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点整理】-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点整理】-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轮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选修二)第二单元 知识点【一轮整理】Unit2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犁的演变:从材质看,石犁 铁犁从动力看,人力 牛耕从构造看,直辕犁 曲辕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2、灌溉工具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手工业工具的进步:纺织工具陶瓷工具冶金工具时期概况时期概况方式概况3万年前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最初泥条盘筑制造陶器锻打(小)土炉、锤、锉新石器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新石器坯车制坯铸造(大)坩埚、范汉朝使用纺车纺纱;使用提花机南朝匣钵东汉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元朝以后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唐宋时
2、期支钉1、古代纺织业l 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l 新石器时期时代后期,中国古人就使用陶纺轮l 汉代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工作的场景。2、 古代陶瓷业(1)坯车:最初人们用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制造陶器,由于手工控制形状,陶器的圆度并不理想。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坯车控制圆度,还可以通过调节快慢,控制坯件薄厚(2)匣钵: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3)支钉:是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而放在器物底部的以烧制好的粘土块。3、古代冶金业(1)小型金属器具: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工具有融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挫(2) 大型金属器
3、具:铸造的方式。工具包括把金属融化成液体的坩埚、是金属液体成型的范等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历程的演进,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构造:日益复杂完备; 动力:从人力到畜力和自然力。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 农业集体劳作家庭式劳作庄园式劳作2、 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官营作坊、民营作坊工场手工业劳作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家庭式劳作有何进步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
4、足”落后性: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机器大生产的背景(1)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2)机器生产的出现: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3)集中生产的工厂出现: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集中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1、 生产力变化: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2、 劳作方式变化
5、:工厂制度的形成(1)工厂制度的特点:时间:倒班制(保证机器昼夜运行) 纪律: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生产: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协同劳作、工厂主监管,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生产资料可以集中使用,集中劳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较高。(2)工厂制度的作用:工厂制度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工厂制度的影响:经济: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机器的大规模普及,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6、;工厂带来人口聚集,加速城市化进程工厂制度与工业革命的关系1、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催生了工厂制度的产生,2、工厂制度又反过来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3、生产力推动劳作方式的变革,劳作方式的变革又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近代中国的机器大生产洋务派:19 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民族资本家: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工厂制度引入中国(1)背景西方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大门,民族危机加深;统治阶级为实现自救,开展洋务运动。民族
7、资本家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经济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寻求民主、共和、独立之路。思想文化:西方思想开始传入,“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发展,如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总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积极作用:(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社会的流动性大增(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5)初
8、等教育推广,文化素质的提升消极影响:(1)劳动时间过长。(2)社会与工作环境恶劣。1、城市化发展(1)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2、交通运输业发展(1)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发展迅速。(2)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社会的流动性。3、乡村生活的变化(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4、时间观念增强(1)原
9、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5、基础教育发展,人们文化素养提高(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6、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1)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
10、境污染、疾病与社会犯罪等。)(2)结果: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最低工资)。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一、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1、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2、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包括火箭、卫星、空间探测、载人航天等等推动中国航天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航天技术的进步有何意义?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科学家的贡献意义:提高国际地位,提振民族自信;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促进科
11、技发展,造福人类;3、 海洋技术4、 新材料技术5、 原子能、生物技术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生产力: 促进生产力巨大飞跃2、劳作方式: 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出现3、社会生活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等取得长足进步,生活质量提升文化生活:出现新模式,信息检索、通信交流、文化传播、认知视野等产生新变化现代科技的进步的革命性意义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人们的劳作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影响了经济增长模式与管理方式;社会阶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人类思维的变化,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第 8 页 共 8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