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810260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145 大小:2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pdf(1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 0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纲热度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 1(5年1 6考)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 I(5年2 9考)3.人脑的高级功能1(5年8考)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1 1(5年1 8考)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 1(5年6考)诊断知识盲点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J)2 .最简单的反射弧由3个神经细胞组成。(X)3.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义)4.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J)5.突触间隙不是一个空隙,内有组织液。(J)6 .神

2、经中枢存在突触,效应器处不存在突触。(X)7 .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大量的钠离子内流。(J)8 .线粒体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神经元内。(义)9 .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化。(义)1 0 .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通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J)1 1 .测量静息电位时电极放在细胞膜外表面。(义)1 2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义)1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下一个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X)1 4.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义)1 5.某人能阅读文字但不能书写,可能是由于言语区的W区受

3、损造成的。(J)1 6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V)1 7 .垂体细胞与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但细胞核基因相同。(V)1 8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J)1 9 .激素被特异性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因此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义)构建知识网络uc 一基本方式反射-局 部 电流包三兴奋在神经双向传导血 纤 维 上 传 导突触电信号f化学信号f电信号结构信号兴奋在神经转换元之间传递单向传递二占的分泌调方甲状腺激索相 关 腺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相关激素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纵向调节方式.分级调节逆向调锄式 反馈调节厂

4、微量和高效一 通 过体液运输一作用于耙器官、靶细胞反射弧.空杓琴硼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一通过神经的调节1.(2 0 1 4.高考海南卷)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 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所以感受器在骨骼肌中,故A项正确。由于b处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d为传出神经,故B项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故C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

5、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兴奋的传递,c处为突触,可检测到神经递质,故D项正确。2.(2016高考全国乙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 H和氧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故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故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 TP,故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

6、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 T P,故D项正确。3.(2015 高考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卡 和 同 时 内 流解析:选D。A项,神经递质存在于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生物膜的分隔作用可避免其被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破坏。B项,神经细胞上的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

7、,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是引起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D项,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Na+内流,若抑制则C内流。4.(2016高考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 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一,图 中 突 触 小 泡 内 的 A-C通过这 一 跨 膜 运 输 方 式 释 放 到,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

8、原因使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O解析:(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 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 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 能(2)胞 吐 突 触 间 隙(3)兴奋 核心探究1.兴奋的产生机制N a+流入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 为“内正外负

9、”o2.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1)膜外: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反。(2)膜内: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流动方向相同。3.兴奋的传递(1)特点:单向传递。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2)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3)与神经递质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等。I易错警示I有关神经调节的五个失分点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在离体实验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3.神经纤维

10、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4.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关。题点突破题点一反射弧的判断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刺 激 I或 II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B.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11、C.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解析:选 D。据图可判断,I 为传入神经,II为传出神经。反射的发生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刺激I 或 II虽然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A正确。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否则会发生调节上的紊乱,B正确。传入神经只与伸肌相连,所以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C正确。图中的神经中枢存在于脊髓中,属于低级神经中枢,所以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D错误。2.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若抑制

12、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传递C.新生婴儿的兴奋,就会引起兴奋;正常成年人的兴奋,不一定兴奋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解 析:选 D。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推出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为突触;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否则,反射弧不完整、不正常。兴奋的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传递。新生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而正常成年人可以自主控制排尿。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能传到,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应考技法反射弧中传入神

13、经和传出神经的判定1.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突触结构:图 示 中 与“一”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一”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可谐音记忆为“粗一出”。4.根据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实验题中会涉及。题点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

14、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点时,K一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II有关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侧到侧D.b点时-,细胞膜侧电位比侧高解析:选D。由膜上的糖侧链可以判断为细胞外侧。a点为静息状态,此 时K+通过离子通道从细胞膜侧向侧移动,膜上的H可能为通道蛋白;b-*c过程为动作电位形成阶段,此时大量的Na+通过离子通道,由膜外内流到膜内,导致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点时,膜两侧电位差为零。2.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

15、位变化 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a b段为静息电位 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A.B.C.D.解析:选B。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电位的变化特点结合题图可知,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的变化,正确;be段是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的,而cd段是由于大量钾离子外流导致的,错误;a b段膜外电位一直保持正电位,是静息电位,正确;将刺激点移到X处,膜外电位依然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回正电位,错误。3.如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 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

16、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B.D.A.C.解 析:选D。该电流表测量的是膜外的电位变化,由 图 甲 知a处先兴奋,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一次,随 后b处兴奋,指针向右偏转一次,故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应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项符合题意。应考技法1.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 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

17、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卡 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始静息水平。2.N a K+离子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I)K+浓度只影响静息电位:K+浓度升高一电位峰值升高 K+浓度降低f电位峰值降低(2)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Na+浓度升高一电位峰值升高.Na+浓度降低f电位峰值降低题 点 三 兴奋的传递1.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

18、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A。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没有影响,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b点没有电信号的作用,不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也不会产生动作电位。2.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

19、并连有电流计I(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H(R处 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流计I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一电位变化对应于P-Q 兴奋传导过程B.电流计I 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 处无K+外流C.电流计II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 S 处电极移至膜外,电流计II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解析:选 C。-*电位变化表示受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可表示兴奋的产生过程;处表示恢复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外流;电流计n 的指针偏转是由于R处带正电荷,s 处带负电荷,与图乙基本相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从图示结构看,兴奋不能传递到s。应考技法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i.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刺 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 激 c 点(bc=cd),b 点 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刺激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 激 c 点,兴奋不能传至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3.细胞膜内外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静息电位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21、指针向右偏转。(2)动作电位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题点四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实验分析与探究1.在用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解析:选C。据破坏前的实验结果分析:若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被破坏,破坏后刺激右后肢,左后肢应发生收缩;若只是效应器被破坏,破坏后刺

22、激左后肢,右后肢应发生收缩。所以被破坏的是传入神经和效应器。2.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451)$1出颂踪0505050504332211(veSS10 15 20 25 30 35 40 45缺氧时间(min)对照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缺氧时间(min)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3、 o(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O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一60 mV变为一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3)在缺氧处理20 m 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不 能)记 录 到 神 经 冲 动,判 断 理 由 是(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 内ATP主要在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 胞 内 A 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

24、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且从坐标曲线中也可以看出,自变量为缺氧时间(横坐标)。(2)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将膜外电位水平定义为O m V,则膜内静息电位为负值。当静息电位由一60 m V 变为一65 m V 时,阈强度变大,说明神经细胞兴奋性水平降低。(3)由阈强度坐标曲线可知,在缺氧处理20 m in时,阈强度在34 pA 左右,给予细胞25 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时,因其小于阈强度,所以不能引起神经冲动。(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 生 A TP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只有主动运输是耗能的。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 生 A T P少,这将对

25、主动运输过程产生影响。答案:缺 氧 时 间(2)外 降 低(3)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3.下面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 a 刺 激 神 经,产 生 的 兴 奋 传 到 骨 骼 肌 引 起 的 收 缩(填“属于”或“不 属 于 )反射。用 b刺激骨骼肌,(填“能”或“不能”)在 c 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 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 时;用 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

26、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表明部位d受损。解析:(1)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神经系统的参与。用 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故不属于反射。(2)用 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 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

27、刺激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d受损,则用a 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c应测到电位,但传不到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答案:(1)不属于 不能(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应考技法1 .反射弧损伤部位的实验探究囹激反射弧中 询 闺1-雕断受损部位|测定反射弧中相关部位的电J 1:-1位变化或观察效应器反应2 .探究兴奋传导或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 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电

28、刺激处 处电位不改变一单向传导f A有反应 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都有电位变化一双向传递;只有处电位有变化一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一)。考 点 二 通 过 激 素 的 调 节 高考领航1.(2016高考全国甲卷)下 列 关 于 动 物 激 素 的 叙 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解 析:选D。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

29、激素的分泌,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多,人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多,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切除动物垂体 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会下降,B项正确。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故可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素 是 由 胰 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 胰 岛A细胞分泌的,D项错误。2.(2016 高考天津卷)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 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尹 肾 上 腺 素神经中枢厂|下丘晶片据图回答:(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 弧中,效应器是,图中去甲肾上腺

30、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 信号到 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调节。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 H,随后其血液中 GnRH 水平会,原因是解析:(1)根据图中反射弧可以看出,脑部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此过程中松果体属于效应器;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在HPG轴中,下丘脑分

31、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使其分泌LH(一种促激素)。LH作用于睾丸可促进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HPG轴中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若血液中LH含量增多,LH会促进睾丸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含量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所以血液中GnRH含量减少。答案:(1)松 果 体 电 化 学(2)体液(或激素)垂体(3)降 低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核心探究1.牢记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胰岛神经传导抗利尿激素分 泌传导曲才肾上腺一肾上腺素一|促激素释放激作 用 于I生 长 激 素 卜分泌叼促 黑 腺 丽叶髅 腺I雌 性 激 素UWP J 激 丸 用

32、雄 性 激 素|2.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一)下上脑一(内分泌腺体+调 控 枢 纽)索释激+索体称激腺名放(-)垂体-分泌促+腺体名 称+激素内腺他泌其分应素相激泌分(1)分级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一般要经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相关腺体三个等级。(2)反馈调节:相应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目的是保持相应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3.激素调节的特点微员 高微(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题点突破题点一酶 神经递质与激素的比较1.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 误 的 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

33、活化能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解析:选 A。一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一些激素的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成分是固醇,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B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传递信息,影响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正确。2.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等三类物质()A.均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B.都是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C.都是运输到靶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D.均具有信息传递作用解析:选 B。人体内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激素和递质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为脂质,乙酰胆碱为有机碱,A错误;有的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错误;酶只有催化

34、作用,D错误。应考技法酶、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关系1.区别:产生部位不同;运输途径不同;酶可反复利用,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2.联系: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均与特定分子结合起作用;都不供能,不组成细胞结构。题点二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1.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B.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激素分泌过多C.图中仅a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寒冷环境中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解析:选C。由图可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不足,从而引起激素和分泌量增多,A正确;甲状腺

35、功能亢进的特征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即负反馈作用,故a、b处箭头均表示负反馈调节,C错误;寒冷环境中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相对增多,D正确。2.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表 示 促 进 表 示 抑 制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解析:选B。动物被运输过程中,接受相应刺激,引起下丘

36、脑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项正确;图中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M,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项错误;由图可知,运输刺激导致动物皮质醇分泌量增多,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进而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使皮质醇含量逐渐恢复,C、D项正确。应考技法反馈调节的模型构建反馈调节: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 负反馈1.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2.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题点三激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的实验分析与探究1.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

37、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1)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为了说明(2)与A、C瓶对比,D瓶和E瓶的结果说明解析:(1)A瓶没加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激素,只有培养基,起空白对照作用,目的是排除培养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比较C、D两瓶,可以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 SH,而E瓶 比C瓶产生的TSH量多,说明下丘脑有促进垂体分泌TSH的作用,实际上是下丘脑通过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答案:(1)培养基不会产生TSH(或不含TSH)(2)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 SH

38、,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2.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甲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乙组:切除甲状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请回答:(1)实验目的是(2)预测实验结果(在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天数(3)分析与讨论: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_ 0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_ 0解析:(1)从

39、题干给出的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状腺的有无,由于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合成和分泌,故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是耗氧量和体长,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2)预测实验结果其实是对实验的因变量进行描述,作图时应对实验的两个因变量都进行预测,指明每条曲线的含义。同时注意图像的科学性、直观大方等。(3)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必然增加,因此乙组与甲组相比耗氧量会有所下降,而甲组不变;甲状腺激素还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乙组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体长不变,而甲组生长正常,体长增加。要证明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40、还可增设丙组,即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答案:(1)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2)如图天数,耗氧f iA/A:甲组耗氧量B:乙组耗氧fitC:甲组体长DD:乙组体长(3)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需消耗氧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应考技法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幼小动物切除甲状腺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切除甲状腺+人体生命活动的模型解读 方法解读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三种模式的判断(如图所示)图 1 图 2 图

41、 3(1)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2表示神经一体液调节,图3表示神经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最灵敏、迅速。(2)细 胞a分泌的信号分子为激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3)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同点: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2.激素分泌调节三种类型的模型构建激素丙(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促激索我6踵)放激索.逮)促激素a 一 激素(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夺分题组1.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标本示意图,

42、图中的26段=be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 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的内容物释放到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刺 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解析:选B。刺 激b时,虽 然ab=bc但因为突触结构的存在会先在a处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突触小泡的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是胞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突触间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只能由e到d。刺激c处,肌肉会收缩,但e是突触前膜,兴奋不能传递到e。2.如图表示细胞间的一种信号传导方式,图乙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

43、用方式。据 图 分 析 下 列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失活靶细胞一靶细胞图甲 图乙A.若图甲中的表示垂体细胞,则产生的信号分子可能是促性腺激素B.图甲表明信号分子只能被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C.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属于自身免疫病D.信号分子只能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解析:选B。垂体能产生分泌促性腺激素;信号分子能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表示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受体使其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细胞膜上特定受体的产生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3.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

44、.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 上 腺 素 对 心 脏 起 作 用 后 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 调 节。乙 酰 胆 碱 属 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解析:(1)

45、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传递信息。肾上腺素没有酶的催化作用或能源物质的供能作用。(2)据题意可知,刺激神经末梢,使其释放神经递质使心脏的活动和血压改变,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时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其他信号分子一样,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3)根据以上两题及相关知识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等。答案:(1)靶 器 官 灭 活 传 递 信 息(2)神 经 神 经 递 质 受

46、 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4.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如下图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o 兴奋在A处传递的方向是(填“双向”或“单向”)的,而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 将大量内流。(2)若图中产生激素甲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o(3)若图中激素甲、乙、丙中有一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则最可能是,导 致 机 体 释 放 该 激 素 的 主 要 原 因 是_O(4)与激素丙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_

47、组成的。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o解析:(1)根据图示,下丘脑参与了体液(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图 中A为突触,兴奋在突触中为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为双向传导;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则膜外的N a+将大量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2)若图中的靶腺为甲状腺,则下丘脑分泌的相应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可知,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均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的,故激素乙最可能是抗利尿激素。根据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可知,

48、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是导致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原因。(4)图中传出神经末梢与内分泌腺相连,故与激素丙有关的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由于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立即被灭活,故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答案:(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单 向N a+(2)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他答案合理也可)(3)激 素 乙 内 环 境 渗 透 压 升 高(4)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限时规范训练(建议用时:40分钟)1.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9、。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传人神经I神,中枢I传出神经刁口A端|B端剪断处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立即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解析:选B。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立即刺激A端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但不是反射活动,而 刺 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而图示结构不是完整的反射弧。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

50、确的是()图1图2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图2中A点下移C.图 2 中 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解析:选 D。图 1 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 中C点的电位,A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 中C点下移,B错误;图 2 中 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