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05302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pdf(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1 1课本第 67 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准备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题第一题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第二题第二题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延伸练习,量一量其他的东西。第三、四、五题第三、四、五题第 3、4、5 题,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

2、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第六题第六题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第七、八题第七、八题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先让学生复习线段-1-的定义,以便判断。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第九题第九题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一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 14 厘米的纸条剪去 8 厘米,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 小题。第十题第十题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

3、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和全年级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吗?(出示主题图)可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呀?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二、新授二、新授-2-1 1、教学例、教学例 1 1、例、例 2 2(1 1)让学独立完成)让学独立完成请你从这

4、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 9 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请四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2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驵里说说。学生汇报2 2、教学例、教学例 3 3(1)36+34=70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 1,表示1 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2)36+

5、35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是都是从个位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3-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3 3、出示课题、出示课题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三、练习三、练习1、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

6、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它只有 90 元。请你帮宛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2、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材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2 2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第 3 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4 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课本 5 页及练习一第 7

7、、10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

8、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5-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

9、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6-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 5 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 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

10、,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7-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3 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 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 3 厘米多的断

11、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 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五、课外作业完成第 5 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3 3

12、-8-P7 及练习一第 8、9、10、11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3、,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长度和 1 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20 厘米、-9-50 厘米。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 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 l3 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1 厘米只有这么

14、长,(用手比划)那么 13 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 13 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 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 13 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 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10-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 1 厘米还是

15、 1 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 1 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 厘米。3做一做。(l)出示教材第 7 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 60 厘米还是 60 米?引导:60 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 6 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 28 米。(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 6()黑板长 2()小明身高 124()课桌高 90()三、练习拓展三、练习拓展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8 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

16、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9 题)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11-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0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长是 5 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 厘米。)第二幅图长 4 厘米,对吗?(对,7 厘米3 厘米4 厘米。)第三幅图大约 5 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 厘米或超过 5 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 5 厘米。)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1 题)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

17、问题,再解答。)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 13 米。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4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56 页例 6、例 7 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第 9 页练习一第 67 题。-1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18、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在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他们为什么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生:因为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师: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学生可能回答:铁管很直或楼梯要拐很多弯等。)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线段)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特征。(教学例 6)(1)看看线段有什么特点。-13-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细线。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小结:直

19、的,有两个端点。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2)课件出示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1 题。师:找一找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并指出无论怎么摆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那么它就是线段。2寻找身边的线段。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学生可能回答:数学书的边、黑板的边或门、窗的边等都是线段。)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到了线段,那么你们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线段呢?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说出这几个图形中的线段。3量线段的长。线段有两个端点,

20、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出来的。(板书:可以量出长度。)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呢?(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一样,要把尺的 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14-请同学们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再测量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2 题。4画线段。(教学例 7)(1)尝试:让学生分组尝试画线段,画完后在小组内展示,并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评价。(2)讨论: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3 厘米)应注意什么?步骤:右手拿铅笔,把笔尖从 0 刻度开始画,左手按着尺子不动,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

21、度 3,并标上两个端点。(3)演示:课件演示画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着笔,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 3 厘米的地方,并标上两个端点。(4)反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再让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评一评。三、巩固提升三、巩固提升1、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第 2 题。2、师:现在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铁管是直直的,楼梯是弯弯曲曲的,直直的路线近一些。)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15-完成教材第 9 页练习一第 6、7 题。2、课

22、后作业。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六、教学板书六、教学板书认识线段教后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多种实践形式,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从实践中得出概念,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5 5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

23、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目标解析:目标解析: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16-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24、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介绍 1 拃的长度。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 1 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2教师示范1 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 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 1 拃。(二)学生测量。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三)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2讨论:(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17-(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四)统一长度单位。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25、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课件播放教材第 2 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二、实践中认识厘米(一)认识尺子。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1刻度线。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

26、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2数字。(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 0 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18-(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 0 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 0 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 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 cm。(板书:厘米 cm)(二)认识厘米。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2认识 1 厘米。(1)你知道 1 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 1 厘米。(2)学生汇报找法。(01 之间、23 之间、34 之间的长度。

27、)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 厘米。3感知 1 厘米的实际长度。(1)同桌互相比划 1 厘米。(2)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的长度。(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用 1 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19-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 1 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 1 厘米的长度作标准。】(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测量纸条的长度。(1

28、)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 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 厘米。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三、练习中巩固新知(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 4 页做一做,适当补充)1 读铅笔的长度。(08 厘米)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 1 厘米?2 读橡皮的长度。(

29、04 厘米)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 1 厘米?3 读小刀的长度。(05 厘米)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 1 厘米?4读小棒的长度。(312 厘米)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 1 厘米?-20-(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 8 页第 1 题)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 8 页第 2 题)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 0 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四、小结中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

30、?你有什么收获?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6 6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 m。初步建立 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 1 米=100 厘米。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 1 米=100 厘米。教学准备:教学准备:-21-米尺、学生尺、长绳、1 米长的绳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

31、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 对准铅笔的左端。)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既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二)引入新课。1比赛测量速度。(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2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

32、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点明课题:认识米。(板书:认识米)-22-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一)认识米。1观察米尺,看一看 1 米有多长。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 1 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 米有多长。3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 1 米?(2)几拃的长大约是 1 米?(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 1 米?(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 1 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4说一说生

33、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 1 米?(生举例说明)【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划、测量、估计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 1 米的实际表象。】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生举例说明)6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 m 表示。(板书:米 m)(二)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11 厘米到底有多长?让生用手势表示 1 厘米的长度。21 米有多长?学生用手示意一下。3估测 1 米有多少厘米。-23-4小组合作活动:(1)活动要求:两名同学拉直小组内 1 米长的绳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测量绳长。(2)经过测量发现:1 米有 5 个 20 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5课件演

34、示测量过程。还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图,10 厘米 10厘米的数,得出结论。6引导学生归纳米和厘米的进率:1 米=100 厘米。(板书:1 米=100 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对 1 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让他们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 1 米的实际表象。】三、尝试练习,应用提升三、尝试练习,应用提升(一)量一量。(教材第 4 页的做一做)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 1 米,接着量出 2 米、3 米(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 8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本题需要先量出实物的实际长度,再推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实物长 1 米。推

35、算较难,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结果即可。(三)估一估。(教材第 8 页练习一的第 4 题)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 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24-度大约是 1 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7 7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36、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互动对话,明确目标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请他们依次用手比划出: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50 厘米、1 米等长度。师: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课件出示旗杆,让学生猜一猜它有多高。(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25-学生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三、展示交流1、小组内交流组内交流各自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全班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7、。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由于学生目前只学习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很容易作出不是 13 厘米,就是13 米的推断。全班交流时,要避免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3 米。(板书)4、反思回顾教师出示一支粉笔,告诉学生,一支粉笔的长度约是10 厘米,2支粉笔叠起来就是 20 厘米,比 13 厘米长,所以一根旗杆的长度是13 米。四、反馈评价基础练习(课件集中呈现)1、教材第 7 页做一做。2、教材第 9、10 页练习一中第 8、9 题。拓展练习-26-对于二

38、年级的孩子来说,反思与回顾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示范,教给他们一些方法。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 200 厘米还是 200 米呢?2、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五、课堂小结1、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教学反思虽然旗杆、课桌、教材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它们的长度,他们只

39、是有一个相对概念,即在比较中知道谁比谁长(或高),但是明确具体的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旗杆到底是 13 米还是 13 厘米呢?很多学生能很快说出是 13米,因为旗杆比较长,所以就要选择长的长度单位米,而不会选择一个“标准量”进行比较,所以在学生自主解答和交流时,我们还是要耐心引导。-27-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8 8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 2、3 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

40、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解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

41、位有哪些,1 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目标解读: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 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28-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 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预案】【教学预案】一、创设情境,引发冲

42、突教学预设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 5 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思考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二、借助直观、建立 1 厘米的概念教学预设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师出示 1 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29-(1)记忆 1 厘米的长度(2)找生活中的 1 厘米2、认识几厘米理解: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设计思考认识 1 厘米,

43、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 1 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 1 厘米、寻找生活中的 1 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教学预设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2)在直尺上认识 1 厘米3、明确不同尺子的 1cm 的长度一样。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设计思考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

44、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30-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教学预设1、探究测量方法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1)操作、交流(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 0 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2)填写测量记录单(3)交流测量方法设计思考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

45、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五、全课总结。六、板书设计:认识厘米(cm)尺子:刻度线、数字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9 9-31-教学材料及准备教学材料及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

46、大小吗?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要求: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分工明确,注意合作-3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47、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量一量桌子方法:长 宽 1 7 3 2 3 4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56 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学生的记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真聪明。但是,你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笔测量的数据对

48、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哪一个呢?五、继续研究教师:五、继续研究教师: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指令小组长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 1:长是 90。学生 2:长是 27。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33-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 1 厘米和 1 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

49、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90 厘米,宽42 厘米。(56 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六、总结: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90 厘米,宽42 厘米。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课后评价及分

50、析课后评价及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10101.认识长度单位米,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初步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2.知道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34-1.建立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2.会测量身边规则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持疑引入一、持疑引入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厘米、分米)厘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