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全面质量管理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全面质量管理学.pptx(1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质量管理培训材料质量管理培训材料1学习内容介绍学习内容介绍 质量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管理理论教学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树立现代质量观;2 了解世界质量管理的开展趋势及我国质量管理现状;3 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有关概念;4 掌握质量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学会运用质量管理中的主要统计技术。质量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大家具有一定的管理学基本知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本门学习的任务是使大家在理解一定的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树立现代质量意识,培养大家精益求精和严谨的
2、工作态度,以及善于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2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概论1.1质量管理开展历史质量管理开展历史 一一 质量管理开展的三个阶段质量管理开展的三个阶段 二二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TQM1.2 质量管理开展趋势质量管理开展趋势 一一 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 二二 质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标质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标 三三 “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四四 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内容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内容 五五 ISO9000现象的出现现象的出现 六六 以技术为先导的质量管理以技术
3、为先导的质量管理 七七 质量工程学的形成质量工程学的形成13一一 质量管理开展的三个阶段质量管理开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 质量检验阶段 泰勒主张方案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 1924年 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针对质 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 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法 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 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第二阶段: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第三阶段:六十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
4、管理阶段4二二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TQM1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本手段,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 TQM的四个基本要素3 TQM不同于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 1质量管理只是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之一,而TQM是将组织所有的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 2TQM是管理理论及实质“质的飞跃,是一套管理思想、理论观念、手段、方法的综合体系;是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即质量经营4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产品质量适用性交货质量日期、数量成本质量价格售后效劳质量商品竞争力的基础;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54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
5、点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强调一个组织要以质量为中心 管理范围由单纯产品质量扩展为工作质量 强调企业的一切经营工作都要以质量为中心2强调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3强调全员的教育与培训 重在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 通过全员培训教育提高人的素质4科学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专业技术,组织管理和统计方法的结合。数理统计方 法的运用是现代质量管理是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的最明显标志之一,运 用统计等数学方法揭示质量形成和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描述,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最新成果来解决质量问题5强调最高管理者的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6强调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6、效益。全企业各部门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6一一一一 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 特别是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社会生产力 的开展。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当前,各国许多主 要公司和企业,都在使自己的产品到达第一流质量而采取有效的对策 质量不仅是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而且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安全和 生存环境的防御力量。质量改进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减少损失、增加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现代经济使开放性的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世界性的经济
7、合作,是每个国 家开展经济不可缺少的条件。国家间的相互 依 赖更加紧密。技术、物资、人才、信息间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通 有 无 是 现代经济的重要特点。质量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 当今时代是一个质量竞争的时代,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预言:21世 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决定竞争力的上下,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 力武器 的专家提出了“质量要革命的口号,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不用 枪炮,不流血的商业战,其主要武器就是产品质量1.2 质量管理开展趋势质量管理开展趋势7二二 质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标质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标1 的经济振兴就是从抓质量开始的 社会已形成重视质量,为
8、生产世界上第一流的产品而努力的风 尚。同时,也引起 整个社会效劳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质量 使 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给 的国民经济 带来极大的利益,也是工业高速开展的重要因素 从 学习了质量管理,但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在某些方面超 过了 。质量控制学会参谋爱德华施劳克说:“之所以 能将其以生产劣货而著称的形象,改变为一个以致力于优质产品而 闻名的民族,其主要原因是最高管理机构的人们,抱定决心要学会 质量控制到底是什么,还要学会被一般人认为是复杂而深奥的技 术。朱兰博士说:“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 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工人的智慧组织起来,而 做到了。82 提出了“质量
9、要革命的口号,认为 要重振经济,靠贸易保护不行,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3 英国英国 内阁协商 会建立了全国性的质量信息中心;确定了国家对优质产品的奖励措施;加强了标准化工作;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加强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4 德国德国 特别重视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非常严格,在一定条件下宁肯牺牲一定产量,也决不放松质量,以确保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信誉5 中国中国 提出:“质量兴国方针,并把提高质量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总之,全球已形成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浪潮。许多国家政府和政治领导人已经发动和实施国家质量政策,以提高本国生产力和经济活动,甚至在一些非竞争领域,如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也推行质量政策,
10、而使人民满意9三三 “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准l满足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用户满意的产品。人提出“用户是帝王就是强调企业必须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l不满意的顾客将会给企业带来麻烦。英国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不满意的顾客中只有4%的人会抱怨,96%的顾客不提意见,但其中有91%的人不会再 光 顾 你 的公司;一位不满意的顾客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其不满意;13%不满意的顾客会向20个人诉说不满意;寻找一个新顾客要比保存一个老顾客多开支5倍的费用,才能使新顾客确信产品效劳是符合其期望的。l 企业家赖利弗瑞尔Larrg.C.Farre
11、ll在其新著“重寻企业精神中讲,企业的使命是“制造使人们愉悦的产品。10四 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内容 “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不断开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断开 拓质量方面的新领域和潜在方向,寻找更多更好的开展时机,在质量中求生存,求 开展已成为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 低劣质量不仅会给顾客带来不良反响,也给产品的生产者增加开支生产成本和销售、效劳成本 在 提出“以顾客为目标全面质量经营的概念 制定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战略 全面质量经营: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事生产,到达“高质量、低成本的经营 目标;质量要讲效益,要创造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质量 管理不仅是一种职能,一种方法
12、,而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内容 人早已将TQC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金田数正教授在现代管理科学丛书 著作中,把质量管理称为是“经营技术基础之一;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 在其质量管理入门中高度概括地指出:TQC是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是新的经营 哲学。他们认为:TQC是一门在经营诸要素中,特别重视质量的管理学说;是即使企 业赢利也必须以造福社会用户满意为前提的新的经营哲学。因此,强调TQC的整体性、全面性,他们不是把TQC看作一项专业管理,而是看 作紧密围绕经营目标质量、利润、产量、交货期、售后效劳以及企业和社会效益 等进行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模式。11五五 ISO9000现象的出现现象的出现1 国
13、际标准化组织ISO及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 会2 ISO9000的产生与开展3 ISO9000现象4 ISO9000浪潮对企业的益处121 1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及及及及ISO/TC176ISO/TC176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和质量保证技术和质量保证技术和质量保证技术 会会会会 成立于1947年 由90多个国家级团体参加的国际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非政 府组织,我国于1978年成为ISO正式成员 宗旨: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以便于国际物资的交流与互助,并扩 大在文化、科
14、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主要活动:与国际电工 会IEC紧密配合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ISO国际标准 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报导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同其它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标准化有关问题 组织:ISO按专业性质设定技术 会TC负责起草各种标准 各TC又根据工作需要设假设干分技术 会SC和工作组WG TC和SC的成员分类 ISO/TC1761979年成立的技术 会,称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 会 组织:42个p成员,21个O成员 下设3个分技术 会SC和10个WG 工作范围:覆盖了国际贸易中对产品或效劳的质量和质保要求的80%90%在ISO发布的7000多个国际标准中仅88年一年。TC176
15、制定ISO9000族系列标准占全 年标准销售额的三分之一P成员参加成员参与技术工作O成员观察成员不参与技术工作但可了解作情况和获取有关信息资料132 ISO9000的产生与开展的产生与开展l产生:为了满足商业和工业的使用要求以及国防工业 的需求,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兴旺国家分别在质 量体系领域制定了国家标准或多国标准。这些 标准尽管在传统上有某些历史性的共同点,但 在细节上存在许多差异。在名词术语方面也存 在不一致甚至混乱的现象,不能广泛的应用于 国际贸易。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得不付出巨 大的努力去满足合同中形形色色的质量体系要 求。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各国的 迫切要求l1987版ISO
16、9000系列标准l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l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141987版版ISO9000族标准族标准lISOTC176先后用了五年时间在总结各国质量保证经验的基础上,1986.6正式公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国际标准;1987.3公布了ISO9000、9001、9002、9003、9004五个国际标准,统称为1987版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l特点:ISO9000系列标准与通常的工程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计量标准不同,它是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普遍特征以及质量保证工作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的标准化、程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lISO9000系列标准包含了大量综合性质量管理的
17、概念和指导性文件;提供了三种外部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 体系结构紧凑;形成一种协调又便于记忆的编码体系151994版版ISO9000族标准族标准l1990年ISO/TC176开始对1987版系列标准进行修订l1994年完成了对标准第一阶段有限修改的修订工作。ISO发布了1994年版ISO8402、ISO9000-1、ISO9001、ISO9002、ISO9003、ISO9004-1标准,并陆续制定发布了10项指南性国际标准,统称为1994年版ISO9000族标准l随后,ISO/TC176又启动了修订战略第二阶段“彻底修改的工作。在广泛征求标准使用者意见、了解顾客对标准修订的要求,比较多种修订方案
18、基础上,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作为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设计思想;同时,根据广阔标准使用者的要求,研究了ISO9000族标准和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问题162000版版ISO9000族标准族标准 2000年12月15日ISO正式发布ISO9000、ISO9001和ISO9004国际标准。2000版ISO9000族标 准具备以下特点:1 标准结构和内容更好地适用于所有产品系列,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2 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效率,引导组织关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产品与过程,而不 是程序文件与记录3 对标准要求的适用性进行更加科学与明确的规定,在满足标准要求
19、的途径与方法方面,提 倡组织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经营特点作出选择,组织具有更大灵活性4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在标准中得到充分表达,便于从理念和思路上理解标准要求5 采用“过程方法的结构,同时表达了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有助于组织结合自身生产和经营 活动采用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重视有效性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6 更加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包括对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确保顾客需求 和期望得到满足,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确保得到落实、确保所需的资源、指定管理 者代表和主持管理评审等7 将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监视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重要手段8 突出了“持续改
20、进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9 概念明确、语言通俗、易于理解、翻译和使用,用概念图形式表达术语间的逻辑关系10 对文件化的要求更加灵活,强调文件应能够为过程带来增值,记录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11 强调ISO9001作为要求性标准和ISO9004作为指南性标准的一致性,有利于组织业绩的持续 改进12 提高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173 ISO9000现象现象 ISO9000标准自1987年公布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国家迅速以ISO9000标准代替本国的国家标准。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其中包括 所有的欧洲联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等。至少有50多个
21、国家和地区根据ISO9000开展了第三方评定和有关的技术效劳工作。ISO9000已成为目前ISO标准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标准 在国际市场上,ISO9000系列标准已成为评估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是否合格的基础。并成为许多国家开展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和注册效劳的基础。1993年9月底为止,世界上有76个国家发出23971份ISO9000认证证书,1994年6月底为止,世界上有76个国家发出70517份ISO9000认证证书,国际标准化专家称这种ISO9000迅速开展的现象为“ISO9000现象 ISO9000知名度迅速提高,并已经产生了重大的世界范围的影响 许多国家成认和国际成认的产品认证体系已结合ISO
22、9000确定了 产品认证标志 许多大的工业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如群众汽车、杜邦、雷 诺英国、新加坡的国防部、的海 等许多国家的政府 采 购都已制定了实施ISO9000标准的战略性公司规划 许多国家的政府采购,要求大的合同供给商注册ISO9000标准184 ISO9000浪潮对企业的益处浪潮对企业的益处1第三方认证证明公司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效劳 是实施了适当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用户的 信任程度2第三方认证使公司或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支持。体系认证的结果是使公司或企业提高了质量管 理和质量保证能力3减少了不同贸易伙伴进行屡次评定的费用,用 户通常只审核对供方质量体系提出的特殊要求 的局部。供方通过
23、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质量体系 认证,使用户可减少80%重复性的工作19六六 以技术为先导的质量管理以技术为先导的质量管理 任何管理模式都要以技术为先导,以顾客为目标。假设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不能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就必须得改进 用高投入换来高技术,用高技术保证高质量。高投入、高技术、高质量、高速度是赢得顾客,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 生产加工检测的高度自动化 重视可靠性技术、田口方法稳健性设计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20七七 质量工程学科的形成质量工程学科的形成1 产生 70年代,具有思考性的新QC七种工具,质量功能展开QFD,稳健性设计田 口方法等在 应运而生。这些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对顾客需求的分析,保
24、证手段以 及设计阶段的质量保证技术。80年代,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给 企业带来严重的危机,迫使其重 新考虑经营战略;质量意识空前提高;加强研制过程的质量设计和质量分析,尤其重 视QFD,稳健性设计,可靠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研制过程 的质量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将传统的质量管理和新兴的质量设计技术互相结 合、互相渗透;建立强有力的供给商质量保证模式、完备的售后效劳系统和质量信息 系统;提出并行工程的概念在产品设计阶段同时考虑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全部要 素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效劳,将产品设计与制造,保障过程的设计综合进行;以系统工程的方式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将技术的
25、、组织的、管理的措施统一规划,将 质量管理与优化设计、可靠性工程、市场营销、价值工程、仿真技术等互相渗透,采 用多学科综合设计的方法,实现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高效率 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并进一步形成了质量工程学科 体系2 概念3 主要技术4 特点212 概念概念 GJB1405的定义是:将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践与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成果结合,以控制、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为目标而开发、应用的技术和技能22顾客声音VOC 质量功能展开QFD稳健性设计Robust Design制造过程监测与控制检测技术销 售用户意见新 QC七种工具并行工程、工程知识工作结构分解WBS等试
26、验设计DOE、田口方法TM、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仿真、波动分析等 先进质量系统AQC 统计过程控制SPC 线内质量管理等 田口方法在测试中的应用抽 样 检 查 等质量工程QE质量工程主要技术框图质量工程主要技术框图234 质量工程的显著特点质量工程的显著特点1 强调倾听顾客声音。用户需求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2 表达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3 设计阶段的质量保证是质量工程的重点4 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着眼于全局、全过程的系统优 化5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剪裁性和可扩充性。质量工程不仅 适用于现代高技术产品和复杂的大系统,也适用于一般的 简单的产品;既适用于硬件,也适用
27、于软件。总之,质量工程的产生标志着以管理职能为核心转向以技术为先导、以设计标准为目标转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的质量管理开展新趋势,是当代行之有效的最新质量管理技术的综合,是对质量管理的深化、完善和开展。24第二章第二章 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一个组织在长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 需求和期望而到达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的。它可以成为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2.1 质量管理原则产生的背景及作用 一 产生背景 二 作用.2.2 质量管理原则 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二 领导作用 三 全员参与 四
28、 过程方法 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六 持续改进 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八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5一一 产生背景产生背景lISO/TC176筹划2000版ISO9000族标准时,准备为组织的管理者编制一套有关质量管理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质量管理原则。为此,在ISO/TC176/SC2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WG15,征集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在 此 基 础 上 编 写 了ISO/CD19004-8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此文件在1996年ISO/TC176的特拉维夫年会上征求意见,得到普遍的赞同。WG15为了确保此文件的权威性和广泛的一致性,又在1997年的哥本哈根年会上对八
29、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正文举行投票。在36个投票国中又32个赞同,4个反对。lWG15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和12条质量管理体系的 基础说明,成为编写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WG15在取得如此重大成果后宣布解散。26二二 作用作用l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l组织的领导者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最高管理者可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指导下,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l指导审核员、咨询师、质量工作者学习、理
30、解和掌握标准27一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1理解要点2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3实施本原则采取的主要措施281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1顾客是每个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应把顾客的要求 放在第一位2顾客的定义 顾客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说明顾客既指组织外部的消费者、购物者、最终 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也指组织内部的生产、效劳和活动中接受前一个过程输出的部门、岗位或个人 潜在的顾客潜在的顾客 对潜在顾
31、客不容无视,虽然他们的购置欲望暂时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如果条件成熟,他们就会成为组织的一大批现实的顾客 市场、顾客及顾客需求的动态性市场、顾客及顾客需求的动态性 组织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顾客不断开展的需求和期望,并应超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使自己的产品/效劳处于领先的地位29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综合表现 使组织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作出快速而灵活的反响,从而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顾客对组织的忠诚度,保持一批基本的老顾客 或招来回头客,使业务能重复进行而不致萧条。2分项表现 在方针和战略的形成方面,可使全组织了解顾客及
32、 其他相关方的需求 在目标制定方面,可确保有关的目标和指标直接与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联系 在运作管理方面,可改进组织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 望的业绩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确保员工具有为满足顾客 的需求和期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03 实施本原则采取的主要措施实施本原则采取的主要措施1全面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如对产品、交货期、价格、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2确保组织的各工程标,包括质量目标能直接表达顾 客的需求和期望3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中得到沟通,使 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能了解顾客需求的内容、细 节和变化,并采取措施来满足顾客的要求4有方案地、系统地测量顾客满意程度并针对测量结 果采取改进措施
33、5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力求顾客满意6在重点关注顾客的前提下,确保兼顾其他相关方的 利益,使组织得到全面、持续的开展31二二 领导作用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领导者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1 理解要点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3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321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l最高管理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l最高管理者要想指挥好和控制好一个组织,必须做好确定方向、筹划未来、鼓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等工作l最高管理者的领
34、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 l在领导方式上,最高管理者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33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综合表现 由于领导者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和谐和有序的环境,全体员 工能够理解组织的目标并发动起来去实现这些目标 由于领导者规定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准则,所有的活动能以 一种统一的方式加以评价、协调和实施 领导者可以通过先进部门、先进员工的范例来推广先进经验,以促进持续的改进2分项表现 在方针和战略的形成方面,可以对组织的未来勾画出一个清晰 的远景,并在组织内沟通,让全体员工都了解组织的奋斗方向
35、 在目标制定方面,可以把远景规划细化为各项可测量的目标和 指标 在运作管理方面,可以对员工赋予一定的职权,并吸收他们充 分参与组织所指定的工作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建立起一支职责明确、积极性高、组织严密、稳定的员工队伍343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1全面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相关方包括:顾客、所有者、员 工、供方、当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2做好开展规划,为组织勾画一个清晰的远景3为整个组织及各级、各有关部门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4在组织各级创造并坚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并树立职业道德榜 样,形成企业的精神和企业文化5使全体员工工作在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之中,建
36、立信任,消除忧虑6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在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7激发、鼓励并成认员工的奉献8提倡公开和诚恳的交流和沟通9实施为到达目标所需的开展战略35三三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1 理解要点 全体员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 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 必须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关注 焦点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 性和责任感 员工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才能胜任工 作,实现充分参与2
37、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36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综合表现 使全体员工发动起来,积极参与,努力工作,实现承诺,从而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使员工感到他们对自己的业绩负有责任,工作不好会给组 织带来损失,从而树立起工作责任心 使员工渴望参与持续改进并做出奉献,主动地、积极地去 寻找改进的时机,从而树立起事业心2分项表现 在方针和战略的形成方面,员工能更有效地为实现组织的 方针和战略作出奉献 在目标制定方面,员工能分担实现组织目标的责任 在运作管理方面,员工能积极参与某些决策和过程改进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员工对他们的工作越来越满意,更 积极地
38、投身于个人的成长和开展,从而为组织带来收益37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1要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员工了解他们奉献的 重要性和在组织中的作用2教育员工要识别影响他们工作的制约条件,使他们能在 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取得最好的效果。制约条件属于自己 的知识或技能水平,则应努力学习或实践,突破这些制 约条件3在本职工作中,应让员工有一定的自主权,并承担解决 问题的责任4应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和层次,让员工看到 更贴近自己的目标,鼓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评 价员工的业绩5启发员工积极寻找时机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知识和经验6在组织内部,应提倡自由地分享知
39、识和经验,使先进的 知识和经验成为共同的财富38四四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1理解要点2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3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39 1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l任何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系统地识别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过程方法l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过程方法通过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随后加以实施和管理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来到达顾客满意l过程方法鼓励组织
40、要对其所有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这些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与内部和外部的顾客相连。在应用过程方法时,必须对每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的要素进行识别和管理。这些要素包括输入、输出、活动、资源、管理和支持性过程。lPDCA循环适用于所有过程40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综合表现 由于采用了过程方法,可以通过有效地使用资源,使组织具有降低成 本并缩短周期的能力 由于对过程的各要素进行了管理和控制,可获得改进的、一致的和可 预测的结果 可集中注意每个过程可以改进的时机,并按其影响大小的优先次序进 行改进2分项表现 在方针和战略的形成方面,在组织内利用规定的过程,可导致更可预 测的结果、更
41、好的资源利用、更短的周期和更低的成本 在目标制定方面,由于掌握了过程能力,可以制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 标和指标 在运作管理方面,在所有运作中采用过程方法可以降低成本、预防差 错、控制变异、缩短周期、得到更可预测的结果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建立更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如采用聘 用、教育和培训等方法,使这些过程更符合组织的需要,建成一支更 能干的员工队伍41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 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确定过程的顺 序和相互作用2确定每个过程为取得所期望的结果所必须开发的关键 活动,并明确为了管理好关键
42、过程的职责和义务3确定对过程的运行实施有效控制的准则和方法,并实 施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括测量关键过程的能力,为此可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4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改进 的时机,并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实现持 续的改进,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5评价过程结果可能产生的风险、后果及对顾客、供方 及其他相关方的影响42五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有效性和效率1 理解要点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
43、的措施431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l所谓系统,就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假设干组成局部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附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局部。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各分系统协同作用,互相促进,使总体的作用往往大于各分系统作用之和l系统方法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三大环节。它以系统地分析有关的数据、资料或客观事实开始,确定要到达的优化目标;然后通过系统工程,设计或筹划为到达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步骤,以及应配置的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最后在实施中通过系统管理而取得高有效性
44、和高效率l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到达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l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都以过程为基础,都要求对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识别和管理。但前者着眼于整个系统和实现总目标,使得组织所筹划的过程之间相互协调和相容。后者着眼于具体过程,对其输入、输出和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进行连续的控制,以实现每个过程的预期结果44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综合表现 使各过程彼此协调一致,能最好地取得所期望的结果 增强了把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过程的能力 由于体系、产品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45、,组织能向重要的相关方提供对 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的信任2分项表现 在方针和战略的形成方面,可以制定出一个全面、富有挑战性的规划,此规划与部门职能及过程结果相联系 在目标制定方面,各个过程的目标和指标可以与组织的关键目标保持 一致 在运作管理方面,可以对过程的有效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可 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及时采取措施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可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提供更好的理解,从 而减少部门之间的隔膜,改进团队工作45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1建立一个以过程方法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2明确质量管理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使这 些过程相互协调3控制并协调质量管理体系
46、的各过程的运行,应特别关注体系内某些关键或特定的过程,并应规定其运作的方法和程序4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审,采取措 施以持续改进体系,提高组织的业绩46六六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的一个永恒目标1 理解要点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471 理解要点理解要点l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为了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组织应不断改进其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l最高管理者要对持续改进作出
47、承诺,积极推动;全体员工也要积极参与持续改进的活动l持续改进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持续改进应成为每一个组织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48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综合表现 由于坚持持续改进,从而提高了组织的能力,增强了组织的竞争优势 由于主动、积极地寻找改进的时机,提高了组织对改进时机快速而灵活 的反响能力2分项表现 在方针和战略的形成方面,通过战略和业务规划,把各项持续改进集中 起来,可以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业务方案 在目标制定方面,可以制定现实而富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以 实现此目标 在运作管理方面,可以吸收员工参与组织的持续改进过程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可以向
48、组织的员工提供各种工具、时机、方 法以鼓励他们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49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1在整个组织内采用始终如一的方法来推进 持续改进,即持续改进应成为一种制度2对员工提供关于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的 培训3使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成为组织 内每个员工的目标4应为跟踪持续改进规定指导和测量的 目标5成认改进的结果,并对改进有功的员工通 报表扬和奖励50七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1 理解要点l决策是组织中各级领导的职责之一。所谓决策就是针对预定目标,在一定约束条
49、件下,从诸方案中选出最正确的一个付诸实施l正确的决策需要领导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符合逻辑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决断l盲目的决策或只凭个人的主观意愿的决策是绝对不可取的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512 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综合表现 组织的各级领导能提供有信息根据的决策 组织可以增强通过实际来验证过去决策的正确性的能力 组织可以增强对各种意见和决策进行评审、质疑和更改的 能力,发扬民主决策的作风,使决策更切合实际2分项表现 在方针和战略的形成方面,建立在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基础 之上的战略是比较现实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在目标制定方
50、面,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制定出现 实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在运作管理方面,以数据和信息作为了解过程和体系业绩 的基础,可以促进改进,防止出现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通过对来自人员调查、建议、关 键小组的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有助于人力资源政策的形成523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措施1通过测量积累、或有意识地收集与目标有 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并明确规定收集信 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2通过鉴别,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3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 析。在分析时,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4应确保数据和信息能为使用者得到和利用5根据对事实的分析、过去的经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