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4589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 0 1 5 考纲解读】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闻名于世,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商业使古代社会经济增强了活力,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趋向。但 长 期“重农抑商”和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 .了 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 0 1

2、4 高考在线】1.(2 0 1 4 江苏卷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答案】A【解析】本题以唐朝对市的管理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以及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的信息可知,唐朝前期非州县不准设置市,后期依据户口数量和市场变化可以设置,从而说明市的建罡管理有所变化,故本

3、题选A项;材料中“不满三千户不得置市官”未体现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能置市,故 B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材料中“若要路须置听依三千户法置”的信息。2.(2 0 1 4 江苏卷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以明朝“海禁”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4、材料中“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以 及“奉旨允行”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的放松,是有条件地开放,是故本题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明显错误,决策权在中央不在巡抚;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朝贡贸易仍然存在。3.(2 0 1 4 重庆卷)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

5、南方【答案】B【解析】本题以古代经济重心转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A、C两项与题干“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的信息不符,故排除: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项错误;B项与题干江南经济发展的信息相符。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B项。4.(2 0 1 4 新课标全国卷I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以清朝海禁政策实施

6、前的对外贸易为切入点,考查清朝的对外贸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映了清初海禁政策实施以前,对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外国货物、外国银钱已在清朝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外国银钱在华并非是“资本市场”的项目,排 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政府统治出现问题,排除C、D两项。5.(2 0 1 4 新课标全国卷I I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

7、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 t 解析】本题以北宋的交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交子是私人为方便贸易而设立,由富户主持,后来因设立者资产减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兑换货币,引发纠纷。这一史料能够说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故答案为A项;交子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 B项错误3 c项材料无法体现;交子的出现与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6.(2 0 1 4-山东卷)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

8、主的人身依附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以唐宋时期户籍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传统农业生产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应该是发展;D项与材料无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很多农户专门进行某项生产,反映出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项。7.(2 0 1 4 浙江卷)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B

9、.C.D.【答案】B【解析】本题以浙江地方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及格中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据题表格中第一行“新军”“警察”可知是民国时期;据第二行“禁军”“坊市”等信息可以推断是南宋时期;据第三行中“府州”“蒙古学”等信息可知是元朝;据第四行栏中“科学技术”“文物古迹”可以判断时间是当代。依据时间排序,B项符合题意。8.(2014 北京卷)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

10、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本题以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 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本题题干强调的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A、B、D三项都是用“单一的、个别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排除;C项唐代所有宰相中的83%来自北方,完全可以得出唐朝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的结论。故 选C项。9.(2014 全 国大纲卷)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

11、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以汉朝商人服饰与乘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西汉初期商人在留服方面受到政府严格限制,随着历史发展,这种限制开始被突破,说明了西汉商业有了一定发展,原有规制受到商业的挑战,故答案为D项。A项本身错误,整个封建社会没有改变这一政策;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本身错误。10.(2014 福建卷)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栗,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

12、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C.区 域 经 济 发 展D.抑商政策改变【答案】D【解析】本题以乾隆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 料中“关东”应该指的是现在的辽东一带。从材料描述的现象判断,A项正确:从辽东到上海,路途遥远,B项正确;原先辽东的经济相对落后,到乾隆时期,大量农产品南运,表明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从未改变过,D项错误。故选D项。【重点知识梳理】一、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发展联系紧密.(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夜

13、市、晓市和乡村中的草市等形成和发展.(3)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市镇.(4)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6)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出现.(7)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2.古代城市发展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

14、商业市镇.(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高频考点突破】名称不同点相同点时间目的作用重农抑商战国时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稳固封建统

15、治基础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封建社会末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封建统治者实 行 的 政 策,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 展;都重视农业 发 展,抑制商品 经 济 发 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海禁、闭关锁国明代出现,清朝进一步加强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考点一、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例1.(2 0 1 2 高考山东文综卷)登州府志 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瞰(z 6 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 t i,卖)于乡市,复有布贾

16、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自 然 经 济 解 体 家 庭 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B.C.D.解 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无间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可得出家庭手工业发展,所以正确;“鬻于乡市”“布贾贩之城市”可看出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变式探究】(2 0 1 2 高考天津文综卷)马可 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A.泉州 B.广州C.扬州 D.庆元解 析:选A o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马可波罗对应中国元朝时期,元朝时期的对外贸易情况.元朝时期,对外贸易最大

17、的港口是泉州.当时泉州因环城大量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刺桐树而得名“刺桐”.故答案为A项。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例2、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选 C。解答本题首先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张瀚认为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是农业和商业平衡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对农业无害.它们之间的比重在于国君.故C 项正确.“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可以看出A项错误;古代中国推行垂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从“人主操之尔”可知不能任由农工

18、自由发展,D 项错误。【变式探究】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事业传承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1: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酷酒为业.因罢酷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二 积两旬,复增 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 瀚 松窗夜话材 料 2: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材 料 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

19、利(M.Go d t 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儿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 商贾史(1)依据材料1,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分析其所经营机杼业的性质.(2)依据材料2、3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以这种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历程.第(1)问 从“罢酎酒业,购机一张”“

20、复增一机”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结论,性质则结合当时时间信息“明清之际”即可判断为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第(2)问关键要把握动机,以及动机所带来的对工商业发展不利的因素,根据材料中“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即可解答.第(3)问把握“没有前途”即发展阻力很大,只要结合材料回答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因素即可.答案:(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领模.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2)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后人科举入仕,弃商从文.(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政策;儒家重又轻利思想、科举入仕

21、的深远影响等.【经典考题精析】(2 0 1 3 浙江卷)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 I I 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绸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河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 料 二 1 8 4 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

22、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 料 三 马 克 思 在 1 8 5 3 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

23、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阅读材料三,按 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 括 1 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24、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等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间的第一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计日受值”“王 江 泾 镇 多织绸居者可七千余家”作答。第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鬼国通商中国商人狂”“农人家家置纺车”“无心种菽粟”作答。第(3)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 0 1 3 浙江卷)唐文宗太和六年(8 3 2 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镶,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25、。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雕鞍银镣,装饰焕烂”相符;B、D两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相符;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C项 中“全社会”的说法过于绝对。本题应选C项。(2 0 1 3 四川卷)下表是1 6 2 0 年 和 1 8 5 0 年江南八府 洲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

26、(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 6 2 0 年3 0 01 7 0 01 8 5 0 年7 2 02 8 8 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答案】B【解析】本题由图表切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中数据可知1 6 2 0 1 8 5 0 年城镇人口增长两倍多,而农村人口增长不到一倍,可见城市经济规模扩大明显,故本题选B项。由图表信息不能得出基本实现城市化的结论,故 A项错误。城市和农村人口都在增加,说明农业经济在增长,C项错误。从图表中不能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本 题 D项错误。(2 0 1 3-山东卷)汉 书 食货志记载

27、:“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答案】D【解析】本题以汉 书食货志对当时商人政策的记载为切入息,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材料信息,突破点是,重农抑商政策 知识的运用。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他们无法得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分配的田地,以便保护小农经济。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根据以上分析,只 有 D项符合题意。(2 0 1 3 新课标全国卷I I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

28、,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 央 集 权 弱 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 地 兼 并 缓 和 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宋 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拼农成为兼并的对象,D 项正确。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 项;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C 项;B 项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应选D 项。(2013 新课标全国卷II)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

29、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明朝取道江南经江西越大庾岭到广东的商道忙碌的情形,结合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这知识点,判 断 I)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应选D 项。(2013 江 苏卷)清 前 期 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1).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旨

30、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扬州之所以好,是因为在这里可以通过经营盐业和期当业等而变得富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学而优则仕”和“读书求功名”的传统观念,故本题应选B 项。封建社会一直恪守士农工商的身份界限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A、D 两项;C 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经营盐、典仕而商”不符,故排除。(2013 广 东卷)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

31、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答案】C【解析】本题以桓谭的言论切入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东汉初年”,二是核心内容“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人”,所以桓谭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商人与封君勾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削弱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相违背。(2013 北京卷)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32、【答案】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 期县 城 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校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原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蚩熠加。【解析】本题以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事物的能力。解读表格类材料信息时,要 坚 持“先总后分、纵横比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题的

33、第一小问先总,可以得出“总体增加”的结论,把表格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得出“唐代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县城数量大量增加 的结论,把表格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得出东汉后期“且城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前期“两大流域县城数量趋于平衡”的结论。第二小问的原因要结合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的社会状况组织答案。但要注意的是,在回答原因时,一定要结合第一小问的几个结论分别进行论证,不能够过分概括回答,否则容易大量失分。(2 013 新课标全国卷I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 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 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

34、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 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 人“附商舶”西 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 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 瀛涯胜览 星槎胜览 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 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等材 料 二 鸦 片 战 争 后

35、,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 8 42 1 8 46 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 8 46 1 8 5 6 年,茶出口又增长5 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 8 6 1 年的49 0 余万两增加到1 9 0 2 年 的 30 0 0 余万两。1 8 6 6 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 8 6 8 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 8 7 2 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 8 8 5 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

36、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 9 0 4年,张骞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 9 世纪6 0 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 0 0 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

37、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顺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 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海洋利用与近代海权思想的发展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准确全面理解历史概念。第(1)问,“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说明利用海洋早;汉 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说明海洋开拓和利用出现;宋元时期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

38、,说明技术先进;僧人、海外贸易鼎盛和明朝的私人海外内容著述,体现了私人活跃;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和平利用海洋;明清的海禁政策说明跳乏海权意识。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由鸦片战争后为外国人控制到中国人随着对海洋认识的发展,建立海洋管理机构和海军,商战、海外留学与移民等。启示要突出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如增强海权意识,利用海洋发展经济等。(2 0 1 3 重庆卷)白寿彝 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山国家重新分配【答

39、案】D【解析】本题以白寿彝的论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均田制的理解。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着大量无主的荒地,其内容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私自买卖,受田者死后如还国家,山国家币:新分配,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故本题选择I)项。(2013 重庆卷)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 携 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 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答案】D【解析】本题以宋代文献为切入点,考查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

40、能力。“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可 知“便钱”是兑换货币的凭证。由材料“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可以看出 便钱 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故排除A、C两项;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故排除B项。(2012 高考江苏单科卷)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清明上河图(局部)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解析】本题从画面提供的场景入手,解题关键是熟知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A项在规定区域设置市,市和坊分开,与图片中打破市坊的界限不符,故排除.B项草市和C项夜市

41、都与图片中白天城市商业的繁荣没有关联,故排除.“大街两边民户铺席 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特点一一市、坊混在一起,也与图片场景相吻合,故选D项.【答案】D(2012 高考安徽文综卷)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巾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读懂材料信息.夜市和瓦子都属于商业场所,从“通晓不绝”“终日”等关键信息看,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材料并未提到分布特点,排除B 项;C 项缺乏材料依据且不符合史实;宋代虽打

42、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但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2012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I I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1).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 析:选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注意以下关键信息:”(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说明从事农业的人数多)、“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说明许多原本从事

43、农业的人员转而从事工商业)、“今去农而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说明大部分原本务农的人员已不再从事农业),农业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和从事工商业人数的增加,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故选B 项;工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排 除 A 项;C、D 两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2012 高考北京文综卷)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商人地位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其根本主张是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A 项商人不从事生产与政

44、府的重农政策发生根本性冲突,符合题意;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商人的诚信为本等经营理念深受儒学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明显错误,中国古代明显受到宗族观念的影响,商人也不例外,如兴建宗族祠堂等;由于实行重农抑商,因而政府往往对商人征收重税,所 以 D 项错误.【答案】A(2012 高考福建文综卷)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 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 出“农本商末”观点I).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解析:选B.解

45、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的含义,司马光认为农、工、商贾都是“公家”(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商业 流通对公家有利,故 B 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 项材料未体现.(2012 高考大纲全国卷)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选D.通过解读题干材料可知,雍正帝强调山西人能力较强者经营商业,其次的人从事农业,再次的人成为军人,最下等的人才

46、去读书,这种习俗太可笑了.山西出现材料描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山西位于中原与草原地区的交界,经商致富相对容易,所以才能最高的人去经商,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学而优则仕”相反,因此选 择 D 项.材料反映的是才能校高的人经商,与商人的政治地位无关,并且在封建社会,商人的政治地位也不可能跃居首位,A 项错误,B 项“抛弃”的说法过于绝对;C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2012 高考海南单科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 为“藉由”;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 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

47、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解析:选D.周天子的“藉田”以及王后的“亲蚕”,说明对农桑的重视.之所以重视农桑,是因为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周代制度已经被破坏;B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制度;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当堂巩固】1.1 9 7 3年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中贩共侍约”木牍记载:“匚|(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一。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非前谒。病,不行者罚日卅”这一定程度上说明()A.西汉出现了我国最

48、早的商业贩运贸易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建立D.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解析:解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主要讲述了西汉时期民间商贩的一个约定,其中包括团体的人数规模、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保存方式等,说明了此时期的西汉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形式较为成熟的史实。答案:D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 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解析:材料意思是凡是当官的住

49、处近王宫,不当官与种田的住处近城门,工匠与商人住处近市场,这说明了按职业划分居住地。答案:C3.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 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魄”),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材料中并未说明“都在异地”,排除A;B 项与材料中“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相矛盾;C项与材料中“忌讳茴香(回乡)”不一致,且材料难以说明徽商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从材料中明清时期徽商忌讳经营的商品种类可以看出其

50、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故选D。答案:D4 .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下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解析:图片中可以看出有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后,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批城市兴起与繁荣起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答案:C5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 7 5 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