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总结微专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14238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 总结微专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史 总结微专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史 总结微专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 总结微专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世界史总结微专题微专题1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代希腊(1)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表现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机构产生方式主要职责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讨论国家法律和政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抽签产生召集公民大会,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抽签产生审理各种案件日常司法机关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2)斯巴达寡头政治的代表表现:国王世袭继承,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由选举产生,更换频繁。特点:实权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公民大会权力较小。2.古代罗马(1)罗马共和国的

2、政体执政官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等。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受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2)罗马帝国:实行元首制;皇帝掌握国家权力,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3)古代希腊罗马政体的共同点: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都维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公民仅为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采邑制)(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西王国(日耳曼人王国)的建立。(2)影响: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后一分为三,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3、。2.特 征: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互相利用。3.法国:三级会议召开(1302年)(1)背景:王权与教会的冲突,法王腓力四世的召集。(2)影响:强化了王权,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4.英国:三件大事(1)1215年,英王被迫签署 大宪章,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2)1265年,英国国会召开,议会制度开始形成。(3)1343年,英国议会分成上、下两院。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689年 的 权利法案,为其奠定了基础。(2)1721年,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议会内阁制)。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3)19世纪(1832年、

4、1867年、1884年),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大部分成年男性公民获得了选举权。2.美国的共和制(1)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随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2)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3)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黑人获得公民权。1920年,妇女获得公民权。3.法国的共和制(1)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巩固。(2)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逐渐成为议会制共和国。4.历史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微专题2西方的文官制度一、背景1.中古后期,西欧国王和权贵

5、凭个人的喜好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2.17 18世纪,欧美国家是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出现私相授受现象,导致乱象频发。3.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政党分肥制”出现许多弊端:腐败泛滥,政局不稳,行政效率低下。4.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设置增加。5.“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6.19世纪前期,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印度殖民政府的改革经验。二、建立1.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2.1 9世纪初,英国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出现政务官,事务官(即文官)两类政府官员。3.1855年

6、,英国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考试。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管理能力不满。4.1870年6月,英国再次颁布法令,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5.188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即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文官制度。三、特点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四、作用1.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2.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3.“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4.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

7、和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微专题3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渊源罗马法(1)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 十二铜表法,又 称 十二表法。(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2.发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 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3.普通法系12世纪前后,普通法在英国逐渐形成。1215年,英国通过 大宪章,开始限制王权。英美等国的法律构成了普通法系,又 称“英美法系”。4.民法系1789年后,法

8、国开始制定一系列法律。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 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形成了民法系,又 称“大陆法系”。二、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1.基本特征(1)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二者独立。(2)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3)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保证程序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2.局限性: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存在逐渐改进的过程。三、宗教伦理与教化1.背景:5世纪,日耳曼人国家(法兰克王国)逐渐接收

9、了基督教。2.表现:教士们的主要任务是宣讲教义;还开办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节日大多与宗教基督教有关;教会对人们的日常告诫。3.作 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4.发展形成新教(1)内容: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自己阅读 圣经;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2)影响:促进了文化的普及,激发了人们追求财富的热情;但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微专题4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古希腊时期的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治理(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

10、园事务。(2)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掌握城市政权,进行城市治理。(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近代西欧国家的基层治理(1)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公共服务功能。(2)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3)1835年,英国颁布 市政法案,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4)工业革命后,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促使社区组织开始形成。4.主要特点:强调自治,地方政府享有的自治权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基本上不直接干预社区事务。5.历史作用(1)进行居民自我管理,提供各项服务,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11、2)20世纪80年代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提高了地方治理的效率。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1)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3)1935年,美国颁布 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4)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5)北欧四国及法德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6)20世纪80年代,主要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2.内容:建立医疗(疾病)、养老、就业(失业)、教育等保险制度。3.评价(1)积极性:改善了群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

12、,有利于经济发展。(2)弊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滋长懒惰行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4.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2)1951年2月,颁 布 的 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3)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微专题5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2.表现: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作物传播到欧洲,后又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3.玉米的传播(1)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广泛种植。到17世纪

13、,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2)明朝时期,由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前,种植已经遍布全国。4.马铃薯和甘薯:16世纪末,马铃薯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和甘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5.番茄的传播(1)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开始被当作食用品栽培。(2)明朝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蔬菜在农场种植6.辣椒的传播(1)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2)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中国的西南和中南地区流行。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 .传入美洲的欧亚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甜瓜、豌豆;

14、甘蔗等。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的影响最大。2.小 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后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3.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4.传入美洲的欧亚畜禽有牛、驴、骡、马、猪、羊和鸡。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800年前后,世界人口已经突破9 亿。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比如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美洲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中国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微专题6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1.背景(1)工业革命前,

15、英国的手工工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专业化。(2)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批产业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2.形成:工业革命期间,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 工厂制度随即形成。3.内容(特点)(1)厂房要有一定规模,工人实行倒班制。(2)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对工人进行管理。(3)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各部门协同劳作,进行标准化生产。(4)原料由工厂统一分发,合理调配。(5)制定市场方案,开拓产品销售渠道。4.历史作用(1)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工业革命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5.

16、扩展: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了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张骞、范旭东等人投身实业救国。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城市人口猛增,不少小城镇发展为工业城市。曼彻斯特成为英国城市化的典型。(2)鸦片战争后,上海、青岛等地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3)20世纪至今,西方国家逐渐重视城市规划,促使城市布局日益宜居化。2.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1)英国兴建大量铁路;修建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是著名的水运枢纽。(2)英国港口同陆上交通连接,形成了不列颠的水陆运输网,被称为“运输革命”。3.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17、英国等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和城市连为一片。4.人们的时间观念空前加强,生活节奏加快坚持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许多人佩戴表,大城市多处设有标准钟。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1)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由政府发展教育,通过立法、经费支持等措施促进初等教育的反展。(2)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推广义务教育,还出现了工人学校。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如劳动时间过长,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和职业病时常发生等。微专题7 2 0 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

18、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2.社会主义的发展1922年底苏联成立,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3.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1)各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2)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2)表

19、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6.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2 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7.新中国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2)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8.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问 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战争与经济

20、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2.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3.影响(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3)经济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4)贸易手段发生改变。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 .背景:2 0 世纪初经济大危机时,各国滥发纸币、货币贬值、汇率战,造成金融混乱。2 .解决(1)1 9 4 4 年 7月,在美国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1 9 4

21、 5 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 F)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3)1 9 4 5 年底,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 B)成立,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3 .核 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4 .作 用:稳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美国霸权。5 .崩溃:2 0 世纪7 0 年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实行浮动汇率。6.新发展(1)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如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2)不同金融机构相互融合,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走向融合,促使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出现。

22、微专题8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 .背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和征服.2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变化之一(1)直接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传染病的流行。(2)结果:造成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了黑奴贸易的兴起。3 .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变化之二(1)概况:1 5 0 2 年,葡萄牙人把第一批黑奴运到美洲,三角贸易兴起。黑奴被称为“乌木”。主要路线是欧洲非洲一美洲一欧洲。影响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约一亿人口,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对美洲:为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欧洲:殖民者积累了大量财

23、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4.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增一变化之三。5.影响: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其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6.现状: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1)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大多数。美国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2)在海地等国,黑人人口占多数。(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国,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西洋人口结构的改变I.殖民活动三步曲(流放罪犯一建立牧场一开采金矿)(1)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最初被当作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24、2)19世纪,英国人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2.结果(1)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减少。(2)大量英国人及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背景: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2.开始(1)19世纪中叶,大批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劳工来到美洲。华工又被称为“猪仔”。(2)1860年,清政府在 北京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3.概况(1)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太平洋铁路工地等地的主要劳动力。(2)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接近50万。(3)19世纪中叶,大量亚洲劳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 万。4.影响: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澳洲、美国等地都形成了“唐人街”,保存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