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8745539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苏洵嘉祐集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苏洵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一11题。(共18分 风俗之变,圣人为之也。圣人因风俗之变而用其权。圣人之权用于当世,而风俗之变益甚,以至于不行复反。京而又有圣人焉,承其后而维之,则天下可以复治;不幸其后无圣人,其变穷而无所复入,则已矣。昔者,吾尝欲观古之变而不行得也,于诗见商与周焉而不详。及观书1然后见尧舜之时与三代之相变,如此之亟也.自尧而至于商,其变也皆得圣人而承之,故无忧至于周,而天下之变穷矣。忠之变而入于质,质之变而入于文,其势便也,及夫文之变而又欲反之于忠也,是犹欲移江河而行之山也。人之喜文而恶质与忠也,犹水之不愿避下而就高也。彼其始沫尝文焉

2、,故忠质而不辞。今吾日食之以太牢,而欲使之复茹其哉?呜呼!其后无圣人,其变穷而无所复入,则已矣。周之后而无王焉,固也。其始之制其风俗也,固不容为其后者计也,而又不适之乎圣人,固也,后之无者也。 当光之时,举天下而授之舜,舜得尧之天下,而又授之离。方尧之未授天下于舜也,天下朱尝闲有如此之事也。度其当时之民,莫不以为大怪也。然而舜与高也,受而居之,安稳若天下固其全部,而其祖宗既已为之系数十世者,未尝与其民道其所以当得天下之故也,又未尝悦之以利,而开之以丹朱、商均2之不肖也。其意以为天下之民以我为当在此位也,则亦不侯乎援天以神之,誉己以固之也。 汤之伐桀也,然教其罪而以告人,如日:彼有罪,我伐之宜也

3、。既又惧天下之民不已悦也,又嚣嚣然以桊之,日:万方有罪,在于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如曰:我如是而为尔之君,尔可以许我焉耳。吁!亦既薄矣。至于武王,而又自言兵先祖父偕有显功,既已受命而死,其大业不克终。今我奉承其志,举兵而东伐。而东国之士女,束帛以迎我。纣之兵,倒戈以纳我。呼!又甚矣。如曰:吾家之当为天子久矣,如此乎民之欲我速入商也,伊尹之在商也,如周公之在周也,伊尹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周公为之,纷纷乎急于自疏其非篡也。 夫固由风俗之变,而后用其权,权用而风俗成,吾安坐而镇之,夫孰知夫风俗之变而不复反也? (取材于苏淘嘉祐集书论) 解释:1书3,指尚书复本文专论尚书急【2】丹朱,相

4、传为尧之子.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丹米;商均,相传为舜之子,禹封之丁商,故号商均 6.以下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而欲使之复茹其技哉茹:食用 B,而又适不值乎圣人值:遇到 c.度其当时之民度:衡量 D.我伐之宜也宜:应当 7.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3分) A.幸而又有圣人肯周之后而无王芍 B.昔者,吾尝欲观古之变而不行得也后之无工者也 C.于诗见商与周焉而不详未尝与其民道其所以当得天下之故也 D.则亦不侯乎援天以神之纷纷乎急于自疏其非篡也 8.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其变穷而无所复人 风俗转变到了终点就

5、再也尤法返回了 B.人之喜文而恶质与忠也 喜爱文华的人就像厌恶质朴忠诚样 C.而其祖宗既已为之累数十世者 那些人的祖宗已为他们积存儿十代了 D.既又惧天下之民不己悦也 接着又可怕天下的百姓不喜爱自己 9.依据文意,以下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卜 A.苏淘认为尚书详尽地呈现了夏、商、周的更迭,这对讨论风俗与圣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B.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禹,这种举天下而授之的方式,在最初的时候被人们看成一件怪事。 C.苏洵列举尧、舜、禹和汤、武工的事例,说明风俗的转变是由圣人实现的、也与权力密不行分。 D.此文表达苏淘阅读尚书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苏淘崇尚圣人、顺应民意、反对

6、天命的思想。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则又嚣嚣然以言柔之 11.明代学者茅坤评本文时说:“此篇识见好,而行文法度亦胜.” (1)“识见”意即见解。找出最能表现“识见”的语句。(1分) (2)“行文法度”意即章法。请你从文章构造角度谈谈木文的章法。(3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7道小题,共24分。6.(3分)C7.(3分)A8.(3分)B9.(3分)D10.(2分)就又大声地用好话来安抚他们。【评分标准】共2分。“嚣嚣然”,1分,“柔”,1分。11.(4分)(1)(1分)风俗之变,圣人为之也。求书斋(2)(3分)答案例如: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观点“风俗之变,圣人为之也”,总领全文(1

7、分);主体通过尧、舜、禹和商汤、周武王的例子,正反比照证明风俗之变是圣人所为的观点(1分);最终又以“风俗之变”作结,照顾开头(1分)。XL【评分标准】共3分。构造分三局部,每局部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风俗的变化,是圣人造成的。圣人趁转变风俗而使用他的权力。圣人的权力用在适应的时代,那么风俗转变得更加严峻,甚至到了不能够恢复的地步。幸运地是(在这个时候)又有圣人,接着在他的后面来维护风俗,天下就能够靠它恢复安定;假如不幸他后面没有圣人,风俗转变到了终点就再也无法返回了,那么天下就停顿(不能恢复安定)。过去,我曾经想一要观看古代(风俗)的变化却不能够找到,在诗经中看到商朝和周朝却

8、不具体。等到看到尚书,这以后才看到尧舜时代和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交互变化,像这样的变化到达极点。从尧直到商朝,那些变化都得到圣人并且继承下来,所以没有忧患。到了周朝,天下风俗的变化到了终点了。忠诚风俗的变化进入到质朴风俗,质朴风俗的变化进入到文华风俗,它的情势是有利的。等到文华风俗的变化又想回到忠诚风俗,这就像想转变江河中的水而向山上流一样(难)。人们喜爱文华而厌恶质朴和忠诚(风俗),就像水不愿躲避向下流而趋向高处一样。他们在当时不曾是文华,所以(他们)不推辞忠诚和质朴。现在(却是)我每天拿太牢给神吃,却想让神再(回到)吃豆类食物吗?唉!它的后面没有了圣人,风俗转变到了终点就再也无法返回了,那么天

9、下就停顿(不能恢复安定)。周代以后没有统治天下的人,的确啊。在他开头制定他的风俗的时候,原来就不允许替他的后代考虑,而又恰好没有遇到圣人,确实啊,周代以后没有统治天下的人。在尧的时代,把全天下交给舜,舜得到尧的天下,就又交给禹。在尧没有把天下交给舜的时候,天下不曾听说有像这样的事情。推想那些恰好在那时的人们,没有人不认为这事极其惊奇。但是,舜和禹,承受天下并且居于王位,心情安定地像天下原来就是他们所拥有的,而那些已经为他们积存了几十代的祖宗们,不曾和他们的百姓们讲用来应当得到天下的缘故,又不曾由于(获得)好处而快乐,由于丹朱、商均没有才能而免去他们的王位。那意思认为天下的百姓把我看作应当在这个

10、位置上,那么也就不用等待援引天命来神化它,赞扬自己来稳固它。在商汤讨伐夏桀的时候,大声地控诉夏桀的罪状来把它们告知别人,比方说:他有罪,我讨伐他是应当的。接着又可怕天下的百姓不喜爱自己,就又大声地用好话来安抚他们,说:多方面有罪过,罪责只在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有罪,与你们各方面的人没有关系。比方说:我像这样做你们的君王,你们能够允许我吧。唉!(风俗)也已不淳厚了。到了周武王,就又自己说他的先祖先父们都有显著的功绩,既然已经受天命而死,他的宏大事业不能够终止。现在我尊敬地继承他们的遗志,带着军队向东讨伐敌人。而东方国家(商纣王)的百姓,预备礼物来迎接我。纣王的军队,放下武器来迎接我。唉!(风俗)就又更不淳厚了。比方说:我们家应当作天子已好久了,像这样,百姓盼望我尽快进入商朝。当伊尹在商朝的时候,就像周公在周朝的时候一样。伊尹代替君王行使权力三年,就没有一句话来为自己解释。周公摄位,一次接一次地着急地自己解释他不是篡夺君位。原来依据风俗的变化,然后运用他的权力,因权力使用而风俗形成,我安心地坐在君位而镇守国家,谁知道那风俗的变化不能恢复反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