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06763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木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木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说“木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教学重点: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分析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筛选概括法、分析归纳法、比较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图片展示秋天风景)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好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宝兴的东拉山大峡谷,去康定的新都桥,去阿坝的毕棚沟,感受那秋天的独特韵味。在这里,如果我不说赏“红叶”,而说赏“落叶”,赏“木叶”。那又是一种怎样的

2、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到林庚先生的说“木叶”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 教学目标展示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重点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三、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检测】同学们通过预习案已经细读了课文,并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课堂检测的形式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做一个初步地了解。1.学生迅速阅读课文,将本文的思路梳理出来。(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主旨句等,再根据每段所讲内容划分层次。旨在理解课文内容,会筛选归纳概括文段信息。)【好,现在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梳理结果给我们展示一下,请高佳伟同学来说一下,恩,在这里高佳

3、伟把第三段归结到了文章的第二部分,有没有同学和他的划分是不同的呢?谁来分享一下。好,有请汪国宇同学来回答,哦,国宇同学呢,把第三自然段归结到了课文第一部分,那我们一起来看以下,第三自然段讲了什么?段落开头说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在于“木”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除了发现古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还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木”字,那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木”的艺术特征了。所以,在这里归结到第一部分更合适一些。好,现在老师把参考答案放映出来,大家看一下。】第一部分:(第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

4、对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点明“树叶”与“木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却差别很大。(从这里我们看到诗人们都喜欢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的关键原因就在这个“木”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重点研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来分析木字的独特之处。)四、 深入课文、重点研讨【合作探究】(一) 研读4、5、6三段,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1. 品读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思考诗句中 “高木”与“高树” 所创造的意境有何不同?(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段)

5、【同学们先齐读一下第四段,初步感知文中作者对这两句诗的解读。】【好,读完之后,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文中作者的分析,用两分钟的时间,将这两句诗所描述的画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好,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写完了,哪位同学能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呢。】请庞雪影同学来分享一下:(你把你的本子给我,我来帮你读一下吧)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天高气爽的秋晨,一轮明月悬挂在高空,照在光秃秃的高岭上,深秋的阵阵寒风将高岭上树的叶子纷纷吹落。【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述一下第二句呢?】【请杨雅欣同学来为我们读一下你的描述吧。恩,好,杨雅欣同学很有想象力,她说高高的树木被狂风吹袭,就像平静的海面上突然掀起了起伏的波浪一样

6、。说得非常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对比一下,看看两幅画面有什么不同?来请第一组的语文学科长来说一下。他说第一幅是萧瑟、空旷的。第二幅树叶的起伏不平。【那接下来,请这位同学再说说你是从哪看出第一幅画面是空旷的呢?抓住了秋、寒:可以看出此时是秋风叶落的季节。扫:可以看出风的急,风的猛烈。疾风将高树上的叶子吹得越来越少了,那么,远望层层叠叠的山岭,叶子越来越少的树木,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落木千山”的空旷之感。】【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悲风,疾劲之风。多:容易高大的树木往往容易招惹疾劲的巨风,浩瀚的大海常常掀起汹涌澎湃的浪涛。高树:叶子很多,密密层层的,只有这种疾劲的巨风,才能把它吹得起伏不平。如果树

7、叶很少,那不会呈现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参考答案:高木:叶子越来越少,“落木千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的空阔高树: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越绵密,感情越饱满。(饱满:丰满、充实、充足、充满感情的。)“木”和“树”在概念上是相同的,但是当它们作为意象进入诗歌以后,所营造的意境就不同了,高木是空阔的,高树是绵密饱满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木”本身仿佛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2.“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为什么“木”会有这个特征呢?(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段)【

8、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5段,并试着找出“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好,现在哪位同学能把你找到的答案和大家分享一下。语文课代表请你说一说,好,课代表认为主要原因就是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课代表是从理论的角度回答的,那哪位同学能结合理论具体解释一下呢,好,请杨东正同学来试试。杨东正同学找到了本段的第五行中的关键句,大家一起看以下。好,找的很好,这里呢,老师给同学们总结一下。】参考答案: 在古诗词中“木”的形象富有暗示性。它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

9、此常常被排斥到“木”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种排斥使“木”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课件展示:木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落叶)“木”含有落叶的因素,那这样的话,在诗歌中就直接用“落叶”这一意象来表情达意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用“木叶”呢,要了解这个问题呢,我们还需要知道“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3【了解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我们需要重点研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请一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好,刘睿举手了,大家鼓掌,欢迎刘睿为我们朗读。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什么?】【好,同学们听完了刘睿的朗读,谁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是什么?好,请杨东同学来说说。对,木让我们容

10、易想起树干,也会让我们想起木所暗示的颜色上的微黄以及触觉上的干燥,这就是木的第二个特征。】课件展示: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木(联想)颜色触感微黄干燥【为了更好地理解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我们可以结合文中的诗句来把握】品味“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落叶何翩翩。”及“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句诗中的“木叶”“落叶”“黄叶”的不同意味。(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段)【这部分我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好,现在开始分组谈论。】【好,时间已经悄悄地过去了,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已经有了每个小组自己的答案。那哪个小组能派代表展示一下呢?】【好,

11、第3组同学举手了,请你说说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吧。恩,你们组分享的是第一句诗歌的理解。那请你来具体分析一下,说说诗句中的“木叶”有怎样的意味。秋风:可以看出此时是秋风落叶的季节。秋天的树叶的颜色是枯黄的,没有水分所以触感上是干燥的。袅袅:风吹物而摇动的样子。下:就是叶子被风吹落的飘零状态】课件展示:木叶干燥微黄而飘零【第二句诗中“落叶”的意味哪组能来分析一下呢?好,第五组的马琳举手了,请马琳代表第五组来发言。马琳说,这里的“落叶”是春夏之交的饱含水分的绵密的叶子。那你是从哪里分析出来的呢?请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吧!柔和冉冉:都指柔软,那在这里 “柔条”就是桑树的枝条是柔嫩的。从“柔嫩”我们可以看出此

12、时采桑女采摘的不是枯黄的桑叶,而是正值春夏之交的饱含水分的绵密的嫩桑叶。】课件展示: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还有最后一句中“黄叶”的理解,哪个组来展示一下。好,第1组的姜萌。请你来说一说,你认为这句中的“黄叶”有怎样的意味。恩,好,姜萌说这里的黄叶,颜色是黄色的,质感雨中的黄叶,所以是不干燥的。是不干燥的,那就缺少了木叶的那种飘零之意。课件展示: 黄叶湿润微黄而不飘零,因雨显得太黄。刚才我们通过诗句分析了高树、高木、木叶、落叶、黄叶几个意象所营造的不同意境,从而把握了“木”的艺术特征,现在我们通过表格的形式来梳理一下刚才所学的内容。【这表格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帮助我们完成,谁想来试一试

13、。好,有请杨文双和李根两位同学。两位同学把表格已经填好了,同学们来点评一下。好,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这个表格已经完成了。】4.小结:通过表格对“木叶(落木)”和“树叶”区别作一个小结。木和树在概念上是没有区别的,但它们作为意象进入诗歌语言后,由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所以它们营造的意境就有了明显的不同。通过这个表格我们来总结一下“木叶”的艺术特征。【 “木叶”用在秋风落叶的季节,落叶和微黄干燥是“木叶”这个意象的暗示性。“木叶”出现在秋季,我们知道时令一到秋天,一年就快结束了。古人由此产生联想并发出感慨,人到暮年,一生也快结束了。所以面对这空阔疏朗的秋景古代文人们或因身处异乡、或因仕途不顺而

14、产生这种离人的叹息、游子的飘零以及清秋的性格。】梳理板书所以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第一,木叶它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木”能让人感受到落叶的微黄与干燥;第二,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空阔、疏朗、冷清、萧瑟的秋天气息,它有离人的叹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还有清秋的性格特征。5.通过对诗歌意象“木叶”艺术特征的学习,为我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质。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

15、的言说。【学习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就要学以致用,现在我们通过当堂训练来对我们所学的内容进行迁移训练】四、知识迁移、拓展训练 【当堂训练】以“桃花”为例分析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给同学们2分钟,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导学案上,一会我们来分享答案。大家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呢?请周亮雨同学来发言。周亮雨认为第一句的桃花既可以指实实在在的桃花。同时呢,她也可以指少女的面容。那你是从哪分析出来的呢?桃花:想到了桃花颜色的粉红和质感的柔嫩,这个意象的暗示性就让我联想到了少女那娇艳粉嫩的面容。这个“桃花”还有诗人“寻春遇艳”的那种桃花

16、般的心情。】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现在我们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小结。五.课文小结中国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讲究含蓄。诗歌的语言是有尽的,但它包含的意思,给读者的暗示,启发则是无尽的。“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袁行霈)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微妙滋味。六.课后拓展 以“草”这个意象为例,去搜集与“草”有关的诗句,来分析这些诗句的言外之意。 七板书设计 说木叶 林庚落叶 联想 叹息 木叶 暗示性 漂泊 干燥 想象 清秋 微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