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角的计算教学目标: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2.在独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揭示课题:角的计算。新课探索探究一已知1=45度,2=90度,求AOB=?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导书写格式。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练习:书P73
2、/1练习已知1=650,2=150,求AOB=?已知3= 1+ 2, 1=180,2=720,求3=?探究二已知AOB=63度, 1=30度, 求2=?(1)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已知AOB=1520已知AOB=1520 ,1=700,求:2 =?已知已知3= 1+ 2, 3=800 ,2=500,求 1 =?课内练习1、练习一 填空(1)若AOB+600 =平角,则AOB=( )度;若周角-1=600 ,则1=( ) 度。(2)从12时10分到12时20分,分针转了( )度。2、练习二
3、 下面都是用两块三角板组成的角,算一算它们各是多少度?3、练习三 计算下列角的度数。如下图,已知1=650 ,求2的度数。如上右图,已知1=600 ,求2的度数。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角的计算解:解:AOB= 1+ 2=450+ 900=1350解:2 =AOB 1=630300=330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
4、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学重难点: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教学过程: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2、生活图片欣赏。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2)抽象出圆。(PPT)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1、
5、初步感知: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2、圆规画圆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2)认识圆规(PPT)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板书:点长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
6、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板书:定点动点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7)师演示圆规画圆。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8)学生再次画圆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
7、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3)教师演示(用“线钉”)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2)圆的构成确定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
8、学习的圆?(生上台指圆)3)演示:(PPT)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三)圆的特征揭示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板书:半径圆心5、学生演示画“半径”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学生
9、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为什么?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1)学生讨论2)媒体展示解释2、人文素养的培养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2)媒体演示。3、圆的归类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2)讨论反馈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四、总结梳理通过今天的学
10、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圆的初步认识定点点圆心(o)位置动点长半径(r)大小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材第60页例4。: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创设情境1.提问:(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2.教师出示: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
11、段是互相垂直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板书课题:画长方形)二、自主探究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
12、巡视,个别辅导。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材“练习十”第1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3.教材“练习十”第12题。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1)小组交流。(2)独立完成。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2)由代表汇报。(3)教师归纳并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教学目标
13、: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3、通过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技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单、视频、圆规、绳子、圆形物体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情景引入同学们,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会形成怎样的波纹呢?(圆形的波纹)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发现圆,你在哪些地方看见
14、过圆?(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2.欣赏生活中的圆(媒体展示)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素材,请大家欣赏。3.学生交流对圆形物体的感受和对圆的认识4.揭示课题看来,生活中圆真是无处不在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初步认识)二、尝试探究(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1.交流画法利用圆形物体画圆。利用细绳、图钉画圆。(机动)2.介绍生活中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展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师:体育老师经常在操场上画圆,他是怎样画圆的呢?(媒体演示)老师演示用绳画圆。师:那老师也试试看,在黑板上画圆。(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细绳扎上粉笔,拉直绕一
15、圈。)师:借助绳子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板书:固定一点,确定绳长。)认识圆心和半径。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给它取个名字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根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圆心O,半径r”)3.引出圆规:生活中除了用这些工具来画圆,聪明的数学家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二)尝试用圆规画圆1.介绍圆规的构造(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一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是用来旋转的。)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画圆?画一个圆不成功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会的同学可在小组内传授
16、经验,互相交流学一学。(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巡视指导。)3.老师示范用圆规画圆师:请看老师是怎样规范画圆的?边看边思考你刚才的画法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4.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画在作业单上),并交流画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5.师生边交流画法,边尝试第三次画圆。(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画一个“”,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上,握住圆规的把手,把带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交流总结:画圆三步骤: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6.学生第四次画圆请大家再一次拿出圆规画一个最漂亮的圆,画完后标上圆心“O”和半径“r”。学生展示,纠错师:画圆还要注意哪些地方?师:如果手捏住圆
17、规的两个脚来画,会怎么样?画圆会成功吗?师生小结:就像体育老师用的绳子要拉直,不能改变绳子的长度一样。在画圆时,应保持圆规的两脚距离不变,即半径不变。(三)探究圆的半径的特征1.小游戏:比一比:在同一个圆上,谁在30秒内画的半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圆有无数条半径。)2.师:请你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四)问题解决师:小胖他们小队正准备做夺宝游戏呢!出示游戏图:(队员)(宝藏)对于这样的队形,你觉得怎么样?要使这个游戏公平,你能设计出一个好队形吗?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四、课后作业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
18、作业单“我是数学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设计师”中的任务。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集合思想方法
19、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
20、: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人。(板书:既?又?)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
21、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
22、: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人的获奖情况。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
23、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生:独立画图。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到前面投影。)师: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画的图,下面请这几位同学分别到前面来讲一讲他们画的图。师:像这种重叠问题,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它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图叫作韦恩图,也叫集合圈。(板书:集合)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来画画图。(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集合圈)先画一个封闭的
24、椭圆表示“学习之星”,画好之后贴上这个集合圈的名字是“学习之星”。接下来该画什么了?生:“劳动之星”的集合圈。师:那“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我们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师:为什么要把“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画到“学习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为有人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师:再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劳动之星”。下面我们把这些获奖同学的名字贴在相应集合圈的位置里。师:这个集合圈我们就算画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阴影部分表示什么?师:根据我们画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我列的
25、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学习之星”,“5”表示5名“劳动之星”,减去“2”是因为有2名同学重复了。师:你讲的真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吧。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看这个图我们相当于把这些获奖同学分了几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别是几人呢?那你会列算式了吗?三、问题拓展师:这个问题我算式弄清楚了,现在老师又有想法了,我们下周还要选出7名“学习之星”,5名“劳动之星”,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学会获奖吗(出示课件)?今天的获奖情况是有2名同学重复了,有10个同学获奖了。那下次获奖可能多少名同学重复呢?生:3名,1名。师:最多有多少名同学重复获奖?生:5名。师:为什么?
26、生:因为“劳动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复获奖了。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周我们班获奖的重复情况都想全了,并说一说。生:没有重复、重复1人、重复2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师:那每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获奖呢?分组做师:没有人重复获奖的情况。生:7+5=12(人)师:那这个集合图该怎么画呢?生:画两个单独的圈,没有重复的部分。师:(找学生说重复1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的算式,并让学生说3/4清这样列式的原因。)那重复5人的时候,这个集合圈又该怎样画呢?生:“劳动之星”的圈都跑到“学习之星”的圈里去了(课件展示)。师:那这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几人
27、?(课件出示如下)学习之星生:这部分表示只获得了“劳动之星”,有2人。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几个人重复了,就去掉几人。四、练习提升师:班里获奖同学的情况,我们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贴在黑板上,我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贴在集合圈的外面)为什么啊?贴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师:所以我们班里其他没有获奖的同学,都可以贴在获奖集合圈的外面。现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帮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这节课获得智慧星的有人,获得守纪星的有人,两项都获得的有人,两项都没有获得的有人,来上课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师:请同学们,在小卷
28、上独立完成,要求画出集合圈,并列算式。五,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出示课件)(1)奥运五环,环环重叠(2)看,这是圆圈的集合图(3)还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峦叠嶂(4)以及月食,也是因为重叠现象导致的(5)这是设计师笔下的建筑,也有重叠六、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还用集合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生1:我学会了画集合圈。生2:我学会了重叠的问题可以用画集合圈的方法来解决。生3:集合圈的画图方法能让我们很清楚得看清每个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同学们,集合圈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和解决。
29、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0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14题。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出示主题图:学校组织大家秋游,如果每辆车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排座位吗?1口答列式:402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抓两个要点:(1)因为202=40,所以402=20。(2)
30、因为40里面有20个2,所以402=20。3小结: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板书:口算)点评:切实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出知识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课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认知准备。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1呈现主题图。教师:如果将题目改为“有200名师生。”(出示主题图)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一共要坐多少辆车? (2)平均每人花车费多少元?2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1)探索20040教师: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板书: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
31、:集体交流分两个层面。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是求200里有多少个40)第二,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抓两个要点:因为405=200,所以20040=5。因为2054所以20040=5。)2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每辆车的租车费为840元”并将问题改为“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你们能列式吗?(1)解释:为什么“40”?(这是将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借助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抓两个要点: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8404=210,84040=21。)方法二可利
32、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把40人分成10组则每组有4人,他们一共需要交纳840元,则每组为84010=84元,每人为844=21元,练一练。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来解释,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数来进行计算。点评: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本环节的教学问题与情境紧密结合,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练习巩固、熟练口算1教科书第100页课堂活动,完成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第102页
33、练习十九14题。(本案例由黄世鱼提供)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统计教案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二、条形统计图:1、看图: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你是怎么看出来
34、的?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2、画图: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
35、直观。)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四、思考: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
36、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教学难点:将分步
37、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三个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读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二、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每步的算理。4.怎样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设计意图: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进而使学生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三、试一试出示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结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四、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
38、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一、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学生:溜溜球。教师:想来玩玩吗?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板书课题)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二、教学新课1发现线段、直线和
39、射线。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学生:能。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教师:我们把它画
40、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学生:是。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学生:第条线最短。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课件闪烁端点)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把
41、直线画在黑板上)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学生 :能。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板书:直线)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相应的学生举手。(把射线画到黑板上)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教师:(课件根据
42、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学生:是。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板书:射线)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学生回答(略)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讨论后回答。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教学目标: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读出下面的数30530053500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