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知识.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742582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诗词鉴赏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知识.ppt(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专题之一题之一)考试说明考试说明考点阐释考点阐释解题指导解题指导鉴赏训练鉴赏训练_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1)(1)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2)(2)概括中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 (3)(3)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4)(4)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5)评价思想内容评价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能力层级 E E 级级)鉴赏作品中的形象鉴赏作品中的形象 1 1 把握形象特征把握形象特征.形象指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形象指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 2 2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寓

2、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语言鉴赏作品语言1 1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意义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意义2 2 词语意义指词语意义指: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2 2 准确理解语句意义准确理解语句意义,如语句的深层意义、言外之意如语句的深层意义、言外之意3 3赏析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赏析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如描绘形象、创造意境等如描绘形象、创造意境等考点阐释考点阐释赏析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1 修辞技巧:比喻修辞技巧:比喻 比拟比拟 借代借代 夸张夸张 通感通感 双关双关 反复等反复等2 表达方式:叙述表达方式:叙述 描述描述 议论议论 抒情抒情3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描写方式:动静结

3、合 虚实结合等虚实结合等4 抒情方式:直抒胸意抒情方式:直抒胸意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等情景交融等5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结构技巧: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总后分 铺垫等铺垫等6 其它写作技巧:衬托其它写作技巧:衬托 对比对比 渲染渲染 联想想象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 考点阐释考点阐释考点阐释考点阐释评价思想内容评价思想内容 1 概括主旨概括主旨 2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 3 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4 指出其局限性指出其局限性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读

4、懂诗句的原则:把握主旨,把握读懂诗句的原则:把握主旨,把握“词不离词不离 句、句不离篇句、句不离篇”的语境的语境2准确把握形象的原则:抓住准确把握形象的原则:抓住景物特征、事物特景物特征、事物特 征、人物征、人物特征,找到景与情、事与情特征,找到景与情、事与情的结合点的结合点3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要遵循内容形式统一的原则要遵循内容形式统一的原则4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要运用正确的思想容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标准标准古典诗歌鉴赏的内容古典诗歌鉴赏的内容 一一.形象形象 诗歌的形象有诗歌的形象有:(1)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孔雀

5、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2)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林中)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林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男女主人公。(3)写景诗中描写的景,如孟浩然的)写景诗中描写的景,如孟浩然的 春晓,春晓,如常见的边关沙场,大漠长亭,日月风雨,小桥津如常见的边关沙场,大漠长亭,日月风雨,小桥津渡,黄沙山石,霜荷蛙鼓等。渡,黄沙山石,霜荷蛙鼓等。(4)咏物诗中描写的物,如常见的红叶、落花、)咏物诗中描写的物,如常见的红叶、落花、流水、春风、白云、冬雪等。流水、春风、白云、冬雪等。(5)咏史诗中借以言志抒怀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咏史诗中借以言志抒怀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念奴娇如念奴娇.赤

6、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三国赤壁。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三国赤壁。二.语言第一,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注意三点:(1)形象性强,跳跃性大。读时要充分想象和联想。(2)含蓄凝练。(3)富有节奏感和韵味。第二,根据具体诗歌,品味炼字炼句的妙处。第三,根据具体诗歌,辨析语言风格。三、表达技巧(一)丰富的想象 主要运用于三方面:.一是运用想像再现来组合画面。如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人依靠想像勾勒画面,寓情、寓理于形象的画面中。二是运用想象描绘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月夜闻琵琶,细听琵琶音,琵琶女自陈身世等情节,以想象为基本方法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三是运用想象安排情节。木兰诗写木兰替父从军在前线

7、作战的情景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二)移情入景 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看景、写景,把情感融入客观的景物中,使无情的客观景物变得主观有情,达到了物我合一的有我之境,即所谓“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入景。如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移情入景的重要方式还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实现。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拟人)(三)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情因景而生,因景而变。一般是先有景而后有情,景和情相融相生,互为表里。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白朴的天净沙.春:“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

8、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喜悦的、愉快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的景色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安塞托物言志的诗,写的是“物”,言的却是“志”,“志”通过“物”表现,“志”包含在“物”中;“物”为了说明“志”,“物”是“志”的外壳。托物言志的诗,多以咏物诗的形式出现,需要拟人化、象征和比喻等表达方式,通过自然的“物”引申出所咏之志,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物”与“志”的有机统一。例如:曾巩咏柳“乱条犹为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四)托物言志(五)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

9、达效果 古典诗词中涉及的修辞手法较多,且作用各不相同。运用准确贴切的比喻,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为形象、具体、生动;运用鲜活生动的拟人,实现了描写事物的人格化,有助于诗人思想情感的表达;运用鲜明突出的对比,能强烈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运用张皇铺饰的夸张,能扩大事物的特征和情感的内涵,增强了表达效果;运用富有意蕴的比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有助于对诗歌作品的理解;运用新颖别致的通感,能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以便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实现形象地具体地去感知某些抽象陌生的事物。以下各举一例予以说明:比喻 元曲作家周德清小令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

10、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对比 袁 枚的诗马嵬驿:“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拟人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夸张: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5)比兴 通感通感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且由于运用通感而成就 千古名句名篇的例子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段音乐描写,诗人调动起了读者视觉、触觉等各方面的生活积累,着力表现听觉所感受到的琵琶曲;李煜相间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将抽象的离愁

11、比喻为无法理顺的乱丝,将无形的愁情具体的呈现了出来,表现了诗人极度痛苦的心理;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将嗅觉美的暗香通感为视觉美的浮动,色香俱佳,情景交融;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无以言说的“闲愁”用可视可感的三样景物来烘托,透露出“闲愁”之多。以上例句中的通感,是诗人为了尽可能的让读者通过已有的生活积累,通过联想,调动起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以易于对抽象的香、味、声、情的感知。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他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存在的条件。没有动就无所谓静;反之,没有静亦体现不出事物的动。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深谙动静反衬的规律,往往

12、以动显静,有时也以静显动,二者相互映衬。(1).以动显静 例如:欧阳修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飞禽掠岸飞。”(2).以静显动 例如:王昌岭长信秋词(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六)动静反衬(七)以小见大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这里的“小”,即细小和具体的事件、景物、形象、动作等;“大”即指事件的背景重大,景物所显示的境界阔大,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很大。怎样以小见大呢?刘熙载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此话可

13、谓点中要害。例如(1)李煜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2)刘桢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经岁长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八)形象化的议论诗歌作品中恰如其分地阐发议论,能够突出和深化诗歌的主题。诗中的议论,往往表达的是诗人的一个看法、一个意念,并且寓议论与形象之中,通过形象阐发诗人的议论。例如(1)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杜甫的律诗蜀相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陆游歌行体诗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

14、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而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麒麟。呜呼!楚虽三户可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九)虚实相衬古典诗词中的虚写,即侧面描写,虚写针对实写而言,因而虚写是靠实写来体现的。一般的讲,虚实相衬的艺术手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实写虚,一是以虚写实。(1)以实写虚 例如:驻马听 “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 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地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墓儿打碎龙碑帽。(2)以虚写实 例如:杜甫月夜 今夜富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忆虚幌,双照泪痕干

15、。(十)情趣盎然的细节 古典诗词的创作过程中,一些诗人注重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趣盎然的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能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能使环境描写细致入微,能使诗歌的情趣富有生机。例如(1)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2)毛铉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3)刘长卿酬李穆见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十一)诗中有画提到诗中有画,人们自然想到王维的诗。其实,诗中有画的艺术技巧在古典诗词中是诗人们广泛、频繁用于表达情意的手段之一。例如:(1)白朴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

16、 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2)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 窦,知有行商来买茶。”(十二)运用典故含蓄抒情 运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之一。所谓典故,即古书的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它在诗词中的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表达效果:用典故可以借古喻今,自如比况,可点化用事,以简 驭 繁,可逐步演化,推陈出新,可将错就错,妙趣横生。用前人论,就是:“故用典所贵,在于切意。切意之典,约有三美:一则委婉而尽,二则藻丽而富,三则气畅而凝。”例如:李商隐锦瑟“锦

17、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公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并回答问题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一一风荷举”的“举”字写出了风 荷什么样的特点?“举”刻画了风荷在雨后初晴时渐渐挺拔、风姿绰约的神韵。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 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分。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18、双调折桂令 怀古 (元)查德卿“蜀道寒云,渭水秋风”的含义是什么?“一个农夫,一个渔翁”中的“农夫”、“渔翁”分别指什么人?“一个农夫,一个渔翁”中的“农夫”渔翁分别指诸葛亮和姜太公吕尚“蜀道寒云,渭水秋风”的含义是臣子的功绩,君王的霸业,早已成过眼烟云,如今蜀道只有寒云滚滚,渭水只有秋风阵阵。言外之意是现实中再也没有诸葛亮和姜太公这样的英雄了。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应如律,先发望春台。“早梅”以“一”字立骨,撑起全篇。先以对比的手法,描写它“孤根独暖”、不畏严寒的秉性。次以“一枝独开”来突出它“早”得不同寻常。再以“风递幽香,禽窥素艳”来表现它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后祝愿明春“先发”。如此,全篇扣一“早”字,突出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早 梅 (唐)齐己本诗是如何突出“早梅”的特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