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连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美丽风光。 2、读懂课文从湖面安静到不安静再到安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漂亮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爱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安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
2、“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沟通: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舞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安静 2、研读“一抹”领会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沟通 抹出了“粼粼波浪和浪花跳动”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劳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会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
3、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劳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漂亮的湖面由安静到不安静再到安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布满了美的情趣。 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仔细严厉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仔细严厉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 1、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翻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4、 2、板书:斟酌。(zhn zhu) 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 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安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
5、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 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3、沟通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句中的“不知不觉”,他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 (2)“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考起来”一人斟酌成了两人斟酌。读读韩愈的一番话,想一想讲了哪几层意思? 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
6、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安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洪亮。 韩愈思考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考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考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拟、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3、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安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洪亮些? 【设计意图】先通过美丽的画面,朴实的语言把学生引进故事当中,再进入_局部,通过贾岛自言自语的表演、韩愈的心理活动,再现当时的推敲过程,让学生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语言有温度,字词
7、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 三、走近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毕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产了和尚。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擅长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很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首领。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熟悉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假如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忆
8、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熟悉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胜利,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常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四、咬文嚼字,推敲课文语言 1、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括号里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在这句话中用哪一个词比拟恰当? 2、大家读读课文,找一找精确用词的地方。像韩愈一样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设计意图】本片断是书后的一个练习,放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推敲,
9、或者说斟酌文字的妙处。 五、拓展诵读,沟通推敲佳话 1、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古往今来,为了追求形象生动、精确传神的表达效果而呕心沥血、吟诗作文的又何止贾岛、韩愈呢?不少诗人,由于锤炼了一些字眼,也留下了这样一些不朽的名句和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诗句: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春烟。 3、分四人小组争论争论: (1)诗句中所空缺的是什么字? (2)把诗人所用的字换成其他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4、关于“绿”字,也有一段佳话,谁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六、走出文本,学习推敲语言 1、好诗、好文章是仔细推敲的成果,俗话说:“文章不
10、厌白回改。”接下来,我们来推敲一句话,看能不能表达得精确、生动一些。 2、出示: 春风吹绿了树荫,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3、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悉了擅长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推敲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地。不经推敲,打磨不出精品。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擅长推敲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贾岛仔细严厉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有了充分的熟悉。对文本中的字词有了初步推敲实践,但还必需寻求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进一步感受古人创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情境练习拓展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深度,增加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感悟力、
11、制造力、思维品质得到进展。 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熟悉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地,并从中受到训练。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地。 课前预备: 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扣问课题 1、引出: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
12、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 生:季羡林 2、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_),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2022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 3、揭题导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 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 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其次个家乡。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 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 6、叩问“让
13、”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 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 7、牵线“漂亮”,一线贯穿 2022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仆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季羡林答复说:变化是有的,但是漂亮并没有转变。 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 漂亮并没有转变是指哪些漂亮没变呢? 8、过渡语:莫非真的只有花的漂亮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味道儿。下面就请同学们连续仔细自由地读书。
14、留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完后思索,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教师来检查检查。 宇宙间美的东西许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许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 (2)同样的道理,其次句应当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漂亮并没有转变。 (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漂亮,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漂亮。听教师读。 (2)我还是采纳刚
15、刚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漂亮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漂亮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 (3)生读句子 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纳重读,也可以采纳停顿的方法。 很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 (1)停顿教学,“如”是似乎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常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 (2)介绍山阴道的漂亮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
16、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今声名远播,许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 (3)齐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肯定要清晰,简洁,明白。发觉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 (1)沟通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很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 (3)生自由读,做批注。 (4)学生沟通,教师相机点评。 (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教师
17、发觉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 学生沟通: 预设:花特别的多 那可能会有哪些花? 这些花都分散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许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什么是姹紫嫣红? 预设:花有许多种颜色。 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 (6)朗读训练,引读 你看,全部的花聚拢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 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 姹紫嫣红。 走在这条街上
18、,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 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沟通想象的画面 (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 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假如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满意舒适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究竟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 (11)背诵句子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
19、“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 1、教师引导:是啊,德国确实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扫瞄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沟通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沟通: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 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旧把花栽种
20、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 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 学生沟通(鄙视、赞美)齐读 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 (1)什么是莞尔一笑。 (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 (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 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固然的行为 9、引导感受行为美 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漂亮的啊?行为美!(板书) 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 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观察花的背影,可是如果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
21、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地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种境地是怎样的境地?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引读: 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3、沟通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1)
22、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始终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学生沟通,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扫地,借阅书本 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课文最终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 说明白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 假如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 六、回忆“漂
23、亮不变”,升华课堂 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漂亮并没有转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 花的漂亮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 2、季羡林爷爷说的漂亮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 七、朴实拓展,抄录“漂亮” 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 八、板书 漂亮没变? 花团锦簇 花美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风土人情美 我为人人 行为美临街而种 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熟悉“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局部的方法,为每个局部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沟通。
24、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观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共享) 3.这张图片的仆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稳固把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局部拟写小标题吗
25、? 第一局部: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其次局部: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局部: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局部:青铜预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终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根据巡游挨次,写一写自己巡游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详细生动地进展描写,表达自己喜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根据巡游挨次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许多漂亮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爱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沟通:要按巡游挨次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观赏一组图片。(出示:宏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著名遐迩的黄山) 2、刚刚教师展
27、现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巡游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巡游过的地方清晰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争论沟通。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肯定的挨次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巡游的挨次、从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外形、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巡游的地方名
28、称,可以是小区四周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巡游的路线图,帮忙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例如: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 中间:具体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根据肯定的挨次,如空间挨次、时间挨次。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风光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处处有漂亮的风光,说也说不尽,盼望你有时机去细细观赏。 5、学生自
29、由习作,教师巡察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察过程中发觉的两篇优秀习作,请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刚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根据挨次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长。 写完之后,同桌沟通,相互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 巡游挨次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奇妙过渡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由于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巡游过的地方要根据挨次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奇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局部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构造方式来进展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由于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看,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认真观看的习惯。 语文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