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645554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木叶”》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木叶”》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说“木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文本,从多个诗句的对比赏析中了解“木这一意象的艺术特征和中国古典诗歌 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提高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古代诗歌的 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本引用相关诗句,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对比体会“树叶和木叶、落木和落叶” 的意味的不同,概括“木”在形象上的名术特征。2、依问知论,根据文本每一段落中的关键问句,找出相关对应内容,从而明确中国古代诗歌 富于暗示性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优美隽永诗句的欣优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激发学生欣赏中国古 典诗歌的热情,唤起我

2、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古典诗歌的积累并不是太丰富,诗歌的鉴赏能力也有待提高。课文中的具 体诗句学生不容易完全掌握,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 息,并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树叶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相关问题的探究 和课外延伸的诗歌意象的分析,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考虑,任务不能太多。先让学生独自分 析,做到“静思然后六人学习小组交流形成书面的文字表达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努力做到举 一反三。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比阅读相关诗歌,明确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从而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富于暗示

3、性的特 点。4教学过程4. 1第一学时4. 1. 1教学活动 活动/【导入】引用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的时候, 真可谓是“美不胜收”。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一一练字,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学生答,师简单明确)。著名学者林庚先生也 说过,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意象到了艺术领域,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阐述这一问题的文艺性文章说“木叶。涛动2【讲授】作者简介关于作者林庚先生:他是著名诗人、学者,学术研究专于中国文学史,尤其长于楚辞唐诗研究, 提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两个极为传神又深入骨赣的概念。与季羡林、吴 祖

4、湘、李长之在早年并称“四剑客”,与吴祖湘、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 老”。活动3 p活动1是什么? 一一 “为我所识”林庚先生的这篇文章,从题目来看,就是从“木叶说起。通过自读预习我们 了解到,说木叶主要是结合中国古代诗歌说开去,那围绕木叶、结合中国古代 诗歌,课文阐述了一个什么现象?板书:是什么?一一“为我所识”请同学们带着这一问题,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勾划关键句,同时注意课文中 出现的生僻字的读音。同桌之间交流概括。生发言,读准字音!师明确!陆厥()柳悻()沈侄()期庾()信涔()阳窸()窣()橘彳来()服兮寒砧()不落于言筌()师点拨,指导诵读(生齐读相关诗句), 课件明确:是什么?

5、 一现象:木叶为诗人钟爱,“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济动4【活动】为什么?“为我所思”这就是中国诗歌形象运用中的一个独特现象,纳闷了!为什么在中国诗歌 意象中,用“木而不用“树”?板书:为什么一原因:1、简单体会那么先请同学们看这样几组诗句,比较体味木和树的不 同,结合课文,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先重点体会)多媒体出示:秋月照层林,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悻)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午阴嘉树清圆(午阴嘉木清圆)学生发言,多媒体明确:落木千山空阔层层树叶波动饱满树与阴”契合浓阴密密层层2、重点探究: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文章4-6段有详尽的分析,请同学们阅 读46段,从木

6、”和“树的特征、意味、和使用场合概括出他们的不同。学生活动:先找出关键语句,自己概括,小组交流整合,一人执笔写出来,力 求精炼。生展示补充,师出示课件提示明确:特征 意味适用场合树繁茂的枝叶,绿色,饱满,飘零满树叶子吹动树干褐绿色浓阴密密层层无悲愁木 枝叶疏朗,黄色,疏朗 干燥 空阔 秋枫叶落 与离愁本质的干燥别绪相联系活动5【活动】怎么做? 一一 “为我所用”通过对比,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为诗人钟爱的原因,因为“木”很独特,也就 是说它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文章当中谈到了它怎样的艺术特征呢?(生答,师 出示课件明确)1.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2.它所暗示的颜色性师小结: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

7、,它最能够体现秋的性格,即空阔、疏 朗、微黄、干燥。只要我们读到“木”,我们就会想到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 发伤感情怀。当然,我们在读诗歌时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月(月圆人 不全,望月思故等)雁(雁足传书,闻雁思归等),这种透具体形象背后暗含深层 意蕴的现象叫什么?这就叫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板书)1其实,这篇文章,林庚先生 就是从木叶说开去,谈到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什 么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呢?文章中有叙述,(文章第五段)指读有关语段。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所以诗歌语言往往是“言有尽而 意无穷,那么,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该怎么做,注意方法(板书)

8、,至少我们要深入 理解诗歌语言,才能把握诗人有蕴含在诗歌里的情感,这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当 然,关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木叶只是一个点,在中国诗歌的长河当中,很 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耐人寻味。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想一想,举出一些例子,谈谈它们的语言有怎样暗示性。学生举例, 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谈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解,来赏 析这样两首词,注意重点意象。课件出示相关诗词。课件出示相关意象,学生交流、发言,明确除了我们刚才谈到的,在中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现象还有很多,请同学们看 这些意象。课件出示、明确。但是也请同学们注意,有些意

9、象的内涵不是绝对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要特 殊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济动7【讲授】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林庚先生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告诉我们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这 就启示我们在诗歌鉴赏中要非常注意对意象的细细体会,学会把握诗歌语言的 暗示性特点。我们的古诗人是非常“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 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往往是不可能 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去感悟体验。我相信,如果 我们用心品味诗歌,再加上我们的激情和想象,我们就会找到一条从平常世界 进入诗歌世界的正确通道。活动8【作业】作业设计课下,结合对本文的学习,从我们刚才列举的意象中选择2-3个,搜集有关 诗句,体会这些意象的暗示性和文化内涵,写出赏析性文字,下节课在班上交流 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