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培训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培训资料.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麻 疹 培 训 资 料姓名_ _ _ _ _ _ _ _ _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苴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 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殖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数样她 为 特征。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传染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 和 五 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 3年流行一次,1 5
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 体,生后4 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易感母亲的婴儿对麻疹无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后得病。感染方式当易感者吸入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后病毒在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跃,大约在感染后第5 7天,大量
3、进入血液,此即为临床前驱期。在此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现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体液中,此时传染性最强。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即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I I。出疹后第2天,血清内抗体几乎100%阳 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由于此时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10%的患儿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明显增 多,50%在病情高峰时有脑电图改变,但仅0.1%有脑炎的症状和体 征,其出现常在急性起病数天后,此时血清中抗体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症 状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其
4、病理改变可出现于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明显。全身淋巴系统出现增生,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和胸腺等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在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肠道粘膜特别是阑尾等处可见有单核细胞增生及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肥大。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其病变内有浆液性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Koplik麻疹引起的间质性地 类 为Hecht巨细胞肺炎,而支气管肺炎则是继发的细菌感染。SSPE病变早期可见脑膜轻度炎 症,全脑炎累及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及白质,在血管周围有浆细胞炎淋巴细胞围绕,胶质细胞常增生。疾病后期有神经元退行性变、神经元缺失和髓鞘缺失,在神经元、
5、星状细胞的核内可见核内包涵体。在电镜下,包涵体呈管状结构,是副粘病毒核衣壳的典型表现。这些损害在脑内分布不均匀,且在病程早、晚期的改变也不一致,故脑活检无诊断意义。分型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前 驱 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逊、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 3 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 出 疹 期(病 后 3 4 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 为 1 3mm大小的淡纤色斑斤.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
6、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澹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恢 复 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 2 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童、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2.轻型麻疹 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3.重型 麻 疹 病 情 重 笃。高热、澹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4.异型麻疹 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
7、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中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 周。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 伏 期 约 10 IE I(6 18天),曾接爱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 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 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它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
8、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K q iik斑,在发疹前244 8 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皮肤尊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部分病例可有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出现红色细小内疹。第 23 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粘膜斑,为该
9、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 时 12 日,多于出疹后12 I I内消失。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 4 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 3 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 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澹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
10、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款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 1 0 天痊愈。麻疹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发热,咽逋,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发热4 日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在 2周前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2.确诊病例 在口腔粘膜处见到柯氏斑。病原学 或 啦 逞 检 验 获阳性结果。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项。其他类型的麻疹 1、轻 症 麻 疹 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内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 个月的体内
11、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 程 约 I 周,无并发症。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 0 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可能是D I C 的一种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诊断不易,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4、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粘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
12、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5、成 人 麻 疹 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粘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其他并发症(一)喉、气管、支 气 管 炎 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 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R需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
13、。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A I D S 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三)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地图改变常见。(四)1!经系统 1.麻 疹 脑 炎 发 病 率 约 为 多 在 出 疹 后 2 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i E常。病死率达1 0%2 5%;存活者中2 0%5 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发病率约为百万
14、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若干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8 5%起病在5 1 5 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 1 0 秒;随疾病进展,肌阵挛消失,出现其他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冰、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 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1 3 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 0 年以上。3.其他格-巴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五)结核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
15、活动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者不鲜见。(六)营养不良与维 生 素 A缺乏症 麻疹过程中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免疫(-)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 蛋 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发病;0.05ml/kg仅能减轻症状;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三)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四)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
16、光卜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预防(-)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I I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 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三)保护易感人群:1.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或易感者皮 卜注射0.2mL 12天后产生抗体,1个月达高峰,26个月逐渐下降,但可维持一定水平,免疫力可持续46年,
17、反应强烈的可持续10年以上;以后尚需复种。由于注射疫苗后的潜伏期比自然感染潜伏期短(311天,多数58为,故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对8周内接受过输血、血制品或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因其影响疫苗的功效,应推迟接种。有发热、传染病者应暂缓接种。对孕妇、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卜一 者、活动性肺结核均应禁忌接种。现在国家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为8月龄初始一针,6岁加强一针。个别省份定为18个月到2 4月时复种一针。另接种剂量为0.5mL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
18、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周胆碱能性尊麻疹的症状特征不会出现皮疹,但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多发生于青年期,般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速去不留痕迹。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
19、倦瘙痒。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接种麻疹疫苗可能出现的反应我国自1960年能自己生产,广泛使用国产麻疹减毒疫苗以来,出现的副反应与国外相比无明显区别,说明我国自行制造的疫苗还是很不错的。据统计约有35%的孩子(主要见于2 岁以下儿童)注射512天后可出现发热反应,热度不超过38.5,同时伴有散在的“类麻疹”皮疹,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国外报告接种麻疹疫苗后神经系统受到波及影响,在 接 种 611 天左右可发生全身强直性痊 至,或只有上肢强直痉挛,少数伴有嗜唾、昏迷等症状,目前国内尚无这类报告。家庭护理1.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 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
20、10天。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家长接触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 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2.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 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3.食物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热汤,这样不但有
21、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利于退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容易发透。疹子消退,进入恢复期,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4.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粘膜,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血苣继续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病儿皮肱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5.高热的护理。麻疹病儿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热不超过39,不必采用退热措施,发热在39以上的,需采取一些退热措施,如按医牛的指导吃少量阿斯匹林
22、,忌冷敷及酒精浴。6.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麻疹的并发症多而且比较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等。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气喘、呼吸困难、面色发绢。喉炎表现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像狗叫声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多汗。脑炎表现为嗜睡或烦躁、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如果发现上述表现,应立即请医生诊治,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编辑本段麻疹病人治疗应注意什么1、护理人员要戴好口罩或注射麻疹疫苗,以防交叉感染。2、居室应常通风,因在阳光下或流动空气中20分钟麻疹病毒会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风直接吹到,为避免阳光直晒,可用深色窗帘遮盖,室内应保持一
23、定的温湿度,地面可泼洒一些水。3.由于病人高热消耗较大,应鼓励病人少量多餐,进食一些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喝开水。4.前 期、出疹期体温在39.5摄氏度以上时可以用紫雪散、箜班、清热解毒散等缓和的退热剂退热,把握热度不能降得过猛,以免剧烈的退热会使疹子发散不充分,头部可敷温湿毛巾,切忌迺枝擦浴、冰袋降温。5.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6.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如果病人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剧,鼻翼煽动,口周紫红,四肢冰凉,脉搏细弱,心率加快,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声音嘶哑,哮吼样咳嗽,嗜睡或惊厥等症状,说明病人有其他合并症,应立
24、即送医院治疗,小儿的病情观察更应家长留心,防止延误病情治疗。麻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风疹 重点应与轻型麻疹相鉴别。风疹特点为: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期小儿,成人少见。前驱期短而症状轻,无热或低热,轻咳、流鼻涕,较少发生眼结膜炎,无科氏斑。起病 1 2 天后即出疹,迅速见于全身。皮疹为稀疏色淡斑、丘 疹,1 2 天内即消退,不脱屑、不留痕。同时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少并发症,预后好。测血清特异抗体可助鉴别。2.幼儿急疹 多见于婴幼儿,1岁以内为主。骤起高热,持续3 5 天,而突然下降,可伴发高热惊厥,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皮疹,呈散在玫瑰色斑丘疹,以躯干为多,1 2 天即
25、自动消退,疹退后一般不脱屑或留有色素沉着。发热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多。3.猩红热前驱期发热咽痛明显。1 2 天后全身出现针头大小红疹,疹间皮肤充血,呈现一片猩红,压之退色。疹退后可发生大片脱皮,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4.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淬及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时常伴发各种类型皮疹。多发生于夏秋季 出疹前常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腹泻等,偶见黏膜斑,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疹,也有热退方出疹者。皮疹多样,大多为斑丘疹,也可为小疱疹、尊麻疹样。皮疹消退后不脱屑、不留痕。外周血象无特殊变化,或可有白细胞轻度增加。5.其他如败血症、斑疹伤寒、药物过敏、过敏性皮疹、出喷通(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等亦须与麻疹鉴别。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可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