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物的进化.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786860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物的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物的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物的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物的进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物的进化练习一、选择题1达尔文提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逐渐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结构相似,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新物种的产生和已有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也会变化D种群内部、种群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2.下列关于蛋白质、DNA和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证据B蛋白质和DNA都是遗

2、传信息的储存者,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和DNA来确定不同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C通过比较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差异程度可以得知相关DNA片段中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D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远,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和DNA的差异可能就越大3.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4.我国古代禽经多次提到鸟类形态结构与习性的关系,如“搏则利嘴”

3、“物食喙长”“谷食喙短”。(注:“搏”是指靠猎捕动物为食的鸟类,“物食”指在水上寻食的鸟类,“谷食”指以种子为食的鸟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适应不同的环境,鸟类产生了“利嘴”“喙长”“喙短”等变异B“利嘴”“喙短”“喙长”鸟类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搏”与其所猎捕的动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D不同喙型的鸟类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5.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

4、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6.下表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052008年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人均使用量/g0.0740.120.140.19耐药率/%2.66.1111.925.5A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升高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细菌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C20052008年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细菌的耐药性可能是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产生的7.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熊猫是其设计原

5、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80%, a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A、a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种群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熊猫的概率为1/3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XaXa、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8.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据调查,某兔种群中的雌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30%)、Ff(60%)、

6、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20%)、Ff(40%)、ff(40%)。假设该种群随机交配,则其子代()AFf的基因型频率为52%B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9.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中基因都不同10.某课外兴趣小组

7、的同学探究阿莫西林对细菌的选择作用,首先取少量含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平板上,并将平板均等的分为四个区,然后在1号区放1张不含阿莫西林的圆形纸片,2、3、4号区放等大的含有阿莫西林的圆形纸片。在37 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 h(第一代),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菌体,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取菌液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代、第三代,并记录每代抑菌圈的直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第一代第二代 第三代A耐药菌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每代都需计算2、3、4区抑菌圈的平均值C培养过程中细菌的耐药性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培养过程中抑菌圈越小说明细菌的耐药性越弱11.下列关于生物进

8、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任何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一定高于温带B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C协同进化既存在于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也存在于植物和植食性动物之间D生物多样性会随群落演替的进程而逐渐增加,但该群落中不会发生生物进化12.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开花时间和分布区均有所重叠,它们能够通过人工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但在自然界中,它们的传粉者大小明显不同,黄花杓兰由丽蝇和熊蜂工蜂传粉,而西藏杓兰由体形较大的熊蜂蜂王传粉,由于传粉者不同,二者在自然界中不能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存在地理隔离B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传粉者大小不同,据此推测它们花的形态结

9、构可能存在差异C自然状态下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能杂交,是二者与传粉者协同进化的结果D据上述信息可判断,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人工杂交的后代只能由熊蜂蜂王传粉13.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避免被毒杀的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14.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含

10、有约3万个核苷酸。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BACE2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ACE2蛋白的抗体D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药物的有效靶标二、非选择题15.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做了以下实验。(1)为获取大肠杆菌,将一

11、定体积的饮用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含有伊红亚甲蓝的培养基上培养,挑选出呈深紫色的菌落即为大肠杆菌。(2)获得大肠杆菌菌落后,需进行扩大培养,此时应选用_培养基。(3)将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并将平板划分为三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各放入一个经抗生素处理的相同圆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观察结果(如图),统计透明圈的直径。为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平板需增加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应放入一个_。请说明圆纸片周围透明圈的大小与抗生素抑菌效果的关系:_。挑取该平板上_(填“靠近透明圈”“远离透明圈”或“任意位置”)的菌落,制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培养多代。结果与结论: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_,说明抗生素能

12、定向选择耐药菌。(4)使用后的培养基、圆纸片丢弃前需做_处理。16.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1万多年前1万多年后(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

13、育,则a、b之间存在_,它们属于两个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后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性状的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3)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4)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

14、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答案1D2. B3. C4. A5. D6. C7. C8. A9. C10.D11.C12.D13. C14.D15. (2)液体(3)未经抗生素处理的圆纸片透明圈越大说明抑菌效果越好靠近透明圈透明圈(抑菌圈)逐渐减小(4)灭菌16. (1)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生殖隔离物种遗传(基因)多样性(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乙水草(4)52.4%没有11/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