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稿(15篇)[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说课稿(15篇)[001].docx(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化学说课稿(15篇)初中化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是培育学生学习试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试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好的教材,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价学问、化学根底试验及探究力量的培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就本节课来说,既是对试验室制取氧气学问的稳固提升,又是对制取气体学问的构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可以形成初中化学制取气体的完整学问体系,包括药品选择探究等五个方面,这些学问在今后学习相关学问时能够起到全面的指导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原理、试验装置
2、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重点突破: (1)通过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师生共同确定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响原理。 (2)学生演示试验,和分组试验相结合,准时反应矫正。 教学难点:确定试验室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难点突破: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完成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氧气的试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识,知道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物理性质有关,能生成CO2的反响,想到木炭的燃烧,碳复原氧化铜,碳酸分解,但是没有关于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响来制取的学问。一个班学生的根本状况是:素养参差不齐,中等水平学生较多,根底较差的学生也近十来个。在教学过程
3、中尽量学一些根底学问,有关提高局部,可将课后稳固练习题作为提高题。还要通过试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细心组织,如提问辅导,巡回指导。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能说出在试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原理,建立制取气体的学问体系能独立完成试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 (2)通过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和主动猎取知的力量,不断增加学生的参加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过程,完成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的探究过程。利用分
4、组试验和演示试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完成两个探究试验。通过设计的装置的环节提高对装置的理解和熟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试验、问题的争论,培育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讨论性学习,体验探究胜利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合作沟通、争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2、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教学着重实现了学生的参加性,由于学生主动学习是获得学问技能最正确的途径。另外,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多个探究环节,自然的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很好的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和试验力量
5、。另外的突破是,多手段实现即时反应目的。 教学分为三个环节,新课引入、讲授新课、反思提升、布置作业。 一)引入新课。情景引入,在处理大理石制品时消失了意外现象,意外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学生通过猜测和验证、得结论,完成第一个探究过程。然后再思索,这个试验有什么利用价值?从而引入今日的教学内容。然后板书本节的教学目标,介绍重难点,等待学生完成每一局部板书。 二)讲授新课。选择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这个环节上面,我实行让学生先发散后收敛的思维训练方式。让他们从已有学问中选择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再通过热闹争论,从中选出最适合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个方法。接下来从几个相像的药品中通过分组试验选择最适
6、合的一个。然后学生完成板书,实现即时反应与矫正。反响原理这个环节,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复分解反响,教学时直接讲授,不做过多绽开,使教学突出重点。但是尝试了教授反响规律交换思想,便于学生理解把握方程。制取气体这个环节,由于已经有氧气制备的学问储藏,这局部学问以及比拟有根底,简洁的复习氧气制备气体装置后,不对二氧化碳再做学问回忆,让学生自己提炼学问点,绽开选择和设计,然后通过视频投影展现学生设计,便于发觉问题再次实现反应准时目的。接下来,教学进入演示阶段,请学生代表完成制取和检验气体的操作,检验他们的制取气体的技能。再通过学生对他们的试验过程问题的评价,准时订正错误,同时也实现了多层面学生的参加性。
7、三)课堂反思 教师提出问题:上述试验装置反响大现在还没有停顿,你对此有什么熟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学生参加争论、分析缘由、制定方案、解决问题,这样实现了学问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试验分析力量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擅长对试验进展反思的学习习惯。 四)作业布置 配套讲义。 五、教具预备: 仪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导气管(弯、直)、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小黑板。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 六、教学流程 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争论,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响原理及反响药品回忆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出示制取二氧化碳的
8、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进展练习。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试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一)药品及反响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二)装置确实定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三)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说课稿2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体系上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学问的延长
9、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展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展化学计算的根底,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学问与技能 通过观看比拟,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通过争论,培育学生总结归纳学问的力量;通过活动与探究,培育学生学习应用化学学问和化学工具的习惯和力量;通过嬉戏与练习,增加对所学学问的记忆和理解,稳固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究化学学问的兴趣,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
10、性和严密性,以及敬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关键是创设恰当的情景,组织好活动与探究,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法分析】 依据学生现有的学问和力量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消失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本节课主要采纳以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线,结合使用谈话法,归纳分析法、争论法、试验法、练习法以及多媒体帮助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
11、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地猎取新学问,并充分运用多媒体帮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 教学冲突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育力量的关键。本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看、争论、分 析,培育其自主力量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加时机,增加了参加意识,教给学生猎取学问的途径,思索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胜利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温故导新) (多媒体显示) 1、煤饼燃烧后剩下的煤渣的质量与煤饼相比有什么变化?此反响遵守质量守恒定
12、律吗?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把这个反响表示出来吗? 2、P2+02 点燃 P202 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为新授学问做好铺垫。通过想一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动身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从而引出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其次步:猜一猜(观看猜测) (多媒体显示)1、广告:“水变汽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设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思索,得出一个化学反响不是随任凭便发生的,而是以客观事实为根底的,肯定不能凭空想象。 (
13、多媒体显示)2、教材P93图片 猜一猜:第一幅图片提醒的一个化学反响是什么?左右平衡了吗? 其次幅图片左右平衡了吗?用一个什么化学方程式把它表示出来? 其次幅图片中的平衡,是怎样从第一幅图中的不平衡变化来的? 设计意图:从图片形象直观地告知学生,H2和0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让学生既懂得了配平的原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又很轻松地接触到本节课的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为下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伏笔。 第三步:试一试(自主探究) 1、你们看到过“找错误”这样的电视节目吗?现在我们也来试试,有人说,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 P+02P02 请同学们指出这个化学方程式的错误有哪些? (
14、学生思索答复:生成物可能不对,没有反响条件,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上述的化学方程式应当怎样改正?写出化学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让学生们热闹争论,找错误,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步骤。) 4P+502 点燃 2P205 第一步:将磷、氧气的化学式写在左边。P202的化学式写在右边。反响物与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其次步:配平:由于左边有两个氧原子,右边有四个氧原子,两数的最小公倍数10,所以在氧气前面配上5,在P205前面配上2。式子右边的磷原子个数是4,左边磷原子个数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4(适时点拨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第三步:标明化学反响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3、化学
15、反响的信息是否都反响在化学方程式中了呢? 演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试验,有气体生成。 4、能不能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出这一信息? (能,在氧气下的化学式后面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演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响,有沉淀产生。怎样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这一信息? (在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后边加一个向下的箭头。) 5、是不是见气体和固体就不加箭头呢?请你们看书自找答案。 设计意图:强化理解、稳固练习。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使学生在尝试中知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有利于学生力量的进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步:练一练(讲练结合) (多媒体显示) 1、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
16、什么? Fe+02点燃 Fe02 Fe+02 点燃 Fe304 2、试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1)铝在氧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水通电分解 (4)一氧化碳(C0)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独立完成,教师来回查看。帮忙学生教导、订正。反应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把握本节重点。 第五步:议一议(小结提高)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什么?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留意什么? (多媒体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口诀 1、写 左写反响物,右写生成物。 2、配 写好化学式,记得要配平。 3、注 短线改引号,条件要著明。 气体和沉淀,箭头
17、要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本节所学学问,师生共同小结。让学生体会要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量。 第六步:做一做(课节稳固) 1、嬉戏。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领取一块小黑板和一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有各种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每个盒子里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14组盒子里有干扰卡片,56组供应反响的文字表达式。14组分别拼出了硫、铝、铁、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6组拼出锌与稀盐酸反响,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用嬉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纸笔练习,让学生熬炼眼、手、脑的协调力量,将理论学习学问搭上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
18、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学问的过程,培育合作意识。 2、教材P99:1题、3题、4题。 3、依据信息写化学方程式 (1)汽车尾气中含有C0、N0等有害气体,可在用铂、钯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响。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宇宙飞船的火箭推动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N2H4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02),它们混合时发生反响。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意图:进一步稳固所学学问,通过学生的做。反应学生存在的问,下次上课时予以订正。布置相应的针对性训练题。 初中化学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19、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四单元课题三。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局部内容,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到达了解水平的根底学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神秘翻开一扇窗口;为学生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根底。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在了解原子构造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的根底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熟悉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从而培育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力量。 (2)学习方法与过程:学习“探究、沟通”的学习方式。能在特定情景下,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经受学问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积极探究、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奇怪与憧憬。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神秘,树立“构造打算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 (2)教学难点:离子的表示。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忙学生熟悉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这样,不但能顺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想象力量的进展。 二、教法与学法: 1、学生状况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了肯定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盼望教师能
21、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时机。所以本节课我设置了很多活动:比方,“我会答、“我会写”、“争论与沟通”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2、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教育理念及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状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行了如下方法:利用课件优势,充分展现NaCl的形成过程,从而了解离子的形成,熟悉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学法指导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很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由于本课题的学问形成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一是成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二是通过“创设情景、
22、探究新知”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把握学问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4、教学手段 采纳多媒体帮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微观粒子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有利于培育学生微观想象力量。 三、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状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以下五个教学步骤来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学问回忆、情境引入 1、学问回忆:“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初中学生的学问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学中先通过复习原子构造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展现课件,抽生答复。)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着亲密的关系。 然后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通过上节
23、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响中易失去电子,趋向到达相对稳定构造;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响中易得到电子,也趋向到达相对稳定构造。那么,当他们得失电子后,结果会怎样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来探究离子的形成。 2、创设情景:当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响时,它们是如何得失电子的?氯化钠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切入,形成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3、争论沟通:全班分为八个小组,短暂争论沟通。(这一环节充分敬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避开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 4、漫画导入:投影教材第79页插图410和
24、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构造示意图,引导学生观看最外层电子数目,从微观上分析得失电子趋势。 (设计目的:充分利用漫画效果,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分析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的趋势,使学生在好玩、轻松的气氛中承受难懂的学问,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引导观看、启发探究 环节1、离子的定义:动画展现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后的构造示意图,并提问: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带电荷吗?学生经受观看并发觉它们都带电荷,从而很自然地引出离子的定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启发分析和诱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使定义的引出水到渠成。) 环节2、离子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得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都带电荷的根底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比拟
25、它们所带电荷有什么不同。沟通发觉:钠离子带正电荷而氯离子带负电荷,从而得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概念。 (在轻松的气氛中承受抽象的分类思想,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环节3、离子的表示:通过分析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让学生很自然地承受离子符号的书写就是在原子的根底上标明所带电荷。这样可以轻松突破离子符号的书写这一难点,也为介绍离子符号的意义作好铺垫。固然离子符号的书写还要结合后面的化合价反复训练才能落实。 环节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整合学科之间的学问,提出问题:带异种 电荷的两种微粒之间会产生什么作用力?展现NaCl的形成课件,使学生熟悉到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通过课件展现,使学生始终
26、都处于“制造性”积极思维中,强化了学问的理解与把握。) (三)联想整合、形成体系 1、展现课件原子和离子的关系,让学生分组争论,代表发言,然后教师评价归纳。(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争论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力量。) 2、到现在为止,物质构成的神秘已初步形成体系。结合问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此时提出问题,学生有话可说。通过新旧学问的比照和归纳,让学问更加系统,有利于学生很快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含义;同时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尤其是微观领域的学习产生了渴望之情。) (四)学用结合、展现共性 1、我会答: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上(正)电荷,成为(阳)离子;原子
27、得到电子后,就带上(负)电荷,成为(阴)离子。当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不显)电性。 2、我会写:写出以下离子符号: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设计目的:第1题,主要是对离子的形成进展检测,第2题,熟识离子符号的书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赐予嘉奖,嘉奖的形式是发放“小礼包”,“小礼包”内写着本节课的学问点,让学生当堂翻开“小礼包”宣读学问点,给学生一点点神奇,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既是对本节课进展总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更是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展了检测,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到达了教学高潮。)
28、 (五)小结沟通、布置作业 1、小结沟通:我把这个环节设计为(1)过程小结、(2)学问小结两个步骤,让学生沟通学习心得、小结本节课的学问。 2、布置作业:完成根底训练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本原则,以“情境教学、问题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的双边情感沟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的培育,微观思想方法的建立,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板书设计 离子 一、离子的形成 二、离子和原子的关系 1、离子的定义 2、离子的分类 三、构成物质的微粒 3、离子的表示方法和符号的意义 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初中化学说课稿4
29、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5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定律,是化学定量讨论的根底。在前面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许多有关化学变化的例子,把握了常见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响,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来。还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熟悉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并了解到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响的微粒解释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在学生积存肯定的定性熟悉的根底上,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一气呵成,促成了学生对物质从定性到定量探究力量的形成。 在质量守恒定律局部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动身,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
30、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索,然后通过作出假设、设计试验、试验探究、沟通争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知道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看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得到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艺规律。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承受起来非常自然,试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内容较多,应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展。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边操作、边观看、边思考,使其得到更多的熬炼时机,其收益会更大一些。 各试验小组所
31、测定的化学反响各不一样,但通过比拟、推断,不断地提醒冲突和解决冲突,必定会激起学生更剧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讲好这局部学问,对学生从定性熟悉要定量熟悉模型的构筑,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及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a、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观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缘由。 b、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响中质量关系。 c、熟悉定量讨论对化学科学进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试验方案的设计,熟悉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根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b
32、、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展沟通和争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让学生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享受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 b、通过向学生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觉史,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讨论与科学家的讨论相像”的骄傲感和满意感,树立“将来我也能成为科学家”的信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试验探究熟悉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运用所学物质微粒构成学问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依据: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科学探究力量是新课标的核心,这是我确定本课重点的依据:依据学生以往的练习反应,以及学生的
33、年龄特点,对微观世界缺乏感性熟悉,这是我确定本课难点的缘由。 二、学情分析 依据教学中青少年身心进展的特点,我从学生现有的学问根底,学习动力,力量等方面分析。 1、学生现有的根底 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物质的构成微粒,化学式和化合物中元素养量分数的计算有肯定的熟悉,在上节中对燃烧有了肯定了解,这对学习本节有较好的根底,有助于本节的理解。但本节比拟系统地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首次接触,学生没有明确的思路,还有些学生对前面物质的构成微粒还缺乏准确的理解,这给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这一难点带来肯定的困难。 2、学习动力、力量 初中生奇怪,对亲身参加活动感兴趣,但受年龄特征及根
34、底学问限制,试验操作技能不高,观看,分析力量不强,语言表达,归纳概括力量较低,这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三、教法分析 我用多媒体flash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留意力,然后引导思索,提出问题。在依据提出的假设设计试验教学中,留意引导学生依据生活中的体验,分别从反响前后物质质量的“增加、削减、不变”三个方面设计出试验方案。对学生设计出的试验,组织同学们进展相互评论,休整错误,改良设计,从而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验进展操作。在试验探究时,我采纳试验一争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试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结论。通过练习,使学生
35、应用所学学问解释前面引入时的例子,这就扩展了学生有关该概念的思路,加深理解,并回应本节课开头时提出的问题。在处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这一难点内容时,我采纳多媒体模拟展现,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四、学法分析 1、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师指导与辅导的全过程,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我个人认为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学问,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动手作、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参加的时机,使学生在把握学问,形成技能的同时,培育其科学的学习精神的学习方法。 2、质量守
36、恒定律是通过试验,分析试验现象的根底上得出的,试验分为“质量增加、质量削减、质量不变”三个方案实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特别重要。尤其要留意在试验的根底上组织好争论,这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能否胜利的重要特征。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五个环节完成我的教学:分别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反应练习,四、归纳总结,五、布置作业。详细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重还是变轻了? 2、酒精燃烧,到最终为什么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3、为什么铁生锈后质量变重了?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37、 活动1、探究性学习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发觉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在呈现的问题情景中思索,发觉并提出“如何确定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通过观看,积极思索、发觉问题的科学素养。 3、提出假设 学生依据已有的化学学问和平常积存的阅历,提出对“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的假设,并与同学们沟通争论学生可能会提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削减,不变三种假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思索,大胆猜测良好的思维方式。 4、设计试验 我启发学生依据提出假设的依据和事先查阅的有关资料,设计
38、出验证的试验方案。 组织学生在班级里沟通试验方案,争论评议。从学生的试验方案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方案,供学生进展探究试验。 5、试验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进展探究试验 试验1、蜡烛的燃烧用于验证反响后质量削减的假设 试验2、铁粉在空气中与氧气的反 应用于验证反响后质量增加的假设 试验3、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响用于验证反响后质量不变的假设 试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留意侧重观看试验反响前后各物质总质量的变化,还有准时鼓舞正确操作的学生,同时订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在试验过程中,可能有些同学没有获得胜利,或没有得到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结论。这是教师要结合介绍质量守恒定律
39、的发觉史,告知大家,科学上的很多重大发觉都是与科学家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鼓舞学生不要气镁,认真查找试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缘由,组织学生课后修正试验方案重新试验。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观看试验现象力量,分析问题力量,归纳概括力量,进展学生擅长合作,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沟通与评价 组织学生沟通,每一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沟通试验结果。针对学生可能得到的不同结论,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展争论,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变化是不是没有规律? 2、得到不同结论的试验方案是否存在差异? 3、测定反响前后各物质总质量变化
40、的试验应在什么条件下进展? 教师综合分析学生的意见和试验装置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试验得到不同结论的缘由,使学生形成“测定反响前后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试验必需在密闭容器中进展”的熟悉。 设计意图;熬炼学生严谨的规律思维力量和语言组织及表达力量。 7、形成结论 在学生通过试验讨论得出“反响前后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的结论根底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出:用与上述相像的方法,对很多化学反响进展讨论,都可以得到一条根本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沟通与争论:为什么“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你能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
41、请以金属镁和氧气的反响为例,与同学们进展争论。 针对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缺乏直观的印象,从而造成他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理解困难,为突破难点,我采纳启发式和多媒体模拟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再展现其模拟过程,这样会给学生直观的现象,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三反应练习 1、比拟以下物质质量大小,用“”“”“”填写空白。 1、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原木材的质量。 2、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原铜丝的质量。 3、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2、某同学定量讨论化学反响时发觉:
42、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小了,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请你帮忙他分析一下,这些反响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既稳固所学学问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及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详细问题的力量。 四归纳总结 1、让学生回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留意的问题。 2、由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定量讨论方法是科学讨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11本章作业第8题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设计试验的理解,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严谨思维的力量。 六、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为指导思想,通过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展
43、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微观解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培育了学生多种力量。 七、板书设计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探究性活动 1、依据问题提出假设1减小2增加3不变 2、设计试验 3、试验探究 4、沟通与评价 5、得出结论: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镁+氧气氧化镁 2mgo22mgo 原子数:氧原子:2氧原子:2 镁原子:2镁原子:2 相对质量:242+162=80224+16=80 在化学变化中: 反响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质量守恒 初中化学说课稿5 各位领导、专家、教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我按以下八个程序说课,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问,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它是在学习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