演化过程:在阶段I形成月牙湖,在阶段II该湖所在地区气候曾一度极端干旱,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后
13、,月牙湖演化为双湖。图1示意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图2示意巴丹吉林沙漠某湖泊演化的不同阶段。.风蚀方向等风速线(m/s)阶 段I 阶段U图2(1)指出ab间的风向向并简析原因。(2)分析阶段I月牙湖形成的过程。(3)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阶段II月牙湖变成双湖的原因。参考答案:1.C2.B【解析】1.滑雪场需要有良好的积雪条件,读图,结合纬度和滑雪场位置信息可知,该地地处阿尔卑斯山北坡,是西风迎风坡,西风经过湖面带来水汽,降水丰沛,A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阿尔卑斯山北坡是阴坡,气温低,积雪时间长,B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雪面反射率高,在阴坡建滑雪道,有利于运动
14、员滑雪时避免刺眼的阳光,D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滑雪道相对欧洲市场尺度特别小,市场不能作为雪道布局的影响因素,只能作为滑雪场选择的区位因素,C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表述错误的选项,故选C。2.结合材料信息和已学知识可知,滑雪场的建设清除了原生植被,会增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使地温升高,进而会导致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成洼地,C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局地小气候发生变化,昼夜温差加大,最高温升高,会导致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成洼地,D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滑雪场频繁的人类活动也在释放废热,会导致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成
15、洼地,A 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材料信息“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形成洼地”分析,相对十几年尺度,地热能增加是一个缓慢的地质作用过程,两者时间尺度对不上,所以地壳运动趋于频繁,内能释放,地热能增加不会导致十几年后滑雪场附近出现冻土融化坍塌成洼地,B 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o【点睛】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滑雪场雪道的布局。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
16、环境发生改变。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适应。3.B4.B【解析】3.由图可知,除油松林地外,其他三大林地的土壤储水量大致在40 60厘米的深度达到最大值,油松林地在1 米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都呈现波状减少,由此可知,四大林地土壤储水量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B 正确,ACD错误。故选B。4.由图可知,大约60cm深度以下,油松储水量最大,说明油松的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好,B 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第1
17、0页,共 8 页【点睛】林地土壤是储存降雨的主要场所,土壤发育直接受到森林植被的影响,林地不同,林地表层的凋落物构成,地下根系的分布和生长发育也不同,从而引起林地蓄水能力的不同。5.D6.B【解析】5.由图可知,新疆野苹果林分布于山谷东南侧,为阴坡,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小,蒸发微弱,水分条件好,D 正确,A 错误;图中所示阴坡坡度大,土层薄,B 错误;该地距离海洋较远,受湿润气流影响小,C 错误。故选D。6.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山地山顶附近各坡向面积均较小,各坡向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强,导致区域差异小,植被差异小,因此果子沟地区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水
18、热交换频繁且深入,B 正确;各坡向光照条件和坡向面积存在差异,不是山顶植被坡向分布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A、C 错误;山顶植被种类与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关系较小,即使植被种类单调,各坡向若自然条件差异大,植被分布仍会差异明显,D 错误。故选B。【点睛】干旱地区植被分布的坡向差异:干旱地区阴坡植被生长较阳坡旺盛,主要是因为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因此阴坡光照条件差,水分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更好,植被生长更为旺盛。7.C8.B9.D【解析】7.夏季北极地区气温升高,海冰融化量大,但不是输入加拿大北极群岛水道海冰最大的时段,故 B 错误;夏季海冰在风力作用下随海水进入北极
19、群岛水道,随着北极地区海冰不断融化,输入北极群岛水道的海冰逐渐增多,在 89月份达到最大值。故 C 正确;3-5 月、10 11月气温相对较低,海冰量较少,故 AD错误。故答案选C。8.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北极地区的海冰融化加剧,进入加拿大北极群岛水道的海冰总量增多,海冰厚度减小,故 AC错误;海冰融化,增强了海洋内部流通,海冰流速变快,海冰融化时间延长,故 B 正确,D 错误。故答案选B。9.大量北极海冰主要通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道流出,并进入北大西洋,淡水通量增加,改变了北大西洋的水文状况,加剧北大西洋海水的层化,使北大西洋表层冷水下沉,造成深层海水扰动,故 D 正确;飓风发源于热带,北极海
20、冰对飓风的影响较小,故 A 错误;大量北极海冰进入北大西洋后,表层冷水增多,降温减湿效果明显,故 B 错误;表层冷水增多,导致表层海水蒸发减弱,故 C 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北极海冰指北极地区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亦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冰山和冰岛等。答案第11页,共 8 页10.c11.D12.B【解析】1 0.白隆古道有26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贯通晋豫及江南诸省的一条咽喉要道,有重要的军事地位。除满足行人通行外,还要满足车辆马匹通行,缓坡利于车辆通行,而台阶道路无法通行车辆,C 正确。路面采用缓坡不能降低建造成本,A 错误。缓坡路面与阶梯路面相比,坡度无变化,B 错误。滑雪
21、是现代运动,古时还未兴起,D 错误。故选Co11.白险古道沿线是太行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林地区,冬季树木落叶,草类枯黄,A 错误。太行山区的降水量较少,河流、湖泊数量少,B 错误。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强,沉积物难以积累,土层较瘠薄,C 错误。太行山区受地形制约,交通不便,村镇布局分散,规模小,形态不规则,D 正确。故选D。12.由图文信息可知,白隆古道的通行能力有限,且不适合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通行,随着公路、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修建,白隆古道逐渐被废弃,B 正确。贯通晋豫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运输需求大,A 错误。地质灾害可能损毁道路、古道年久失修可能破损,但这些
22、都可修复,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点睛】白隆古道指的是从山西晋城市陵川县马场当乡双底村到河南辉县薄壁乡这一段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古道,全程百余公里。白隆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己有2550年的历史,白隆因傍古老的白鹿山通过而曰白隆,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隘。13.D14.A【解析】1 3.首先坡面的热融沉降,使得坡顶边缘土体破坏并坍塌下滑,使得地下冰出露形成图。地下冰出露,热融沉降导致原坡项边缘一定深度的土体破坏、土层开裂,形成第一次坍塌下滑,形成图。热融沉降继续导致原坡项边缘一定深度的土体破坏、土层开裂,形成第二次坍塌下滑,形成图。从后缘砍壁开始,融水带动活动层粘土或粉质粘,沿
23、坡面滑动形成融冻泥流缓坡区,此过程不断反复的融蚀过程使得坡面范围不断扩展,形成图,故该热融滑塌坡面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故 D 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1 4.由上题分析可知,热融现象主要是地下冰层出露融化,频繁冻融,循环发生的结果,故与气候变暖、频繁冻融循环、地下冰暴露融化有关,故 BCD不符合题意;热融现象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不利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故 A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点睛】坡面的变形不是整体一次性滑动变形过程,而是热融沉降导致原坡项边缘一定深度的土体破坏、土层开裂,使得地下冰层暴露融蚀而导致其上活动层融土失去支撑而在重力作用下下塌陷滑移。从后缘坡顶开始,融水带动活
24、动层粘土或粉质粘土沿坡面滑动形成融答案第12页,共 8 页冻泥流,此过程不断反复的融蚀过程使得坡面范围向后不断扩展。15.A16.B【解析】15.海洋变暧会加速全球变暖是因为海水温度升高后会导致蒸发量变大,导致蒸发潜热输送增强,所以A 正确。海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B 错误。海气之间对流运动增强,对加速全球变暖影响较小,C 错误。海洋变暖对洋流热量输送影响较小,并且洋流热量输送与全球变暖关系较小,D 错误,故选A。1 6.我国西北地区距海洋较远,所以海洋变暖后对西北地区影响较小,A 错误。台风的本质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所以海水变暖后会加剧台风的势力,导致台风登陆更频繁更持久,B 正确。长江中下游
25、地区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的,海洋变暖与此关系较小,C错误。海洋变暖会导致我国气候海洋性增强,我国水文灾害可能有所变化,但不会明显减小,D 错误。故选B。【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 个等级,其中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17.(1)最初青海湖为外流湖,湖水为淡水,由于新构造运动,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脉上升隆起,使倒淌河被堵塞,从而改变流向,湖水不再流入黄河;青海湖失去了外泄通道,变成了封闭的内陆湖,盐
26、分不能排出;青海湖区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强,风大,湖水蒸发快,经过漫长的岁月,盐分不断在湖内累积,逐渐变成咸水湖。(从地壳运动、河流流向变化、气候特征三方面影响回答)(2)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量增大(或湖区气候有所改变,降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增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类活动的减少等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管理成效显著,对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很大作用。(从自然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3)支持。两地直线距离短,且青海湖东边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 70米左右,人工方式开挖,工程量较小;我国基建能力强,资金充足、技术能力强完全有能力进行工程的建设;青海湖储水量大,变成淡水湖以
27、后对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从工程本身工程量特征、我国建设能力和建成后有利影响三方面回答)不支持。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工程建设破坏该区生态环境;人为地改变数万年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环境,对于该地来说或许是一种灾难,造成区域各环境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青海湖下泄的咸水可能影响整个黄河流域的水生态;(从工程建设过程中、建成后对本区域、建成后对其它相关区域的不利生态影响三方面回答,表述清楚即可)答案第13页,共 8 页【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
28、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可知,早期青海湖为淡水湖,后期由于新构造运动,青海湖东部的日月山及南部的青海南山等山脉上升隆起,使地势逐渐升高,青海湖的外泄河道倒淌河被阻断;倒淌河改变流向注入青海湖,湖水不再流入黄河,使青海湖失去了外泄通道,从而形成内流湖;而盐分随地表径流不断汇入青海湖,使湖中盐分不断累积,湖水逐渐变咸;由于青海湖为高原性大陆气候,晴天多、光照强、降水少、风力强、蒸发大,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的同时却缺少排盐通道,经过漫长的时间后,使青海湖逐渐变为咸水湖。(2)青海湖的水量主要受青海湖补给水源的影响,青海湖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内流河的注入、大气降水及地下水;
29、随着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入湖水量增加;由图可知,流域内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流域内降水补给量增加;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地下水补给量增加。同时人们不断采取措施,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逐渐使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使青海湖水量不断增加。(3)本题需先表明支持或不支持,再叙述理由。支持,青海湖和龙羊峡直线距离短,且根据材料可知,青海湖东边地势最低的地方比青海湖的湖面只高了 70米左右,若采取人工方式开挖,工程量较小;我国基建能力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经验丰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资金充足、基础设施施工技术先进,完全有能力进行该工程建设;由于青海湖湖盆宽阔,储水量大,变成淡水湖以后可
30、以提供稳定的水源,而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该工程对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促进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不支持。由于该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工程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和动植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区目前生态环境较为稳定,若人为将咸水湖变为淡水湖,则会改变当地生态环境,会造成区域各环境要素甚至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青海湖在改变为淡水湖的过程中,向黄河排放的咸水会使黄河水盐度增加,影响流域内的水生态环境,短期内会造成淡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地下水变咸,同时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18.(1)河流入海口位于咸淡水交界处,更适合生蛙生长需求;河流入海口处,海域浅,光合作
31、用强,利于藻类生长,食物来源充足;河流携带有机碎屑等营养物质,为生蛇提供食物来源。(2)耐海水腐蚀,使用寿命长;回收和维护成本低;废弃后可直接在海水中降解(环境污染小);能够抵御台风等恶劣天气。答案第14页,共 8 页(3)物质循环:红树林区的藻类及碎屑随潮流入海,为生蛇提供食物来源;生蛇的排泄物随潮流进入红树林,为其提供部分营养物质。驱动力: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4)医药制造;工艺品加工;建筑材料生产;涂料及饲料生产等。【分析】本题以生蛇养殖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方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结合材料中的,在
32、或淡水交界处所产尤为肥美可知,河流入海口位于咸淡水交界处,更适合生蛇生长需求;河流入海口处,海水浅,光照充足,河流会带来丰富营养盐类物种,利于藻类生长,生蛇食物来源充足;河流会携带丰富有机碎屑等营养物质,为生蛇提供食物来源,适合生蛇生长。(2)结合材料采用玄武岩纤维耐海水腐蚀,抗风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其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回收和维护成本低;废弃后可直接在海水中降解,对海洋环境污染小;玄武岩纤维抗风能力强,能够抵御台风等恶劣天气。(3)物质循环:红树林区的动植物如藻类及碎屑随潮流生蛙养殖区,为生蛇提供丰富食物来源;生蛇养殖区的排泄物随潮流进入红树林种植区,为红树林种植区的动植物提供丰富营养
33、物质,促使动植物生长。生蛇养殖与红树林之间的驱动力为潮流,而潮流的驱动力为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4)由材料中的,生蛇蛀壳可入药、可用于建材及饲料添加、可制作涂料,可知蛇壳可以深加工为医药制造;工艺品加工;建筑材料生产;涂料及饲料等。19.(1)12月到3 月,达尔文盛行西北风,从海洋中带来大量水汽;该时段太阳直射南半球,达尔文纬度低,离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多雷暴天气。(2)澳大利亚牧业发达,畜产品丰富;矿产资源丰富;畜、矿产品商品率高,但国内市场小,主要依赖东亚等亚洲市场;达尔文港面向亚洲有铁路线与牧业主产区、矿产区相连,交通便利现在冷藏保
34、鲜技术改进,使畜产品可以长距离运输。(3)澎湃湖常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地处干旱区,地表径流汇入少;热带气候,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湖水盐度变高;湖内杜氏盐藻大量繁殖,使湖泊变成玫瑰湖。【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部分区域图、澎湃湖图及达尔文港相关信息为材料,涉及降水影响因素、港口区位条件、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第15页,共 8 页(1)12月到3 月,太阳直射点主要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达尔文处于澳大利亚北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至南半球,形成西北季风,达尔文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风将海洋的暖湿气流带至陆地,带来大量水汽。由于
35、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而达尔文纬度相对较低,距离太阳直射点较近,此时太阳高度角更大,太阳辐射强,气温更高。由于达尔文所在地区纬度低,气温更高,同时水汽充足,上升气流较为强烈,对流作用较为显著,故多雷暴天气。(2)澳大利亚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该国畜牧业较为发达,其相关畜产品数量较多。澳大利亚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其煤炭、铁矿石资源较为充足,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同时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稀少,其畜产品和矿产品大多用于出口,国内市场狭小,其商品率较高,需要借助港口进行运输。相关的畜产品和矿产品,大多卖往东亚等亚洲市场。达尔文港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距离亚洲更近,同时达尔文港与该国畜产品和矿产品的出产
36、地有铁路线连接,便于将相关产品运输至港口,其铁路运输较为便捷。同时虽然水运速度较慢,但借助船舶的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可使畜产品长距离运输,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3)从图中可以看到澎湃湖位于南纬30度附近,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降水较少。该地地处于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其地表径流汇入较少。同时由于纬度相对较低,属热带气候,太阳辐射强,全年高温,该地蒸发较为旺盛。湖泊有大量的盐分累积,其盐度较高。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湖内的杜氏盐藻众多,这种杜氏盐藻是一种能在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绿藻,故湖内大量的盐藻繁殖,使得湖泊变成红色,成为玫瑰湖。20.(1)方向:风向由a 向 b。原
37、因:a 地风速小,气压高,b 地风速大,气压低,a、b 间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 流向b。(2)阶段I,在东北风的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在沙丘背风坡,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在持续的风蚀作用下,湖盆深度增大,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3)阶段I I,因湖泊所在区域气候一度干旱,导致湖泊水位不断降低,湖盆出露:在西北风作用下,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于湖盆中部,并将湖盆分为两部分,地下水位上升后补给湖盆形成双湖。【分析】本题以沙丘与湖泊共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新月形沙丘的风向、月牙湖形成的过程及沙漠湖泊地貌的形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描述
38、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I)答案第16页,共 8 页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成负相关。根据图1 中风速等值线可知,a 处风速较小,表明气压较高,b 处风速较大,表明气压较低,ab间的气压差导致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 地吹向b 地。(2)读图2 中阶段1可知,在盛行东北风作用下,风携带的大量沙粒由于风速降低,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结合图1可知,在沙丘背风坡,由于风速不同,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长期的风蚀作用下,湖盆加深,使得湖盆海拔低于当地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3)由图2 阶段II结合材料信息“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改变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和“在阶段II该湖所在地区气候曾一度极端干旱,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来月牙湖演化为双湖”可知,该区域气候一度极端干旱,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水面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湖盆出露于地表;后由于盛行风向发生改变,东北风改为西北风,受西北风的侵蚀作用,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于湖盆中部;地下水位上升,洼地积水,形成双湖形状。答案第17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