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2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2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真题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2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一、现代文阅读1. (2022 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宇航员的衣服脏了怎么办?科童衣服嘛,多穿几天又不会破据宇航员回忆,他们在太空中平均一周才换一次衣服。听起来虽 然是个懒人的办法,但在太空旅行中,这还真是无奈的选择。首先,空间站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其次,将0. 45千克货物从地球送到空间 站,要花掉5000美元至1万美元,因此,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等物资。其实,不换衣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卫生。因为在太空站里,衣服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容易弄 脏。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的环境
2、中,而且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活动起来也不会耗费太多的 体力,所以,宇航员很少出汗。但是,为了防止肌肉在这种没有重力的环境下萎缩,宇航员还是需要做些体能训练的。因此,他 们贴身穿的衣物仍然得定期更换。只是,这些衣服“坚持”的时间比在地球上长多了。既然不能洗,换下来的脏衣服也就只好堆在空间站里,等待变成太空垃圾啦。然而,当宇航员们 结束任务、准备返回地球时,这些越堆越多的脏衣服就又要冒出来找麻烦了一一宇航员是乘坐航天飞机 “回家”的,在这些“专机”上,除了宇航员和他们的私人物品,还得带上很多实验仪器、记录资 料空间有限啊,哪儿还有给脏衣服留的地方?可是,把这么大包的脏衣服都丢在太空中,简直就是给地球
3、人脸上抹黑嘛。最后,科学家们终于 想出了好办法。原来,俄罗斯的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是一次性的,当它把宇 航员需要的货物运到空间站之后,宇航员们就把空间站里堆积的垃圾装进去。而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 的程序,自动返回地球,当它飞进大气层之后,会自动烧毁。这样,脏衣服就可以和其他太空垃圾一 起,化为“天边的一道流星”啦!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想出了一个另类的主意。他到达空间站后,想在那里种些蔬菜,但太空里没有土壤。于是,他想到把自己换下来的旧衣服 缝制成球形,将一些碎纸巾、纱布头之类的废物填充在里面一一嗯,你在大街上可能见过那种只浇水头 上就会长出绿草的小人吧?那个就是用填充
4、了锯末的纱布缝成的。这位宇航员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做 好这些废料球之后,他再把种子放在里面,浇水种植,很快种子就发芽了。看来,这位宇航员的环保意 识真是够强的,把“废物利用”的精神都发扬到太空里了。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细菌分解是一个很不错的构想。根 据一些学者的设计,细菌不但可以分解掉包括脏衣服在内的垃圾,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热量和一 些化学物质。宇航员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但这种设想以现在的技术 水平,还无法实现。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考虑移居到太空中生活时,这个设想可就要起大作用 了。(选自巅峰阅读)(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5、(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程序顺序(2)对第段和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根本没有那么多富余的地方用来放衣服。 B.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空间站每次只能优先运送食物和重要的科学仪器 等物质的原因。C.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的旧衣服非常适合在太空中种蔬菜。D.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宇航员用旧衣服种蔬菜的原理。(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在太空中,宇航员生活在温度恒定且无重力的环境中,活动起来耗费体力不会太多,因此他们很少出 汗
6、。B.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换下来的脏衣服,他们结束任务、返回地球时,由于乘坐的航天飞机空间有限,没 有把它们带回地球。C.俄罗斯航天局研制出了一种一次性的无人驾驶的货运太空飞船,这种飞船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在返回 地球途中进入大气层后自动烧毁。D.科学家已经利用细菌把包括宇航员脏衣服在内的太空垃圾分解,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化学物质 作为新的能源在太空中使用。2. (2022 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古剑不锈之谜江伟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有一把剑就是 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上黑色菱形格子花纹仍清晰可见。a为什么已埋在
7、地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 时竟没有一丝锈痕?1974年,三把剑身乌亮、寒光逼人的宝剑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陶俑坑中出土。同样,这几把剑也 是在五六米深的湖湿土壤中埋了 2000多年,出土时不但毫无锈迹,b而且能一下子划破十多卷纸,其锋 利程度让人咋舌不已。c古剑不锈成为人们叁干探索的神秘现象。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 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宝剑的金属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即商朝时就发明的青铜,正是锡这种 抗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宝剑在当年被打造的时候对其表面都 进行了防锈处理。1974年出土的三把剑的表
8、面处理技术,则更为先进,古人用氧化能力非常强的铝盐酸对剑进行氧 化处理,于是剑的表层金属氧化物就紧紧地覆盖在剑的表面,d这层仅厚0. 01毫米的金属氧化物性质却 非常稳定,因而剑也就不会被锈蚀了。这种精细的铝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国外应用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比我们的祖先晚2000 多年,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程度。古剑不锈之谜就此被揭开。(选自点亮一生的科学美文,有改动)(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出土的三把古剑毫无锈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埋在干燥的土壤中。B.为了检测古剑的表层化学成分,有关部门从剑身上截取了样本进行详细分析。C.古剑由铜、锡合金打造,其中铜的使用
9、是其历经2000多年不生锈的主要原因。D.我国在古剑表面使用的这种精细的铝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领先国外2000多年。(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加点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处“竟”字删去之后不会改变句意,并没有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B. b处“十多张”,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充分地说明了古剑的锋利程度。C. c处“急于”二字生动地表达出了人们对破解古剑不锈之谜的渴望。D. d处“仅”字突出古剑表层金属氧化物的薄和古人铸剑技术的先进。3. (2022 辽宁营口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为废旧手机找好“归宿”寇江泽旧手机都去哪儿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
10、加快,越来越多废旧手机 被淘汰下来。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 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 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闲置总量累计将达到60亿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安全有效回收利用废 旧手机,值得深入探讨。废旧手机其实有“两副面孔”。一方面,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的很多元器件 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被回收的废旧手 机,主要有3种去向:上市时间短、功能完好的手机经翻新后,流入二手市场:有一定损坏的,可用零 部件被拆解再利用;完全无法使用的,还可以用于提炼原材料。一旦废旧手机拆解大规模产业化成为现
11、 实,电子产品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将加快形成,极大助力我国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若处置不当,废旧手机便会成为巨大的污染源,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 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比如,一块手机电池所含的镉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200桶标 准桶装水。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废旧手机资源回收利用率仅4%左右,每年新增闲置手机进入正规回收领 域的不足30%。大量闲置的废旧手机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去向无从监测,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 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各大手机厂商推出以旧换新和回收服务,一些二 手交易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12、大规模开展废旧手机回收业务,加快了行业发展。尽管如此, 我国废旧手机整体资源化利用率依然偏低。解决废旧手机回收利用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政府部门、手机厂商、个人用户等要共同努力,形 成合力。从政策层面看,应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提高个人信息泄露违法成本、切实 保护用户隐私。从执行层面看,必须建设规范有序的回收体系,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 还应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公众的循环经济、资源回收意识,推动个人用户积极参与回收。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 导意见,明确实施废旧手机等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以此为契机,进
13、一步完善废旧物资 回收处理体系,为废旧手机找好“归宿,就能为美丽中国建设助力添彩。(选自2022.4. 26人民日报) (1)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2)概括选文段说明的主要内容。(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废旧手机资源回收利用率仅4%左右,每年新增闲置手机进入正规回收领域的不足 30% o4. (2022 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物候的南北差异竺可桢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 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
14、,他们 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 竹子、茶叶、杉木、柑橘等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 好小气候的地方。白居易于唐元和十年(815)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温阳三题诗并有序云:“庐山 多桂树,溢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花,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 之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怜悯、安慰)之。”其中渝浦竹诗云:“泞阳十月天, 天气仍温 (热),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白居易是北方人,他看到 南方
15、竹如此普遍,便不免感到惊异。苏轼生长在四川眉山,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而且热爱竹子。青年时代进士及第后不久,于宋 嘉祐七年(1062)到京北路(今陕西省)凤翔为通判,曾在宝鸡去四川路上咏石鼻城,诗中有“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句。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带的 特征是:“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 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
16、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 是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部分地区)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 叶最多,使人迷惑这是春天还是秋天?苏轼在惠州时,有食荔枝二首记惠州的物候:“罗浮山下四时 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在江月五首诗的引言里说:“岭南气 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领以日月为断(判断标准)也。”温带植物如菊 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奏的。苏轼在俯耳 有诗云:“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相传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如今海南岛储耳地方的物 候未见记录
17、,可能还是如此。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 韶关、郴州一带,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 有记载。柳宗元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柳州梅雨在小春,即农历三月。杜甫梅雨诗:“南 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即成都(唐时曾作为“南京”)梅雨是在农历四月。苏轼舶棹风诗:“三时 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作此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时是夏至节后的15天,即江浙一带 梅雨是在农历5月。现在我们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确从南方渐渐地推
18、进到长江流域。前面讲过,我国的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说,也一定是这样。霍普金斯的物候定 律,只谈到物候的纬度差异、经度差异和高度差异,如果以物候的南北差异而论,须有商榷之处,所以 我们不能机械地应用霍普金斯定律。以欧洲为例,据英国气象学会的长期观测,从最北苏格兰的阿贝丁 到南英格兰的布里斯特耳,南北相距640公里,即6个纬度弱,11种花卉的开花期,南北迟早平均相差 21天,即每一纬度相差3. 7天。而且各种物候并不一致,如7月开花的桔梗,南北相差10天;而10月 开花的常春藤,则相差至28天。由此可知南北花期,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季、月份而异。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
19、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 北温度相差悬珠;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 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均温 度尚比北京高3. 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 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 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1)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逻辑严密。阅读文章,将行文思路补充完整。因地和因时季、月份造成南北物候复杂性差异。(2)文章第一段说:“他
20、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请结 合第段分析其“质的不同”的具体表现。(3)大量引用古诗文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请分析作者用意所在。(4)简要分析第段的语言特点。5. (2022 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申少铁近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 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什么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呢?新冠病毒有4种结构蛋白,其中N蛋白是表达量最大的。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N蛋白会出现在咽 喉部。抗原检测就是检测N蛋白,是否检测到N蛋白,就可以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旦抗原 检测
21、为阳性,再用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即可。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是指检测结果为阳性,确实感染 新冠病毒的概率。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9特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能达到100%。抗原检测的敏感 性比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低,但如果说感染早期、病毒浓度较高时,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病毒就很容易 被检测出来。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来可熊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在我 国部分大、小城市局部爆发,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等强传染性变异毒株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 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情况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作为检测的补充手段尤有必要。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 测能力的
22、基层地区,或者面向一些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抗原检测,与需要专门实验 空和复杂仪器的核酸检测相比,更便捷,出结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居家隔离观察人 员,或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均可使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自测,这样可以降低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的 工作强度。需要强调的是,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旧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 核酸检测确认过程中,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无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 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O(2)本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23、)本文第段加点的“可能”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抗原检测是否检测到N蛋白,可以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B.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比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C.抗原检测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复杂仪器。D.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抗原检测是新冠病毒的确诊依据。(5)请结合文章第段,简要概括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哪些好处。6. (2022 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一一氢能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
24、瞬间 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 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 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 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 体。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 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
25、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 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丰富的优势,但它的开发 和利用充满着诸多挑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 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 蓝氢、绿氢气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 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 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
26、95%左右;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室温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 与封存等技术,对室温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 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 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期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 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 类。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
27、储氢 是将氢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具有储存容器体积小的优点;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 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 氢,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 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 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 人机等。摘自2022.06.01中国科普博览,有改动【链按材料】氢氧燃料电
28、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种电 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它与一般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 的,因而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氢气和氧气)是源源不断地输 入的,因此,这类电池实际上只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1)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第段中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炭排放。D.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2)请对文中
29、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3)请你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围绕“催化分解”“化学反应”“循环”三个关键词,从科普文表述的角 度,对下面这幅氢能量转换装置简易图进行说明。(不超过80字)太阳光电能(4) 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是否适合 推荐给广大中学生阅读?谈谈你的看法。7. (2022 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神舟十三号这样回家余建斌 吴月辉 谷业凯 刘诗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 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
30、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 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 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 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它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经过黑 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 件的考验。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下,神舟十三号牢牢把握住了 “
31、三个度”,确保舒适 安全地回家。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 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 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技术人员 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那就是返回前由 推进舱轨控发动机实施制动,降低轨道能量和轨道高度,确保飞船再入大气层;返回舱具有特定气动外 形,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返回舱运动至距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 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缓冲发动机,最终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
32、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 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的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 落,带走大量热量。此外,返回前会实施“热控预冷”,提前将返回舱温度降低少许。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就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为此,航天科技集团 五院的技术人员为神舟十三号飞船配备了一套“着陆轻功二首先是返回轨道维持,调整飞船的轨道平 面,使飞船星下点轨迹经过返回瞄准点;随后返回制动,通过制动的速度增量和发动机开机时刻,确保 再入角和返
33、回航程,为精准着陆提供保障;最后返回舱升力控制,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通过一系列姿 态机动,巧妙利用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进行航向和横向运动的控制,精准调整预定的着陆点,最终平 安返回。神舟十三号的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收官,即将进入建造阶 段。(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有删改) (1)联系全文,指出第段中的“三个度”是、.(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阅读第段,请你概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采用哪几种措施减速。(4)文章第段中“着陆轻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用在此处有何表达效果?8. (2022 广西中考真题)时间的脚印时
34、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 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大自然中保 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 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一一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 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 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 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
35、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阳光烘烤着 它,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各种酸类腐蚀着它。水和空气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 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开山炸石,这相 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 T,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 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在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 了河床。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
36、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 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 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 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 成的“躺”在最下面。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 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
37、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 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 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 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 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 可熊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便是化石。研究化石可 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另外,自然界某
38、些转眼就消逝 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 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 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作者:陶世龙,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泥沙就会胶结得更紧密。B.粗糙的砾岩里面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C.石头颜色常表明地球上的变化,红色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寒冷,灰黑色常表示炎热。D
39、.想了解生物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认识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可以研究化石。(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自问自答,点明在大自然中保存有时间的记录,从而引出地质学上的“时间”。B.第段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岩石形成缓慢,岩层顺序往往会被打乱。C.第一段加点词“很可能”是对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表示猜测,体现用词准确、严谨。D.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逻辑顺序,详尽解析了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脉络清晰。(3)人类用二十四节气、岩石、铜壶滴漏、钟表、日历等观察记录时间踪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传统的方法,请写出一个,说说人们是如何用它来观察记录时间的。9. (2022 黑龙江
40、绥化中考真题)阅读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有删改),回答下面小题。近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壬寅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分别为国运昌隆、虎蕴吉祥。不过,被 誉为“兽中之王”和被视为勇猛与力量象征的老虎,在邮票中似乎并不开心。第一张邮票上的老虎眉头紧锁,略显忧愁。第二张邮票上的老虎妈妈,带着两只崽崽也不开心, 大虎没有虎威,小虎没有灵动。作者回应称,画中老虎突破了动物属性,做了拟人化处理。既如此,说明邮票中的老虎的确体现 了与人相同的情感,表现出某种喜怒哀乐。即便老虎的悲喜与人不一样,但不可否认,作为食肉动物中的佼佼者,老虎也有复杂的心理活 动,当然存在喜、怒、忧、惧等情感,并在表情、行为上体现出来。不
41、过,有画家比较准确的一个评价是这套邮票中的老虎确实有些胆怯,没有体现出山林之王的野 性。事实上,这可能是作者对现实中老虎境况的真实反映。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2020年全球仅存野 生老虎约3900只。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需要老虎生态学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另一个统计显示,全球圈 养的老虎数量约12574只,衣明野生老虎的数量显然不如圈养老虎的数量多,这也衣明人们现在很难看 到野生老虎。艺术是现实和生活的反映,当野生老虎难以观察和研究时,只能由圈养老虎代替,通过对圈养老 虎的观察,画出的虎或多或少会失去野生老虎的威风凛凛,因此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是对现实状况 下老虎的真实描画。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全球
42、野生物种犯罪报告指出,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非法贩卖量正在 上升。人类与老虎争夺栖息地同样造成老虎的生存危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如今30%至40%的 老虎生活在保护区之外。老虎的栖息地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动物资源,供它们猎食;有足够的水源,供它们 热时洗浴和饱食之后饮用;有足够的林木和丰草,供它们隐藏。成年虎过着独居生活,它们的领地意识强,一山不容二虎。尽管老虎活动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猎物的丰富程度,可是一只雌虎一般需要20平方千米的领地,雄性虎的领地则大得多,为60至100平 方千米。每只雄性虎的领地,往往要与数只雌性虎的领地重叠,才能获得大范围的潜在配偶。现在不只 是老
43、虎的栖息地缩小,各个老虎栖息地之间的走廊,也经常会受到道路等设施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东北大规模的拓荒,导致野生东北虎向俄罗斯地区不断迁移,到了 20世纪90年 代,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几乎销声匿迹。当然,经过多年的保护,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有20至30只。如何让人与老虎和谐共 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2006年,吉林省出台的野生动物损害人身财产的补偿办法,有利于缓解人虎之间的矛盾,并提 升了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2020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的人虎冲突应对社区指南,找出了降低人虎冲突的种种 方法,如怎样避免与老虎相遇,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以及危急时刻如何科学处理等。壬
44、寅年虎年特种邮票,进一步向人们传递了保护老虎的信息,可以避免老虎陷入极危状态。 未来如果野生老虎的境遇改变,或许在下一个虎年(2034年),在邮票或画作中,人们有可能看到极具王 者风范的虎虎生威的老虎。(1)文章为什么以“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为题?(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作用。(3)选文第段中“几乎”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请结合全文,回答野生老虎减少的原因。10. (2022 广西中考真题)飞花令的前世今生李定广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 号令,轮流做指定的游戏,或说出指定的诗文,或对对子,或讲故事,或说笑话,或唱曲
45、子等,违令或 输的人饮酒。酒令种类成百上千,汉唐两朝尤其繁盛,其中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喜欢玩诗文一类的酒令游戏,称 为“雅令”。唐宋时期“雅令”盛行,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唐宋“小令词”,就是我们所说的“唐宋诗词”的 “词”,比如调笑令三台令。唐代诗人王建的调笑令日:“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 惟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酒宴上创作出这样诙谐又经典的“小令词”, 无疑会给酒宴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明清以来,人们常玩的“雅令”为飞花令。“飞花” 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翔寒食诗首句“春城 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早期只以“花”字为令,规定每人说一句嵌有“花”字的诗词,说不出或者说错了 诗
46、句要罚酒。若在座的都是高手,则增加难度,对“花”字的位置做出严格要求,一般是依次出现,一 轮完成,不断循环。飞花令”在明代越玩越火,后来逐渐不局限于“花”字,诸如“春”“月”“红”等 这些古诗词里出现频率较高,且又有美好寓意的字,也成为飞花令的常用令字。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飞花令骤然沉寂,无论是在现实酒宴中还是在大众读物里,基本消失了踪 影。直到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飞花令如天女散花般回归了,带给人们“春城无处不飞 花”的惊艳感受。中国诗词大会专家团队发掘出这一古老的文化品种,并对旧式飞花令进行了三点改 造,让其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土壤。首先,让飞花令大众化。旧式飞花令主要活跃在文人雅士
47、的宴会中,现在要让它真正“飞入寻常 百姓家”,最重要的是降低难度门槛。如不限定令字在诗句中的位置,这样就能让全民都“玩得起”。其次,创造新的有“难度梯队”的玩法。为了适应比赛,也为了一些诗词高手的需求,中国诗词 大会创造出三个难度等级的飞花令:单字飞花令、双字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主要指由 类与类组合的飞花令,如“数字+季节” “数字+酒器” “颜色+植物”等,也包括成语飞花令等难度较大的 玩法。2021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升级并更名为:横扫千军、组合飞花令、超级组合飞花 令。“横扫千军”是选手一人以“双字飞花令”对战百人团。“超级组合飞花令”的“超级”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
48、用类与指定字的组合,如植物+指定字“红”;二是偶然性组合,在滚动字牌中选择。再次,让大众感受到飞花令的美感。旧式飞花令:然只说一句诗词,改造后的飞花令要求必须说 两句。中华诗词的美感优势之一就是上下句节奏、对称和平仄相对而形成的节奏美、整齐美(参差美) 以及抑扬美。玩新式飞花令,颇能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又能表现敏捷和机智,更能展现中华审美 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新式飞花令,已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诗词游戏,也成了人们学习诗词的方 式之一。(选自2022年01-02期读者读点经典,有删改)(1)下列关于“飞花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飞花令是我国古代宴会用来佐饮助兴的酒令游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