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研究.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844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1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研究.pdf(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 1章绪论.11.1 研究的背景.11.1.1 大学校园的巨型化.11.1.2 城市与大学的关系日趋紧密.21.1.3 快速建设背景下的校前区景观雷同.21.2 研究的意义.4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51.3.1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理论.51.3.2 校前空间设计理论.61.3.3 环境心理学理论.61.3.4 环境生态学.61.4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框架.71.4.1 论文框架.71.4.2 研究的方法.8第 2 章 校前空间概述与解析.92.1 校前空间的相关概念.92.1.1 入口区.92.1.2 校前区.92.2 校前空间的功能.122.2.1 校

2、前空间起联系城市与校园的纽带作用.122.2.2 校前空间为社会开放校园资源、提供综合服务.122.2.3 师生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营造.122.3 校前空间设计发展历程.142.3.1 国外大学校前空间发展历程.142.3.2 国内大学校前空间发展历程.152.4 高校校前空间的发展趋势.162.4.1 校前空间功能的复合化.162.4.2 校前空间规模的扩大化.162.4.3 校前空间设计的人性化.16本章小结:.16第 3 章 校前空间景观构成.173.1 自然景观.173.1.1 山体景观.173.1.2 水体景观.183.1.3 植被景观.193.2 人造景观.203.2.1 建筑小品.

3、203.2.2 景观设施.213.3 人为活动景观.22本章小结:.22第 4 章不同空间的景观设计.234.1 校门入口区.234.1.1 校门的设计.234.1.2 校园与城市的界面的设计.264.2 校前区建筑.284.3 公共开敞区.294.3.1 校前广场.294.3.2 开放绿地.304.4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304.4.1 车行道景观.304.4.2 步行道景观.31本章小结:.32第 5 章 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与原则.335.1 校前空间景观设计方法.335.1.1 从研究校园文化、地域特色到景观设计创新.335.1.2 师生和周边居民的公众参与.345.1.3 大学校园人

4、文尺度理想模型的建立.365.2 校前空间景观设计原则.375.2.1 生态化原则.375.2.2 以人为本原则.385.2.3 开放性原则.39本章小结:.39第 6 章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校前区景观设计.406.1 项目概述.406.1.1 项目背景.406.1.2 项目区位.406.1.3 基地地理条件分析.416.2 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总体规划布局.416.2.1 规划布局结构.416.2.2 绿地景观系统.426.3 黄岛新校区校前空间景观设计.436.3.1 对于校园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分析解读.436.3.2 新校区建设中的师生参与.466.3.3 校前空间尺度模型的建立.4

5、66.3.4 校前空间景观设计总体构思.486.3.5 校门和校前区建筑设计.506.3.6 校前区主要景观节点.56结语.59参考文献.6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61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摘 要随着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开放式办学理念的推行,使得大学和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作为大学校园与城市内外联系的通道,校前空间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师生和城市居民的重视。高校的扩招导致校园用地规模的扩大化。在此背景下,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正向着规模扩大化、功能复合化、设计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在缺乏对学校历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认识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往往导致校前空间景

6、观的雷同与校园个性的缺失。本文分析了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校前空间规模、功能、形式的影响。通过案例研究,提出运用公众参与、建立尺度模型、研究校园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设计方法进行景观设计创新,避免景观雷同。同时指出校前空间景观设计应保持“开放性”、“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文章最后,以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的实例,说明前文所总结出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注意要点。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 校园文化 地域性AbstractAlong with the economical knowledge times arrival,the higher edu

7、cation systemhas had th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Open style school ideas carrying out,causes theuniversity and the urban relations are close day by day.The channel which relates as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y campus and the city,the Campus-front spaceenvironment quality receives the teachers

8、 and students and city peoples value moreand more.Universitys expanded recruitment of students,then the campus is getting biggerand bigger.In this case,the Campus-front space is turning toward the scalemagnification,the function recombine,the design user-friendly direction to develop.But in lacks in

9、 the situation which to the school history,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the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 knew to carry on the design,often causes the Campus-frontspace landscape identical and the campus individuality flaw.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time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Campus-front

10、 space scale,the function,the form influence.Through the case study,proposed that participates,the establishment criterion model using public,studying thecampus culture and 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 design method.Before simultaneouslyrefers to Campus-front space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maintain“open

11、ness”,theecology”,and humanist“the principle of design.The article is final,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ng Daothe schoo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s example,explained that the principle of designand the design metho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the design pract

12、icesconcrete application.key word:University campus;Campus-front space;Landscape desigh;Campus culture;Regional characteristic1.1研究的背景第 1 章 绪 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古语指博学之意,孔子的大学之道教导求学之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最终达到至善之境。现代教育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是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大学在通过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

13、、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随着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大学的教育已经场所走出课堂,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校前空间作为与城市联系最为紧密的校园空间,在大学与城市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其环境问题已成为校方和城市共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 一 个“教具”,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人的行为,塑造人的思想和情感。良好的校前空间景观环境将对大学师生和城市居民的素质提升起到积极作用。1.1.1大学校园的巨型化20世 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制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正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我国

14、的高校毛入学率将达到23%o教育部网站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已达1867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560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总数1562万人,全国万人以上的的普通高校已达554所。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校园用地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张,2006年正在施工的校舍面积达4641万平方米,占地达到几千亩以上的大学比比皆是。例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占地3369亩,学生规模30000人。5000至10000人,552所,占30%5000人以下,T61所,41X20000人以上,120所,6*10000至20000A,434所,占 233图 1-1大学规模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自教育

15、部网站)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学生规模20000人。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占地1320亩,二期工程规划学生规模20000人。大学校园的巨型化已经是当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显著特征。在此条件下,校园的规划设计按照将传统校园空间按比例放大的方法已不可行,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体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承办社会活动;大学的职业教育为城市培训高级专业技能人才。大学产生新的知识和思想,是学生创业、企业创新之源。中国城市发展、现代化进程都离不开大学的服务,中国高校比国外高校承担更重的历史责任。一个充满文化、充满活力的城市,也能够为大学的科研和实践提供良好的氛围。大学校园原有的如后勤服务、学生与教师的居住、附属

16、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等功能向社会转移;大学的科技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新的经济形势下,见习制度的实施,需要大学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离校大学生提供职业培训。高校的校前空间承担着联系城市与大学的作用,校前空间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校方和城市居民的重视。1.1.3快速建设背景下的校前区景观雷同2在解放后我国高校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受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高校从教育体制到校园建设全盘由欧美化转为苏化。校前区建筑和景观照搬苏联中轴对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称、以主要建筑作为对景的样式(图1-4)莫斯科大学作为苏联模式的代表成为中国大学争相模仿的范本。通过对大主

17、楼、大广场、中轴对称、建筑周边布局的简单模仿造成众多大学校前空间的建筑、景观设计雷同。例如,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园建筑成为莫斯科大学的翻版(图1-3)。莫斯科大学图 1-3 莫斯科大学成为被模仿的范本图片来源:图 1-4 雷同的校前区景观从中国地质大学远望北京科技大学图片来源:戴志中.高校校前空间图 1-5形式雷同的巨大校门图片来源:如今,国家将高等教育普及为大众教育,各地大学城、新校区建设纷纷上马,迎来了大学校园建设的又一次高潮。随着校前区规模的增大,传统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规模,校前空间的布局方式有了创新,校前区的规划布局已经3打破了前苏联中轴对称、以主要建筑作为对景的模式

18、,出现了不再追求严格的中轴对称,以山体、水体作为对景的方式。然而,在快速建设的背景下,由于缺乏对于校园历史文化的探索研究和对城市地域特色的归纳提炼,校前空间的景观正呈现出一种新的“八股现象”。有人这样概括现今的校前空间景观:“低头是草坪铺装,平视是雕塑喷泉,抬头见旗杆大门,对面是大楼假山。”除了景观格局的千篇一律,景观的构成元素也出现大量雷同的现象。校园大门作为展示校园形象的窗口在设计中格外受到重视,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校门的雄伟壮观,不惜工本,斥巨资修建并无实用功能的标志性大门。此种大门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却缺乏功能使用和文化内涵方面的设计,往往造成形象上的雷同(图1-5)。山水校园建设理念的提

19、出提高了校园环境质量,而一些高校在基地内本无山、水的条件下,人工填山、挖湖来创造有山有水的校园环境。人为制造的山水由于缺乏生境支持往往变成荒山与死水,校方还需投入资金对其进行持续的整治。校前空间的建设往往对校门、广场投入巨大精力,而对景观设施的个性化设计却缺乏重视。例如,路灯、铺地的设计欠缺对校园使用环境的考虑,与城市中使用相同的样式;校园雕塑的选择缺乏对学校历史、办学精神、地域特点的考虑,不能体现新老高校、文理高校、南北高校之间的个性差异。1.2研究的意义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对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塑造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校前空间景观是校园景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景观体系的发端,其景观设计

20、风格体现学校的地域性和学科性差异,也为整个校园景观奠定了基调。进一步来讲,紧邻城市的校前空间在向城市展示校园形象、传达校园文化的同时,本身作为城市构成的一部分,影响着周围区域的城市设计。现今,高校规模的扩大、校前空间功能的复合、教育体系及结构的大规模改革都对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前空间景观设计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法急需更新。传统高校由于用地面积狭小的限制,校前空间侧重解决交通问题,景观多为小尺度环境下的点缀式设计,难以形成开放式大尺度的景观体系。不仅如此,以往的校园规划更注重校园内的环境建设,往往忽视了校前空间环境景观与校园景观系统所具有的局部与整体,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与校园其他部

21、分的景观不同,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侧重表现礼仪性、标志性、功能性,在缺乏对学校历史、地4域特色、学科特色认识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往往导致校前空间景观的雷同与校园个性的缺失。由于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滞后,暴露出校前空间景观环境的许多问题。例如,创建开放式大学的理念要求校前空间对社会公众开放,实现大学和城市的资源共享,这就要求校前区建筑、设施、景观小品、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便于维护保养,满足满足校内人员使用的同时兼顾社会人员的使用需求。新建校区追求平面构图的完整形式,缺乏对基地自然环境的保护,构成对校园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威胁。此外,校园内外环境景观的强烈反差,入口空间尺度与规模的戏剧性夸张,校

22、园景观特色与个性缺失等等问题也成为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校园景观规划时应重视“社会校园结合部”的环境设计,有必要对高校校前空间的规划进行研究。在理清其结构、功能、规模、形式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已建成的校前空间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与不足,在校前区景观设计上进行一次反思式的探讨。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春季陆续开工建设,以校门为开端的校前区建设也将不日展开。本文旨在通过对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为新校区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国内其他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项目的经验和启示。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笔者对于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是建立在校前空间规划、景观设计

23、、环境心理学等一系列理论基础之上的。1.3.1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理论凯 文 林 奇 在 城市意象中 提 出“边界是以线性要素为特征,而区域则体现主题单元的连续性,传达了很强的场所感。”校前空间景观设计中可将城市设计关于路径、区域、边缘、标志和节点的理论加以延伸和借用。校园中的路既是行为联系的通道,也是形象景观的主要场所,同时路旁建筑物构成的空间效果和对景布局能形成好的景观;校园中各功能区易构成独有的形象特征,各功能区特征可由空间形象,建筑艺术来表达,也可用色彩、植物品种来区别;校园边缘是校内外区域边缘形象之间交界处,校园边缘处往往是可建立明显印象的地方;校园标志在校园内令人产生强烈的印象,校园

24、中标志可以是雕塑、门楼或建筑小品及5建筑本身;校园节点是景观连续推进的交点,即视线的交点或端点,和因行为停顿而产生视觉流连的地方。查尔斯 摩尔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对历史传统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于传统校园设计应理解到它内在的秩序而不是单纯地落在个体建筑的设计手法上,而是应反映在它与所处文化地域和场所关系上。他对于场所和尺度、空间层次及领域、归属感、连接、功能的综合性等方面人本主义的研究,对现今校园景观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中在校前景观设计前需对校园文化和地域性特点进行研究的观点即出自于此。1.3.2 校前空间设计理论高校校前空间的设计理论有了系统的阐述。戴志中、褚冬竹、肖

25、晓丽编著的 高校校前空间(2 0 0 3)以校前空间的概念、历史沿革为基础,对校前空间的组成部分作了详尽描述,并通过大量优秀国内外实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该类型特殊城市空间的研究框架。为本文针对校前空间特点进行景观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1.3.3 环境心理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所著 外部空间设计、丹麦学者扬盖尔的 交往与空间、清华大学教授李道增所著 环境行为学概论等环境心理学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日常活动规律,可以为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的许多研究方法基于此理论。1.3.4 环境生态学何镜堂

26、,邓剑虹,涂 慧 君 在 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一文中通过对南京邮电学院仙林新校区规划及华东师范大学嘉定新校区规划的竞赛方案分析,从生态和可持续性角度出发,探求了如何将生态、地域、文化等观念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与策略。朱 小 雷 在 大学校园环境的质化评价研究里提倡将质化方法与量化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广州某高校校园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案例,对大学校园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61.4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框架1.4.1 论文框架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基本概念研究校前空间校前空间景观设计校前空间的相关概念校前空间设计发展概况校前空间的发展趋势校前空间景观构成人工景观自然景观不同空间

27、的景观设计活动景观不普题r_景观设计的内在要求景观设计的外在表现校前空间景观设计原则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校前空间景观设计-1-1画r_-大学校园校前空间景观设计71.4.2研究的方法1.4.1.1 基础资料调查通过书籍、期刊、互联网收集校前空间景观范畴内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考虑与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相关联的其他方面,包括城市、经济、人文、环境等资料。对大学校前空间景观设计进行实地调查,针对普通校园和山地校园的校前空间景观的不同特点,重点走访北京、青岛的高校,掌握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与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相关的大量历史、现状、规划资料图文等进行筛选、整理,并紧密结合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资料

28、归纳如下:A.关于国内外校前空间的发展历史资料B.关于国内外景观的发展历史资料C.关于国内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研究的资料D.关于景观设计方法的资料E.关于当今校前空间景观设计案例的资料1.4.1.2 图示的语言图示语言是设计师最常用的语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调研对象拍摄照片,根据需要绘制形象草图、分析图、关系图、数据图表等图示。通过图示手段对对象进行分析,更快捷直观的表现研究成果。1.4.1.3 学科综合大学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本课题将文献资料、调研结果与景观设计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整理和多层次的综合研究。1.4.1.4 系统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调查

29、结果的分析,针对问题与成因以及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对校前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系统分析,寻求相应的对策与方法。8第 2 章校前空间概述与解析2.1 校前空间的相关概念校前空间(campus-front space)是以大学校园主入口为界的内外周边区域,由入口区与校前区两部分构成。城市空间和校园空间在这里叠合、渗透并相互影响,形成既异于城市,又不完全属于校园的空间形式(图2-1)。这一空间位于城市与校园的交接地带,城市与校园通过校门这-媒介在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简言之,校前空间可以被理解为校园的“门廊+门厅”,即是大学校园“门内+门外”的空间。校园校前空间校前区,7质交流-校门I-入 口 区V

30、信息交流城市道路城市图 2-1校前空间的组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1.1 入口区入 口 区(the entrance peripheral area)是指于校园入口紧密相邻的城市部分。从位置上看是指校门以及校门以外联系城市道路的区域,一般包括校门、入口前广场、城市与校园连接的道路以及包含在此区域中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入口区作为校园的门廊主要起到交通疏导和文化展示的作用。入校车流在入口区完成交通的分流,避免造成校园内部的交通混乱;入校人流在入口区通过大门和入口区景观获得关于校园风貌、文化特色的第一印象,同时做好进入校园的心里准备;出校的师生可以在入口区了解出行信息,等侯换乘公共交通。2.1.2 校

31、前区校 前 区(the fronnt campus area)是进入校园后的一片相对独立的空间,是紧邻校园主入口以内的区域,也是校园入口与校园其他功能区的重要联系空间。校前区一般由校前广场和校前区建筑组成。校前广场是人们进入校门后感受到的首个校园空间,此空间具有导向交通、景观标识和活动交往的功能。人流和车流通过校前广场前往校前区建筑或进入校园其他功能区域;紧邻校门的显著位 戴志中褚冬竹肖晓丽 高校校前空间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9置使得校前广场成为塑造校园特色景观的重要节点;大量设置的景观绿化使得校前广场成为师生活动交往的良好场所。校前区建筑性质由于各校具体情况不同并无固定的模式,根

32、据校前区规模、建筑性质、地理环境的差异,校前区的具体形态也有所差异。一般考虑布置与城市功能联系比较紧密的学术交流、后勤类建筑,或者与城市共享的体育类、展演类建筑。校前区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决定了校前区空间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围合型、枝状型、开敞型和集约型。传统的围合型校园入口空间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给人以庄重、典雅的艺术感受,这是目前校园规划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例如青岛大学校前区采用对称布局,以图书馆建筑为主体,两侧以国际交流中心和办公楼形成三面围合形态。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轴线的选择也考虑到城市的道路景观,高雄路沿轴线逐步提升,青岛大学内百卉园的绿化景观也成为高雄路沿路都可眺望的标志性

33、街景(图 2-2、图2-3)开敞型校前空间布置形式较为自由,没有围合感,一般出现在郊区用地较为宽裕的校园中。此种布局方式校前空间开敞通透,符合现代大学对于开放性的要求,较为自由的布局也易于校园A办公楼B国际交流中心C门卫D钟楼E科技开发中心F景观中轴线/:高雄路路图2-2青岛大学校前区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L图2-3从高雄路远望青岛大学图片来源:青岛风光明信片10绿地形成园林式景观。例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入口空间由广场、绿化构成,空间效果极具现代感。(图 2-4)图 2-4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校前区图片来源:http:/枝状校前空间形态一般以线状空间体系串连节点空间的形式出现。根据校园轴线各个节

34、点空间不同的功能要求与场所属性,在空间尺度、布局、绿化等方面加以不同的塑造,形成张驰有度、层次分明的空间序列。例如,中山大学校前空间采用直线式的布局形态,从南门贯穿北门,通过雕塑、广场等节点的划分和空间的开合变化,将轴线划分为若干段,取得适宜的尺度(图2-5)。集约型校前空间多出现于在土地稀缺的市区高校中。此类校园建筑往往紧邻校外空间,校前区的外部空间较小,有的采取建筑底层架空方式布局校园入口,有的甚至直接把建筑的入口当作校园的入口。例如,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入口经过精心设计后,在有限的场地中创造出动人的校前空间形象。(图图 2-5中山大学校前空间关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2-6 中国美术学入口

35、图片来源:作者自摄2-6)0112.2校前空间的功能2.2.1 校前空间起联系城市与校园的纽带作用校前空间的纽带作用首先表现在交通方面一。校前区的交通包括路过与停留两种行为。路过是指车辆与行人在校前空间的通行以及通行中的短暂停驻。例如外来车辆进出校区的换牌登记,访客进入校区前观看校区地图的行为。通过合理设计使得校前空间具有导向型,行人与机动车各形其道,互不干扰,并减少进出车辆换牌的等候时间,保证校园入口处交通的顺畅。停留包括车辆的停放和行人在校前空间散步、小坐、观赏、倾听、交谈等交往行为。例如,外来游客在校前空间的游览、拍照留念;出行师生在校门附近候车、等人。校前空间还是城市与大学文化联系与景

36、观联系的纽带。校前空间是从城市空间进入校园空间的开始和标志,是大学向城市展示文化特色的窗口。与此相对,大学也是城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前空间设计在强调自身标志性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和谐。校前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向校园空间转换的过渡,应该在此转换过程中营造亲切的场所感,表达对人的尊重、包容和欢迎。2.2.2 校前空间为社会开放校园资源、提供综合服务向社会开放是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这种开放并不等同西方国家无围墙的开放式校园,而是指校内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科研与社会生产力广泛结合,实现校、企联合开发,联合攻关。高校的科研技术走向市场,并产生技、工、贸相结合

37、的实体。未来的实验室、图书馆、各种教学、科研设施、体育设施、计算中心、礼堂、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在规划过程中需考虑多功能、通用化的设计要求。2.2.3 师生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营造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还应营造师生对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别是对于远离家乡的大学新生,他们渴望同其它的同学、老师有一种充满深情和友谊的关系,渴望成为团体的一员。为了让新生更快的适应环境,以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在校园里营造能使大学师生产生归属感的空间场所就显得十分有必要。12气派非凡的校门,恢宏气势的校内建筑与尺度巨大的校前广场并不是校前空间赢得师生认同感的保证。塑造校前空间的标识性,除了建筑形象上的

38、突出和醒目,更要探索高校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校前空间的校园环境和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学校通过历图 2-7 北大校园中的日辱和华表图片来源:史悠久的建筑与特定地段表现文化意义。这些古老建筑述说着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和学术特色,从而成为历届师生的精神地标。例如北京大学校前空间和考古系前的华表,不仅成为北大的标志性景观,而且显示出北大的文化历史特性。人们在看到它的时候,就会对北大悠久的历史、淳厚的学术氛围肃然起敬(图2-7)0此外,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以及尺度宜人的空间格局宜于提升师生间的凝聚力,通过显而易见的形象特征和特定场所气氛形成的共同记忆,能够让离校多年的校友仍然有共鸣的

39、感受。例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雕塑“滚滚向前”,利用废弃的压路机构件,经过艺术加工成为校园景观小品(图 2-8)。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还起着舒缓压力,启迪思维,激发灵感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并在美的思想下潜移默化养成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性格。相反,肤浅而缺乏特色的入口环境只能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产生消极影响。图 2-8 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景观图片来源:132.3 校前空间设计发展历程2.3.1 国外大学校前空间发展历程西方较为正式的“大学”形式出现在公元前400多年的古希腊。那时的大学并无独立的大学建筑存在,大学的校园空间也便无从谈起。欧洲中世纪的神学院成为真正意义上大

40、学的源头。中世纪之前,教会对社会担负着高等教育任务。当时的教育活动是依托在教堂和修道院的范围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很封闭而且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在 12至 13世纪期间,宗教的束缚开始打破,欧洲出现了有独立教学环境的大学。1167年,牛津、剑桥仿照修道院封闭庭院式的布置形式建造大学,方院内设有教堂、讲堂、食堂、宿舍,师生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于院内学习生活。封闭的方形院落虽坐落于城市,却表现出与城市的隔离姿态,大学的入口仅作为进出的通道存在。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使得生产力得到解放,也推动了近代大学的发展。英国的大中型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建立了许多新的大学校园。

41、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这时的大学校园入口空间形态多是依照古典美学强调构图的完整与精确,而非从功能结构与行为模式的角度出发。19世纪末,德国率先进行大学革新,摆脱中古的学术传统,学术更加自由,同时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德国大学的新理念,对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校园规划布局相对自由、灵活,开始考虑提供自由交流学术的场所和公共空间。进入20世纪,校园规划设计开始注重校园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以及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考 虑“公共性”交往空间的创造。美国在这种趋势下创建了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灵活、开放、多重研究结构相结合的新型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校园规划更多的考虑人性、贴近大众,以亲切自然的建筑

42、风格迎合环境(图2-9)。1963年,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专家查得道尔贝在 校园规划一书中总结了战图 2-9 斯坦福大学中的建筑图片来源:www.stanford.edu14后世界各国新建、扩建大学校园的经验。文中指出:“规划应着重于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形态,校园总体规划方面应采取统模数,形成格网,进行平面和空间规划,考虑发展脉络、以及灵活性。”当今,倡导开放式校园的国外大学其校前空间的概念已经模糊,校园规划也由功能分区式的规划转向整体环境规划,校园规划向城市模式靠拢。2.3.2国内大学校前空间发展历程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兴办私学。汉代董仲舒建议兴建的太学是我国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随着宋代学校与

43、科举并轨合一,书院逐步兴起。著名的岳麓书院开创于976年,座落在长沙岳麓山上,是今天湖南大学的前身。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是国子监。我国近现代大学起源于清末洋务运动创办的官办大学和教会大学。1895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设立的“天津西学学堂”后改名“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是我国第一所近代大学。该时期的大学,课程设置简单,教学设备少,校园规模一般不大,师生人数不多。校舍多主要沿用旧有的书院、府邸、衙门等,其入口强调轴线、对称,内外分隔清晰,入口仅作通道和管制之用。校舍的入口空间带有欧洲中世纪学院的封闭特性。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传教士大批进入内地,教会大学也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现。著名的教会大

44、学如岭南大学、东 吴 大 学(苏州大学前身)、燕 京 大 学(北京大学前身)等。1914年,由美国建筑师亨利 墨菲主持制定的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得以实施。规划在校园内布置东西两个学校,东为八年制留美预备学校,西为四年制综合性大学。校园入口形态采用轴线对位,轴线分别联系礼堂和入口,轴线的末端为图书馆,校前区以教学楼围合,并有河流围绕校园边界,入口区域内外关系十分清晰,对其他的校园规划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校园规划受西方特别是美国学院派艺术校园规划思想的强烈影响,强调功能分区、院落布局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通过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群组织和造园方式,设计出一批或具有自然山水园林风格,或与地形、自然环

45、境完美融合的校园。例如,武汉大学大学校园规 划 和1929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的东北大学校园规划。建国初期的大学,从教学模式、学科设置到校园规划设计均套用苏联模式,许多校园形象上模仿莫斯科大学的教学主楼和校前区广场,造成了校园形象和景15观的雷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当前的大学校园规划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其校园入口空间也各具特色。与此同时,功能分区理论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使得校前空间的性质、功能、范围等概念日渐清晰,校前空间的研究内容也正逐步丰富。2.4 高校校前空间的发展趋势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教学理念的改革、大学城市关系的日益密切、校园规划和建筑的形态不断更新,校前空间正呈现

46、出复合化、扩大化、人性化的趋势。2.4.1 校前空间功能的复合化随着校园向城市开放,校园的开放性正日益成为高校的办学潮流。校前空间不仅提供交通导向和疏散的功能,更承担起学校资源社会化共享的责任。近年来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解决内部矛盾,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环境中,形成城市大学一体化设计的模式。2.4.2 校前空间规模的扩大化随着校园建设规模的巨大化,校前空间的用地规模相应扩大。而在校前空间功能的复合化趋势下,校前空间占整个校园面积的比例也在扩大。校前空间规模的扩大使得校前空间的布局形式相对丰富,方式的选择也更为自由。校前区空间能够与校园内的其他区块空间,如教学中心区、生活区等相互联系起

47、来,共同构成开放流动的校园室外空间。2.4.3 校前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随 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校前空间设计更注重功能使用和行为心理上的人性化。例如,景观规划设计塑造宜人的校前交往空间,校园入口处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完善校园无障碍设施,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情趣化”设计等种种手段,借助多种方式的景观设计使的人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本章小结:本章对校前空间的相关概念和功能要求进行分析,并对校前空间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指出当前校前空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行校前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作了铺垫。16第 3 章校前空间景观构成3.1 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校园景观中重要的生态因素,是自然在校园中的体现

48、。当今大学校园对自然景观的治理除了注重点、线、面以及音、形、色上的形象效果,还应兼顾自然景观的生态效果。在植栽上要注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乔、灌、草三者之间的群落关系,并让鸟、鱼、虫能穿梭其中。同时,自然景观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具有情感的景观,在四季的转换中具有“人造景观”所不能比拟的情态特点。欧 阳 修 在 秋声赋里对秋天的萧瑟景象作了这样的渲染:“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硬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可见,自然景观视觉形象随四季的变化可以引起人们情绪的波动。止 匕 外,山域、水土、气候的差异使校园自然景观拥有各地校园自身独有的特

49、色,宜于形成校园景观的多样性。3.1.1 山体景观山体是校园自然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应该保护大于利用。山体景观区别于其他地形景观的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地形的起伏,地表的隆起使地表的物质构成造成了视觉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3.1.1.1 山体做为标志物山体形状各异,各具特色,对于山地校园内比较显著的山体,可以将其做为校园的标志物来加以利用,将山体与建筑小品、建筑物或者只是山体本身设置在校园最显著的位置上,通过轴线关系加以强化,以奠定其标志物的地位。3.1.1.2 山体景观的借用图 3-1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片来源:当校园处在大的山地环境之中,而建设基地内部地形整体起伏不大,只有局部有较大高差,又或者

50、只有周边山体的局部进入校园时,校园往往借用山体的轮17廓线形成其校前空间的独特特征。例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校园处于(图3-1)。3.1.1.3 山体保留成为校园“绿肺”当大片不适合修建建筑物的山体集中存在时,可以将它们集中保留形成校园的原生性的“绿肺”,成为校园的生态景观区。利用山体建立生态景观区,在集中展示山地校园景观特色的同时也为校园创造了宜人的生态环境,为学生创造了幽静的学习场所。“绿肺”内部以原生植物为主,尽量保持原有的风貌和植被的前提下进行局部修整,并修建灯具、小径、休憩亭、廊、小品等景观小品,注入人文气息。3.1.1.4 山体景观设计要点山地地形复杂多变,陡缓有别,设计过程应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