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745485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学习内容:P61页例5 学习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一、【学问链接】 1、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2、怎样比拟小数的大小? 3、比拟以下每组数的大小。 0.540.540 2.82.800 3.2632.6 6.1961.9 小结: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是由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61页例5,回答下列问题: 0.009米=( )毫米 0.09米=( )毫米 0.9米

2、=( )毫米 9米=( )毫米 三、【合作探究】 1、从上往下观看,从0.009米变成0.09米,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因此,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 到原数的 倍。同理,比拟 和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比拟 和 ,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即长度由 毫米变成了 毫米,长度 到原数的 倍。 从下往上观看,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 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2、练习: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向右移动两位是( ) 0.3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是3.05,向左移动(

3、)是0.0305,向( )移动( )是305,向( )移动( )是30.5。 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 ,左移 。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位数不够用 补位。 四、【拓展延长】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打算? 移动的位数打算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 到原数的 、 、 。 六、【课堂检测】 1、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 )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

4、0.7321,原数就( )。 2、推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娴熟把握2、3、5倍数的特征,娴熟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展推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学问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学问的兴趣,培育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学问的力量。 【重点难点】 1.会正确推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

5、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爱花吗?你都喜爱些什么花?学生答复。 师:小明的妈妈也特别喜爱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立刻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推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肯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效劳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

6、: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敏捷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展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推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推断呢?引领学生回忆,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以下各数肯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7、),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展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学问可以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专心思索,擅长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分析,信任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

8、习。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挨次。让学生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看主题图,依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洁地问题直接解答。 (2)依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

9、过补充条件,连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估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沟通,再全班沟通。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展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展安排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展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展脱式计算。 2、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察并对学生的表达进展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展汇报,并且相互补充,留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表达。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

10、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状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其次种方法,由于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忙理解。 教师要留

11、意这种方法的表达,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把握,主要把握运算挨次。 4、稳固练习 (1)依据教师供应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削减重复练习。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看、操作和沟通等活动中,经受熟悉三角形的过程。 2.熟悉三角形各局部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

12、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预备: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沟通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现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学问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熟悉。)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教师供应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现沟通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

13、是怎么做的。 (3)观看思索: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一样地方? (4)熟悉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索争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推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漂亮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现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熟悉三角

14、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预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观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识所学实际测量的学问,能正确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根本练习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

15、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学问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展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

16、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拟它们的面积,你发觉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外形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根据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假如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假如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索题。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