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后汉书邓禹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后汉书邓禹传》.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后汉书邓禹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因留宿闲语。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
2、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皆斩之,遂定河东。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
3、,以劳来之,父老童稚,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十三年,天下平定,定封禹为高密侯。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亮,谥曰元侯。(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B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C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
4、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D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眉,指新莽末以樊崇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后泛指农民起义军。B辎重,古代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后经沿用、演化,系指军队携带运行的物资。C左冯翊,官名兼行政区名。汉时将左冯翊、左辅都尉、右扶风称三辅,把京师附近地区归其管理。D住节,亦作“驻节”,指军队统帅在行军中暂驻。节,指皇帝所授予的节杖,多用竹或木制成。3下
5、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禹知人善任,受君信赖。光武帝非常信赖邓禹,在任用将领的时候,经常征询邓禹的意见,而邓禹每次推荐的人,都很有才华。B邓禹领兵有道,逆转战局。邓禹在与樊参的交战中出兵不利,部下们认为形势险峻,劝邓禹连夜撤退,但他出其不意,最终大破敌军。C邓禹心系百姓,深得民心。百姓们流离失所时都盼望邓禹的到来。邓禹慰劳前来归顺他的百姓,大人小孩都围绕在车子周围,非常喜悦。D邓禹功劳显著,倍受恩宠。天下平定后,邓禹被光武帝封为高密侯,弟弟也因邓禹劳苦功高被封为明亲侯。显宗即位后,邓禹被封为太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
6、,追及于邺。(2)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因留宿闲语。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
7、日,破之,获辎重千余乘。进围安邑,数月未能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匡等皆弃军亡走,禹率轻骑急追,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皆斩之,遂定河东。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
8、,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十三年,天下平定,定封禹为高密侯。帝以禹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B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C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D更始大将
9、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眉,指新莽末以樊崇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后泛指农民起义军。B左冯翊,官名兼行政区名。汉时将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称三辅,把京师附近地区归其管理。C住节,亦作“驻节”,指军队统帅在行军中暂驻。节,指皇帝所授予的节杖,多用竹或木制成。D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称号,比如“汉高祖”。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禹知人善任,受君信赖。光武帝非常信赖邓禹,在任用将领的时候,经常征询
10、邓禹的意见,而邓禹每次推荐的人,光武帝都赐予他们官职。B邓禹领兵有道,逆转战局。邓禹在与与王匡等人的交战中出兵不利,部下们认为形势险峻,劝邓禹连夜撤退,但他出其不意,最终大破敌军。C邓禹心系百姓,深得民心。百姓们流离失所时都盼望邓禹的到来。邓禹慰劳前来归顺他的百姓,大人小孩都围绕在车子周围,非常喜悦。D邓禹功劳显著,倍受恩宠。天下平定后,邓禹被光武帝封为高密侯,弟弟也因邓禹劳苦功高被封为明亲侯。显宗即位后,邓禹被封为太傅。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2)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答案1、
11、C句子大意是: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能乘胜追击,独自攻克敌人而且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远望着互相牵挽背负着来迎接邓禹的军队,归顺的每日上千人,总共有上百万人。“覆败”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且“三辅”是被“赤眉”打败,不是打败“赤眉”,因此“赤眉”是下句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B。“携负”是百姓的动作,做“迎军”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2C“左辅都尉”不属于“三辅”,“三辅”是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3B“在与樊参的交战中出兵不利”错。原文是“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
12、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可见“樊参”在此之前已经被斩首,是在“与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对抗时出兵不利。4(1)等到听说光武帝安定了河北,邓禹就骑马北渡,追到了邺县。(2)皇帝多次亲临问候,任命邓禹的两个儿子为郎官。参考译文: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诵读诗歌,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刘秀也在京师游学,邓禹虽然年幼,但见到光武后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于是与他亲近交往。等到汉兵起,更始帝刘玄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做官,邓禹不肯听从。等到听说光武帝安定了河北,邓禹就骑马北渡,追到了邺县。光武见到邓禹很高兴,就把他留下来过夜,与他闲谈。等到王郎起兵,光武从蓟到信都,派邓禹征
13、发应急出战的部队,得数千人,令他亲自率领他们,另外去进攻占领乐阳县。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每次荐举的人,都称得上是人才,光武认为邓禹识人有术。等到赤眉起义军西入关,更始帝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郡来抵抗起义军。赤眉部众大规模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建武元年正月,邓禹自箕关将要进入河东郡,河东郡都尉把守关隘不开城门,邓禹连攻十天,破关,缴获军用物资一千多车。进兵围剿安邑,几个月未能攻下。更始帝的大将军樊参率领数万人,渡过大阳准备进攻邓禹,邓禹派遣诸将于解县南面迎击他,大破樊参军,斩下樊参的首级。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集结军队十多万人,再次共同攻
14、击邓禹,邓禹军形势不利。恰逢日暮,战事结束,军师韩歆及诸将看到兵力受损,都劝邓禹乘夜离去,邓禹不听。第二天早晨,王匡全军出击进攻邓禹,邓禹命令军中人不得任意行动,等到王匡军到了军营里,邓禹趁机传令诸将击鼓并进,大破王匡军。王匡等都弃军逃走,邓禹率轻骑急追,俘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把他们都杀了,于是平定了河东郡。于是邓禹渡过汾阴河,进入夏阳县。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领其部众十万人,与左冯翊的部队在衙县共同抵抗邓禹,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能乘胜追击,独自攻克敌人而且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远
15、望着互相牵挽背负着来迎接邓禹的军队,归顺的每日上千人,总共有上百万人。邓禹每到一处,常停车暂驻,慰劳来归顺的人,老人小孩都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光武帝赞扬他,几次写信赞美他。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定封邓禹为高密侯。光武帝以邓禹功高,封邓禹弟邓宽为明亲侯。显宗即位,因邓禹是先帝元勋,拜为太傅,朝见时令他东向站立尊如贵宾,很受尊敬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床,皇帝多次亲临问候,任命邓禹的两个儿子为郎官。永平元年,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为元侯。5、D句意:更始帝的大将军樊参率领数万人,渡过大阳准备进攻邓禹,邓禹派遣诸将于解县南面迎击他,大破樊参军,斩下樊参的首级。句子中的前
16、一个“将”作谓语,前承主语“更始大将军樊参”,后接宾语“数万人”,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句子,因此排除AC;“逆击于解南”应是“禹遣诸将”所做之事,不可断开。且“之”字代词,不能做“斩参首”的主语,排除B。6D“谥号比如汉高祖”错误,“汉高祖”不是谥号,而是庙号。7A“邓禹每次推荐的人光武帝都赐予他们官职”错误,原文为“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光武帝只是觉得邓禹每次推荐的人很有才华,并没有每次都赐予官职。8(1)等到王郎起兵,光武从蓟到信都,派邓禹发兵拼命赶路,得数千人,令他亲自率领他们,另外去进攻占领乐阳县。(2)听说邓禹能乘胜追击,独自攻克敌人而且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远望着互相
17、牵挽背负着来迎接邓禹的军队。参考译文: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能诵读诗歌,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刘秀也在京师游学,邓禹虽然年幼,但见到光武后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于是与他亲近交往。等到汉兵起,更始帝刘玄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做官,邓禹不肯听从。等到听说光武帝安定了河北,邓禹就骑马北渡,追到了邺县。光武见到邓禹很高兴,就把他留下来过夜,与他闲谈。等到王郎起兵,光武从蓟到信都,派邓禹征发应急出战的部队,得数千人,令他亲自率领他们,另外去进攻占领乐阳县。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每次荐举的人,都称得上是人才,光武认为邓禹识人有术。等到赤眉起义军西入关,更始帝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
18、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别据守河东、弘农郡来抵抗起义军。赤眉部众大规模聚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挡。建武元年正月,邓禹自箕关将要进入河东郡,河东郡都尉把守关隘不开城门,邓禹连攻十天,破关,缴获军用物资一千多车。进兵围剿安邑,几个月未能攻下。更始帝的大将军樊参率领数万人,渡过大阳准备进攻邓禹,邓禹派遣诸将于解县南面迎击他,大破樊参军,斩下樊参的首级。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集结军队十多万人,再次共同攻击邓禹,邓禹军形势不利。恰逢日暮,战事结束,军师韩歆及诸将看到兵力受损,都劝邓禹乘夜离去,邓禹不听。第二天早晨,王匡全军出击进攻邓禹,邓禹命令军中人不得任意行动,等到王匡军到了军营里,邓禹趁机传令诸将
19、击鼓并进,大破王匡军。王匡等都弃军逃走,邓禹率轻骑急追,俘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把他们都杀了,于是平定了河东郡。于是邓禹渡过汾阴河,进入夏阳县。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领其部众十万人,与左冯翊的部队在衙县共同抵抗邓禹,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能乘胜追击,独自攻克敌人而且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远望着互相牵挽背负着来迎接邓禹的军队,归顺的每日上千人,总共有上百万人。邓禹每到一处,常停车暂驻,慰劳来归顺的人,老人小孩都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光武帝赞扬他,几次写信赞美他。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定封邓禹为高密侯。光武帝以邓禹功高,封邓禹弟邓宽为明亲侯。显宗即位,因邓禹是先帝元勋,拜为太傅,朝见时令他东向站立尊如贵宾,很受尊敬和宠爱。过了一年多,卧病在床,皇帝多次亲临问候,任命邓禹的两个儿子为郎官。永平元年,邓禹年五十七岁去世,谥号为元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