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ppt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1页/共55页本章主要内容4.1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4.3 剩余价值的分配4.4资本积累和两极分化4.2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第2页/共55页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一、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自学(注意三种经济制度的特征以及发生更替的原因)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1、产生的内在逻辑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不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必然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条件大量有人身自由但无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少数人手中积累起大量货币财富3、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资本积累
2、实质:用暴力剥夺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创造了条件三、资产阶级革命第3页/共55页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一、制度产生的条件(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其区别表现在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流通形式的区别中)总之:资本与货币的区别就在于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在价值增值的运动过程中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公式形式内容交换目的商品流通WGW先卖后买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货币作为媒介取得使用价值资本流通GWG先买后卖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货币充当价值
3、增值的手段价值的增值第4页/共55页(二)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价值:同样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可还原为劳动者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再生产其自身的劳动力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养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以培养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体现在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
4、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第5页/共55页(三)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释1、资本总公式:GWG对于一切形式的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都适用2、矛盾体现:GWG(G+G)G从何而来?按价值规律,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GG也不可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等价交换与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G)3、矛盾解释:在GW阶段的商品W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即劳动时能创造出比自身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第6页/共55页理解:马克思指出:价值增殖“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因为资本家买进、卖出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即使有的资本家贱买贵
5、卖,那么,或者会因为其他资本家运用同样权力而失去意义,或者只是改变了价值增殖部分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比例而已。剩余价值生产又不能离开流通。如果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既不买也不卖,是绝对不会产生价值增殖的。价值增殖的发生是以资本家把货币投入流通为前提条件的。但就资本购买商品(货币转化为商品),再卖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两个相联系的价值转换行为本身来看,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第7页/共55页二、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具体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生产资料价值转移+新创造的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具体劳
6、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生产资料价值转移+新创造的价值)例:下页3、剩余价值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第8页/共55页某纺纱厂,假定它们的纺纱机和纱锭只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就在实物形态上全部损耗掉,其价值亦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剩余价值:3元 10斤棉花:10元纺纱机及纱绽支出:2元劳动力价值:3元C+V预付资本15元 20斤棉花:20元纺纱机及纱绽支出:4元生产10斤棉纱生产20斤棉纱劳动力价值:3元工作时间6小时6元新价值预付资本 27元12小时W30元资本家为生产棉纱的预付资本为
7、27元,两者之差3元就是剩余价值。第9页/共55页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有不同的作用1、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不同,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的转移而不产生新的价值可变资本(V):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依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第10页/共55页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q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之为剩余价值率,用以反映可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计算公式
8、:q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就是一家企业全体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数量。q计算公式:M =m/v=mq这个数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第11页/共55页(二)剩余价值生产方法(M=m)由于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总量是有限的,要增加剩余价值绝对量,主要靠不断地提高剩余价值率。所以,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即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家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第12页/共55页v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9、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第13页/共55页工作时间假定原先工人的劳动日为12小时,m为100依照剩余价值率的第二个计算公式,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现在的剩余价值率为133%。2小时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第14页/共55页可见,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劳动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越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除了依靠延长劳动日的方法外,还靠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实现,即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在同等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与脑力,等于延长了劳动日。因此,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
10、价值的范畴。第15页/共55页第16页/共55页v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第17页/共55页工作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6小时则剩余价值率由原来的100%提高为200%8小时工作时间4小时第18页/共55页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条件 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实际上是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因此,只要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
11、就会随之缩短。第19页/共55页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第20页/共55页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个别资本家拼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而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第21页/共55页假定纺纱行业一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为一个工人在12小时劳动日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剩余价值:3元C+V+MW30元生产20斤棉
12、纱生产资料价值:48元劳动力价值:3元剩余价值:3元W54元生产40斤棉纱则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为1.5元每斤棉纱的个别价值为1.35元该先进企业按1.5元/斤这个社会价值来出售40斤棉 纱,每斤棉纱比一般资本家多得0.15元的剩余价值,40斤棉纱共多得6元剩余价值。这6元就是超额剩余价值。第22页/共55页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超额剩余价值是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而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机理:个别资本家劳动生产率提高 该厂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平均价值出售 该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全体资本家都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别价值与平均价值相当
13、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第23页/共55页剩 余 价 值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第24页/共55页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工资的现象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是工人劳动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的本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是确定工资的内在依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水平的波动。注意: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而劳动力是商品。第25页/共55页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分配一、成本价格和利润v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不变
14、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资本家看来:商品价值=成本价格(K)+利润(P)利润是全部予付资本的产物几个转变c+v Km Pm P第26页/共55页v利润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分解的年利润率公式:剩余价值率(m)的高低成正比资本有机构成(c/v)的高低成反比资本周转速度(n)的快慢成正比不变资本的节约m/(c+v)m/p第27页/共55页二、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产业资本就是投在物质生产部门,支配雇佣劳动,直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资本。不同部门和企业利润率的差别,必然引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部
15、门内竞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社会价值部门间竞争平均利润商品的生产价格第28页/共55页v产业资本平均利润(部门间)的形成q总的原则:等量资获取等量利润q平均利润的形成机制部门间利润率存在差异资本家的利益动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向高利润率部门流动各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各部门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各部门的利润率发生变化最终趋向平均利润达到均衡第29页/共55页部部门门 资 本 构 成m m商品商品价值价值低食食品品70c:30v100%30 130中纺纺织织80c:20v100%20 120高机机械械90c:10v100%10 110合计240c:60v 60 360 P30%20%10%平均平均
16、利润利润率率20%20%20%平均利平均利润润与m之差之差 10 0+10 0平均平均利润利润 20 20 20 60部门间竞争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第30页/共55页v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概念平均利润率或一般利润率,是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它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平均利润是指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部门按平均利润率分别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第31页/共55页平均利润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平均利润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间重新分配的过程本家间重新分配的过程。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利润高
17、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和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利润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相当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所获利润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从全社会来看,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完全相等的。第32页/共55页利润率平均化是一种动态趋势利润率平均化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趋势,而不是静态的绝对平均。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在本质上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有关,但形式上已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规律。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不是永远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提高,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第33页/共55页v生产价格的概念生产价格的概念3.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
18、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条件。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2.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前提,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商品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波动。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是价值的转化形式。(K+)P第34页/共55页部部门门 资 本 构 成 m商品商品价值价值低食食品品70c:30v30 130中纺纺织织80c:20v20 120高机机械械90c:10v10 110合合计计240c:60v 60 360平均平均利润利润率20%20%20%平均平均利润利润 20 20 20 6
19、0生生产产价价格格 120 120 120 360生产价生产价格格与价价值之差值之差 10 0+10 0第35页/共55页三、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v商业资本利润的来源产业资本家利润的让渡商业资本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运动中商品资的独立化,商业资本分担了产业资的一部分职能,有利于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水平产业资本以平均利润率参与分配,按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得平均利润按折扣价格以生产价格第36页/共55页v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分配的具体办法商业折扣的办法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分解为两个部分: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商品的生产价格=成本价格+
20、产业利润+商业利润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消费者折扣价格生产价格第37页/共55页例:预付产业资本总额 720c+180v=900,m=100%,m=180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一年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生产价格):W:720c+180v+180m=1080180m/(720c+180v)=20%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180/(900+100)=18%产业利润 P:90018%=162商业利润 P:10018%=18720c+180v+162=10621062+18=1080商业资本家购买商品价格:商业资本家出售商品价格:预付100的商业资本 总预付总资本 900+100=100
21、0(K+)P第38页/共55页四、借贷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是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出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不是职能资本,不是产业资本运动中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而是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等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转化而来的。借贷资本的特点第一,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第二,借货资本的使用,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第三,借贷资本具有独特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G第39页/共55页v利 息借代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一定时期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转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剩余价值),
22、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只能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实质上是剩余价值在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配。第40页/共55页货币资本使用权货币资本所有权平均利润利 息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职能资本家第41页/共55页利息率及其影响因素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的大小与当时通行的利息率的高低。利息量=借贷资本量利息率。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100%利息率通常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第42页/共55页五、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23、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付给土地所有者,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地租形成的制度基础: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在大土地所有者存在的条件下,资本家要投资于农业,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租佃土地,再雇佣工人进行农业生产劳动,并且要把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地租的真正来源:资本主义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土地所有者以获取地租的方式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第43页/共55页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权剩 余 价 值地 租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大土地所者第44页/共55页v地租的形态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两种形态: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级差
24、地租级差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第45页/共55页v级差地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在农业中,优越的土地自然条件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获得超额利润。土地自然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是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是中等地生产条件决定,而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第46页/共55页v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形成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形成的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权垄断。农产品
25、按价值而不是按生产价格出售,并把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截留下来转化为绝对地租。第47页/共55页 级差级差地租地租绝对绝对地租地租范围范围租种较好土地所有土地形成条件形成条件土地自然条件劳动生产率差别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经济原因经济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经营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私有权垄断断第48页/共55页v土地价格在土地私有权存在的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可以自由转让。作为买卖对象,土地是有价格的。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过滤过的天然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因而,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26、如果土地已经过人工开发,那么土地价格中要包括对土地资本投入的补偿及其利润或利息。第49页/共55页第四节 资本积累和两极分化一、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不断地把获取的剩余价值投入企业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主义企业的再生产按规模划分,可以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就是原有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特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第50页/共55页v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的途径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的途径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资本积聚
27、是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即本来意义的资本积累;资本集中是通过在竞争中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或者通过若干资本联合成为股份公司的办法,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成更大的资本。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51页/共55页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人口过剩v资本的构成从物质形态看 资本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两者的关系:价值构成以技术构成为基础,一般反映着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v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V)v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趋势越来越高的趋势生产资料劳动力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第52页/共55页v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就是超过资本对其需要的劳动人口。这种人口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有一部分劳动人口成为剩余的或多余的人。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存在形态一是流动的过剩人口二是潜在的过剩人口三是停滞的过剩人口第53页/共55页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的贫困化2、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应注意掌握的要点第54页/共5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5页/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