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诗经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诗经二首教材分析: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分别选自诗经周南和诗经秦风。关雎由雎鸠和鸣而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女子的爱慕之情。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蒹葭由水边秋景起兴,渲染了萧瑟凄凉令人惆怅的气氛,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两首诗都用了比兴手法,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既有意境美,又有音韵之美,可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诗歌纯真的美。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对于音韵和谐、意境优美的诗歌比较感兴趣,喜欢诵读诗歌。少年对于爱情有朦胧的向往和憧憬。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或许能触动他们的心弦,让学生获得美的愉悦,和爱的启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内容及手法有关知识,能声情并茂
2、地诵读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读准节奏和重音能熟读成诵,体会诗歌音韵美。在联想和想象中体会诗歌意境美,把握诗歌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对爱情的追求,体会诗歌纯真之美。教学重点:诵读指导,体会节奏美和意境美。教学难点: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体会爱情的美好,赏析语言美。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比较分析法、想象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一、导入新课: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看三千年前的诗经开篇关雎,就表现了一位君子对淑女的爱和追求,我们一起来体会古人的爱情吧!(板书课题)二、 新课教学:(一)读准音韵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给生字注音,再练读。活动2、
3、听范读音频,感受语气、节奏。说说这首诗在音韵和形式上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点拨:每句四字,每两字停顿,第二和三章(节)形式相似(基本相同),只有几个字不同(见教材第64页“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四”)这叫做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形式。还有很多词声母或韵母相同,这叫“双声叠韵”。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活动3、学生齐读关雎,注意韵脚和重音(小组内交流展示)。说说哪些词语可以读重音,为什么?预设:韵脚:“洲”、“逑”,重音:“好”、“窈窕”、“一友”、“乐”,理由。学生自主表达感受,不置肯定或否定。(二)读懂诗意学生活动4、自读全诗,自主探究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选2组展示。(1)全诗写了怎样
4、一件事?(方法指导,先描述大意,再概括。)(2)每一节诗的大意是什么?预设:写“君子对淑女”的思慕和追求。第一节描述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以“窈窕好逑”统领全篇。第二节描写“君子”深切的相思和执着的追求(求之不得的焦虑)。第三节(对比)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梦中得之)。(三)读透诗情学生活动5、体会文中“君子”的情感变化。带着感情再读全诗。(男生)连读,两句一换。预设:爱慕思念愿望舒缓、平仄、稍慢低沉延长,稍快上场(快乐)。再读,再带感情读诗。说说你看到的“君子”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窈窕淑女又是怎样的女子呢?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谈看法。预设:君子:痴情(专一)、执着,(传说雎鸠,雌雄相伴,
5、从一而终。其一死,另一忧思不食,憔悴而死。)节制,守礼。淑女:貌美、心善(文静,美好,品性善良的少女。)(四)想象画面,探究写法。活动6、默读诗,想象诗中画面,说说你头脑中出现了几幅画面。小洲上雎鸠成双,互相和鸣。少年男子(女子)坐船采摘荇菜。男子因思念女子辗转反侧。 男子想象中击鼓、弹琴让女子快乐。活动7、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反复出现“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用了什么手法,起什么作用?方法参考课本64页“思考探究二”、和第65页“诗经”简介作答。预设: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向左向右的动作和荇菜高低不一,隐喻男主人公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活动8、说说哪个画面写得好?赏析一下例如:对思念之焦
6、虑,动作,心理进行描写。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到主人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四、拓展延伸:同学们,对待懵懂的爱,你们该怎么做呢?(适当引导)点拨“弹琴鼓瑟表示亲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第二课时蒹葭一、导入新课蒹葭也是一首选自诗经的经典诗歌,蒹葭,是芦苇,经常在水边,夏天郁郁葱葱,深秋的芦苇出发主人公怎样的情思呢?(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一)读诗之韵:学生活动1.学生小声读诗,遇到生字参考注释,读两遍,熟悉字音。2、播放范读视频,学生注意节奏、韵脚、重音、语速、语调。3、学生模仿范读录音,齐声朗读课文。4、朗读指导诗经中对押韵没有严格要求,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
7、。蒹葭按古音一节一个韵部,三节不同。重音,“苍苍”,“萋”,“采采”,“阻、长、跻、右”,要重读。语调,每章最后一句,语调低缓,适度拖音。(二)会诗之意:学生活动:三组分别读三节诗,其他组评价(从节奏重音语调去说说三节诗形式,内容上、情感上有什么异同?)预设:形式相同,内容相似,情感逐渐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深切。教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执著追求和可望不可及的忧伤和怅惘之情。(三)品诗之美:合作探究:从音韵、绘画(意境)美、建筑美(句式匀称、整齐)、角度品味、蒹葭的诗意美。1、自由朗读诗歌蒹葭,结合“积累拓展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诗的音韵美。预设:蒹葭中,采用双声叠韵词,比如“参
8、差”“蒹葭”等反复吟唱,还有“萋萋”“苍苍”等叠音词,读起来和谐动听。用韵方面,偶句入韵、多次换韵,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或还有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更有音乐美。2、听读“蒹葭”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河边芦苇根茂盛,露珠儿结成了霜,有个青年人时而不怕艰难险阻划船逆流而上,时而顺流而下去,他在追寻所爱的人,他不断地执著的追寻,而他说爱的人虽离他时而远,时而近,但始终追求不到。教师点拨:开篇用水边秋景起兴,交代了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秋景图,以及主人公焦急惆怅的追求的身影于这幅画面多凄美,人所在位置、身份、形象皆不明确。飘忽不定,使诗歌显出特有的朦胧美。另外,主人公不
9、顾艰难险阻,反复追寻,那焦虑惆怅的心情更和凄冷、露、白茫茫一片的蒹葭,有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3、诗歌蒹葭形式上(像诗经中其他诗一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体现整体匀称的形式美。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更好地表达主人公不怕艰难苦苦追寻时的延绵不绝的思念。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形式美。为我们的读诗、品诗,受文学美的熏陶又增添了一抹风景。四、作业设计:完成同步练习,阅读亡月说说你的感想。五、板书设计: 爱慕(窃逑) 萌生爱意关雎 思念(寤侧) 求之不得 深切思慕,美好愿望。 愿望(琴乐之)得之之欢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己) 苦苦追寻 飘忽不定蒹葭 道路险阻(且长、且跻、且右) 上下求索 伊人难求 地点变换(水中央、水中坻、水中过)若即若离 希望永在六、教学反思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