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关爬山教案模板合集7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有关爬山教案模板合集7篇.pdf(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2 年有关爬山教案模板合集年有关爬山教案模板合集 7 7 篇篇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篇 1 1【教材】【教材】、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主要讲了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背诵第至自然段。理清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了解作者是怎
2、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的。、教学难点: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水彩笔。【学生情况】【学生情况】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应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实物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突破。【教法、学法】【教法、学法】、说教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
3、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法。、说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导入:第一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打一植物,谜底是:丝瓜)第二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植物。谜底是:葡萄。)然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_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
4、的欲望。)二、自学质疑二、自学质疑、首先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呢?(本环节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三、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先自主读文解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然后小组研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是
5、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揣摩,激发他们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集体交流: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刚长出,长大后各有什么特点)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出示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片绿油油的爬山虎,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看了课件的感受。接着老师问,我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情怎样?那么该怎样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美一些,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屏幕上美丽的画面。学生练读、评议,读出美感。(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填空练习,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另外,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如:可以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喜欢画
6、画的同学可以拿起彩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找一找的方式读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演一演:我先制作好动画课件进行演示,爬山虎的脚先是触着墙,并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引导学生欣赏爬山虎往上爬的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本课的重点、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议一议: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用脚
7、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一只新脚。(通过看课件演示,换词比较,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合作学习把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生生互动,又有师生交流。通过朗读、画画、表演等形式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四、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自然段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
8、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吧。(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乐。)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作者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这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佳作。(本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五、总结全文,指导学
9、法五、总结全文,指导学法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六、拓展文本,延伸课堂六、拓展文本,延伸课堂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请你在诵、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诵指可以背诵
10、_至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学生创作完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茎上长叶柄的反面脚枝状嫩红爬山虎的脚触着墙触巴拉贴(牢固)爬没触着墙(萎了)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1
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准
12、备: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爬山虎有脚。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三、学习生字新词三、学习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开火车
13、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 chng;“触着墙”的“着”不读 zhe,应读 zho)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抽生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解决。)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1 生自读课文,思考
14、: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5自己再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6再放多媒
15、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认识爬山虎的脚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方面去观察。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
16、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
17、爬的呢?1分小组学习 4 自然段,自学要求为: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板书)抽小组演示爬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要让学生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18、3再放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这一段,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4齐读勾画的句子,想想它是不是只是往上爬的?你是如何知道的呢?(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因为前面二自然段说是一墙的叶子。)5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请生自读 5 自然段,看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读这一段。汇报自读情况: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感受:生自由谈(师注意引导:“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带着对爬山虎的脚的这种精神再读最后一段。四、总结写作方法通过_的学习,总结应
19、该如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句)1观察要细致,不能只看表面,要全方位的观察。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而不是一时。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板书设计: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篇 3 3课前谈话:师: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生:爬山虎师:出示图片,猜一猜生师:大人小孩儿?生:大人。师:到底是哪个大人啊?生:孙老
20、师。师: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出示录像)师:我们在课间游戏呢。(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师:南昌有什么好吃的?生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生:黄山介绍学校师: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生:童话作家。上课。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和老师一起写,注意“那”字的左边是两笔,“绿”字的最下面一横稍稍长点(齐读课题)师: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师:想知道这篇_里写了什么吗?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大约分钟)师: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生继续读)师:孙老
21、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生读)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出示词语卡: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生读生:(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师: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生读)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学生读(出示: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师:选哪一种解释。生选择并说出理由。出示:两组句子。师: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生:叶圣陶 肖复兴师: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师: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师: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在哪里
22、可以分为两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师:可以交流交流。生:15 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_,师: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_,修改作文可以吗?生:610 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师:概括一下。生:邀请做客。师: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师: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学)师: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师:你从哪里看到的?生:密密麻麻师:“密密麻麻”什么
23、样啊?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出示修改的_的图片)师: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生读)师: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生: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师: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体会体会。生:“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师: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板书师: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学生说了一大段话)(出示:怎么你把包)师:两个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一个是删改,都有“删”字,知道“删”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我们先看看“册”字的来历,(出示图片)古人也有写错的时候,他们就用小刀把字挖去,所以,删字就
24、是册字加一个立刀。师:要想写好,注意什么?(生说)师: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自己读读,试一试生: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师: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师: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生:认真师: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生读文中句子)师: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试。(生读)师:这篇_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生读)(出示修改文字)师: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_,读(生读)师: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生读)师: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
25、老人吗?生:温柔生:慈祥师:叶老是一位教育家。生:给我们关爱。师: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师: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生读)师:怎样写好作文?生:具体事实。师: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写好作文(生读句子)师:你读出什么来了?生: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师:修改了一百多处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生提出来)师:快读读第五自然段。生: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板书)师: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出示: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生
26、填写内容,汇报。出示:句子师:读前面的句子,生读。师: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下课铃响)(学生修改)师: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能说说怎么修改吗?生回答。师:还有其他地方吗?生回答。师:看到课题下课。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篇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
27、学习能力。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2、读通课文,感知_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3、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一、提出学习目标(约 3 分钟)(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
28、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6 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3、对课题质疑。(二)提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6、能结合对课文的
29、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约 30 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 8 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这节课我学会了: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的意思。2、我会用均匀、休想等词语说一句话。3、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4、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二)学文悟情展示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_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2、我会悟。(1)悟文本生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欢在墙上生长。生 2: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30、。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和顺序。这两句话概括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整齐。生 3:我知道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刚开始是嫩红的,后来变成嫩绿的。生 4:我知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静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是动态描写。(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是通过细心观察的,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三)创作性展示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2、小
31、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写植物叶子的_。三、激发知识冲突(约 5 分钟)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四、知识拓展延伸(约 2 分钟)仿照第二自然的写法写一种植物的叶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
32、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约 3 分钟)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 3-5 自然段。2、提出学习目标(1)把课文通顺,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2)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其中的意思。(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二、展示学习成果。(约 30 分钟)(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 8 分钟)(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1、我学会了叶柄、触角等词语的意思。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
33、话。(如:叶柄、触角、痕迹等)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4、我会做每课一练中的题目。(二)学文悟情展示1、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三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巴住墙的不同结果。2、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它的含义。生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以蜗牛的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生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
34、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咬龙的爪子。(作者准确地用上“触、变、巴、拉、贴、爬”这六个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细节,爬得那样科学合理,那样姿势优美,那样柔韧有力。生 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两句话是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碰着墙便茂盛地生长。)生 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有:变、巴、弯、拉、贴等。(师板书)(三)创作性展示1、小组声情并茂朗
35、读课文的一段话。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草本植物的_。三、激发知识冲突(约 5 分钟)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四、知识拓展延伸(约 2 分钟)按照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一则连续观察日记。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篇 5 5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的方法。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正方形纸、剪刀。2、幼儿用书画面“猴子爬山”。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老师表演猴子爬山: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好玩吗?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来折一个?二、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
36、二、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折双三角。下面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先看图示学折双三角。图 1 正方形纸,对角折。图2 将两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图 3 手插进中间层向两边拉开就成了双三角。图4 剪下上面一个角,在剪下的角上简单画上猴脸,夹在双三角中间,两只手在中间层的两边抽动,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顶上了。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老师巡回指导边提醒幼儿:要先看画面上的图示,看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做的,第三步又是怎么做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折好后要轻轻地拉成双三角。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
37、自己的制作过程。2、集体玩“猴子爬山”的游戏,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篇 6 6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 1992 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_,回忆了 1963 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_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
38、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学生练习朗读
39、、背诵第6 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
40、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二)自学生字新词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开火车形式读词。2自由读句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莫名其
41、妙愣住意外认真平和质朴第一组写肖复兴。第二组写叶圣陶。(四)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 15邀请做客 610)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二)全班交流1第三自然段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2第四自然段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1)通过对比一“张”和
42、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4)师生合作读整段。(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3第五自然段“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四、整合课文
43、,升华情感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
44、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三)布置作业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
45、间的联系。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二)学习第二部分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第 8 自然段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3第 9 自然段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
46、的到来。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4第 10 自然段(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2)全班交流: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
47、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家就是_。作家的作品就是_。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一)“我”15 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
48、,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爬山教案爬山教案 篇篇 7 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 1992 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_,回忆 1963 年叶圣陶先生给他修改作文,并请他到家里做客,使他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同学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生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讲叶老给他修改作文是_的重点,写自身到叶老家里做客时,几次写到爬山虎,这是_的难点。教学这课时,我采取这
49、样的步骤:整体掌握_的内容和脉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一一.整体掌握整体掌握_的内容和脉络的内容和脉络初读时,引导同学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同学一局部一局部地学习。二二.突出重点突出重点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 _的重点局部。可以让同学先自读这局部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就“叶老师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协助同学解决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三三.突破难点突破难点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同学抓关键词揣测其含义。四四.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在理解了文中这两局部内容后,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同学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情我到他家里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另外,教师还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身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