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全国卷Ⅰ)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理科综合(全国卷Ⅰ)含解析.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绝密启用前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6 个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 T P 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 N 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详解】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 I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球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7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是细胞 的“消化车间
3、”,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生物膜的概念以及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生物体内的D N 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 N A 一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 N A 一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 N A 一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 N A 复制,则该
4、蛋白可能是D N A 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 N 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 N A 聚合酶【答案】B【解析】【分析】据 题 干“D N 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 N 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 N A 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 N 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 N 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 N A-蛋白质复合物,A 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 N 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 N 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 N
5、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 N A与 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 N 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 N A复制需要D N 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 N 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 N 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 N 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 N A聚合酶,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 N 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 C D 三个选项。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帅
6、和N O、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 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桔秆中的有机
7、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 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蕉,引 起“烧苗”现象,1)正确。【点睛】解答该题要识记物质运输方式的种类以及实例,明确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属于主动运输,从而准确判断B 选项的原理。4.已知药物X 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 后再进行培养B.丙
8、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 为蛋白质,则药物D 可能改变了药物X 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探究药物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分析出该实验的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观察指标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详解】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组X 组,内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说明
9、内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故 AB正确,C 错误;若药物X 为蛋白质,药物D 可抑制药物X 的作用,因此D可能改变了药物X 的空间结构,使得药物X 失去活性,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关键能从题干中药物D 和药物X 的作用,分析出两种药物对培养液中细胞数目的影响,从而分析出乙组和丙组所加的药物种类,从而对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
10、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小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详解】种群的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 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
11、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 错误。【点睛】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
12、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 的 RNA与突变体N 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转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详解】突变体M需
13、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能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 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 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 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 D N 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 N 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 R N A,C错误,D正确。【点睛】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以及特殊情况下可以发生D N A的转移从而发生基因重组。三、非选择题:共 5 4 分,第 7
14、 1 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I X 1 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 3 9 分。7.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o(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 食 者 使 物 种 多 样 性 增 加 的 方 式 是。(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 解 者 通 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捕食
15、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4).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共同进化的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以及共同进化的概念,就能准确解答该题。【详解】(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2)“精明的捕食者”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
16、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儿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点睛】解答此题关键要知道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能理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就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从而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所需要。8.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M盘伞兴冬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 光 能 的 利 用
17、 率 较 高 的 植 物 是。(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 么 净 光 合 速 率 下 降 幅 度 较 大 的 植 物 是,判断的依据是。(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o(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 2:0 0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 原 因 是 进 入 叶 肉 细 胞 的(填“O J或 或。2”)不足。【答案】(1).甲 (2).甲 (3),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4).乙(5).C0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据图可知,甲植物的净
18、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乙植物,因此可以得出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明显高于乙植物。且乙植物的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比较低,属于阴生植物,甲植物属于阳生植物。【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相同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有机物的积累较多,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相对较弱,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因此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植物的光饱点以及光补偿点都比甲植物低,适合在光照强度相对更弱的环境中生长,林下的光照强度更低,因此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
19、是植物乙。(4)夏日晴天中午1 2:0 0 时,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叶片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导致细胞间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从而引起光合速率下降。【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特别要注意夏日晴天中午时间段,影响光合速率下降的外界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而下午时间段光合速率也会下降,但影响该时间段的因素为光照强度。9.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 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
20、 0%葡萄糖溶液1 5 m 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 a 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o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 _ _ _ _ _ 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增加(3).葡萄糖(4).下丘脑【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来考查水盐平衡
21、的调节过程,理清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注意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外界条件,再结合题干信息,就能准确回答各个小题。【详解】(1)b 中注射的是垂体提取液,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2)静脉注射2 0%葡萄糖溶液1 5 m 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实验兔出现腹泻会导致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丢失,使得血浆渗透
22、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点睛】解 答 第(2)小题,要注意一次性糖含量过高会引起血浆葡萄糖浓度增大,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而不能直接根据血浆渗透压增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而做出错误判断,误认为会导致尿量减少。1 0.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己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
23、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2 有眼1/2 雌9 :3 :3 :11/2 雄9 :3 :3 :11/2 无眼1/2 雌9 :3 :3 :11/2 雄9 :3 :3 :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 o(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
24、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K相互交配后,F 2 中雌雄均有 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 4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填“显 性 或“隐 性 ).【答案】(1).不能(2).无眼(3).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4).杂交组合:无眼X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 :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5).8 (6).隐性【解析】【分析】本题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考查了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判断显隐性的方法,能准确掌握根据子代特殊比例来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方法。
25、【详解】(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E 表示),则 亲 本 基 因 型 分 别 为 和 X Y,子代的基因型为X X 和X ,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
26、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 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 A B B 和 a a b b,可推出孰的基因型为A a B b C c,F,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表现型为2 X 2 X 2=8 种。H中黑檀体(A a X A a=l/4)长 翅(B b X B b=3/4)无眼所占比例为3
27、/6 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点睛】解 答 第(4)题,要学会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基本思路为: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二)选考题:共 1 5 分。请考生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 1.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 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2)M 培养基
28、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答出两点即可)。(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 1 0、1 4 0和 1 4 9,取平均值1 3 3;乙同学涂布了 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 7、1 6 9 和 1 7 6,取平均值
29、1 2 4。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答案】(1).细菌(2).选择(3).碳源、无机盐(4).蛋白质、核 酸”(5).碘液(6).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7).乙同学的结果中,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某种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等相关知识点,在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数目时,要注意稀释倍数的选取以及平板数一般要满足3 0-3 00个才符合要求。【详解】(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说明M培养基能满足真菌的生长,而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以
30、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能筛选出真菌,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微生物生。氏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氮源外,还需要碳源、无机盐、水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等。氮元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因此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和核酸。(3)淀粉与碘液会变成蓝色,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依据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再根据遗明圈,来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4)乙同学结果不合理,因 为 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不能简单的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点睛】解 答 第(4)小题,要注意在设计该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
31、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组的结果是否相当,结果差距太大,意味着操作有误,需要重新实验。1 2.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回答下列问题:(1)博耶(H.B o y e r)和科恩(S.C o b e n)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外,还 证 明 了(答出两点即可)。(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参与的 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而体外重组的噬菌体D N A 通常需与一组装成完整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的噬菌体D N A 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菌、心肌细胞
32、、叶 肉 细 胞 中,可 作 为 重 组 噬 菌 体 宿 主 细 胞 的 是。(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 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 的抑制剂。【答案】(1).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2).转化(3).外壳蛋白(噬菌体蛋白)(4).细菌(5).蛋白酶缺陷型(6).蛋白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后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方法。【详解】(1)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
33、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细胞中进行表达,该过程证明了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等(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C a,处理,目的是以增大细胞的通透性,使重组的质粒能够导入到受体细胞内,因此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参与的转化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体外重组的噬菌体D N A 通常需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噬菌体D N A 导入受体细胞,噬菌体侵染,的是细菌,而不能寄生在其它细胞中,因此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细菌。(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可以选用不能产生
34、该蛋白酶的缺陷细菌以及使用能够抑制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因此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蛋白酷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点睛】解 答 第(2)小题,要理清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 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
35、,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 i 7 C 1 2 N 1 4 O 1 6 Na 2 3 S 3 2 C l 3 5.5 A r 4 0 F e 5 6 I 1 2 7一、选择题1.硫酸亚铁锂(L iF eP O,)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正 极 片 皿NaAlOz 漉液 含磷酸亚铁锂流液H2s()/HNO 含口、P
36、、Fe等流液-炭黑等滤液厂 沉淀7液 因 蛆含L i沉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 l、F e、L 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 e/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D【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灌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 i、P、F 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
37、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 l、F e、L i,B正确:C、得到含L i、P、F e 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 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 e,C正确;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 o/C C L,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A、双糖乂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
38、: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详解: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 m/C C 溶液褪色,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酶的性质特点。3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答案】D【解析】吩 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
39、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旦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醵,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乙酸乙酎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答案选D。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4 .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6.2 5 g F e
40、 C L 水解形成的F e S H H 胶体粒子数为0.1 MB.2 2.4 L (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 8 MC.9 2.0 g 甘 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D.1.0 m o l C 凡与C h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 H:,C 1 分子数为1.0/Y【答案】B【解析】分析: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B、根据负气的组成解答;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D、根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详解:,4、1 6.2 5 8 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 6.2 5 8+1 6 2.5 8/1 1 0 1=0.1 1 1 1 0 1,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
41、解生成的F e(0 H)3 胶体粒子数小于0.A错误;B、标准状况下2 2.虬叙气的物质的量是I m o l,氨气是一个A r 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 8%B 正确;C、1 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 2.0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I m o 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小,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 H 3 c l 分子数小于1.6%D错误。答案选B。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5.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
42、为螺环化合物,螺 2,2 戊 烷(X)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生 成 1 m o l C 5 H”至少需要2 m o l H2【答案】C【解析】分析: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根据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判断;C、根据饱和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D、根据氢原子守恒解答。详解:A、螺 2,2 戊烷的分子式为C 品,环戊烯的分子式也是CJL 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分子中的8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是相邻碳原子上或者不相邻的碳原子
43、上,因此其二氯代物超过两种,B正确;C、由于分子中4 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 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D、戊烷比螺 2,2 戊烷多4 个氢原子,所以生成I r n o l C M?至少需要2 01。1 氏,D正确。答案选C。点睛:选项B与 C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于有机物分子中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已知甲烷、乙烯、乙焕和苯的结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D生 成 1 m o l C 5 H 1 2 至少需要2 m
44、o l H26.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 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 0;W与 Y同族;W与 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C.Y和 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W与 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答案】B【解析】分析: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 0。W与 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生成物是H F,因 止 匕 W是 F,Z 是 Ca,W与 Y同族,则 Y是 Cl。W 、X、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 0,则 X的最外层
45、电子数为1 0 7 2=1,所以X 是 N a,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Z 分别是F、N a、Cl,Ca。则A、金属钠常温常压下是固态,A错误;B、Ca H?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正确;C、Y与 Z 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水溶液显中性,C 错误;D、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价,C1 元素的最高价是+7 价,D 错误。答案选B。点睛:准确判断出元素名称是解答的关键,突破点是能腐蚀玻璃的物质为H F,进而推断出Ca R 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 F。易错点是选项B,注意金属氨化物的结构特点,与非金属氢化物的不同。难点是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属于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7.最近
46、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 2+I I 2 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0 2 和 H6 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 O 石 墨 烯(石墨烯包裹的Zn 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EDT A-F e2-e =EDT A-F e 2 EDT A-F e*+H 2 s=2 H +S+2 EDT A-F 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C02+2 H+2 e =CO+H2OB.协同转化总反应:C02+H2S-C0+H20+S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 O 石墨烯上的低D.若采用F/F e Z 取代EDT A-F/EDT A-F e,溶液需为酸性
47、【答案】C【解析】分析:该装置属于电解池,CO,在Zn O昭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 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石里慌电极为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C0。在Zn O昭墨烯电极上转化为8,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O i+H+2 e-=CO+H3cI,A正确;B、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即得到H 2 s-2 e =2 H +S,因此总反应式为CO +H B:CO+H2O+S,B 正确;C、石墨烯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 O 石墨烯电极上的高,C 错误;D、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F e
48、;+/F e 2+取代EDT A-F e /EDT A-F e,溶液需要酸性,D正确。答案选C。点睛:准确判断出阴阳极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而得出阴阳极。电势高低的判断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物理学的角度借助于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去分析。二、非选择题8.醋酸亚倍(C&C O O H C r 4 0 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倍还原为二价铭;二价铭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所用蒸储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
49、,仪器a的名称是。(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铝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储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 I、K 2,关闭K 3。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 _ _ _ _ _。(3)打开K 3,关闭K 1 和 K 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洗涤、干燥。(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答案】(1).去除水中溶解氧(2).分 液(或滴液)漏斗(3).Z n+2 C r3+=Z n2+2 C r2+(4).排除c中空气(5).c中产生H,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50、6).(冰浴)冷却(7).过滤(8).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铭与空气接触【解析】分析:在盐酸溶液中锌把C F 还原为C d+,同时产生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化。生成的氢气导致c中压强增大,可以把生成的C r C h压入d 装置发生反应,据此解答。详解:(1)由于醋酸亚倍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与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储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是 分 液(或滴液)漏斗;(2)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说明C r 被锌还原为C 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 n+2 C r =Z n+2 C r2+;锌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