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林业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1.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一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关于材料选取及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杂交时,父本在花成熟后除去全部雄蕊B.自然繁殖的豌豆都是纯种、两性花C.人工传粉的顺序:去雄T套袋T授粉T套袋D.与山柳菊相比,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2.豌豆的豆荚饱满(显性)和不饱满(隐性)两种类型杂交得F i,B 自交得F 2,欲使 F 2 出现饱满:不饱满=3:1,应该满足的条件之一是()A.亲代和R,都必须为纯合子B.R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C.对 B母本必须进行套
2、袋操作D.F 2 中豆荚饱满和不饱满个体存活率相同3 .某植物的高茎(H)与 矮 茎(h)、子粒黄色(R)与 绿 色(r)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将该植物杂交,对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出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H hR r x H hR r B.H hR r x hhr rC.H hR r x H hr r D.H hR r x hhR r4 .果子狸的长尾与短尾、灰毛与黑毛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纯合长尾灰毛品种与纯合短尾黑毛品种杂交得到B,再用B 自交得到F 2,实验结果见表。其中丙的表 型 为()A.长尾灰毛或短尾灰毛 B.短尾黑毛和长尾灰毛P长尾灰毛X
3、 短尾灰毛F i长尾灰毛F 2 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甲乙丙T9331C.短尾灰毛或长尾黑毛 D.长尾黑毛或短尾黑毛5 .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三个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A.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乙 丙B.甲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C.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D.该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为MM或m m6 .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存在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环节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于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C.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基因型不同的有性生殖细胞D.动物产生的配子中一般不存在同源染色体7.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
4、的是()A.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男性的丫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D.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子的女儿患病8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发现“牝鸡司晨”的性反转现象。己知鸡是Z W型性别决定,控制鸡羽毛芦花(B)和非芦花(b)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WW的胚胎不能存活。一只性反转的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交配,R的性别为雌:雄=2:1。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性反转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W B.R中芦花:非芦花=1:2C.R中雄鸡羽毛的表型为芦花 D.R中雌鸡的基因型有两种9 .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了转化来的S型细
5、菌的毒性是可以遗传的B.艾弗里实验中被D N A酶处理的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 N A,所以D N 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 N A和蛋白质外壳分开10 .下列有关D N A分子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对位于D N A分子的外侧,构成D N A分子的基本骨架B.D N 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甘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C.生物的D N A分子中都至少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D N A分子中A-T碱基对数量越多,热稳定性越强11.下列关于D N 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 N A
6、分子复制时先全部解旋,再进行复制B.D N A分子复制过程中没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第2页,共24页C.DN 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 T PD.DN A分子复制是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子链12.某动物1号染色体和4 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均会影响眼睛颜色及眼睛构造,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W 白眼n朱红眼1II丫有S星眼眼号 染 色 体 4号染色体A.基因为具有遗传效应的DN A片段 B.图中n 基因与丫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生殖细胞中可同时存在W 基因与s 基因 D.该动物细胞的基因不全位于染色体上1 3.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 I F-
7、l a,一种蛋臼质)与核转位蛋白(A R N 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 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但是在正常条件下,H I F-l a 会被蛋白酶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亘J)-返还)一蛋白睥体降解、OHA.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完成E P O 基因的表达B.E P O 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单体是氨基酸C.细胞合成E P O 时,t RNA 与 mR N 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H I F-l a 与 A R N T 结合到DN A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1 4 .如图表示三种R N 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4
8、1ali甲A.甲中的R N A参与核糖体组成B.乙中的r R N A 上含有反密码子内C.丙是t R N A,由三个含氮碱基组成,可转运氨基酸D.R N A中含有核糖,真核细胞中R N 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1 5.基因的多效性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的多种性状,又 称“一因多效”,如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生物细胞中的基因都具有多效性B.豌豆种皮颜色、叶腋黑斑只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关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D.排除环境干扰,只需研究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能确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16.如图为人体
9、细胞内基因1、基因2 与相关性状的关系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I 正常学囹胞同一个体正常体细胞中同时存在基因1与基因2|骼气艘一 JR色KA.B.图中表现出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为:D N A-R N A-蛋白质C.老人白发增多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含量下降D.基 因 1与基因2 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不同1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B.基因突变对生物大多是有利的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D.健康的青少年不会发生基因突变18.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C.基因
10、重组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D.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变异B.小鼠一条染色体上A 基因重复引起表现型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一对正常的大龄夫妇生育了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某动物9 号、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导致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0.关 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葱可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固定的细胞2 次C.剪取根尖约0.51cm放置于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染色体数
11、目加倍D.低 温(4)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1.如图表示母亲生育年龄与子女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第4页,共2 4页洪、蚪奉尔把加强y A.大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筛查唐氏综合征B.子女患唐氏综合征与父亲产生的精子异常无关C.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母亲年龄越大,21号染色体不分离的可能性越大22.下列关于物种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3.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
12、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国二.I种群率|工|门然选择II积累同上整-I基因膜的差别|工-|时间II导致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环境协同进化D.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结果分别是生存斗争、适者生存24.某动物种群中,雌性和雄性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均依次占20%、40%、40%.已知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无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基因型aa的频率约为()A.50%B.55%C.45%D.20%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
13、多样性的形成B.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和物种多样性26.科研人员培育出新品种超甜玉米(染色体2n=20,雌雄同株),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像水果一样直接生吃,因此被称为“水果玉米”。现将水果玉米中纯合的黄粒玉米植株与纯合的紫粒玉米植株杂交,R 植株上全为黄粒,对 R 自交后代F2所结籽粒的粒色进行统计,结果黄粒:紫粒:白粒为602:149:5 0,现将 F2的紫粒与白粒种子播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已知每植株结实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F2中黄粒的基因型有 种,若 F2中紫粒玉米植株全部自交,收获其种子
14、,则白粒种子数所占比例为。(2)控制水果玉米粒色的基因遗传符合 定律,请以题干杂交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思路:o预期实验结果:。27.图 1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图 2 是某个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显示部分染色体),字母代表基因。回答下列问题:图I(1)图 1中的DNA不包括分布在 和 的 DNA。图 1中 AB段变化的原因是,发生的时期是。(2)图 1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 T l的原因是。图 2 细胞处于图1的_ _ _ _ _ _ 段。(3)假设图2 中基因A 和 a分别控制该植物种子的黄色和绿色,B 和 b 分别控制种子的长形和圆
15、形,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图2 对应的个体进行自交(不发生染色体的互换),后代出 现 的 性 状 及 比 例 为。28.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I V 表示细胞内的物质或结构,甲丙表示有关生理过程,箭头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甲过程表示 o 图中H代表的物质为 o(2)图中乙过程ni相对n 的 移 动 方 向 为。由同一个n 合成的多个w 的结构(填“相同”或“不同”兀同一个II上 可 同 时 结 合 多 个 川 的 意 义 是。(3)图中V 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 N A,则参与过程丙的物质VI是。(4)若
16、 rbcs基因表达产物SSU由 n 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不含终止密码子)至少为 O第6页,共24页(5)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叶绿体功能(填 会”或“不会”)受到影响,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受控制。29.如图表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甲遗传病由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基因B/b控制,且HL不携带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口正常男性O正常女性口甲遗传病男性患者。甲遗传病女性患者阿乙遗传病男性患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2)图中H b的基因型为,氏2与W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
17、)W2的 乙 病 致 病 基 因 来 源 为-(4)某实验小组调查甲病的发病率时,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调查时需要做到 o30.育种工作者想培育一个新作物品利,设计了一些育种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产X射线处理一选育C品种 连续白交f 选择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的D品种A品 种X B品 种-E 花药离体培养一幼苗一(X处理)-E品种幼 苗-*(X处理)*F品种(1)1途径用x 射线处理的目的是(2)2 途径育种中,通常从F2中开始筛选D 品种,原因是。若 A 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B 品种的基因型为A A bb,双显性个体为优良性状,F?中选育的具有 优 良 性 状 的 个 体 中 能
18、 稳 定 遗 传 的 占。(3)通过途径培育E品种的育种方法是。途径育种过程中,X处理的作用是。第8页,共24页答案和解析1 .【答案】A【解析】解:A、杂交时,母本在花粉成熟前除去全部雄蕊,A错误;B、豌豆属于两性植物,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故自然繁殖的豌豆都是纯种,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人工传粉的顺序:去雄一套袋一授粉一套袋,C正确;D、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山柳菊花小,做杂交实验困难,D正确。故选:A o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 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一套上纸袋一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一套上纸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比较
19、基础,只要考生识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 .【答案】D【解析】解:A、亲代必须为纯合子,R必须为杂合子,A错误;B、F i 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的数目,B错误;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对B不需要进行套袋操作,让其自交即可,C错误;D、F 2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D正确。故选: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B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 2 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
20、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掌握F?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 .【答案】A【解析】解:通过分析可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都是双杂合子,亲本基因型为:H h R r x H h R r。故选:A。分析柱状图: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H h:黄色:绿色=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 r。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4.【答案】C【解析】解:根据表格
21、中长尾灰毛x短尾黑毛,后代子一代全为长尾灰毛,判断长尾对短尾为显性,灰毛对黑毛为显性,假设控制长尾的基因为A,控制短尾的基因为a,控制灰毛的基因为B,控制黑毛的基因为b,根 据F 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例是9:3: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因此子一代为双杂合子A a B b,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甲占9份(A _ B _):乙(A _ b b或 者a a B _):丙(a a B_ 或 者A _ b b):T(a a b b),判断丙的表现为短尾灰毛或长尾黑毛。故选:C o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22、,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5.【答案】C【解析】解:A、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判断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动物,A错误;B、该动物为雌性动物,甲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判断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判断甲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
23、体,B错误;C、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C正确;D、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判断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2个M基因和2个m基因,判断该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为M m,D错误。故选:C o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24、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减数分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第10页,共24页6 .【答案】A【解析】解: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相互融合的过程,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基因型不同的有性生殖细胞,C正确;D、动物一般为二倍体,其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
25、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其产生的配子中一般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 o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受精作用的
26、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7 .【答案】D【解析】解:A、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C、男性的丫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C错误;D、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子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D正确。故选:D。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体共有2 3 对染色体,2 2 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女性染色体组成为2 2+X X,男性染色体组成为2 2+X Y,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
27、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3、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答案】B【解析】解:A、性反转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没有改变,仍为ZBV,A 正确;B、由母鸡性反转成的非芦花公鸡基因型是ZBW和芦花母鸡ZbW交配,后代ZBZ与ZBW:ZbW=l:1:1,所以B 中芦花:非芦花=2:1,B 错误;C、F i中 ZBZ%ZBW:ZbW
28、=l:1:1,所以F i中雄鸡羽毛的表型为芦花,C 正确:D、F i中 ZBZ/ZBW:ZbW=l:I:I,所以F i中雌鸡的基因型有ZBV和 ZbW共两种,D 正确。故选:B。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 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 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 Z.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 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 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 W,其与母鸡ZW 交配,后代为:所以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2:1。母鸡和性反转公鸡产生的
29、配子zdw6Z?ZZ(公鸡)ZW(母鸡)W?ZW(母鸡)WW(致死)本题以“牝鸡司晨”为材料,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是考查求“该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其后代性别比例”,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基因型,写出相关的配子类型,再确定后代。9.【答案】D【解析】解:A、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了转化来的S 型细菌的毒性是可以遗传的,A 正确;B、由于转化因子是DNA,DNA酶可将DNA水解,因此艾弗里实验中被DNA酶处理的 S 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与R 型细菌混合,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B 正确;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 N 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 N 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正确;D、
30、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D 错误。故选:D。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第12页,共24页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 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
31、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0.【答案】B【解析】解:A、碱基对位于DNA分子的内侧,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 错误;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甘酸,该分子是以4 种脱氧核甘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组成的,B 正确;C、生物的链状DNA分子中都至少含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 错误;D、DNA分子中A-T碱基对数量越多,其中含有的氢键越少,其热稳定性越弱;DNA分子中G-C碱基对数量越多,其中含有的氢键越多,其热稳定性越高,因为A-T之间有两个氢键,而 G-C之间有三个氢键,D 错误。故选:B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
32、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1.【答案】C【解析】解:A、从结果看,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从过程看,DNA的复制方式为边解旋边复制,A 错误;B、DNA双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所以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B错误;C、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并且消耗ATP,C 正确:D、DNA分子复制是以两条母链为模板
33、合成两条子链,D 错误。故选:Co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 种脱氧核甘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 种脱氧核甘酸:(3)能量:A
34、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条件、特点及准确复制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2.【答案】B【解析】解:A、基因通常为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图中的各个基因均具有遗传效应,A 正确;B、图中n 基因与丫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 错误;C、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故在精子中可能同时包含图中四种基因,包括W 基因与s基因,C 正确;D、该动物细胞的基因不全位于染色体上,还有的位于线粒体中,D 正确。故选:Bo题图分析
35、:1号染色体上存在白眼基因W、朱红眼基因n,4 号染色体上有星眼基因s有眼基因Y,两条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涉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本题考查基因与DNA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答案】A【解析】解:A、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基因信息的转录,因此不能完成EPO基因的表达,A 错误;B、HIF-la会被蛋白酶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EPO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单体是氨基酸,B 正确;C、细胞合成EPO时,需要经过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中tRNA与 m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从而实现多肽链的合成,C 正确;D、HIF-la与 AR
36、NT结合到DNA的相应部位,进而促进EPO的合成,说明HIF-la与ARNT结合到DNA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D 正确。故选:Ao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甘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在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2、mRNA合成以后,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缺氧诱导因子的作用
37、机理,并结合所学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第14页,共24页译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4.【答案】D【解析】解:A、甲中为m RNA,是翻译的模板,参与核糖体组成的是乙中的rRNA,A 错误;B、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 错误;C、丙是tR N A,含有多个含氯碱基,其中一端相邻的3 个碱基组成反密码子,C 错误;D、RNA为核糖核酸,其中含有核糖,真核细胞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D 正确。故选:D。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种R N A,甲是m R N A,乙是rR N A,丙是tRNA。本题结合图示,考查RNA的种类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5.【
38、答案】C【解析】解:A、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即基因具有多效性,但并不是所有基因都具有多效性,A 错误;B、豌豆种皮颜色、叶腋黑斑除了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B 错误;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常情况下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与多个性状有关,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C 正确;D、基因除了位于染色体上,还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等上,因此排除环境干扰,只研究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确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D 错误。故选:Co基因多效性是指一个基因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的形成。在
39、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很多生化反应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因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和影响新陈代谢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决定性状的形成。由于生物体的各种性状和各种生理生化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因的作用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基因影响了这种性状,又会间接地影响其他性状。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豌豆性状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16.【答案】C【解析】解:A、通常情况下同一个体正常体细胞含有该生物的全部基因,因此同时存在基因1与基因2,A 正确;B、图中为基因表达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为:D N A-R N A-蛋白质,B 正
40、确;C、老人白发增多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醐活性下降,黑色素合成减少,C 错误;D、基 因 1与基因2 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不同,前者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后者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正确。故选:Co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分析题图:是转录过程,是翻译过程,是异常血红蛋白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正常血红蛋白形成正常红细胞,酶的催化作用。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
41、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7.【答案】C【解析】解: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但未必一定是显性基因基因,A 错误;B、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大多是有害的,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B 错误;C、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突变频率很低,C 正确;D、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健康的青少年也会发生基因突变,D 错误。故选:Co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儿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 频 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
42、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18.【答案】D【解析】解: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A 正确;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因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B 正确;C、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C
43、 正确;D、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才能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第16页,共24页故选:D。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 9.【答案
44、】B【解析】解:A、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变异,A正确;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重复引起表现型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2 1 三体综合征是指2 1 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9号染色体和2 2 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故选:B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
45、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46、,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 0.【答案】C【解析】解:A、大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可作为实验材料,A 正确;B、卡诺氏液固定后,需要用9 5%的酒精冲洗2 次,洗去多余的卡诺氏液,B正确;C、剪取根尖2-3 m 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进行低温诱导,C错误;D、低 温(4)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故选:C o一、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
47、根尖2-3 m m (最好在每天的1 0-1 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 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 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 m i 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镶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l O m i 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 1 g/m L 或 0.0 2 g/m 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 m i 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镜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镒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
48、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1、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一解离一漂洗-染色一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 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 5%的酒精溶液(解离)。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1.【答案】B【解析】解:A、大龄孕妇患有唐
49、氏综合征的概率更高,可通过产前诊断筛查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病的发生,A正确;B、唐氏综合征的病因是母亲或父亲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第21 号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的,与父亲也有关系,B错误;C、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正确;D、由图可知,母亲生育年龄越大,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病的概率明显增加,病因可能是第18页,共24页是母亲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第21号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的,D正确。故选:Bo1、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50、2、题图分析:曲线走势显示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母亲生育年龄越大,尤其是40岁后,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明显增加。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本题涉及到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2.【答案】B【解析】解:A、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A 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 错误;C、通过遗传使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C 正确: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 正确。故选: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