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引流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道引流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胆道引流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一、 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响应国家战略新冠疫情以来,国家鼓励公立医院建设,保障医疗资源供给,2021年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设备配置,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为医疗器械厂商带来更多机会。国家政策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鼓励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引导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国产医用耗材,有利于国产厂商提升市场占有率。包括河北、陕西、安徽、江西、贵州等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优先采购国产设备。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联
2、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内镜诊疗作为消化道癌症筛查中风险较低、效果最好、受众最广的医学手段,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在提高癌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后,全民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位居全球第
3、一。目前,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占到所有癌症的四分之一。中晚期癌症往往需要进行数轮复杂的外科手术,治疗过程痛苦、漫长且费用高昂,为患者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相比之下,早期癌症的诊治周期短、费用低且生存率高,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点环节。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内镜检查将成为消化道癌症由中晚期治疗向早期筛查转变的战略工具,推动落实规划纲要中指出的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多年来,消化道癌前疾病和肿瘤的早干预、早发现、早治疗逐渐成为共识。早期消化道肿瘤的5年生存率可达85至90,而中晚期患者5年生
4、存率不足20。2012年,中国每10万人中有43598例肠镜检查、1,6635例胃镜检查;而美国在2009年每10万人中参与肠镜、胃镜检查的人数已分别达到3,72470人次和2,23482人次。消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早期筛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食管癌为例,通过大量样本研究ESD治疗食管早期鳞癌可达到近乎100%的整块切除率和80%以上的根治率。除此之外,与普通外科手术相比,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性小、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21世纪外科的主力方向。随着民众早筛早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内镜资源的不断下沉以及有能力开展微创诊疗的医院数量不断增加,未来通过微创诊疗进行消化道疾病检查的患者
5、范围将持续扩大,行业将稳步发展。(二)诊疗器械性能不断提高从硬式内镜到纤维内镜,再到电子内镜,消化内镜手术的效果在提升,而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在减小,这对辅助设备及耗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内镜微创诊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将更加适应临床需要,通过使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引入人体工程学设计等手段实现功能多样化、操作灵活化、效果精准化,进一步降低操作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与效率,而在5G技术的赋能下,基于视频与触觉力反馈的操控类应用有望实现内镜手术的远程进行,这将极大缓解微创诊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早筛早治率。(三)手术机器人蓄势待发手术机器人
6、系统是整合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的综合体,可以协助进行精准的微创手术,提升复杂手术效果。在它的帮助下,医生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精度和稳度,有效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创伤。目前,消化内镜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尚处于实验阶段,预计未来五年内难以实现商业化普及。二、 内窥镜行业概况内窥镜在临床中主要起到诊断及治疗作用,在临床中的运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妇科、骨科、泌尿科、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其中普外科是内窥镜市场应用占比最高的科室。按产品结构和形态划分,内窥镜可以分为软镜和硬镜。近年来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达到254亿,预计2022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将达322亿元。目前,国内内窥
7、镜市场被日德厂商垄断,国产厂商市场占有率为5%。2021年上半年,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史賽克分别以442%、164%、44%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60%。由于传统软镜的感光元器件行业由日企推动发展,软镜市场被奥林巴斯、富士、宾得等日企垄断,澳华内镜是国内软镜领域龙头;硬镜领域,由于德国卡尔史托斯最早掌握硬镜的柱状镜体技术,德系厂商一直保持在硬镜领域的领先地位。相比之下,我国国产生产企业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南微医学和迈瑞医疗等在内窥镜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内窥镜高端市场上更是无法与进口厂商直接竞争。三、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概况医学影像设备是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
8、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随着我国医疗系统的不断完善,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影像设备细分产品中,CT设备市场占比最大达22%,其次为MRI(磁共振成像)设备和超声设备,占比分别达19%和17%。(一)CTCT的技术原理是利用X线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该层面上各个不同方向的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经模数转换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合成后的CT图像。在中国CT市场占有率中,东软医疗持续多年销售额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CT设备保有量也是国产第一,仅次于GE、西门子、飞利浦。CT对外出口量,东软医疗亦连续位居国产第一。
9、(二)MRI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我国MRI设备市场竞争格局中,西门子、GE、飞利浦占比最大,分别为297%、252%、248%,占比共达797%。国内企业当中,联影医疗是磁共振设备领域龙头,其他上市企业还包括万东医疗,开普医疗和东软医疗等。(三)超声诊断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2020年中国超声诊断仪市场规模1190亿元,同比增长77%。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1297亿元。在市场竞争方面,进口超声设备市场主要被西门子、GE和飞利浦占据,以上三家企
10、业总占比达到90%左右,日立和三星占据剩余市场。国产超声设备以迈瑞、开立、汕头超声为主,以上三家企业总占比为46%左右,由于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可替代性较高,因此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四)DSA(血管造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为常用的心血管病诊断方法之一,尤其对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或冠状血管搭桥等手术前诊断更是必不可少。我国DSA设备呈上涨趋势,2019年市场规模达35亿元,并预计2022年我国DSA设备市场规模将达48亿元。从竞争格局来看,2021年血管造影X线机(DSA)各品牌采购金额占比中,Top5品牌分别为飞利浦、西门子、GE、东软、万东。(五)DRDR设备,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
11、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目前国内DR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四、 体外诊断行业概况体外诊断,英文简称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判断各类重要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由免疫诊断、生化诊断、血液学及体液、即时检验、分子诊断等细分领域构成。其中免疫诊断市场规模最大,约占据国内体外诊断市场38%的份额,生化诊断位居第二,约占据国内体外
12、诊断市场19%的份额。从IVD细分领域来看,我国早期以生化检测、血液检测等基础检测为主,目前免疫诊断逐渐成为主流。免疫诊断利用抗原与抗体互相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定性、定量的诊断,在肝炎、性病、肿瘤、代谢、心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优生优育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所以规模基数较大,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诊断技术之一。根据相关报告,2021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预计达到近26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5%-20%。现阶段国内免疫诊断市场仍由进口主导,罗氏、雅培、西门子等跨国龙头占据了三级医院的核心资源。新产业、迈瑞、迈克、安图等国内IVD头部企业规模与跨国企业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加强
13、,国产化学发光公司技术迭代后检测精度的提升,叠加医保控费的成本压力,国产企业在三级医院突破情况良好,例如新产业和亚辉龙三级医院客户占比均达50%以上。五、 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一)全球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随着全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持续增长。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4774亿美元,同比增长563%,预计到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将达接近6000亿美元,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56%,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二)中国市场发展空间大,增速快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保持20%的增速发展,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人均消费额的
14、比例仅为035:1,远低于07:1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098:1的水平。因为消费群体庞大、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近年表现突出,截至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341亿元,同比增长183%,接近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4倍,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计未来5年,器械领域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33%,我国该比例仅为12%。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
1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30047家,较2019年底增长6624%。其中,可生产类产品企业15924家,可生产类产品13813家,可生产类产品2310家。2015-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累计披露投资案例1733起,披露投资金额1036亿元,并购重组是未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趋势,将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从全球医疗器械前10大细分领域看,体外诊断领域是当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2018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销售额达526亿美元,占比高达13%,其次是心血管、影像、骨科、眼科等。预计到2022年,体外诊断将以700亿美元的销售额继续位居各细分领域之首。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看
16、,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体外诊断,占据14%的市场份额;低值耗材占据13%的市场份额;剩余的市场份额被心血管、骨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从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比来看,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细分领域基本是创新性较强、研发投入高、行业壁垒也相对较高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例如体外诊断中的分子诊断、即时检验(POCT)的子领域产品,心血管领域的支架、起搏器等植介入器械,影像领域的大型影像设备以及骨科和眼科等领域的植入式高值耗材等。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医疗器械国产化及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我国自主创新的医疗器械将会加速涌现,产品实现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不断突破。以体外诊断试剂、骨科医疗器械、心血管医疗器械、医学影像设备和高值耗材为主的细分领域成为国家鼓励发展和行业投资重点。六、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预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正步入黄金十年,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的实施,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参与国际竞争,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当前,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模式正在从营销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竞争维度也将全面扩大,能否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发挥数据的战略资源价值,将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医疗器械企业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